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继承-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0年6月均瑶集团航空服务公司在上海成立。
2001年10月均瑶集团列全国工商联排名全国500强民营企业第34位。
2002年8月民航总局批准均瑶集团以18%的股份入股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10日均瑶集团以3。5亿元收购上海金汇大厦,并将其注册为均瑶国际广场。
2002年10月均瑶集团列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第10位。
2003年3月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被推选为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
2003年6月宜昌均瑶国际广场奠基动工。
2003年8月均瑶集团捐款1 000万元设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
二、均瑶集团:继承无悬念(5)
2003年9月王均瑶董事长当选为上海市浙江商会第六届会长。
2004年1月上海均瑶国际广场建成,成为上海第一幢以民营企业冠名的大厦。
2004年4月王均瑶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并购人物”。
2004年5月王均瑶荣获上海市第11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4年7月收购无锡大厦集团90%的股份,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大厦股份(600327)。
2004年11月7日因肠癌于上海逝世。
三、黄河实业:平稳的权杖交接(1)
父亲的突然自杀并没有让这个家族企业险入恐慌,在父亲生前的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培养下,继承父业的儿子做得比财富的创始人还出色。
乔金岭的“自杀拼图”
2003年10月20日,河南省长葛市,天空晴朗无云。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平方公里的厂区内安静平和,厂房内机器轰轰作响,员工按部就班地完成生产线上的每一道工序。集团上下感觉不到丝毫异样与反常。然而,就在1个多月以前,生活工作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被一个消息惊住—2003年9月7日,黄河实业集团董事长乔金岭在厂区西头的自家别墅中自杀身亡。
尽管黄河实业集团下属企业黄河旋风的副总经理胡新英就在集团内,但还是没有与记者见面,而是匆匆奔向新乡市,在那里黄河实业集团刚刚开始投资建设一项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1。8亿;现任黄河实业集团董事长的乔金岭之子乔秋生原计划于当日下午回长葛,但始终没有露面。“董事长的案子最高人民法院已经重新立案。”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路国江对笔者说。
河南黄河实业集团有世界第三大金刚石生产商之称,主营业务为人造金刚石及金刚石制品,总资产10。19亿,净资产5。27亿。如果不是2002年乔金岭以1。2亿美元的资产排名位列福布斯内地富豪榜第58位,也许不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家偏安于河南一隅的企业以及这位57岁的河南首富猝然离世之谜。
在黄河实业集团内部,没有人愿意过多地提及乔金岭的死和案件的进展情况,在走访长葛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人民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过程中,得到的大多是“案件原因很复杂、现在很难说清”之类的回答,市委宣传科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即使到省里也不会找到一个明确的结论,甚至以后也不会有。
灾难的征兆往往与灾难发生原因直接相关,但乔金岭自杀的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团。不过,在长葛市游走的三天之中,我们感到各种细节、线索、传说中的片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已经逐渐清晰、明朗起来。
拼图一:债务纠纷
坊间流传最广并得到黄河实业集团认可的一种说法是,乔金岭的死与一场债务纠纷的官司有关。
1986年,一个曾与乔金岭共同创业的合伙人在脱离黄河实业集团后,以乔等四人名义在郑州注册了公司,并向辽宁有关方面借款1亿元到海南搞房地产,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后1亿元全部赔了进去。辽宁方面债权人起诉该公司,辽宁高院判决该公司还债,该公司转卖至上海后又遭起诉,并再次败诉。由于四位股东中三人早已倾家荡产,只有乔的黄河实业集团拥有数亿资产,辽宁与上海高院均判乔偿还这1亿债务,而直到事发,乔对此并不知情。“债务纠纷属民事案件,但债权人可以提起刑事诉讼,如果债务人不偿还债务,可能被判合同诈骗罪,负刑事责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法学博士彭灵勇说。据说乔金岭常说的一句话是:“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
吴晓华与乔金岭相识十几年的一位朋友。他至今对乔金岭的选择充满不解与疑问:“乔金岭性格刚毅,很豁达,很有远见。如果单纯是官司,应该能够承受。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大都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有今天的成就的,尤其乔金岭这样的农民企业家更是见过大风浪的。”吴晓华的疑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债务纠风背后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黄河实业集团资金链吃紧,偿还债务可能引起资金链断裂。黄河旋风上市之前,主要靠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支持,财务费用巨大。1998年11月,黄河旋风上市,募集资金5。27亿,但上市后业绩连续三年下滑,2001年销售毛利率由上一年的31。2%下降到29。3%,期间费用又大幅上升,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5。6%,使得净利润同比下降39。5%;此外企业应收帐款和存货上升,分别同比增长11。6%和72。1%。有报道称“如果乔金岭偿还一亿元债务,黄河实业集团势必垮掉”;而该集团最大的金融业务伙伴河南省工商银行,据说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停止对其的贷款业务。
资金链面临断裂也许只是一种猜测,但黄河实业集团与官方均对“债务纠纷”一说做了或明或暗的肯定。看上去,乔金岭的死因最终很可能会围绕此事有一定论。
拼图二:公用事业投资不顺
在很多民营企业家看来,投资公共事业如高速公路、电力,风险极大、容易“出事”,据说,乔金岭的死亡和黄河实业有意进入高速公路项目有关。
乔金岭去世后,9月30日,黄河旋风与新乡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国家重点公路—阿荣旗至深圳高速公路长垣至封丘段公路项目投资框架协议书。该项目投资估算总额11。8亿元,经营期为30年,注册资金1。5亿,黄河旋风占75%。
三、黄河实业:平稳的权杖交接(2)
在此之前,7月7日,由6家河南企业投资4。95亿成立的河南瑞华公用事业投资有限公司在河南省许昌市挂牌成立,现阶段的重点投资项目为许昌至尉氏、登封、扶沟的三条高速公路组合打捆项目。这是河南省民间资本首次进入公用事业。据说,黄河实业曾有意入股该公司,但不知何因最终还是决定撤出。
有传言说,乔金岭因高速公路项目投资不顺而负气自杀,而这种猜测与乔的性格和早年经历有关。胡新英曾表示,幼年丧父的乔金岭,因母亲的改嫁在村中遭人白眼,使乔金岭形成了内向而又要强的性格,不善言谈,不太主动和别人交流。胡新英说:“从年龄上,他是我们的前辈,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我们不会去问,他也不会跟我们说。”据在乔的住所当过保安的李浩杰回忆,乔不顺心的时候,时常半夜起来喝几杯闷酒,并曾不止一次地看见乔酒后独自一人徘徊。乔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乔的奶奶于1962年自杀身亡。4年后,年仅20岁的乔金岭亦曾在自家的草屋中悬梁自尽,没有成功。
投资公用事业不顺是否是乔金岭的死因很难判断,但外界对于乔金岭去世后黄河实业再次投资高速公路项目分析认为是一种“危机公关”,“外界传说黄河实业资金链紧张,他们投资高速公路是对外界猜测的回答,但这个项目他们能做多久,最终会投多少钱还很难说。”当地的一位知情人士说。
拼图三:“牵连说”
一种最为讳莫如深的说法是,某人被中纪委“双规”,乔因有贿赂之嫌,而被牵连。
1998年11月26日黄河集团控股的黄河旋风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让外界感到几分不可思议的是,在河南省民营企业中,黄河集团是第一家获准股票上市的民营企业。当时国家重点强调支持国有企业上市,股票市场实行额度制,每个省只有6家至7家。与“黄河”同时上市的只有莲花味精、双汇等四家国有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黄河集团其上市之难可想而知。乔秋生在一次发言中回忆:“(当时)申请上市的企业多,指标少,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基本不在(上市)考虑之列”,黄河集团最终顺利上市,其中的“几死几生”(乔秋生语)外人难以知晓。
可以肯定的是,乔金岭与当地的政要关系很好。据吴晓华透露,乔生意圈中的朋友虽然不多,但与政界、金融界等高层次的人来往频繁。而胡新英则表示:“董事长和政府官员的关系的确很默契、很随意。”长葛市每年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来源于黄河实业。
被双规的官员曾是掌管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省级官员,在其被双规后不久,传来乔金岭自杀身亡的消息,而在乔自杀后的一个星期,原河南省地税局局长谢应权在办公室自杀而死。对谢的死因外界同样有很多猜测,有人认为是因为腐败,而且和乔金岭的自杀案有一定关联。
乔秋生的权杖交接
乔金岭的突然自杀,其离开后的继承是由儿子乔秋生子承父业,就任新的董事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乔秋生给出的成绩单是:2004年黄河集团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1%,利税增长28%,出口创汇增长39%。
人们开始对这位年轻的董事长刮目相看,当年乔金岭自杀后笼罩着整个黄河集团的疑云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甚至有人这样评价,“小乔比老乔还要有眼光”。
培养
黄河集团的老董事长乔金岭共有三儿一女,乔秋生是老大,其余两个儿子都没有在集团工作。
乔金岭幼年丧父,一辈子的坎坷经历使他认定“人要想有出息就必须吃得了苦,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上甜”。这一点,看着父亲创业、跟着父亲从苦日子走过来的乔秋生深有体会。
乔秋生还在部队当兵的时候,有一次乔金岭去部队探望,当时天寒地冻,“那么大冷的天,父亲没有穿袜子,就光脚穿着鞋子,想起来心里就忍不住难受。”乔秋生事后对人说。
乔秋生的性格一直是被公认为踏实肯干,为人厚道。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乔秋生一直是乔金岭极力培养和寄予厚望的接班人。
乔秋生从部队回来就成为黄河集团的一名普通工人,第一份管理工作是车间主任。在黄河集团与日本公司合资时,乔秋生和黄河集团的20多个人一起,被乔金岭派到日本学习金刚石制造业的管理技术。其后,乔秋生先后担任过集团副总经理和上市公司的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销售工作。
乔秋生在公司说话不多,常年穿着工装,中等个头,脸长得很精神,当时公司员工的评价是:“他心中有数,做事情也比较踏实。”
转折点应该在1998年,黄河实业控股的黄河旋风(600172)拟在上海上市。乔秋生投入了公司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并颇有建树。
三、黄河实业:平稳的权杖交接(3)
乔秋生当上上市公司总经理一职也颇有戏剧性。
上市之初,乔金岭想让儿子来挑总经理这个担子,却一直下不了决心,担心担子太重,儿子挑不起来。最后终于决定聘请一位职业经理人来做上市公司的总经理,给乔秋生留了一个副总的位子,让他好好学几年。
但是黄河集团的一位副董向乔金岭建议:“别再请别人了,这是个让年轻人锻炼的好机会,放手让他去做吧,想培养接班人就得给他机会,没有第一次他怎么能学会自己做主呢?就得把重担压在他身上试试。”
此番建议打消了乔金岭的疑虑,也许他想来想去还是培养儿子重要,随后乔秋生开始正式以黄河旋风总经理的身份独立管理一家上市公司,乔金岭则退居幕后担任董事长,给儿子充当后盾。
交班
后来,在这场父子权力的接力中,乔秋生又顺利接任了上市公司董事长和黄河集团的总经理、副董事长等职务,乔金岭只保留了黄河集团的董事长的位子。
黄河少帅基本上已经通过了父亲严格漫长的考核。
2003年,黄河集团董事长乔金岭突然自杀,震惊了所有的人,包括乔秋生在内。
事后回忆,整个事情并不是没有一点征兆。出事前一个星期,乔金岭特意把孙子(乔秋生的儿子)接到他那住了几个晚上。无意中,他还对乔秋生提过:“前两天心里有些不舒服。家里有过自杀的先例,我奶奶就是投井自尽的。”据说乔金岭自杀的当天早上,还曾经派人找过乔秋生,但是当时没有找到。
可是这些只言片语和“巧合”当时谁也没有把他理解成什么重要的先兆。尽管乔金岭的自杀带着很多神秘色彩,但是一切已经无可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