香港商战风云录(上)-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闹腥次薜住!薄 ≌胶笥畲蟮男幸担笔胶T耸洹4搿⒏畚瘛⒋映晌诺摹【郾ε瑁娇赵诘笔辈⒉皇挚春谩b偷却笱笮校奚孀愫娇找档钠蟆⊥肌! ∷淙蝗绱耍愀鄣暮娇找稻赫捶浅<ち摇J粲谛“说墓谟ⅰ∶婪ǖ瓤罩邪酝趺媲埃荒芡湎畋场! ∈┰伎酥愿医庸强粗斜镜毓揪哂泻较呱系挠攀疲獾毓∷究俸较呋崾艿较嘤Φ姆ɡ拗啤J┰伎怂担骸拔壹纫呀酉鹿堑煤谩『镁豢桑荒芾朔颜庵钟攀啤!薄 ⊥惶鹾较撸煌镜陌嗷⑺ィ耆沙丝屠淳鲎摺! ∈┰伎死卫巫プ“踩芾碛敕窆芾聿环拧KO蛟惫ぬ钙鹚谝弧〈纬嘶南沼觯娼朐惫ぃ踩敕袷枪镜拿觥! 』拖匀皇枪臼⑺サ闹凉匾蛩亍5笔敝春娇展ひ蹬6模拦馈「窭构荆珼C3与DC4军用飞机在二战中大出风头,战后,道斯拉斯迅速 民用化,这两种机型成为战后至50年代初的飞行明星。 1949年,国泰斥资购入4架道格拉斯作为重要航线的定期班机。 1952年,英国推出世界第一架民用喷气式DH106慧星式飞机,同年5月2 日,完成伦敦与约翰内斯堡(南非)之间的远程载客飞行。这标志着民用 喷气时代的到来,喷气客机以其航速快、航程远而使航空业人士大为振奋。 施约克获得汇丰的贷款,准备回英订购慧星式。他最后空手而归,不 是其他原因,而是他举棋不定,他听取了专家劝告,专家认为喷气技术尚 未完全成熟,最好再观望一段时期。 1954年,两架慧星式飞机机毁人亡,纯属技术原因。慧星式寿终正寝, 国泰逃过劫数。 英国在1953年还推出子爵708式客机,它使用的是传统的螺旋桨涡轮发 动机,四引擎,两种型号各载客47人与75人。慧星昙花一现,子爵一枝独 秀。 50年代中后期,子爵708式是国泰主要的机型。施约克说:“国泰的作 风一向稳健,但稳健并非固步自封,要想赢得乘客,必须赶上世界航空业 的新潮流,潮流的标志就是机种机型。” 50年代,美国洛克希德、道格拉斯、麦克唐纳、波音等飞机公司,先 后推出性能可靠的喷气式军用、民用机。波音公才后来者居上,它推出的 最新式的707—121型飞机,具有各种良好性能。1958年10月26日,世界航 空巨擘泛美航空公司,在北大西洋航线最先使用波音707。泛美航空一直是
… 页面 167…
世界航空业的龙头,被泛美航空认可的飞机等于贴上金字招牌。波音707名 声远播,从60年代至今,波音系列独占世界航空业鳌头。(关于波音公司的 故事,请参阅广州出版社出版、熊光炯著《波音帝国风云录》) 毫无疑问,从60年代至今,波音系列客机是国泰的当家飞机。 1964年,国泰太平洋航空公司分拆为国泰航空有限公司和香港飞机工 程有限公司。最大股东为施怀雅家族控制的太古集团。 国泰经过近20年的惨淡经营,稳步发展为大型航空公司。在太古接手 国泰的最初数年,常常亏损或无利可图,稍后慢慢盈利,到80年代,国泰 航空、港机工程、航空食品等航空业的盈余,占整个太古集团年利润的一 半。国泰成为名符其实的聚宝盆。 国泰聚金,自然有人见猎心喜,于是在80年代末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 空中争霸战。
… 页面 168…
第二十四章 印籍豪门六族同居共苦乐 华商中,张祝珊家族以同居共财而闻名港九。无独有偶,印商夏利里 拉家族也恪守同居共财。家族六房三代50余人同居于一幢印式住宅里,庞 大的财产为家族成员共有。然而,人们发现,夏氏家族的同居共财,与张 氏家族迥异,其奢侈令人叹为观止。夏氏家族是如何成为巨富的呢? 珠江三角洲的高速公路建设,已成为香港商界的投资热点。 香港的楼堂馆邸,常雇用大胡子印度人做保安与仆人,这给人一个印 象,似乎香港的印度人皆是下人。 当人们经过九龙塘或渣甸山的印式建筑,不由会驻足探视这宫殿式的 豪华私邸,睇视在花园漫步、衣着华丽的印度男女,不禁在心底喟叹:“住 这里面的印度人真有钱呀!” 这两幢印式官殿私邸,九龙塘那幢属夏利里拉家族,渣甸山那幢属梅 真尼家族。梅真尼是战前印籍港商首富,他的后代有的回国,有的去美国 发展,私邸成为家族的度假别墅,家族的影响自然随着后代的淡出而淡化。 今日的港人。已不太知道香港曾有一位名叫梅真尼的巨富。 战后,独领印籍港人风骚的,当数夏利里拉家族。 香港的印籍人有多少,大概要以万来做计数单位。过去湾仔的一家戏 院(电影院),每逢周日要放一场印度语电影,场场爆棚。电视兴盛,电影 式微,电视台也是每逢周日播映一场印度语电影,时间长达10余年。毋庸 赘言,印度人一定为数不少。 香港印度人的移民史,大概要从香港开埠的第一天算起。英国占领军 及英国官员的随从中,就有印度人。在早期,印籍商人和工人为数不少。 因印度的殖民历史长,印度人多懂英语,技术及管理方式较先进,又与英 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富裕程度普遍高于华人。 当时有这种说法,西洋人为一等臣民,印度人为二等,华人则列三等。 香港毕竟是中国的地盘,印度人普遍采取“赚钱发财在香港,置业享 受回印度”的做法。一代一代,流水似地来而去也,长期扎根的较少。 随着华商的崛起,印商今非昔比,影响日下。故而,像夏利里拉家族 这样的豪门,分外引人注目。 “夏利里拉式婚礼”,已成为香港的特定名词,意指“印度贵族式结婚 仪式”。这种仪式,通常只能在印度电影中才能见到,现在却活生生展现在 香港人眼前。香港富豪遍地,见富不怪,但香港人亲睹夏利里拉家族成员 的婚礼后,一定会叹为观止,终身难忘。别的不说,光荟萃世界美味佳肴 的婚宴,就要摆七天七夜。 人们对富豪发迹史的兴趣,并不亚于对富豪奢侈生活的关注——夏利 里拉家族,是怎样成为巨富的? 诚实是金 夏利里拉家族掌门人哈利·夏利里拉曾说:“我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富 翁都是白手起家,我家自然也是如此。但我感受最深的,却是诚实,正是 诚实,才使我们家发生根本的转机,从此告别苦难,一步步迈向富裕之门。”
… 页面 169…
哈利所指的,显然是指香港收复后,哈利与英军以货易货。他的诚实 得到英军的信赖,从而获得数单利润丰盈的生意。 在此之前,夏利里拉家族来中国已有23年。 1922年,一名印度小商人尼云斯·夏利里拉来中国做生意。当时,中 国的瓷器及樟木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尼云斯便经营这两类商品,把它们 销往国外。 夏利里拉中国工艺品店设在紧靠英租界的里弄里,那里印度人甚多, 多从事巡捕、仆人、车夫、商贩等职业。印度人常来夏利里拉店玩,原以 为夏利里拉是店号,一问,才知是尼云斯的姓。印度人皆甚觉奇怪,从未 听过这个姓。 印度确实没有这个姓,尼云斯本姓梅珍旦尼。尼云斯很小在东南亚做 工,一年,母亲病危,尼云斯接到电报即赶回老家,希望能见母亲一面。 在归途中,母亲病逝,家族人便将她火化。尼云斯对家族成员“无视他” 异常愤慨,决定放弃家族姓氏。他把先母夏利、先父里拉云的名字的一半 合起来,改姓夏利里拉。 从这一点,我们可知尼云斯的反叛性格。尼云斯稍有积蓄,便来远东 第一大都市上海发展。这一年(1922年)8月10日,次子哈利·夏利里拉在 印度老家出生。 尼云斯赚了一笔钱,打算把家人迁来。考虑到家人适应不了上海的寒 冬,便把店铺南移广州,然后与家人团聚。 1929年,欧美爆发旷古未有的经济危机,危机波及与西方经济关系密 切的广州。广州接连几年市景萧条,尼云斯于1932年举家迁往香港。香港 自然也受到世界经济大萧条的直接影响,由于英政府给予香港优惠政策应 急,情形不如广州那么糟糕。 不幸的是,夏利里拉一家境况刚刚转机,灾难临头,家中的顶梁柱老 夏利里拉病倒卧床。看病吃药,掏空了家中的积蓄,病情不见好转,家中 欲断炊烟。 家庭共9口人,挤在九龙钵兰街的小屋子里。母亲要哺育最小的妹妹, 并做全家的家务,14岁的佐治和12岁的哈利不得不辍学。兄弟俩上街做报 童及小贩,赚钱给母亲买米。哈利回忆道:“那时,我们一家很久都不知肉 的滋味,住的情况,那更是连牲口都不如。” 13岁那年,哈利参加工作,在一间印商的写字楼做勤杂员,月薪15港 元。哈利只留1。5港元自用,其余全部交给母 哈利熟悉中、英、印三国语言,14岁就被老板带身边做翻译。哈利由 此而熟谙生意。19岁时被老板任命为经理,月薪200港元,跻身香港的高薪 打工阶层。 好景不长,哈利甫做了3个月的经理,日军就攻陷了香港。老板卷资回 印度,哈利失去饭碗,又流落街头做小贩。 日军横行,港民生活在恐怖之中。父母说:“我们老了,但你们一定得 离开香港回祖国保命。” 家中底子很薄,凑不齐全家的盘缠,父母要求儿女先回,能走几个算 几个。哈利舍不得香港,他觉得回印度不如在香港更有作为——虽然眼下 的状况很不尽人意。哈利坚持“要回祖国一道回,要不我留下陪父母,你 们先回去。”
… 页面 170…
结果,夏利里拉一家没有一个离开香港。 日占时期,哈利、佐治两兄弟,从关闭的成衣厂购入一些英造衣车头, 修理喷漆后,卖给日本军人寄回家乡给亲人用。日本军人拿粮食药品作为 交换,哈利兄弟又把粮食药品卖给中国人。这样来回倒几下,哈利兄弟赚 了很多钱,也练就了经商的才干。 香港收复,喜庆中的夏利里拉家族遭致一场意想不到的打击:积蓄的 大量日军军票,市面禁止流通,盖上港币印章使用,已大大贬值如同一堆 废纸。 夏利里拉家族又一贫如洗。 战后的香港经济已濒临崩溃,市场供应紧张,尤其大米食品奇缺。一 家人陷入生计之忧中。 聪明的哈利便在驻港英军的供给上动脑筋。英军在接收日军仓库时获 得大批烟酒。烟酒是香港市场的紧俏商品,英军受用不尽,又不好拿到市 场易货。当时英军有配给的食品,但很多食品仍需依赖黑市,黑市价格昂 贵,连有着充沛军饷的英军也叫苦不迭。 新界大埔的蔬菜较市区便宜。哈利兄弟就每日清晨,到大埔购买农民 手中的蔬菜,运往英军兵营交换烟酒,再把烟酒拿到黑市卖给华人,卖得 的钱作为一家的生活费。 驻港英军大部从印度调来,精通英语的哈利就跟英军套近乎,与英军 建立朋友关系。 开初,换多少烟酒,都是英军估量着给的。现在,他们叫哈利自己到 仓库去拿,拿多少由哈利自便。哈利却很老实,每次都拿与自己提供的蔬 菜大致等值的烟酒便离去。 获得这便利的小贩有好几位,最后,只有哈利与英军保持长久的交情。 哈利·夏利里拉回想起这事便感慨万千,70年代的一日,哈利对传媒追忆 道: “我常常牢牢铭记母亲的教诲,做人要诚实,不能贪心。英军很慷慨, 由我们这些易货商自拿。我看见别人大大咧咧拿,甚至动用车子来搬货, 但我还是只拿几条烟、几支酒离去——得我应该得的。一些印度同乡说我 好傻,那些烟酒本来就不是英军的,不拿白不拿。我说:不是英军的,那 也不应该是我的。没想到,我的傻气竟感动了一位英国军需官,他把供应 尖沙咀兵营粮食的生意交给我。这成为改变我一生运气的契机。” 兴旺发达 英军充分信赖哈利的忠诚,竟先付哈利粮款,让哈利去采购粮食。哈 利赶赴中国的产粮区,购买优质价廉的粮食运往九龙,以比市价便宜的价 格卖给英军。哈利本来完全可以牟取暴利,但他却把价格定在应得利润的 基点上。 哈利的诚实和傻气,又一次感动这位军需官,他把驻九龙片英军的军 服也交给哈利承包。哈利马上聘请裁缝与车工,开设家庭制衣坊,加上全 家大小也忙不过来。哈利不断地扩大规模,不断增加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