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民国当大帅 >

第44章

回到民国当大帅-第44章

小说: 回到民国当大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崇禧可是很希望自己能给这个新长官留下好印象的,他立刻起身道:“旅长,我以为这革命还只是一个头,将来肯定还有变数,只是眼下咱们在这南京城里,看到的,听到的,都说明咱们遇到困难了。这个时候革命就如逆水行舟,我分析如果不进那就只有退了。而且běi ;jīng的那位恐怕不会真心善待我们这些民军。”

    白崇禧的话并没有什么新意,南京民军的高层大多都是这个观点,可只要你看看白崇禧现在的身份,一个在十几天前还饥寒交迫的学兵居然能想到这一点,那可就殊为不易了。王振宇心理暗想:běi ;jīng那位何止没打算真心善待了,不出一年,人家就该磨刀霍霍向猪羊,收拾咱们这些乱臣贼子了。

    接下来俞作柏,廖磊,李品仙也说了各自的看法,大致都认为和平这玩意,远着呢!看样子民国时期的人不比后世笨啊,估计孙中山他们现在也不是教科书上说的幼稚什么的,而是以退为进,知道暂时没力量去撼动人家,老老实实去休养生息去了。不然一年之后按理说已经交出军权准备搞民选上台的国民党,又是靠什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二次革命并在北洋重兵的攻击下坚持了二个月呢?

    想到这里,看着面前五个年轻的广西学兵有些紧张又期待的眼神,同样年轻的王振宇微笑的道:“你们的观点都很有道理,我很认同。这样,东生啊,你去下个命令,暂停训练,教导队全体集合,我有话说。”

    一阵脚步声,教导队兵员的素质很快就体现了出来,所有人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集结。大部分人十分疑惑的看着站在他们面前固定训礼台上的旅长,不知道他要说什么。而李宗仁等人则有些激动的看着旅长,尤其是李宗仁,他感觉困惑了自己几个月的问题,也许能从旅长这里得到一个答案。

    “各位学兵,大家一定很奇怪,我为什么要召集大家?”

    王振宇略微沉思就开始演讲:“就在刚才,有一位学兵告诉我,他很困惑,为什么我们发动了这场革命,结果却是běi ;jīng的那帮前朝的官僚夺取了zhōng ;yāng政权?我们这些军人流血流汗,吃苦受罪岂不是白费了。现在我就要回答这个问题,各位兄弟,我们的这次革命很不彻底,而且是相当的不彻底。正如刚才那位学兵所怀疑的,我们革命的果实确实被别人摘走了。”

    下面学兵一阵哗然,但是这一周在教导队接受的严格训练,让他们立刻安静下来。每一个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旅长,显然很希望知道旅长接下来会说什么。

    王振宇对此很满意,他继续道:“身为军人,这个事情本身的对错我们今天不讨论,但是我请大家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革命果实会被人摘走,为什么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南京的几十万民军饥寒交迫,包括今天站在这里的学兵里的四十八名广西学兵,在十几天前也是粮饷全无的。为什么会这样?是你们对革命不够虔诚吗?不,你们是最忠诚的革命者,你们用你们的脚,穿着草鞋从广西一路千里走来,还有谁敢说自己比你们对革命更忠诚的吗?正是因为有你们这些忠诚革命的军人,满清鞑子的皇帝才不得不退位。但是我们的革命并没有胜利,在běi ;jīng,在这个腐朽糜烂堕落的城市里,权贵们勾结了方方面面的势力,向洋人出卖了祖国的利益。靠着这些,他们依然掌握着强大的军队。而在我们自己的革命队伍里,有人在鞑子皇帝退位后感觉革命已经胜利了,该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了,他们动摇了,他们背叛了革命,他们压迫我们的孙先生,黄总长,逼他们向běi ;jīng的掌权者交出胜利的果实。而他们自,己则可以利用在革命中获得的声望和资历,去和běi ;jīng的那些无耻官僚勾结在一起,成为新贵,依附在我们祖国的脊髓上继续喝血。”

    学兵们和一般的士兵不同,这些道理对他们而言一讲就明,现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各种复杂的表情:沮丧,愤怒,不安等等等,李宗仁的双手甚至紧紧的握成了一团。

    “你们害怕吗?你们愤怒吗?我可以告诉你们,谁都可以害怕,但是你们,绝对不能。谁都可以愤怒,但是你们,绝对不能。因为你们的手里握着的,是革命的枪;你们的肩膀肩负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你们要勇敢,你们要冷静。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革命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革命的事业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革命从来都是反复曲折,不把罪恶的血流干,不让贪婪者感到害怕,任何一个人都不会主动放弃自己手中的利益。因此,这场革命仅仅只是开始,而非结束。任何认为天下已经太平,咱们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想法都是无比可笑和危险的。将来的民国会因为眼前这场并不彻底的革命而陷入种种混乱,各种跳梁小丑,下流政客,无耻军阀都会在这个舞台上粉墨登场。而要让他们滚蛋,必须依靠真正革命的军队。而你们在这里刻苦训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组建一支真正革命的军队,用你们手里的枪去把这场革命推向最后的胜利,用你们手里的枪去还着人间的太平和民族的兴盛。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请记住,我们的革命并没有结束,而只是刚刚开始,请你们相信我,跟随我,为民国而战,民国万岁!猛虎旅万岁!”王振宇最后一句是声嘶力竭的吼出来的。

    学兵们听完之后突然充满了时代的使命感,他们毕竟年轻,被王振宇这么一煽动立刻热血沸腾起来,“民国万岁,猛虎旅万岁”的呼喊声震彻天地。

    不远处的一栋二层小洋楼里,正在抽大烟的田应诏被这呼喊声惊醒了:“这个文正啊,就知道瞎折腾,就没一天消停的。”

    李宗仁被王振宇这段演讲一忽悠,感觉心里郁结的东西全部给解开了,是了,革命还只是开始,一切都还有反复,我们要用革命的枪去把革命推向最后的胜利。不走了,就在猛虎旅干革命了。(革命大喊:亚麻爹)

    王振宇很满意于演讲的效果,最起码随后学兵们身上表露出来的士气和jīng神就完全不一样了,jīng神这个东西可不是靠多发几个饷银就能得来的。

    随后王振宇又去走访了三个步兵营,现在各营都在为升级到团做着各项准备。王振宇每走到一处就会看看他们初步拟定的准备计划,不愧是被万耀煌一一指点过的,各营的计划都还算是周全,尤其是在军需处的人参与之后。看到这支近代军队已经有各单位同步协调的概念了,王振宇自然是很满意。

    走了一天,有些疲惫的王振宇回到了旅部,这时天sè已经黑了,匆匆扒拉两口饭,泡了泡脚,也顾不上洗澡就蒙头睡下了。

    结果刚睡下没多久,就听到了枪响。()
正文 第052章 镇压兵乱
    jǐng惕xìng很高的王振宇立刻从自己的枕头底下抽出了随身的驳壳枪,然后跳下床。把衣服往身上一披,就带着守在屋外的卫士冲进了不远处的旅部。今晚旅部的值班军官是一营一连连长陶峙岳,当王振宇一阵小跑冲进旅指挥部的时候,他已经非常果断的向负责今晚巡逻jǐng戒的第一营一连下达进入战斗戒备状态的命令。对于陶峙岳的应急反应王振宇十分满意,在他看来,能够做到临危不乱的军官才是真将才。

    枪声越来越密集,显然超出了擦枪走火的范畴。奉命集合的第九旅的官兵面面相觑,这里是南京,离着前线几百公里了,而且早就停活几个月了,怎么会打枪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时留守府来人了,来者骑马,手持军令在门口大喊道:“赣军一部在三牌楼作乱,奉jǐng备司令部军令,特调你部前去捉拿。”

    王振宇立刻命令放来人入内,查验军令无误后,略微有些迟疑,毕竟兵变这个事情自己也是头回遇到,没啥经验啊。不过想到历史教科书上没有南京兵变这一出,想来是没搞出什么大动静,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依令平乱就是了。

    “陶峙岳”

    “到”

    “命令赵东生立刻集合教导队,命令徐源泉立刻集合第一营,跟随本旅长前去平乱。告诉马西成,把手榴弹给我拖出来,人手两枚,万一情况复杂就直接炸死那帮叛军的,没什么客气讲的。”

    “是”

    。。。。。。

    白天听了旅长那番让人热血沸腾的演讲后,李宗仁迟迟不能入睡,正想找下铺的白崇禧说话,结果就听到一阵枪响。都不是新兵蛋子了,仅从声音就可以推断出这开枪的地方离自己这还有些远。

    没过多久,宿舍的灯就打开了,分队长宋浩民冲了进来,用略带稚嫩的声音大声喊道:“全体集合,紧急行动。。。”

    李宗仁,白崇禧他们很快就穿戴完毕拿着武器站到了队列里,教导队九十多人和第一营三百多人全部完成了集结。而马西成则带着军需处的人扛了几十个木箱子过来,打开一看,哇塞,清一sè的手榴弹。这玩意先前老二营都会玩,新加入的广西兵只是知道原理并扔过假弹,实弹投掷却是一次都毛。

    赵东生看着麾下这些广西学生兵紧张茫然的样子,也难得开了个玩笑,他大声道:“看什么看,别跟老子说你们训练没见过一模一样的家伙。你们这些小屁孩给老子听好了,南京jǐng备司令部的命令,说是有部分赣军叛变了,咱们奉命去平叛。万一对方人多,你们就扔这玩意,不过扔的时候给我仔细了,看准了人,别炸着自己,挨一下你们裤裆里的玩意就没了,没死的,只能送到běi ;jīng去给鞑子皇帝当太监了,哈哈哈!”

    大家也跟着乐翻了,紧张的情绪立刻也缓解了不少。王振宇最近开始有意识的文明用语了,老子之类的话也很少说了,而赵东生却一句不少,照单全收的学了去,完全一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架势。

    “赵东生,胡说八道些什么了,集合完了没有。”远远就听见王振宇的怒喝。

    赵东生脖子立时一缩,讪讪道:“报告旅长,集合完毕。”

    王振宇大喊道:“那就出发,猛虎旅,奋勇杀敌。”

    最后这七个字,后来成了猛虎旅的战斗动员口号。

    按照王振宇的命令,教导队被作为第一营的先头部队使用,走在了队伍的最前端。而宋浩民的第一分队则走在了教导队的最前端。第九旅各部可能是南京民军中训练最为有素的,他们第一个赶到了兵乱发生地太平桥;李宗仁等五人作为一分队先头尖兵是一批抵达太平桥地区的。远远看去,赣军乱兵正在抢劫,而且居然开始有组织的焚烧商铺了。

    说起来,人的好坏其实也就是一念之间,仅仅是几个月前,这些乱兵还是整个国家的英雄,民族的希望。肩负了天下万民的重托,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勇敢的向腐朽的大清王朝发起了挑战。

    那是何等的荣光,可惜荣光过后的现实更为残酷。

    没吃,没喝,没军饷,连过冬的军衣都凑不齐。许多人都是往自己的秋装里面塞稻草,人挨着人依偎在一起度过了该死的寒冬。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更难熬,北方再冷,大家都能躲炕里,南方则屋里屋外一个样,所以有句玩笑话说南方人比北方人更耐寒也并非是没有根据。

    再高的革命热情也抵不过空空的肚皮,很快这些民军就经过量变的积累发生了质变。他们开始闹事,开始折腾,黄兴这个留守确实是拿不出一个大子了,无奈之下,黄兴做了件让南京百姓痛恨不已的事情,他居然让这些民军就地自行筹饷。

    这个事情在民国时期十分普遍,比如四川的防区制度,广东革命zhèng ;fǔ时期的防区制度。这一制度在历史上饱受批判,被认为是军阀制度的根源。但是在当时,却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商户们被这些兵大爷折腾的苦不堪言,可就算是这样,民军依然是饥一顿冷一宿的。原因很简单,民军的人太多了。

    赣军这帮孙子可以说是其中最苦的,他们分到的防区恰好是油水最少的,人数却不是最少。这么一来,矛盾就出来了,赣军收不到多少保护费,这rì子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部分军官一合计,与其这么零敲碎打的收保护费,不如抢一把,然后趁乱带着队伍回江西去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