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与礼仪-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说大连仅这二三年就从一个其貌不扬的城市变成了一个花园城市,市长可真行。薄熙来说:“这是黄鼠狼掀门帘——露一小手。”记者说市长真辛苦!薄熙来说:“还可以,我们大连人吃得好。”记者说市长身高1。86米真帅气。薄熙来说:“不动脑子的人就容易长大个儿。好了,欢迎大家再来,我们的海风可以无偿送给你们。”满座大笑。
薄熙来好像一个智能机器人,一按键什么都能应答上来。有位记者特别认真,近乎带有神秘感地问起大连有什么优势。他偏像弱智儿童一样傻想了半天,才笨笨地说:“夏天凉快。”一屋子的人都喷了。知道他的“弱智”是对记者认真到近乎神秘的一种调侃。还有一次,薄熙来在“佳能杯”日语演讲赛上致词:“大家下午好,很对不起,来晚了。其实我来早了也没用,因为反正我不懂日语。(笑声)我好佩服吕万山会长和张步宁主任,他们从一开始就坐在这里聚精会神地听你们演讲,好像他们也很懂日语。(大笑)日语演讲比赛越办越好,看一大堂坐满了人,我有两个相反的想法,一是这么多人学日语,说明日语挺好学,我也应该学;另一个想法是这么多人学,那我还学什么,到处都有我的翻译。(大笑)”这大智若愚的三言两语的调侃,一下子拉近了和听众的距离。
三、“总指挥坐不住了”
有一次,大连星海湾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大干50天,确保11月底封顶”的誓师大会,仪式正在进行,坐在主席台上的星海湾总指挥老宋的座椅突然倒下,宋总指挥从上面摔下来,很窘。薄熙来说:“今天的誓师大会开得很好,大家决心都很大,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你们看,你们的宋总指挥已经坐不住了。(大笑)望大家团结一致,50天确保封顶。(长时间鼓掌)”大伙儿都为薄熙来市长随机应变、妙语解困,并顺势鼓舞士气的机智而喝彩。
四、“周扒皮的工作方法”
有人说:“薄熙来当市长的时候,干部们最好赶紧改行当百姓。因为他的所有点子,都是为了累倒干部,荫及市民。”薄熙来的口头语就是:“别闲着,干好活。”在他的领导下,大连市的领导班子勤政务实、办事效率高是有名的。作为一班之长的薄熙来更是宵衣旰食,异常勤勉。他说:“我每天工作到午夜,不是我勤快,是事情逼到这分儿上了。我们大连有个作家叫高玉宝,他写的《半夜鸡叫》就是大连的事。我现在就总结周扒皮的工作方法,让干部少睡觉,多干活!周扒皮让长工4点起来干活,他就得比长工起来得还早,还得趴鸡窝,还得穷嚷嚷,也够累的呀!”
有一年中秋之夜,他对大连城建部门的10多名干部说:“你们一年都没闲着,你们好几个都是靠老陈醋顶着的(查出高血压的,薄熙来每人送一箱老陈醋)。我是地主老财心理,不能让你们撂倒,还指着你们干活儿。我这人挺民主的,就是太忙,没时间民主。今天我们一起赏月,吃月饼,这就叫民主吧。”正因为大连市有了这一批办事效率特高的干部队伍,才使大连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五、“天降大任于斯象也”
在大连国际服装节的巡游表演中,最开心的人是薄熙来市长了。他把动物园驯服的猩猩、狮子、老虎、大象也请出来表演时装。使人们觉得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特别有趣的是:大象的屁股上贴着一方纸,上面端端正正地写道:“不求最大,但求最佳。”这是大连市长薄熙来的施政纲领。把施政纲领贴在大象屁股上,薄熙来说:“这叫天降大任于斯象也,是谁委大象的大任呢?本市长!”闻者无不开怀大笑。
六、“管市长的市长”
薄熙来与下级的关系极为融洽,与他相处使人感到如沐春风,如饮醇醪。他说:“我是山西人,抠门儿。小恩小惠,只能让人感觉亲近,不会让人感到敬佩,只有把工作做得出色,才能叫大多数人跟着走。我得罪人,但是没有私怨。人们最反感的,不是批评严厉,而是勾心斗角。”正因为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以工作为重,赢得了下级干部由衷地信赖与尊重。
前一次,他到下辖的庄河市去视察工作,庄河的副市长姓管,正准备向他汇报工作。薄熙来幽默地说:“管市长,你一来,我就紧张,我是市长,而你是管市长的,贷款一定给你们。”管市长说他只能管小市,不能管大市长。说着说着,又一本正经地对薄熙来说,他是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仿佛薄熙来有什么魔法似的,只要与他坐在一起,就会让你打开话匣子,说个不停,说个水清石头现,说个小葱拌豆腐。他则在一边笑着给你出点子,还让你觉得那点子高,实在是高。然后再义不容辞地照那点子拼命地干好活。
这就是薄熙来,一个把自己全部的智与力、光与热、情与爱无私奉献给大连百姓的好公仆。有市长如斯,大连百姓有福了。也正因为他饱经历练、虚怀若谷、才思敏捷、机智过人,所以他的谈吐才会充满睿智幽默的独特魅力,才能吸引和感召众多的人团结在他的周围,卖力地去工作,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是薄熙来领导艺术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
王蒙:睿智精辟语如珠
14岁入党,15岁参加革命,19岁写出长篇小说《青春万岁》,22岁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曾当过共青团干部,也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部长。这就是王蒙,坎坎坷坷的经历磨练了他坚强不屈的意志,风风雨雨的人生铸就了他乐观豁达的品性。
王蒙文才出众有口皆碑,而他口才之好亦广为人知。听他的演讲与谈话,你能充分领略他的机智、风趣、精辟、深邃。观其文,再听其言,你会认识一个更全面更丰富更立体更生活化的王蒙。
快人快语说文学
文学是王蒙的安身立命之所,是他为之殚精竭虑的毕生追求。对文学,他情有独钟,感受极深。谈文学,他总是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问:你认为这种重视叙述,不重视故事的情况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衰退?
答:小说应各式各样,没有优劣之分。注意叙述,写好了就是进步;注意故事,写好了,还是进步。这和打乒乓球一样,横拍直拍,守球攻球,一面攻两面攻,都可以是最佳运动员,赢了球就行。用一个浅显生动的打乒乓球例子,就把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说得何等透彻、明了,可谓要言不烦,一语道破天机。
由于历史原因,解放以后,我国的短篇小说常扮演一个重要的“通风报信”的角色,对此,王蒙亦有妙论:“在我们国家,短篇小说常常成为文坛的晴雨表与风向标,成为文学事业的最热门的话题,成为得风气之先的报春的燕子,或者在情况严重的时刻令人知天下之秋至的第一片飘零的树叶。”“晴雨表”、“风向标”、“燕子”、“落叶”,一连串意象既显露了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也表明了他对短篇小说的知根知底。
对于一些信口开河信笔乱写,只用几个通用概念现成地判断一切作家与作品的所谓“评论家”,王蒙的批评也极为辛辣:“讲老实话,一些评论家的概括,对于创作家来说,其实是倒胃口的。当我迈动左脚的时候,他们说我是左派,当我迈动右脚的时候,他们说我是右派,当我坐下来的时候,他们说我是臀派,当我梳头的时候,他们又说我是发派……”话说得有些夸张,但听起来却痛快淋漓,极为过瘾。那些不看完作品就敢捧杀棒杀,敢妄下结论的“批评家”闻之能不色变,能不面红耳赤,甚至心惊肉跳?
亦庄亦谐谈自己
王蒙激情似火,热情洋溢,但他也有清醒、冷静、理智的一面。自己的长处他了然于心,自己的短处他亦不遮掩。在一次答记者问中,他就坦言自己不适合当领导:“我是一个搞文艺创作的人,从好处来说我是大家的一员,许多文艺工作者是我很好的朋友;坏处来说,则是我缺少约束能力,比较情绪化,容易感情用事,意气用事。我真心地认为我不是一个理想部长,所以,从部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写我的小说是件大好事。”
如此冷静地解剖自己,足见其真诚与勇气。王蒙很看重幽默感。他认为,没有幽默感,整天板着面孔,就失去了做人的趣味。他寻常的谈吐颇具幽默味。
“首先感谢温儒敏老师对我的评价和邀请。但说老实话,遇到这类邀请我一般很为难。因为对于一个写小说的人来说,话应该由其作品来说。并且,遇到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我还有另一种惭愧,就是不能提供一个例如与刘晓庆、巩俐交流那样的欣赏与愉悦。”
这是王蒙在一次演讲中的开场。一番诚恳的谦逊拉近了他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一句轻松的玩笑活跃了现场的气氛。当然,其中也隐含着他的自尊:自己不靠外形的靓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内在的学识吸引听众。
有褒有贬评世事
对于市场经济的到来,有人拍掌欢迎,有人深恶痛绝,而王蒙对其评价如下:“丘吉尔说,不要以为民主制度很好,这个民主简直是糟透了,但是不民主会更坏。我看可以用同样的造句方式谈市场经济。不要以为市场经济很好,不,市场经济实在糟透了,但是不搞市场经济就更糟糕得多。”这番话既道出了市场经济的势在必行,又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亟待完善。王蒙仿造丘吉尔的话,既避免了生搬硬套名人名言,又起到了让名人为自己撑腰的效果。一段时间里,少数年轻人对“右派作家”提出过激批评:“中国的右派作家太没出息,他们没有一个为主义而死,他们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都特别惜命。”王蒙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这样的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代沟,他是在现在的环境下说这个话的。类似的责难外国人也喜欢讲,他们是隔岸观火,而有些青年是隔代观火。当然,出现这样一些言论也有它可喜的一面,说明中国现在已经跨越了那种单纯的信仰主义。”
如此剀切公允,如此循循善诱,自然令听者豁然开朗,且心悦诚服。王蒙敏于观察,勤于思考,他寻常的谈吐有波澜有文采,纵横生风,充满哲理,品之,如品佳酿,耐人回味,启人心扉。如:“过于强调什么,往往恰恰证明了自己某一方面的虚弱,例如曾经唱‘文化大革命就是好’,而从来没有唱过‘淮海战役就是好’。”如:“有人赞成的必有人反对,有人佩服的必有人不忿,有人讨厌的必有人亲爱,有人趋奉的必有人躲避。”如:“被阿谀也如吸鸦片,愈吸愈上瘾——瘾无止境,谀无止境,麻醉性舒服无止境。”这些吉光片羽般的话语,犹如一面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弱点,又如一剂剂良药,医治人心的痼疾,更如一枚枚银针,刺向社会肌肉的顽症。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言不虚。王蒙曾说:“我读李商隐的诗,最大的感受是他的诗都那么活着,反复地读,他的那些语词,那些诗都变得活了起来,似乎它们还在那儿组合着、奔走着、跳跃着,它们像一组组彩灯似的,一会儿这里亮了那里暗了;一会这里暗了,那里亮了,它们都通着电。”李商隐的诡谲神奇,李商隐的独有韵致,被他一语道破,可谓举重若轻,驾轻就熟。其实,听王蒙睿语纷呈的谈话,你也有一种“它们都通着电”的感觉。
侯耀华:玲珑剔透语如珠
父亲是幽默大师侯宝林,弟弟是相声演员侯耀文,在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侯耀华能说会道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吴祖光的儿子吴欢是侯耀华的好友,对侯耀华,他有如下评价:“耀华兄那张嘴和三寸不烂之舌,更是地下天上无所不侃,玲珑剔透,妙语连珠。天才是肯定的,后天的努力也不容忽视。……耀华兄高度的概括、敏锐的思辨、压不住的幽默,颇有乃父遗风。”
生活中的侯耀华,心直口快,嫉恶如仇,不仅会说,而且敢说。谈到演艺圈滋长蔓延的不良风气时,他说:“别的行当我现在不了解,就说演艺圈,十个里头有九个,脾气都比能耐大。40块钱的本事,80块钱的开销,120块钱的脾气。”这样一针见血的快人快语听之令人爽心悦耳,我们何不奇言共赏呢。
戏评世事〓亦庄亦谐
演员王铁成是侯耀华的好友,有一次,他俩在一块聊天,不知怎么就扯到杀人放火上面去了。王铁成说:“你说这帮人呀,明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怎么还有人去杀人?去骗钱?”侯耀华说:“您哪,我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我国有两句话把这些人给耽搁啦。哪两句话?您听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