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官路淘宝 >

第58章

官路淘宝-第58章

小说: 官路淘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店只卖藏品而不进行收购。

秦扬飞总算找了一家收购藏品而且还算体面的文物商店,但当营业员知道他是想向商店卖东西,而不是买东西以后,对他的热情也立刻降到了零度,而且不置可否地把他带到营业门面边上一小屋,里边堆着杂物而且充满了炝炒圆白菜的味道。

一个带着礼帽的中年人在椅子上打盹,看上去有点像1920年代的好莱坞影片《劳莱和哈代》里的情景,营业员对着中年人耳语几句后,中年人要求秦扬飞做鉴定,并说古董做了鉴定才有被收购的可能,而鉴定费用是100元,而且还发给证书。秦飞扬虽然不是行家里手但也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对方主要是为了100块的鉴定费,而这种证书,秦扬飞心里想“那我还不如到中关村去找个刻章办证的来得实惠一点”。

当然,秦扬飞这种外行藏家手里的东西不能变现,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不是古董收藏这个圈子里的人。老贺,一个古董零售商,把这个原因分析得很透:外行手里的收藏难以变现,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渠道。古董收藏这个行业和股票以及房子不一样,股票和房子都存在一个大家都能承认的市场,而且交易产品是可以用同一标尺衡量的,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也相对透明公平。但是古董就不一样了,每件古董互相都有差别,可能有真有假,可能有不同的稀缺性,所以不能用统一标尺来衡量它们的价值,没有统一的标尺也就没有统一的市场。对这些收藏品价值的估算是依靠收藏者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的,在没有统一市场的情况下,有经验的收藏者也就控制了藏品的流动渠道,为了利益,这些有经验的收藏者不会轻易让出渠道的控制权,而是自动地形成了一个圈子。

圈子外的藏家的收藏品变现可能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公平地变现;而在圈子里,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马未都的藏品变现就容易得多。所以在琉璃厂的市场中,看上去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弄得收藏品市场像是一个买方市场,其实在圈子里,对于一件好东西大家都争破了头,它实际上是一个卖方市场。

古董商老贺应该算是个圈内的人,星期六、星期天他在潘家园有自己的临时摊位,平时则会在古董家具市场自己的摊位里呆着。老贺的摊位很小,两三平米的小格子里到处摆满了东西―之所以管那些填充物叫东西,是因为它们的确不一定是古董,其中甚至包括让人很怀疑出处的类似用坏了的手电和老式手机电池之类的东西―而它们中任何一样都用来出售。

很多收藏的大家都对现在收藏品市场上赝品横行表示过痛心。北京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馆长白明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表示自己接触过很多收藏爱好者,收了一屋子的藏品大部分都变现不了,因为这一层次爱好者的东西80%都是假的,剩下的20%也不是什么入流的藏品,最后能卖得好的不过是一个赏瓶或者两个帽筒之类的。

而古董商老贺的收藏价值观却有点不一样。首先他认为没有一个公平的市场,收藏根本就不能算一种投资。至于捡漏,老贺认为这种情况要在如今这种对收藏品的疯狂挖掘里出现,几率大概和遭雷劈相仿。

老贺说,由于大众对现在古董价格普遍存在怀疑态度,所以对每个古董商来说每一次交易都很费劲,即使交易额只相当于一张盗版光盘的价格。他的经验是每交涉一笔生意大概需要用时30分钟,而且其中失败的案例还要占据大多数。

谈判艰难并不是说现在大众对古董更加内行,而是因为一般人越来越对古董失去了幻想和崇拜,在大家看来,这些貌似老旧的盆盆罐罐和一般的装饰品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一个精致的小玩意能以最便宜的价格成交,则可以摆到家里或带在身上作为炫耀,但如果买不到谁也不会为它而有多少遗憾。这里头可能有一个真理在起作用―什么东西都是越便宜越好。

由于这些原因,古董商们自己对商品的出价往往会信口开河,第一次报的价格一般超出其成本的10倍。但这对于有经验的买主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买主的还价战术是野战法,他们会在进行交易之处对好几个东西表现出兴趣,然后把这几样东西或者一起论价或者分开讨论,不让卖主看清自己到底想买什么。

如此往复几轮过后,一些脑子慢的摊主都忘了自己原来开价到底是多少,而在不经意间透露出接近真实的底价,到这时候买主就掌握了主动,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买下来,当然运用这种战术的前提条件是买主要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和记性。而不少古董商为了让自己的现金流更好一点,有时会以成本价卖出自己的商品。当然这些古董也并不是什么珍宝,据说老贺过一段时间就会去北京周边的加工厂进货“古董”。

王海东很是感慨地说:“成也古董,败也古董,就是如此。”

古董这一行充满了风险,很少有人会明白这一点的。但是王海东却是非常的明白,因为他吃过亏。

只有真正的吃过亏的人才会了解古董市场的可怕。

尽管是古董市场中有价值亿万的财富,但是,也是有因为古董而跳楼的人。

付生局长沉思了一下说:“有些人就是想着赌一把,就把自己赔进去了。这一行玩玩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沉迷进去的话也未必是好的。”

王海东点点头说:“就是如此,如果是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的话,那这样子的时候玩玩古董也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是要真的想要成为一个古董收藏夹的话,那这样子的时候就要看看荷包是不是满满的。”、

古董是有钱人的游戏,古今亦然。

第九十二章适合官员的藏品

付生回答说:“真正适合官员的收藏其实不多见,文房四宝之外,也就是瓷器还算能够玩玩,如果是玉器的话就要小心了。”

当然是小心有人举报什么的。

王海东笑呵呵地说:“其实还是有适合官员收藏的,比如说像章,这绝对是红色藏品,你看看这一张。”

付生当然知道像章,当年他也戴过几个,但是也重来没有想到这像章能够收藏。

书中有云;

潮汕地区作为收藏“红色藏品”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专项收藏像章的人士不少。在我市的太平路就有两间专门出卖“红色藏品”的商店,分布在市区的二、三十家古玩店也兼营像章。在澄海塔山和新溪乡分别建立了“*”博物馆和“红色藏品”展览馆。如今,随着收藏人员的逐年增加,收藏此类像章的人也随着增加。然而,对于*像章的由来人们知道的又有多少呢?

众所周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一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命运。从1949年10月1日起至1976年9月9日他是中国人民的最高领导者,史学家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作“*时代”。在历史的进程中,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出打上年代烙印的特殊物质。而**像章则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政治产物。它独自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亘古未见的徽章文化,一举创造了四十多个世界纪录。在《世界十大奇观》中排行第九,因此,**像章(收藏界简称“毛章”)是世界徽章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徽章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关于“毛章”的起源最早是在1942年东北抗日联军中就出现。而真正的官方制作是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由著名电影戏剧家凌子风亲手制作的“七大”纪念章,此章为铅制,仅生产25枚(现仅存一枚由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建国之初我国的一些部队,地方政府,人民团体也曾生产出少量带有**像的纪念章、奖章、军功章等。而正式热潮是从1966年8月“*”初期开始盛行,据传最先从部队兴起,继而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各城市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组织竞相效仿,迅速蔓延全国以及港澳地区。当时潮州也同全国一样,原潮安县潮州镇革委会政工组成立了**著作像章印制发行办公室。并于1968年4月15日至4月23日召开县、镇“毛著”和像章制作发行会议。共有11个厂社参与制作**像章。真可谓“遍地开花,处处闪光”。它虽然“万面一人”造型元素有限,但也呈现出千姿百态,富有动感的艺术变化组合,使它变得异彩纷呈,色调以红色、金色为主,是中国传统的吉祥颜色,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

**像章最先是铝制,而后来愈演愈烈,各种质材层出不穷,有陶瓷的、塑料的,竹木、石等举不枚举。“毛章”也越做越大,但这还不够,全国的许多城市还用大理石、不锈钢或钢筋水泥等材料,在广场、公园、大路循环岛上制作出巨型**像。1967后7月5日,*同志要求制止各地建造塑像,并指出“此事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会刮起一阵浮夸风”。**还在与部分干部谈话时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批评了这种做法:“搞那么多塑像,大理石的、花岗石的、不锈钢的。你们在家睡觉,让我在外面站岗,风吹、雨淋、日晒好不残忍呀!”7月13日,**中央发出了《关于建造*塑像问题的指示》转发了*的意见,并指示建造大型钢筋水泥或其它坚固塑像必须经中央批准。及时制止了在户外建造塑像工程再次发生。1969年6月12日**中央又发出了《关于宣传**形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严格禁止在瓷器上制作**像之后,陶瓷章不再生产,已生产的则原地封存不准出厂。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全国各地制作生产“毛章”锐减,1976年年底基本停产,据不完全统计“*”的十年中全国大约生产出50至60亿枚像章,大约有6万左右个款样。“毛章”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都发生巨变,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以及西方思潮的涌入,佩带**像章不再盛行,相反被视为跟不上时代步伐,像章被当作过时货回收集中处理,有的则随便丢掉了事,其损毁速度惊人。为对它进行抢救性保护,1982年11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文物保护法》将“毛章”列为现代文物,力挽狂澜,但由于那时人们痛恨“*”,错误地把气出在像章上,导致像章如冰雪消溶,十余年间原来几十亿枚像章只剩下2至3亿枚,故此,它又创造了一项现代物质毁灭速度最快的世界纪录。

据刊载1988年夏天,在东三省的大城市、街道上可以看到打扮入时的年轻人胸佩**像章视之为荣,竞相仿效的速度不亚于当年。1989年东南沿海一些大城市的商人嗅出势头,成群到各地收购像章,带回来贩卖绝对营利。全国自北至南拉起了一道“毛章”的风景线。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出现的“*热”,史学家把它称作“回归热”,像章的收藏从这个时候兴起。

至1995年以后,徽章的收藏进入了整形期,人们的收藏素质也大为提高。从以前像章越多越好向越精越好的理念转变。藏市的普通品价格下降而精品章、套章、对章、大型章、中国名章等的价格则大幅飙升。到2000年以后全国各省和各大中城市基本都成立了徽章收藏专业委员会和“毛章”研究会、展览会、拍卖会接踵而至,到今年为止全国共举办了五届徽章藏品展评会。至此像章从收藏、学研、展评至拍卖,都进入了规范的程序。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专项收藏徽章的人数有50至100万人兼容者不计期数,而“毛章”自产生到现在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而它对历史影响的重大意义是其它文物无法比拟的。它的年轮到今天虽然暂告一段落,但是它的历史将远远没有结束,它还将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流传着、轮回着。

一;*像章

90年代已被列入我国十大收藏品之列。全国各大城市的收藏品市场上,*像章的交易量和交易额都名列藏品前茅。,根据有关专业人士估计和推测,40多年来,*像章先后制作总量当在20亿枚。目前*像章收藏爱好者遍布祖国城乡,约有200万人之多,其中,拥有*像章数万枚的有20多入。四川老人王安廷收藏*像章的事迹已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获得了“东方红色收藏家”的美誉。同时,有些地方还建立了民间组织,例如四川成立了“中华*像章收藏研究会”,拥有会员500多人,对*像章进行系统的研究;又如湖北成立了集收藏、交流、研究、参观、展览为一体的“武昌*像章城”(现已迁至重庆市红岩村)。

*像章生产制作的历史,大略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全国解放前期;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三是“*”时期。*时期是*像章制作的鼎盛时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