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长尾效应 >

第4章

长尾效应-第4章

小说: 长尾效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方高科的CDMA战略
许多人都知道,南方高科自1995年5月成立以来,连续在两年的时间内,一直经营状况不佳。可是难以令人置信的是,就在6年以后的2001年,这家惨淡经营的公司,却创造出2。7亿元的销售额;在2002年达到了20多亿元,增长了800%。在CDMA上,南方高科市场占有率超过国内CDMA手机市场份额的15%,居国产品牌第一。这对成立于1999年5月经营情况一直不佳的南方高科来说,无疑是一个神话,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南方高科一举突破困境,获得如此好的经济利润呢?
追究其实质原因,还是〃长尾效应〃在起作用,它依靠〃CDMA打品牌,GSM手机走量〃的营销策略,从而在手机市场声名鹊起。
2001年7月,南方高科拿到了国家CDMA手机定点生产企业牌照。中国联通CDMA网络的正式放号,使抢得先机的CDMA手机厂家掘得了第一桶金。南方高科SC9988是其做得最成功的一款CDMA手机,成为中国联通新时空总部指定的推荐机型之一,虽然一直维持在3000多元的高档价位,但在市场上仍然畅销。
同时,南方高科与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结成战略联盟。此外,南方高科在CDMA项目上投入巨资,先后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建成了年产300万台CDMA手机的生产线。2002年,除外资品牌外,南方高科的CDMA出货量是最大的,其实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15%,南方高科成为能够向联通大批量供货的为数不多的厂家之一。
2002年全年,南方高科CDMA手机实现销售50万台,销售额达到20亿元,CDMA成为了南方高科腾飞的契机。

第10节:长尾效应的作用(10)
南方高科进入手机市场初期,公司老总们亲自带队走县城跑农村,一个一个地发展小经销商。2002年年初,南方高科将自己建队伍和经销商代理结合起来,在24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利用所有参与者的资源打组合拳,这也是其品牌还不太知名,销量却一天天增长的原因。南方高科与全国各地经销商建立了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近2万家核心售点和有效售点,组建了500多人的专业销售团队和1000多人的促销队伍。
在市场推广和促销上,南方高科重力打造终端包装和现场推广,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推广策划,使南方高科的品牌知名度得以提升。在服务上,设置800免费服务电话,在全国建立密集的特约维修服务中心,在遵守国家〃三包〃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超越三包〃的服务承诺。
南方高科在促销上采取〃文化促销〃的促销方式:邀请国学大师、文学泰斗季羡林拍摄〃尊师重教、薪火相传〃电视公益广告片;承办 〃七一放歌……南方高科之夜〃大型文艺演唱晚会,面向高校师生举办〃夏日冰凉价〃的促销活动……吸引了消费者对南方高科手机的高度注意力,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南方高科通过与美国高通、韩国电信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为企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平台。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是南方高科提高手机核心研发技术、在短时间内赶超国际洋品牌的重要途径。
整个2002年,南方高科GSM手机的出货量仍远比CDMA的出货量多。实际上,南方高科是想借CDMA手机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从而带动GSM手机销售。这就像很多公司靠高档产品树形象,依赖低端产品抢市场、盈利的营销策略一样。
如果说南方高科是依靠长尾效应,并没有放弃冷门或者看起来并不畅销的产品,从而打破经营上的困境,逐步的走向壮大,是一个特例的话,那么我们接下来便看看被誉为北京第一商厦的王府井百货是怎样通过长尾效应而蓬勃发展的。
京城第一商厦王府井百货运用长尾效益38年不倒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北京百货大楼为基础,于1993年2月25日改组设立。百货大楼在38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凭借着商品门类齐全,货真价实,经营管理过硬,在商战中独树一帜,成为商界的〃排头兵〃。
在38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不断推出新的经营招术,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着着领先,积极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在市场经营定位。集38年经营经验,提出了〃从信誉要效益,按需要定档次,以服务求风格〃的指导思想。近年来,通过市场细分,将百货大楼的市场划分为三类不同的消费群,提出了〃中档为主,高档为辅,低档保必需,满足大众消费〃的经营方针。实施后,既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日15万人次以上客流的千差万别、五花八门的需要,又使百货大楼的经营品位提高了一个档次。
推陈出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经营多元化、多角化是紧随市场多元化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而产生的。百货大楼从1991年开始组建企业集团,1994年初完成股份制改造,制定了自己的多元化经营发展的规划。提出的发展方针是:〃一业为本,多种经营,零售为本,全方位发展。在确保零售主业发展的同时,结合自身优势条件,有计划地涉足其他业务领域。〃目前公司除零售业务外,还设立了加工业、房地产、证券业及贸易、储运等几个事业部,以谋求多方面的业务发展。在几年内,将逐步形成几个除零售业之外的新兴骨干行业,使公司的业务有较大的发展,使集团的实力有长足的进步。
从王府井百货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长尾效应的巨大作用所在,更进一步的让我们知道了,在当今市场经济中一个被我们所忽略的真理,一个原本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却被我们所忽略的利润源头,那就是畅销商品并不是唯一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唯一源泉,只要我们能做到位,那些看起来滞销,甚至是冷门的产品,同样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甚至是企业维系繁荣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
第11节:长尾效应的作用(11)
促成畅销产品与常销产品的完美组合
利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任何一家企业只有在获取丰厚的经济利润时,才能谈发展或者壮大。从本章的前面两个小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单纯地追求畅销产品并非是企业唯一的生存发展之道,因为在追求畅销产品的时候,虽然能获取很大的利润,但是风险同样是巨大的;当然,在这儿我们并不是说企业不要去追寻或者打造畅销产品,而是应当在追求打造畅销产品时,不要为了一味地追求畅销产品的效益而忽略了常销产品,因为在《长尾理论》中,我们已经知道了:99% 的产品都有机会销售,冷门商品、小客户才是利基市场!N个冷门商品聚集起来,企业将得到一个比畅销商品大得多的庞大市场!
因此,在当前的商场环境中,企业便必须善于将畅销产品同常销产品结合起来,走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这就是许多获得成功的企业告诉了我们的成功经验。
暗藏玄机的纳爱斯营销之路
纳爱斯公司位于浙江省丽水地区,其前身是一家地方性国有化工厂,曾经在全国洗化行业内产值排名倒数第二,是一个仅有几十人的手工作坊式小厂。
在与香港丽康公司合作之后,纳爱斯将突破点锁定在洗衣皂上。当时洗衣皂的缺陷就在于块大、粗糙、外观蜡黄、无包装,味道也不好闻。要在洗衣皂上打开缺口,就得从内质上进行改造。但由于缺乏宣传,包装一新的雕牌上市后并没掀起波澜。
1993年6月21日,《浙江日报》上一个遒劲的手写体〃雕〃的注册商标首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广告列举了雕牌超能皂的四大优点,并告诉读者只要剪下报上的广告券就能免费领取超能皂一块,还有机会抽得免费港澳游。广告一经推出,各经销点人气骤增,众多消费者由此免费领略到了用超能皂洗衣的诸多好处,而口碑相传也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良好形象。紧接着雕牌透明皂快速上马。这一次,为便于消费者使用,形状由大变小,味道以淡淡的清香为主,再配以中档的价位,一上市,就迅速被抢购一空。
1999年,雕牌对外宣告其建成了全世界四台之一的全自动喷粉设备,随之宣布雕牌洗衣粉的价格降到了一箱29元,突破了30元的心理防线。一步到位的价格让同行们措手不及。
与价格相对应的是,雕牌的〃亲情〃广告〃妈妈,我能帮你洗衣了〃开始狂轰滥炸,这则打破常规的洗衣粉功能性宣传的广告,带着浓浓的亲情走进了千家万户。如果说雕牌透明皂的广告起到了提升知名度的作用,那么洗衣粉的广告则完成了对品牌的塑造。就在这一年,雕牌洗衣粉的销售奇迹般的跃居第二位。因为在此之前,洗衣粉市场已被宝洁、联合利华和国内的奇强三大巨头垄断。现在,我们就一同看看,雕牌在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是怎样杀出重围、异军突起的。
首先,雕牌发现城市市场中档价位的洗衣粉严重缺档。随着近几年消费水平的持续下降,早些年以活力28和白猫为首的高档浓缩粉已不再受宠,逐渐被外资品牌的复配粉所代替。但外资洗衣粉的价格仍然超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接受水平。市场急需中档洗衣粉的出现。再者,以奇强、全力为代表的农村路线的领军人,虽已在农村市场有了坚固的基础,但在知名度方面却是软肋。
机会就是市场。雕牌用低价打开城市市场的口子,用广告在农村市场奠定品牌形象。2000年,雕牌将洗衣粉的销量定格在38万吨,自己纵身一跳,继洗衣皂之后又拿到了一个第一。
在洗衣皂和洗衣粉市场上胜局初定之后,纳爱斯又伸向了其他方面:雕牌牙膏、纳爱斯香皂、水晶皂、沐浴露、洗发水……一个个出笼了。
雕牌从洗衣粉开始的扩张,速度极其惊人,最令人瞩目的还是几乎每进军一个新的领域,都有着不小的收获。如雕牌牙膏一上市,广告就标新立异,以离异家庭的情感为纽带,深入人心,再加上高密度的播放,短短时间就完成了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建立。雕牌的多方位出击并不是乱开花,而是开发一批,储备一批,推出一批,淘汰一批,始终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如水晶皂、肥皂粉的面世,就更加细分了市场。

第12节:长尾效应的作用(12)
与此同时,纳爱斯内部开始强制推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招投标制管理,提高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并且,与新惠普签约,运用IT行业的网络技术改造分销物流系统。
纳爱斯将市场经营工作重心放在超市、商场上,开创城市辐射农村的营销策略。因为有了多年流通网络建设的基础和经验,又实行了保证金制度,可以腾出精力和时间把这项工作做好,这是雕牌市场工作的重头戏。同时又进一步加深技术研究与开发。对原有产品不断进行改质、改性、改包装,使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消费者面前,适应和满足消费的新需求。
IT业巨无霸联想集团的创新之举
联想集团,可以说是中国IT业的龙头老大。它的成功同样取决于灵活有效的运用了〃长尾效应〃的原理,高打创新的旗帜,将畅销产品与常销产品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占据了广阔的市场份额,走向了成功。它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现在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联想集团是怎样操作的吧!
首先,他们选择了由几个毕业于英国伦敦帝国大学理工学院的年轻人创办的、技术实力和资本实力不太强的导远电脑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组成了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之所以选择导远,是因为他们对国际市场熟悉,这恰好是联想的劣势,联想人将这种合作喻为〃瞎子背瘸子〃。之后就是如何从零起步挤入国际市场。联想人采取了〃汾酒质量二锅头价格〃的策略,将1988年香港联想做了一年贸易的上千万利润,全部用来进行自己电脑板卡进入国际市场的投资,与发展多年的台湾企业展开竞争。凭这一策略在国际市场一步步推进,电脑板卡由亏损到盈利,又由盈利到占有全球市场一定份额,全部过程用了5年的时间。
联想集团抢占市场的第二步是1990年联想电脑在中国问世以后,联想通过市场创新确立了在中国国内电脑市场的地位。他们在市场定位上,鉴于1994年之前,中国基本上是两种定位的电脑,一种是价格高、性能优异、声誉和服务良好的国外品牌电脑,另一种是由中国一些中小企业组装的未经严格质量检测,性能一般的兼容机。于是联想选择了这样一种定位,就是走大众名牌的道路。
〃买得起用得放心〃便成为联想电脑大众名牌的核心内容。他们在价格策略上,1995年底之前,联想的调价频率并不很高,每次下调幅度也不大,基本上总是保持比国外品牌电脑便宜1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