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炼金大中华 >

第565章

炼金大中华-第565章

小说: 炼金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灏没有歇口气,马不停蹄,将这十一个战堡也赶入海中,与那等待了几日的二十六个作伴。

看上去古怪,但龙灏这么做当然是有道理的。

现在又不是大破灭时代,黑铁战堡的功能不是保存人类火种,而是……扩大防守面积,将岛屿周围的海域控制在手中。

您猜对了,龙灏的野心很大,他要用黑铁战堡,将北冰洋牢牢控制住!

别人以为英女王赏给他的北冰洋群岛是鸡肋,但唯有他才知道,这些别人眼中的鸡肋,在他手里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用群岛的矿脉炼制黑铁战堡,再驱使黑铁战堡潜入水下,龙灏将会把北冰洋海域打造成一个铁桶大阵。

到时候,但凡有舰队要通过北冰洋,甭管他们是英国的无敌舰队,还是装载了无畏火炮的德国战列舰,只要龙灏不同意,他们就没法过去!

在龙灏晋级成炼金术师之前,他的计划本是没有这般宏大,最多是想用一些炼金术改造小岛,将潜水艇部队在北冰洋展开……而且,他想要控制的也不是北冰洋全部,仅仅有三分之一的样子,就心满意足了。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龙灏意外地成为了准炼金术师,于是,用黑铁战堡来构建一个多方连动、整体防御、内部微调的超强防御系统。就成了他现在的选择。

在这个选择里,潜水艇的作用倒变成从属了。

这个超强防御系统可大可小,由黑铁战堡的数量决定其控制范围和控制力度。

龙灏舍了这座被掏空了矿脉的岛屿,操纵青玉龙艇,向下一个岛屿继续行去。

龙灏挑选的都是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的大岛,但饶是如此。北冰洋符合这个条件的岛屿也极多,龙灏估算了一下,想在‘实习期’结束前走个遍,怕是要把自己累得脱掉几层皮不可。

不提龙灏在北冰洋一个人快乐又痛苦地忙碌,整个世界范围,在龙灏离开的一年时间里,也发生了很多大事。

且容我一一道来。

先来说中国的大清王朝,诸位,还记得上次当做钦差来到华夏镇宣旨的太监笋尖儿吗?

他在龙伯有意无意的纵容下。与旧金山领事馆的欧阳兄弟搭上了线,在得知了龙灏实际控制的势力和其印钞票般的赚钱硬实力后,直是馋得这个小太监小心肝砰砰砰的跳!

笋尖儿对龙灏那是又羡又怕,又有点惋惜。

羡慕自不用说,赤手空拳,以一名破家逃犯的身份,在不到三年里于海外攒下这般庞大家业,笋尖儿是羡慕中带着一点佩服。

这能耐。比那些只晓得拿旗饷、逗鸟儿的王爷贝子强多了!

那些日进斗金的产业,笋尖儿心想:要是能分一份给老佛爷。不,要是能全部捐献给老佛爷,那该多好啊!

老佛爷马上就要做六十大寿了,正愁修园子的银两不够呢,别的不说,如果把那什么制衣服的工厂和制药丸的公司卖掉。这修葺的费用不就来了吗?

说到害怕,自然是龙灏麾下那若有若无,隐隐约约连欧阳明都把握不到的军事实力!

华夏镇的军队笋尖儿参观过,军容齐整,作风彪悍。煞气临头。

当听闻还有一批人在墨西哥帮着别国政府打内战……神秘的海军,令得美国从英国借来的六艘战列舰一日间沉掉……笋尖儿就不寒而栗,心想回去得禀报老佛爷,对待这龙灏,还只能用怀柔手段,要不然,惹火了他们,或许能给北洋水师招来麻烦!

英国战列舰和北洋军舰谁强?

不问可知。

最后是惋惜,这么一个大好局面,龙灏那小孩居然无福享受。

想他也是风华正茂,怎么骑个马不当心,说摔就摔,说昏迷就昏迷了呢?

真是暴殄天物,浪费了如此可以称王称霸的大好局面,嗯,或许也是老天爷看他太顺了,所以降下惩罚来难一难他!

笋尖儿思前想后,觉得这次来收获不小,从前总是听说龙灏多么有钱,可唯有亲眼见了,才晓得这位的有钱和朝廷里想象的完全是两码事!

他的财富,比起国库都不逊色呢!

一个是关税都被洋人把持在手里,又要备军,又要捯饬海军,连修个园子的钱都挤不出来,而这个人,赚的却是洋人的钱!并且,有些紧俏东西,光有钱还买不到!

笋尖儿在旧金山呆了几天,归心似箭,找个机会就与欧阳明告辞,带上同样回国有任务的欧阳庚,乘坐邮轮,低调地返回国内。

等笋尖儿一众回到国内,已是十月底的事。

总管大太监领着他去见了老佛爷,将此事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

慈禧太后这老娘们最是贪财,先头她颁旨意给龙灏,只是想别一别小皇帝的苗头,让他明白,当今这天下还是她在做主,对龙灏那个曾经的逃犯,并没有多大重视。

要不然,她也不会让总管大太监随意指派一名太监就去了。

听笋尖儿讲述完龙灏的富庶,以及目前遭遇到的情况,这老娘们眉头一挑,长长指甲一撩,淡淡说了句:“赏,带下去好好的赏!”

就把笋尖儿打发了。

笋尖儿毕竟不是慈禧的心腹,等到他千恩万谢地跪爬离开,慈禧太后才露出压抑的喜色:这是天助哀家啊,正愁没钱修园子,天上就掉下来这么一个大金主,又恰好他伤了头部,没法醒来,仔细思量,好生运作一番,未必不能将他的家业收入哀家掌中。

慈禧太后有这想法是自然,她位居高位日久,除了打疼了她的洋人外,便觉得自己在世界华人里乃是当仁不让的难波万!什么北海伯爵,什么神奇发迹史……只要她想,那便是她的菜,以朝廷大义的名号,想个法子弄他一弄,不说一下弄垮他,但弄个几百万两银子,还不是轻而易举?

于是,慈禧老娘们闭上宫门,与总管大太监等心腹商议起来。

不多时,商议的法子便出来了。

慈禧首先命人去翻翻龙灏的家谱,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有的话,就准备招揽过来,送去美国想办法继承龙灏的部分产业。

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啊!

中国讲究家族,同样姓龙,你在外边打拼受了伤,没法人道(昏迷了当然不能人道),我好心送几个带把的过去帮你传宗接代、承继香火,这不是应有之意吗?

想必龙灏那边的人听了,也反对不得,说不定还要说声谢谢。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朝廷的意思,是我大清第一人老佛爷的意思。

慈禧就不相信,对方敢拒绝?(未完待续

【497】竿子进贡

其次,慈禧太后拟下旨意,准备封龙灏为亲王,并且是一字并肩的那种铁帽子王。

这个世袭罔替之王的封赐可有讲究,一是不封非旗人,二是一旦被册封,受封者必须到先帝的陵前进行祭祀。

龙灏是昏迷了,但如果他要当这个铁帽子王,就算没有意识了也得回北京,回紫禁城,摆放在帝皇陵墓前!

慈禧不怕龙灏的手下不就范,因为与这道封王旨意一同过去的,还有大大小小总计二十个官衔爵位,准备当做甜饵送给龙伯等人。

慈禧相信,是中国人就没有不想光宗耀祖的,嘿,你在海外再风光,再有兵有钱,又哪里及得上回到故里,在亲朋好友、宗老族兄面前炫耀一官半职来的有诱惑力?

更何况,慈禧还准备了终极杀手锏,龙伯不是想要皇宫御医给龙灏治脑子吗?

那正好,只要你抬着龙灏过来,我大清皇宫里的御医全体免费为你服务,为你把脉治疗,为你包干到位。

因为,如果只是派御医去美国,那么御医的名额必然不会多,覆盖面和治愈率就大大降低了。

而且,偌大皇城里也不能少了御医,否则太后皇帝、皇后嫔妃有了头疼脑热、肚痛肛痒的,还没人管了……

最后还有一招,慈禧太后密令李鸿章,命他的北洋水师抽出一部分战舰,南下东海,与南洋水师一同埋伏,只等龙灏的船只过来装运流民时,将他们团团围住。

慈禧还是很相信北洋水师的战斗力,私下认为,如果龙灏底下那帮人不听话。那就干掉他几艘船,既打杀他们的锐气,也趁机摸清他们的底子。

搞搞清楚,为何强大的洋人战舰在龙灏手下总也讨不得好……

不得不说,慈禧老娘们玩弄起害人的勾当,那脑筋还是相当灵光的。这出三管齐下,假如龙灏底下的人不是铁板一块,就会被她所挑拨得心生嫌隙,给她以可趁之机,分化并吞。

不过,慈禧老娘们在行动,光绪小皇帝和李鸿章老油条也在密谋筹划。

要知道,笋尖儿的情报可不是蝎子粑粑独一份,不仅他有将情报一卖多家的举动。另外,随他前去的几个小太监,也分别被光绪和李鸿章的人收买。

先来说说我们的李中堂。

他对龙灏的印象是好恶参半,当初龙灏的人撬走了一个汉阳造铁厂,虽然当时气得张之洞差点归西,但随后的官司却让李中堂挨了一脑门的包,被张香帅骚扰的颇不消停,连脑后辫子都花白了几成。

不过后来。龙灏那边来的船只却规矩了许多,多有孝敬、前后打点。

话说。他们拐带人口出国跨洋的事李鸿章哪能不知道?

只不过看在手里的金票和大把大把欧式军械的面子上,中堂大人都睁一眼闭一眼。

反正我泱泱大清人口众多,与其留着这些泥腿子在国内闹事,倒不如给龙灏那家伙去美国挖矿,也算物尽其用。

那边挖的多,我手里的好处也水涨船高嘛。北洋的开支,最近被翁同龢那个老东西,卡的是越来越紧了。

幸好周围无战事,四海太平,列强有英国做屏障。日本、朝鲜等蛮夷也被我水师震慑得不敢动弹。

这当口,只要龙灏那边不闹事,我与他相安无事便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正是抱着这个想法,李鸿章才对欧阳庚的屡次建言视若不见:兆庭毕竟年轻,不晓得这朝堂之事,就是取舍与交换,讲究远交近攻,先解决近忧、再处置远患。

我与龙灏有交换,各取所需,况且我与他又隔着重重大洋,没事我去动他作甚?

至于那支海外美洋嘛,就算他们再能打,再能被皇上所用,没有了船,来得了黄海?

就算退一万步,来了黄海,又能打得过我大北洋?

嘿,东方四海,除了英国人的那几条船外,我李某人又会怕谁!

在知晓了笋尖儿的情报后,李鸿章是打算按兵不动,将官场上装傻充愣、坐收渔利的绝招发扬光大。

所以,当他接到太后命其秘密调兵去黄海的旨意后,稍稍一思索,便笑了:要我去伏击龙灏的船队?真是太看得起我李某人了……现在龙灏是什么身份?他可是不列颠女王力挺的一国之主啊,如果有交火,搞不好就会引起国战的,到时候,替罪羊可不就是李某人吗?

太后啊太后,你的情报太落后了,还以为龙灏是一个你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的小人物吗?

看看花旗国吧,总统都被搞下台了,海军重臣也叛变了,有割据美国西海岸之嫌,哼,他国总统之今日,可能就是我李某人之明日!

这个恶当,我可不会去上!

不过,李鸿章在招来幕僚讨论后,又改变了主意。

原因大致是这样的。

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一直不对路,虽说南洋水师是后娘养的,装备和渔民也没两样,但借着这个机会,北洋水师有了太后旨意,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跨过界,捞过界。

这样的机会如果不利用上,扩大北洋的势力影响,那李中堂和他的智囊团也就什么都不用干了,直接回家卖红薯比较好些。

说完李中堂,再来说光绪小皇帝。

光绪得知笋尖儿回来,第二天就通过内线知道了他与慈禧谈话的大概内容。

本来他就对慈禧横插一手封赏龙灏不满,被气得够呛,现在回想起来,个把月前堆积的闲气上涌起来,形成浓痰,更是不吐不快!

于是光绪帝叫来翁同龢等心腹,关上门商量,一是揣测慈禧老娘们下一步的行动,二是谋划自己这边的应对。

翁同龢教书教的好,但在智谋上实在没什么天份,他推说回去思考。敷衍了小皇帝几句便自告辞。

这时,在翁同龢府上,有一名待考举人,此人虽说是待考,但名声已然赫赫,为朝中清流之士拉拢的对象。

他姓张名謇。江苏人,曾为南元,但四次会试不中,这一次,他是受家父逼迫,提前来到北京城,准备第五次会试。

张謇颇受翁同龢赏识,在历史上,也就是在后年甲午加开的那场会试中。翁同龢改他十一名为十名,最后在殿试结束后,又力劝阅卷大臣选张謇为头名。

当然这当口,张謇还只是个没有一官半职的读书人,住在翁同龢府内,每日温习,又好与翁系一派,搞好关系。

今日。张謇见翁同龢吃不觉味,神若惘然。便好奇发问。

翁同龢犹豫了下,闭上门,还是将光绪帝召见自己一事说了,最后明言,自己在为皇上想个万全的法子而发愁。

张謇听完,大笑道:“帝师何必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