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凶猛:马化腾的中国功夫-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股权分散,事实可以证明,新浪的大股东没有耐心,当他们看不到高的增长点的时候,CEO的下课变得理所当然。1999年至今,新浪已经换过5任CEO。对于首任CEO王志东的辞职,有媒体曾做如下分析:公司股价持续走低,与董事会沟通不畅,董事会埋怨王志东拿不出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盈利方案,从而导致了王志东的离开。但是,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至2001年,正是我国互联网行业泡沫破灭期,整个行业股价处于走低状态。公司股价的持续走低,并不是个体所能阻挡的。但商业便是如此,总要有人为业绩不振负责,于是王志东便成了那需要承担责任的人。
而外界总结第二任CEO茅道临离职的原因,同样是业绩欠佳:在新兴业务上,电信增值与在线游戏,新浪起步都是最晚的,导致没能在这两方面有所建树;姜丰年曾当着茅道临的面拿起电话,一个一个向管理层征询意见,除了技术总监严援朝没有表态外,几乎所有的管理层都做出了“倒茅”的表示。最后,董事会以4票对3票“同意”了茅道临辞职的决定。茅道临任CEO时,新浪悄悄扭转了方向,转向企业服务平台领域。2002年2月25日,新浪宣布进入企业信息化服务领域。同年4月5日,在美国宣布了新浪未来的发展方向。新浪网更名为新浪,下辖新浪网(sina。)、新浪企业服务(sina。)、新浪在线Sol(Sina Online)等三个独立事业体。到2003年,新浪收入主要依靠无限增值服务与广告。
新浪十年中五次更换CEO:依次是沙正治,王志东,茅道临,汪延,新浪的股东对管理层有所调整的时候,理由都一样,业绩不佳,业内有一个说法,新浪的CEO很难逃脱两年的宿命。前面的陈述,只是交代新浪进入即时通讯领域时的一个外围大环境。新浪与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竞争的这段历史,即汪延在任期间。
与新浪前三任CEO或者是技术高手,或者是资本运作的行家不同,汪延是以“务实”的形象出现的。汪延幼儿园、小学、中学均在中关村。汪延清晰地记得1995年1月他在巴黎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情形,他如此描述:“1995年1月份和美国的同学交换电子邮件,当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那是我第一次通过E…mail和我在美国的同学通信,感觉就好像我拿到大学通知书时那般激动。互联网让我觉得世界太奇妙,太充满诱惑了。”在法国读书期间回国的间隙,汪延认识了新浪创始人王志东,两人一见如故。1996年,汪延回国,和王志东一起创建四通利方公司国际网络部,那一年,汪延24岁。
33岁的汪延掌舵新浪后,一直试图为新浪寻找新闻与无线之外的第三只触角。这个时期的新浪,呈现出一种遍地开花的态势。2003年,新浪先是通过成立合资公司进入游戏领域,同年又通过收购进入在线旅游;2004年4月,新浪与雅虎合作,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其后在7月宣布收购UC即时通讯技术平台。但是,除了UC有一定的发展之外,别的新业务均未取得成功。外界认为,对股权分散的新浪来说,在CEO更换频繁,盈利模式单一的状况下,汪延在任期间的种种努力,只是想试图改变现状。即时通讯也是汪延的一个方向。
其实在即时通讯领域,新浪并非后来者。早在1999年,新浪就推出了一款叫作Sina Pager的IM工具,在当时来说,这款工具和腾讯QQ比,毫不逊色,而且当时也拥有一定的用户群。但是新浪没有花太多精力在IM领域上,于是Sina Pager也渐渐消失了。腾讯QQ的崛起让新浪的决策者们后悔不已,茅道临也是。他在任期间,新浪推出了自己的IM产品——了了吧。从这个类似Sina Pager的东西上我们看到了新浪的追悔莫及。汪延上任后,为了改变新浪在即时通讯领域的弱势地位,收购目前有优势地位的即时通讯软件,是一个不错的竞争策略。对朗玛UC的并购,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出炉的。
2004年7月8日,汪延宣布,新浪以3600万美元正式完成对朗玛UC的收购。成立于贵州的UC朗玛公司,是2002年末国内即时通讯市场突然间出现的一匹黑马。在2002年推出后的一年时间里,就已经达到了20万人在线的水平。UC从一开始就从时尚和个性化入手,抢夺年轻人的市场,因为在细分市场上一家独大的例子几乎没有,而现在QQ在国内领先甚至垄断市场的格局一定会被打破。再加上UC面世的时候正好是QQ限制用户注册,正式推出每月收费2元的QQ行号码的时候。而UC于2002年底在线人数达到2万人的时候,QQ又恰巧正式开始QQ行号码的收费。UC和大多数同类软件回避QQ主流用户群即所谓QQ优势领域,以差异化竞争求发展的做法不同,因此,很短时间就做到20万人同时在线,取得了国产IM软件第二的位置,但这种发展战略也容易遭到对手的打压,QQ很快就调整了收费策略,重开免费号码申请,据说就是针对UC。
新浪在巨资收购了朗玛UC之后,汪延对于自己在用户资源方面的优势也非常自信,新浪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以及庞大的忠实用户群,而朗玛UC则具有创新的内容服务和领先的技术基础。新浪的补课应该说正是时候,只是这个学费交得贵了点。网易推出了泡泡2004,其实也是在补课。
几乎是在同时,不甘落后的搜狐也借助于搜Q挑战腾讯QQ。三大门户网站之所以如此接二连三的进军即时通讯领域,无非是垂涎海量的用户群数据。而从商业角度看,门户网站在无线上赚钱越来越难,即时通讯是和无线业务结合最好的领域。继短信,免费邮箱和搜索引擎之后,门户网站已经把竞争的重点放在了即时通讯软件上。门户纷纷选择在2004年发力即时通讯市场,应该说不仅仅是简单地补课,更是对未来盈利点的探索。
雅虎的阳谋
由于对中国市场不看好的错误估计,即时通讯市场的元老级厂商雅虎虽然在1997年就推出了雅虎通服务,但却一直在中国市场上毫无建树,甚至连仅仅出现一年零九个月的网易泡泡都不如,这让早年就进军中国市场的雅虎很尴尬。
2004年,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的周鸿祎试图改变这种现状。周鸿祎以投资眼光老辣和执行能力强而享誉业界。他当年将3721这个小插件,做到年收入数亿元的规模,并及时以1。2亿美元的价格转手雅虎;他随后投资的迅雷,也成为目前互联网最成功的商业网站之一;他最后创办的奇虎,也轻松拿到数千万美元投资。他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界的“斗士”:和百度抢地盘、与CNNIC翻脸、同马云交恶、挑起免费杀毒之争。他走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争议,毁誉参半,集矛盾于一身。“周鸿祎够狠、够义气、够聪明、够有钱,他是我所见过的网络界最有个性的人物。”IT写作社区创办人刘韧对他如此评价。
周鸿祎1970年10月出生于湖北,毕业于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在西安交大上学时,周鸿祎开始编写游戏软件,做杀毒产品。1995年7月,研究生毕业的周鸿祎第一次在美国见到了马云,开始在网上建立中国黄页。周鸿祎来到北京,进入方正集团。
1998年10月,周鸿祎离开方正集团,创建了3721公司。因为公司的网站就叫3721,“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意思,推出“3721网络实名”,开创中文上网服务,3721初创,周鸿祎没钱搞宣传教育市场,就想到用浏览器的地址栏插件这种方式来推广。用户在浏览器的导航条直接输入中文,就能直接到达相关网站。新公司起步时只有5个人,周鸿祎和同事找了套便宜房子,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自己做饭。几十万元很快烧完。那时候周鸿祎觉得最可怕的事情是3721突然死亡,那种感觉比自己死亡还恐怖。1999年7月,IDG高级合伙人王功权给他投了25万美元。有了钱,周鸿祎的路走的顺风顺水。
1999年10月《IT经理世界》的封面报道写道:“周鸿祎和他的3721网站从互联网创业新生代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中国互联网经济备受关注的一个。”在度过创业的“寒冬”后,3721公司获得成功——中文上网插件一度覆盖90%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每天使用量超过8000万人次。2000年初,3721进行第二轮融资,获得三家风险投资的200多万美元。毋庸置疑,周鸿祎的3721彻底改变了中国人上网的方式。2003年11月,3721公司作价1。2亿美元卖给了雅虎。雅虎中国顶着互联网巨头的大帽子,其实当时在中国基本没有影响力,一段时间里甚至连老板的位子都空着,“水土不服”之严重在外企中也是罕见的。雅虎看中周鸿祎的团队和现成的营收,预示了这是一场急功近利的收购。
周鸿祎转身当了雅虎中国总裁,从创业者变成了外企经理人。为了团结雅虎中国的老人们,他拍桌子、骂娘,喝高了还摔坏了门牙。上任伊始,周鸿祎一改雅虎中国此前5年的不作为状态,改弦更张。在他的带领下,雅虎一搜网、雅虎通、1G免费邮箱等多种互联网业务都开展起来,雅虎一跃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门户网站。投资人王功权曾说:“周鸿祎这家伙是互联网业界最让人头疼的斗士,但正是他身上的斗士基因让我两次投资给他。”而雅虎的即时通讯软件雅虎通则是雅虎实现其门户路线图的一个环节。
为了挽回其在中国即时通讯领域不尽如人意的局面,雅虎在微软推出MSN6。2版,腾讯推出QQ2004版之后于2004年6月初紧急推出雅虎通6。0版中文版,着重加强了沟通的娱乐性。新版雅虎通中整合雅虎搜索、雅虎邮箱、在线相册、短信、游戏等功能,并以赠送1G免费邮箱及免费发送不限量的短信为诱饵,吸引目标客户,这是雅虎争夺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杀手锏。
“雅虎通6。0中文版是雅虎在美国之外非英语国家抢先首发的升级版,比全球其他20多个市场的发布提前一至两个月以上,显示雅虎对中国市场的格外重视。”周鸿祎如此说,两到三年内,雅虎通不会考虑收费问题,上面也看不到烦人的广告,相反,雅虎通里捆绑了免费的自写短信功能,用户可以免费向手机发送短信。很显然,雅虎通针对的正是腾讯,因为国内主要即时通讯产品里面,实行收费的只有腾讯。周鸿祎给雅虎制定的发展重点为搜索、邮件和即时通讯,而雅虎通6。0的推出,周鸿祎显然是在尝试把这三大主业整合到一起。通过三大业务板块的整合彻底完成雅虎中国的本土化,也许才是雅虎中国的“阳谋”。
2004年7月26日,雅虎中国在北京又针对其搜索领域的对手Google推出了容量为1G的免费电子邮箱。值得注意的是,要想获得雅虎的1G超大容量免费邮箱必须成为雅虎通的用户,并添加一个以上的好友。醉翁之意不在酒,雅虎此举无疑是想通过1G免费邮箱的超大宣传在第二次即时通讯大战中剑拔头筹。事实上,雅虎的目的远不止这些,雅虎通的最终目标是进入电信的产业链,提供电脑到电话(PC to Phone)的语音服务,争夺一块原本属于传统电信的市场。但迫于其本土化程度不足,不了解中国用户需求的软肋,至今仍然只是停留在理论状态中。
尽管如此,2004年,周鸿祎还是实现了雅虎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盈利。现金收入超过4000万美元,毛利接近1000万美元。虽如此,他还是无法改变一切。雅虎中国的全部业务就靠3721挣的钱养活;考核指标全部是利润,周鸿祎做得越多利润就越薄。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业务与雅虎中国合并。马云称该事件为“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雅虎和阿里巴巴合并后,周鸿祎按自己的计划辞了雅虎中国区总裁的职务,腰包里带着将3721公司卖给雅虎换来的数千万美元。
与盛大的正面对撼
1999年,26岁的陈天桥与弟弟陈大年在上海浦东新区科学院专家楼一套三室一厅的屋子里创立了盛大网络,开始运营的是一个叫做“网络归谷”的社区。2000年初,盛大网络获得了中华网300万美元的注资,双方新成立一家公司,叫做Stammer,汉语名字叫史丹莫。陈天桥在公司的股权超过51%。很快,盛大广泛涉足了网上互动娱乐社区的开发经营、即时通讯软件的开发和服务以及网上动画、漫画。盲目发展很快结出了恶果,盛大网络陷入困顿中。
陈天桥开始寻求改变,这时《传奇》进入了陈天桥的视野,为了说服中华网,陈天桥花了两天的时间准备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可行性方案,对运营《传奇》的投入和收益进行了一个非常实际的规划,陈天桥没有说服中华网,最后的结果是分手,中华网按股份留给陈天桥30万美元。
2001年7月14日,盛大和《传奇》海外版权持有商Actoz(Wemade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