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这边 美国那边 >

第1章

中国这边 美国那边-第1章

小说: 中国这边 美国那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岳(Victor Yuan):
    在中国,中学时期的学习压力最大。中学生面临高考。来自学校的、家长的压力,使他们在心理上负担非常重。中学生第二个特点是,在信息获得渠道上比以往其他时期多。这一代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辈给予他们的空间相对比以前的中学生多。这使他们能够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信息,从而形成自我主张,形成个性。第三个特点是,他们对生活的艰辛考虑较少,而勇于尝试新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价值观里,最能表现性格的事情是冒险。他们喜欢体验极限运动,甚至尝试吸毒和性。
    伙伴群体对塑造中学生最具影响力。这使中国的中学生更趋向美国的中学生。现在,中学生的父母在管理自己的孩子时正在失去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在这方面,老师的能力也降低了。因为老师和家长在管教孩子时失去了参照系——不知道哪种方法是真正有效的。从总体上说,由于现在中学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超过上一代人。他们愿意创新、领导潮流,他们是改变潮流的一代。中学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我刚上大学时,读过一本书,是爸爸建议我读的。书名是《高中毕业后还有没有生活?》。这本书表明了作者的一种观点,那就是高中4年(在美国,高中是4年制)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同时也是压力比较大的时期。这本书反映了在美国,高中阶段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在美国社会里是很重要的成分。这段生活经历是很独特的。大部分学生是在读初中或高中的那几年里真正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在上小学时,通常是就近上学。下课后与同学一起玩,彼此住得都很近,差不多是同一层次的人。但在读初中和高中时,情况就复杂一些。他们会接触到比自己富有的人、比自己穷困的人、不同肤色的人等等。初中和高中更接近社会,在此过程中,他们渐渐从孩子变成大人。
第一篇 年轻就是权利话题2:高考?申请大学
    袁岳(Victor Yuan):
    高考是座独木桥。中国能上大学的人数总量很低。目前,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有60%到70%的人能上大学。全国的比例大约是1/4。我来自农村,哥哥说,“你考不上大学,咱家花的钱就白费了,你就只有跳茅坑去。”连干净点儿的河都不让跳。(笑)
    高考对中学生是非常大的压力来源。从另外一方面看,也是公平机制的一种形式。也有专家认为应该撤消高考,采取美国的综合评价制度,否则孩子压力太大。但这个方法的问题是,这种推荐会变成拉关系。所以,另一种观点是,所有人在高考面前一律平等,它是惟一公平的工具。现在的实际方式是进行高考改革:一是减少科目,变为3+X,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基础课再加其他两门课;二是改变考题的形式,增加选择题,减少死记硬背的部分;第三,参考其他社会活动、学科竞赛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这些措施来改善高考的模式。
    有1/4的孩子可以上大学。但上了大学后,毕业时的一次就业率却不到50%,这表明我们大学的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间的吻合度不够高。社会上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严重不足。许多地方的中学、技术学校都没有开办了。中国需要更多的大专、技术学校。要扩大这类学校的数量和招生量,让更多的孩子不一定非要去挤大学那座独木桥,这样可以增加出路。我们教育的重点一定要从高教部向下移。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从高中到大学,高中生毕业进入大学的过程反映了许多美国社会文化价值观。绝大多数人都能上大学。一个美国高中生到了高三,也就是毕业前的一年,就要开始申请大学。申请过程很复杂,要填写的不只是一张纸,而是8张或10张纸。需要决定申请什么学校,要写许多文章描述自己。这个过程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个高中生申请大学时,最重要的是申请文件,包括学习成绩表、课外活动。大学想要知道,除了学习之外,你有没有从事其他活动,比如打工、做慈善工作、参加课外俱乐部等等,大学会全面地评价学生。但原则是宽进严出,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会毕业。这种申请制度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性格的全面发展,而不会过早地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一篇 年轻就是权利话题3:文化撞击下的大学生活
    袁岳(Victor Yuan):
    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大学是北大、清华和人大,其他大学如南开、复旦、南大、武大和中山大学等也比较受欢迎。最受欢迎的专业包括经济学、大众传播学、心理学、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等。近年来,大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合并,通过合并来增加资源设备的利用率。在东北的吉林大学,通过与长春的其他几所大学合并,据说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大学,共有四五万人吧。浙江大学与杭州的其他几所大学合并后有三四万人,也扩大了规模。从总体来说,大学的管理模式还很落后。在师资力量、办学开放性、包容性等方面都需加强。在2003年召开的大学校长论坛上,所有校长,包括几所最著名大学的校长都照着稿子念,而且稿子非常boring(烦),内容没有任何趣味。一位记者忍不住说,“请问,您刚才讲您的大学的学风几十年前是多么的自由活跃,而您却在念稿子,这让我们看不出一点大学精神来。”这位校长的回答是,“这是分场合的,这种场合我还是念下去好。”这种现象让人很失望。大学校长都如此,大学怎么能提高呢?
    大学的校园生活有几个基本特点。一是生活移植性。在美国,地区差距不明显,但中国城乡地区差距很大,不同阶层的人来到大学就会发现跨地区和文化的交汇,这比美国大学生受到的文化撞击更大。二是就业难度很大。在大学里,就能感到职业竞争的激烈。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大学生主动去寻找社会联系,为就业做准备。三是能力训练落后。虽然大学在知识层面的介绍有提高,但在培养能力上面还相差很远,学生就业时能力太差。但从社会关系来看,大学建立的同学关系是一个人在毕业后几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的非功利社会关系的主要来源。总的来说,中国的大学是学生真正社会化的开端。我自己还是很怀念大学生活的。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美国,大学生活也存在文化冲击,但不像中国这么突出。因为这个过程在高中时已经完成,大学时就已经习惯了。但大学与高中不同的是,高中是义务教育,而大学是需要经过申请录取过程竞争的,而且上大学的人从社会经济背景看,层次要高一些。
    大学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每年,大学的录取标准都会提高。在我读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时,第一天听校长的欢迎讲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你们向右看一下,向左看一下,你们身边的至少一个人是高中时的第一名,大家都很出色。这种竞争情况就很激烈。许多中国学生都想去美国学习。美国比较好的学校,文史类的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理工类的有得州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等;在国际关系类的学校里,乔治城大学是最好的。
    美国人认为应该通过大学4年或5年的时间学些新东西、交些朋友、享受生活、发展性格和各方面的能力。我们把这个过程看作发展自己的机会:一方面学习很重要;另一方面,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的活动,比如性格培养,也非常关键。许多美国公司在招聘时会看重学生发展的全面程度。
第一篇 年轻就是权利话题4:从小学开始就设学生会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大学校园给予学生校园政治的权利比其他地方要大。校园竞选的方式非常类似于西方的竞选方式。有选举委员会,也需要去拉票。但学生会是在共青团管理下的组织,学生会的管理也受到共青团的指导。大部分学生会的活动都有两个特点:一是配合学校主题活动;二是考虑以前学生会搞过什么活动,现在希望学着搞什么,或者创新些什么。与其他学校机构相比,学生会显示出活跃的特性。学生会之下还有许多社团,如法学研究会、经济学会、老少边穷地区关心团体等。这些社团比学生会本身更加开放和自由,其领导人的产生更加民主。大学社团是最容易成立的NGO(非政府组织)。学生会的活跃程度与社团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我在南京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等都做过学生会工作。学生会的经费主要来自党组织和团组织拨款。现在,也有学生会通过校外商业赞助使财务更加独立和多样化的。总的说来,社团现在更为活跃。参与社团工作对学生的好处是优先获取资源。参与社团的学生被认为是积极的、上进的,学校方面会给予一些照顾,如保送研究生等。另外,参加社团工作也是培养能力的重要方式。我国的一些现任国家领导人就是从学生干部一步步做起来的。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拿我的两个母校作为例子,情况也是相同的。乔治城大学在1967年和1968年的学生会主席是克林顿总统。得州大学以前的学生会主席是现在代表得州奥斯汀的众议员。
    袁岳(Victor Yuan):
    校园政治的训练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就业时,学生干部的经历被看作具有一定领导经验和管理经验。我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发现社团特别多。只要愿意,你就可以成立一个,达到一定规模时,学校可以资助你。如果规模不大不小,就可以自己运营,学校不会限制你。美国大学的学生组织更加自由。社团还有一个特点,学生会搞活动都请大家吃饭。那时,我们的一些同学天天盘算着明天有什么活动,又可以去吃一顿了。哈佛还有一个男同性恋社团,本来我们都不好意思去,后来发现那里的饭最好吃,于是就去了。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学生会是一种很能体现美国特色的组织。美国人把它看作培养能力的途径。从事政治、法律和商业,不一定需要数学、物理和文学,但一定需要口才、说服能力和辩论等人际交往的能力。学生会就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机构。它从小学就开始设置了。到了大学时,学生会更加成熟了。乔治城大学共有研究生一万多名,得州大学有五万多名,其他州立大学有一两万名。竞选学生会充分体现了真正竞选的色彩。美国学生会都是需要竞选的,这种竞选模拟真正竞争的过程。需要组织班子,做宣传材料,花钱买广告材料等等。当选以后,学生会要反映学生的要求,维护学生的利益,与校方交流。实际上,它的决定不是左右学校政策的决定。但是,在做出对学生生活质量有影响的决定时,学生会代表学生,有较强的参与价值。重点不是结果,而是这个过程培养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奋斗的精神,以及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热情。这是非常重要的经历。
第一篇 年轻就是权利话题5:MBA的贬值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MBA在美国是很重要的学位。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发展的起落,在不同阶段,MBA受欢迎程度是不同的。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股票市场兴起。雅皮士生活方式普遍起来。MBA成为了人人都知道的新名词。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急剧发展,MBA成为了非常热门的学位。最近三四年,美国经济已经不像以前发展那样迅速了,因此MBA的热度也下降了。在基础课程方面,与其他专业相比,MBA没有发生大的变化,MBA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融资、管理和其他传统课程方面。许多做生意的人都读MBA。大学毕业后工作3年到6年,并申请MBA的人是最受商学院欢迎的。MBA的主要目标是让对商业有兴趣的学生了解管理,提高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早晚有一天,学生们会忘掉一些具体的知识,但他们会记住管理、战略和人事的基本框架,掌握分析问题的最基本能力。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MBA的历史很短。上世纪90年代初,中欧MBA项目在上海交大成立,它是一所国际化程度很高的MBA教育学校,至今仍被认为是MBA教育中比较正宗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学校都开始设置经济管理学院,其中大部分是从经济学院或经济系转变过来的。以前,MBA被看作等同于高级管理人员。在90年代中期,美国的MBA回国后就可以做CEO,尤其在网络经济热潮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