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几个灵魂-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们诿过于人,也就等于承认了“我的幸福快乐与否,是操于别人之手的”。别人好,我才能幸福快乐,别人不好,我就只好愤怒或者抑郁。而别人怎么做,归根到底是由别人决定的,你虽然可以施加少许影响,但是不可能完全让别人按你希望的方式对待你。这样,你的幸福快乐在别人手上,你只好在别人那里得到。
你也许可以把幸福快乐抢过来,就像那些脾气很大的人一样。他们的潜台词是“你们必须对我好”,可是越是这样,别人在心里越是不满,即使对你好也是表面的。
你也许可以把幸福快乐骗过来,像花花公子一样,但是即使你成功地骗了别人,你却骗不了自己:在你自己的心中,会有一个子人格说“你这个人不怎么样”。
你也许可以乞求别人,就像那些抑郁悲伤的“伤心女孩”。你把自己弄得很惨,以求别人的冷惜。这是很苦的事情,时间久了,别人就烦了。你只好像琼瑶小说中的某些女孩一样,要么闹自杀,要么发疯,才能得到别人的怜惜。
你也可能失望了,不相信能得到幸福快乐,于是回避别人、回避生活,你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
这都是因为你把幸福快乐交到了别人手中。
如果我们把责任担负起来,反求诸己;如果我们对自己说,“我是不是幸福,说到底还是看我自己怎么想、怎么做”,你就有了主动权。你既然过去自己能让自己不愉快,现在就能让自己快乐。
别人怎么想怎么做,我们做不了主;但是我们自己怎么想怎么做,至少我们还是可以做八分主的。
所以聪明人,比如孔子,就建议大家“反求诸己”,不要把这理解为一种“自我牺牲”,这实际上是一种快乐秘诀。
还有一个要点就是“爱邻如己”,这一点很简单,只不过我们要做一点澄清。过去大家以为这句话的重点是让我们“爱邻”,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基础,就是爱己。爱自己,才可以爱别人。
爱自己,在我们的人格意象分解中,就是让所有的子人格相亲相爱。这是—切心理咨询的基础。
第五节 朋友关系与人格意象分解咨询
民间有一个说法,两个人要成为朋友,一定要“有缘”。这个观点和西方社会心理学有所不同。比如西方的社会心理学家会说,“两个人之间住的比较近,有邻近性,就会增加成为朋友的概率”。但是在我们中国人看来,邻近性只是交朋友的条件之一,并不是充分的条件。如果没有“缘分”,即使是很近也没有用;如果有缘分,即使很远也不要紧。也就是俗话说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缘”是什么呢,没有定义。不过,在人格意象分解中,我们可以这样说,“缘就是两个人有相似的或相同的子人格”。
相似的子人格的存在,使两个人的相互了解更容易。因为我只要体会一下我内心中对应的子人格,就可以大致知道对方的情绪感受。如果两个人之间完全没有相似的子人格,这一点就很难做到。有缘的双方互相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心心相印”,而没有缘的就很难达到。相似的子人格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使两个人“知音”。
我们说过,在一个人内部,相似的心理经验相互吸引,在人与人之间,相似的心理经验也一样是相互吸引。当我们在别人身上发现了和自己相似的心理特质,我们会感到一种吸引力,使我们对对方产生好感,从而和他结交为朋友。这就是所谓的“缘分”。看着这个朋友,我们仿佛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我们爱自己就会爱朋友。
有的时候,我们身上有一个自己也不喜欢的子人格,而身边另一个人身上刚好也有这样一个。我们会对他很讨厌、生气,他就像一个镜子,照出了我们自己脸上的疤痕。我们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这个人。
如果一个人和我们毫无相似的子人格,我们对他就会“没有感觉”,我们觉得他的生活和我们没有关系。虽然我们可以为了功利的目的和他交往,但是我们的心里对他很少会关心。
如果明友发生矛盾,解决的要点是发现和矛盾有关的子人格。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
她和另一个女孩是好明友,在同一个公司工作。一次为了小误会,两小人吵了一架。也许是因为工作压力大,都有些烦躁,都说了伤人的话。事后,她很后悔,也想道个歉,重归于好。但是她说是因为女孩子的傲气和小气没有这样做。另一个女孩随即出差了一段时间,再见面都有些尴尬不自然,于是互相回避。她不希望这样,想主动道歉并与她和好。
如果从人格意象分解来说,我们可以先看看这个过程中,这个女孩的哪些子人格“出场”了。我可以发现,她似乎有两个成对的子人格:一个是非常重视朋友的她,这个她为了保持友谊宁愿道歉和让步。我感觉这个子人格是一个委曲求全的性格,很怕得罪朋友。另一个子人格则是吵架时的她,我感觉那是一个愤怒的她,比较独立,不怕得罪朋友。
我估计她就是我常见的那种女孩,平时委曲求全,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伤害别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她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自己的愿望总是放在第二位。天长日久,她心里就积聚了很多的委屈和不满,但是这个子人格是不允许自己发泄和表达这些不满的。
在吵架的时候,另一个子人格出现了。与其说是“失言”而说出了伤人的话,不如说是这个愤怒的子人格借机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些吵架时的话正是平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事后,委曲求全的子人格担心了,怕愤怒的子人格得罪了朋友,于是想用自己的方式主动道歉来解决矛盾。
尴尬和不自然,是内在矛盾的表现,一个子人格想道歉和好,而另一个子人格不愿意这样做,委曲求全的子人格也害怕自己会暴露出自己的另一个子人格,怕被朋友看出自己内心中的那个不愿意道歉的自己,不满甚至愤怒的自己。
归根结底,她的人际冲突是内部这两个子人格之间的冲突,“委曲求全者”对自己的“愤怒者”不满,认为她太容易得罪人。而“愤怒者”也对“委曲求全者”不满,认为她太没有自尊了。但是,有“委曲求全者”的存在,就必然会有“愤怒者”,因为委曲求全的行为,正是积聚怨气、不满和愤怒的原因。而这样“愤怒者”的爆发就会很过度,这过度的行为;也更会使“委曲求全者”更为内疚,从而加强了她以后的委曲求全行为。这就是一个双方互相强化的恶性循环,这就是这两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模式。
要解决这个冲突,我们首先要让她内心中这两个子人格相互理解。让“愤怒者”体谅“委曲求全者”的胆小,理解她的渴望友谊,而且教她敢于表达自己;反过来,让“委曲求全者”肯定“愤怒者”的勇气和独立性,但是在“愤怒者”和别人争吵的时候,帮助她能把话说得委婉些,能帮助她对别人多一些体谅和理解。这样,双方的优点可以互相辅助,而缺点可以互相弥补,她的人际交往就可以大为改善,即不需要过分委曲求全,也不会在一怒之下,对朋友说出太伤人的话来。即使“委曲求全者”偶尔有过分委曲求全的行为,由于有体谅,“愤怒者”也不会对“委曲求全者”太愤怒,“愤怒者”的不满少了,爆发的时候就不会行为太过分。即使“愤怒者”偶尔爆发过度,“委屈求全者”理解她,也不会有太多的内疚感,不会因此太过分的道歉,可以让这个事情过去就算了。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减弱甚至可能终止。在终止后,“委曲求全者”就可以变成“合理让步者”,而“愤怒者”就可以变成“自我坚持者”。在需要让步的时候,她的“委曲求全者”负责让步;在需要坚持自己的意见时,“自我坚持者”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意见,维护自己的合理利益;这样,她的人际关系就得到了完全的改变。
在人格意象分解中,我们可以让她想像出这两个子人格,清晰的想象她们的外貌、服饰和性格,并且找到她们的名字:(我刚才叫他们“委屈求全者”和“愤怒者”,只是我给她们起的名字,对每一个人来说,他的子人格会有自己的名字)然后,让她想象这两个子人格对话,并想像一个心理学家在调节她们的冲突,心理学家在帮助她们互相理解,要求双方能听进去对方的话,肯定对方的长处,不要攻击和过分的批评对方的缺点。这样,双方的相互理解就可以逐步建立。
当她自己内心中的矛盾解决后,再解决生活中她与朋友的矛盾就很简单了。原则是一样的,不要过分委曲求全,也学会在表达自己的不满的时候不要说过头的伤人的话,而是用较平静的态度说出自己的不满心情。这样,人际关系问题自然可以改善。
其他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解决。
第六节 婚姻恋爱与人格意象分解咨询
在恋爱和婚姻咨询中,人格意象分解技术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用来预测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程度,预测可以非常准确,以至于在旁观者看来可以用“料事如神”来形容。
而实际上,这个预测并不困难。
我们只需要看一看双方的子人格都有哪些,就可以对他们的关系有很多了解。 我们知道,每一个男子的子人格中,必定有一些女性的子人格;相反每一个女子的子人格中,也必定有一些男性的子人格。
在人们和异性交往的时候,自己心中的异性子人格是他们了解异性的媒介。在人们选择恋人或者配偶的时候,自己心中的异性子人格也是范本。
因此,我们了解了一个人心中的异性子人格,也就很容易知道他需要的、爱的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异性。
如果一个人自己心中的异性子人格和某个人相似,而那个人心中的某个异性子人格也刚好和这个人相似,双方就有一种特殊的“缘”,我们或可以称为“情缘”。
假如一个人的恋人和他自己心中的任何一个异性子人格之间都没有相似之处,他会对这个恋人“没有感觉”,他也很难理解对方心里的感受。他们的交往会非常困难,时常会相互误会。在感觉上,他们会得到一个结论,“我们之间没有缘”。这样的恋爱或者婚姻不是不能成功,只不过要想成功,需要双方付出很大的努力。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样的恋爱或婚姻往往会以分手告终。
我们也许会很奇怪,既然双方没有缘,为什么他们又能够成为恋人甚至夫妻呢?
两个人能在一起,必定是有一种力量,“情缘”是两个人婚恋中最重要的力量,仿佛是月老的红线。但是,除了这个力量外,还是有一些其他的力量,其他的线可以把两个人暂时联系到一起的。
一种是外在的“金线”把双方联系到了一起。他们在恋爱结婚的时候,没有根据自己心里的感觉去选择,而是看中了对方的外在的一些条件,比如,看中了对方有财富地位,名气或身份等等。
或者是性吸引力的“黄线”把双方联系到了一起。即使对方和客在心的层面没有共鸣和呼应,男女在性的层面总是很容易有招互吸引的。在性的吸引力很大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这样的力量当作双方的情缘。特别是在对方的外貌很有吸引力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
还有,就是友谊的“绿线”。有的异性之间有友谊存在,有友谊的缘分而没有情缘,但是日久生情,慢慢的友谊变质成为了两性吸引。他们一旦成为了恋人就发现,两个人原来的那种相互理解反而找不到了,双方的冲突反而愈演愈烈。
有的人不善拒绝别人,在被追求的时候,一时同情和感动就和对方建立了关系。
特别是人在青少年的时候,对别人、对自己内心的辨别力都比较弱,混淆各种内心力量和感觉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也很容易和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人结成恋人或婚姻关系。
假如双方的关系是,有一个人发现某异性和自己心中的某一个异性子人格相似,而对方却没有发现这个人和自己的任何子人格相似,结果就会产生一种单相思关系。
如果双方有“情缘”,则他们在恋爱婚姻中就会有一种基本的默契,相互的沟通也会比较的容易。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幸福。我们还要看这个异性的子人格在人格中具有什么位置,和别的子人格的关系如何等等。如果他在总的人格中是一个心理冲突的—部分,则虽然也是情缘,但是两个人在现实中一旦成为恋人或夫妻,就可能会成为“问题夫妻”或者老百姓所说的“孽缘”。这也就是说,他们两个人相互的吸引,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心理问题或障碍。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一个女孩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