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第一将 >

第299章

三国第一将-第299章

小说: 三国第一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涛冷冷一笑,从这里传过命令还要数日,但卫涛对于那些游牧民族可不是没有防范。
    卫涛毕竟两世为人,自然知道,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文化侵夺的事情发生,可到最后往往是让那些草原民族反是崛起过来侵略中原。
    所以卫涛所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其一就是切断草原供应,以中原粮食供养,而草原多以牛羊,并且将之输入中原。
    其二,则是卫涛虽然限制铁器流通,但却是专门命人大量输出各个布帛器物,吃喝玩乐尽然是有。
    虽然比起中原来说还是远远自有不如,但对那些族人而言,比起以往的生活来说已经是好上了许多。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句话也是极为重要,虽然是在草原上,但若能够安居,如何会是愿意南下拼命?
    以往那些部族之所以南侵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草原的性命不值钱,可如今情况大是不同,卫涛自然是毫不惧怕。
    卫涛的命令自然很快就是传到了张辽等人的手中,有了卫涛正式传令,他们自然不会是有丝毫示弱当即依照命令而行。
    果然这样的命令传到草原之上,就此让草原都是为之一乱,毕竟哪怕是那些草原中人,也是能够知道,如今中原势强,而草原势弱,所以却是又不少草原之人,直接就是按着卫涛颁布下的命令而行之。(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二章 后方安定
    “全杀了!”
    张辽看着眼前一众被绑缚着的人,只是冷冷扫过一眼,而后就是毫不犹豫直接而下令。
    不过命令虽然是下,但张辽身后的士兵却是一个未动,他们知晓,这一个命令并不是下给他们的。
    这一道命令乃是下给旁边那些草原汉子,按着卫涛的命令,就是要他们亲自出手将这些人了解。
    一旦如此, 这些人就只能够真真正正按着卫涛的命令死心塌地的是投入到汉族之中,再是如何杀戮了自己民族中的人也不可能继续存留族中。
    显然,这些人很是犹豫,但再是犹豫也是有着一个极限,很快就是有些人狠狠一咬牙,拿着赐予的刀就是狠狠斩向了一人的头颅。
    顿时喝骂之声顿成一片,那人见到如此,心头更狠,斩杀了一人之后,不言不语就此直接要杀另外一人。
    “传天子之令,但凡预入我汉族者皆须斩杀此等逆贼,尔等还不动手,莫非也为逆贼者乎?”
    就在这时张辽冷冷一笑,就是开口而道。
    一听这话,那些人顿时知道不动手是不行,纷纷是动手,不到片刻之后,这些人都是被斩杀而光。
    “很好!你们可以是以此功绩换取我汉族身份,但这只限于你们,若是你们想让你们之妻儿也能是得此机会,那么就要更为奋力。如今我欲组狼卫,尔等可愿是入否?”
    待到所有俘虏全都杀尽之后,张辽才是悠悠然地开口说道。
    “我等愿意!”
    草原之上。上马为兵。下马为民,虽然是有几分夸大,但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些都是优质兵员。
    如今既然已经是完全被定下了决心,自然毫不犹豫。
    “好!”
    张辽微微一笑,心中却是满意,他自然知道,自己奉命组建这一军之中所有的士兵都是这样的‘汉人’。不过为将者却是真正的汉人。
    但这并不是最为重要,重要的是一视同仁,每一个将领都是知道,要将他们当作真正的汉人来看待。
    如此对比之下就算本来还有异心者,最后也是心归汉族。
    不仅仅是张辽如此,赵云、徐晃莫不是按着卫涛之令而如此行事,所以一开始的确是外敌人数更众,哪怕是张辽等将领也只能够凭着更好装备、军纪与之僵持。
    可到了现在,不过区区十数日,就是完全的倒转了过来。许多人都是选择了投‘汉’,甚至有着不少人就是阵前所降服。
    毕竟以往卫涛所行。可不是什么没有道理之事,大汉中原之强盛早已经铭刻在他们这些草原人的心里。
    所以这一段时间捷报就是连连传到卫涛手中,让卫涛始终无法拿下曹操的心情也是为之轻松了许多。
    如今本来预计的三月之期已经过半,卫涛与曹操双方也的确是死伤颇重,双方加起来只是死者已经是有二三万人,更不用说伤者了。
    若不是双方的准备的确是十分齐备,恐怕这一个结果还要是更为严重。
    “唉……这一仗要如何才是能够获胜?”
    卫涛揉揉眉心,虽然那些外族的消息令卫涛心头的确舒服了一些,但当前的事情其实也依旧还是让卫涛感觉头疼。
    想了想之后,卫涛还是再将周瑜等谋臣找来,而后直接而是问道。
    “公瑾,前些时候你说有所谋,不知道如今可是如何了?”
    卫涛问得的确很是直接,他倒是不怕周瑜等人会是言谎,不过这几日下来卫涛始终看不出他们是有做什么特别之事,心中也是有几分好奇。
    “启禀陛下,如今曹军之中曹操固然是坐镇中军,但其中却是以两大谋臣为主,一为司马懿,此人与我军也是交过手,的确很是厉害,其二便为杨修,此人谋略也自不凡,不过却是颇有自大。”
    听到卫涛所问,周瑜也不可能再是隐瞒,微微一拱手就是对卫涛缓缓而道。
    “那司马懿为人沉稳,心计又为狠辣,难以有所谋算,但那杨修不同,尤其是近来我军几次似乎用计之后,其更为是得意。若是我军能够借此而动的话,不说能够借此大胜曹军,但让我军占到上风,当是可能。”
    “哦?计将安出?”
    卫涛眼眸微微一亮,在这个时候,若是能够占到上风,那么就是自然很有可能是获得最后的胜利,由不得卫涛不关心。
    “陛下,那杨修为人狂傲,加上于如今曹操之子曹植关系极佳,更是不将余人放在眼中,尤其是那司马懿,更是所未看。”
    周瑜微微一笑就此而答道。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所以我军当是营造机会是让那杨修有所动,以那杨修性子,必想以此而立功。但司马懿为人谨慎多疑,必定是不允。此事最后必定是有曹操决断,以曹操其人多疑谨慎之意必定不会轻易所采纳。如此一来,那杨修岂能心服?必生自主之意也!”
    这一世,曹操最为优秀的两个儿子,曹昂、曹丕皆是已死在昔日败于江东之时,而其子曹彰虽然继承了曹操驱逐异族,还大汉百姓一个朗朗乾坤的志向,但其人却是早早便言明只想要当将军。
    于是,曹植这一个才高八斗的才子可以说是成为了曹操的继承人。
    至于曹冲,这时候的曹冲虽然幼童聪慧,但其实也不过就是七八岁而已,根本不可能作为继承人。
    一开始卫涛还不大明白周瑜的意思,可听到最后他也就是想得清楚了。
    “公瑾的意思是,那杨修会是找上曹植?不错,杨修本人的确不可能调动得了曹军,必须要依靠曹植。不过曹植虽然已经是被曹操立为继承人,但据我所知,其并未曾是明言获得曹操授予兵权,除非其凭着继承人的身份强行调兵,不过如此所为,事成还是罢了,可若事败,其地位也可能是不稳。”
    卫涛的话语之中却是有着几分的怀疑,直接就是开口说道。
    “若如此,那曹植也会有所为?以其地位之巩固,何必如此莽撞?而且还是在这样的战事之中?”
    卫涛所言自然有理,不过显然周瑜等人对此早有所想,这时候皆是微微一笑,便听到周瑜开口回答说道。
    “陛下,正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那杨修本性就是自负其才干不凡,那曹植会是与其交好,便可知其性子如何,同样是自负其才干不凡也。”
    说到这里周瑜又是微微一笑。
    “虽然其的确是有真才实学,所做文章之华美便是我等也不由得叹服。但此等才学岂又是能够与军中战事相提并论?虽有其才学,但于此等军事之上又能够有多少可言之,必定是偏听而信,加上那杨修之才已得认可,只要其想要有所为,必定听从之。我等可是知道,这曹植虽得曹操所认可,但实际上并无多大功绩,其他之人未必是认可啊!”
    卫涛微微是点点头,其他人也许还不明白,但卫涛已经是明白了过来。
    曹操其人的确是不凡,但也正因为如此,想要继承曹操的基业本身自然也是要有着非凡的事迹。
    可那曹植至今,虽然才名满天下,但却是没有实际的战绩,也许那些谋臣还不在意,但那些武将可是在意得很。
    哪怕当面不敢言说,但背后必定是有不少的言语,如此一来,那曹植本身的压力也就必定是不小。
    加上越是高傲自负的人,就越是想要证明自己,那么的确很有可能是真的听从杨修所言莽撞行事。
    “此事也的确是很有可能。”
    一阵细思之后,卫涛微微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周瑜等人的想法,但卫涛心中依旧还是有几分犹疑。
    “此事其他方面自然无有什么,但那杨修虽然狂傲自负,但其人才能也的确是不凡,不然也不可能是在这时与司马懿同为曹操麾下几大谋士之一。恐怕不会轻易中计,不知道公瑾汝等可是有何所谋?”
    “听闻最近是有北方消息传来?”
    周瑜微微一笑而问,对于北边的消息周瑜等人自然是知道,所以卫涛点点头,直接回答道。
    “不错,张辽等人还是来信言道,已经是如我所言将那几族之人逐渐压服。说起来,经此一事之后,恐怕那几族的最后一段脊梁骨也就是被压弯了,日后再想要反抗也不可能,彻底的融入我中原大汉也不过是时间问题,日后子煌煌汉族,哪里还有什么匈奴、鲜卑、乌桓、羌族?”
    提起这事卫涛就是不由得微微一笑,重生一次,对于卫涛而言,这就是最令他感觉到自豪的事情。
    五胡乱华已经基本可以肯定不会发生,甚至随着卫涛这策略逐步深入,还更有可能是将那些本来不服从大汉的异族融合进来,进一步增强大汉民族的实力,而后逐渐是向外开拓。
    这怎能让卫涛不开心?
    “正是此事。不过此事我军虽知,但那曹军却是不知。对于这样不知的情况,也许曹操、司马懿不为所动,但那杨修岂会不为所动?”
    周瑜这时候微微一笑而道,这一局不仅是他,还有卫涛麾下其他的谋士,一起布置良久。(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三章 真正所谋
    “丞相,如今情况便是如此,那卫涛后方有患,以那卫涛的性子,必定是以应付外族事情为大,应当我军为小。毕竟纵然是与丞相这一战约战战败,也不过是与我大汉和平共处、互不侵犯而已,日后其实力强盛自然可再卷土重来。”
    杨修这时候正是在帐中侃侃而谈。
    “如今我大汉所有之地,多是平原江河,算不得易守难攻,我想那卫涛之所以愿意与丞相定约,也是因为不想太过伤于中原实力。既然卫涛如此心软,丞相何不一举破之,以得十年之安?”
    在曹操属下来看,当初曹操之提议与卫涛如此一战,原因就在于其领地委实不好做防守。
    这时候,曹操微微一皱眉,杨修的意思他自然是明白,但曹操显然想得更深一些。
    “德祖,你何知那卫涛无法应付?据我所知,匈奴、鲜卑、乌桓、羌族本身实力都已经是削弱了不少,加上卫涛虽然来与我一战,但其麾下张辽、赵云等武将,诸葛瑾、贾诩等谋士皆在留守后方,如何不可应?”
    “丞相所言也是。”
    杨修虽然是自负狂傲,但面对事实自然不得不认,但以杨修如此狂傲自负,自然不可能就是这么认服,当下还是依旧是将自己的谋略言出。
    “然请丞相所思,那卫军与我军一战月余,双方损兵折将且是不说,其更是数次用谋不成,正是懈怠之时。若依我法。先是以谣言动其军心。而后立即派兵而搅乱其阵。在其欲行未行犹豫之时,正可行袭营之计。时到如今,那边关胜负未分,纵然其是有所准备,但如何能够安心?这一战不求能够大胜,只要是让我军占到优势。只要优势一立,而后我军再是坚守营寨,这一战胜负已分。而后若是丞相有心,就可在其欲退之时而袭之,进而是保大汉十年安平。”
    娓娓道来,不得不说杨修所言的确有理,若是北方战事不明的话,还真的可以让其得逞。
    这一计最为重要的不是计策精妙,事实上这一计颇为的简陋,真正重要的是在于卫涛是否关注北方战事。
    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多年下来,卫涛最为关注的就是这等外族之事。
    加上北方动乱也不过就是半月前的事情。哪怕卫涛反应再快,也不可能说立即能够镇压得了那些外族。
    杨修就是基于之此而想。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