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都市修炼研究生 >

第50章

都市修炼研究生-第50章

小说: 都市修炼研究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静海农大的基地温室中却很安静,管理人员却比往日多了起来,为了确保种子的安全性,在徐教授的吩咐下,曾军安排了大量的人手进行守卫,大量的监控将所有的温室与周边监视得连一只苍蝇也休想逃过。
    融合水稻已经是完全成熟,沉甸甸的稻穗将竹状的茎秆压得略有些弯曲,谷子的颗粒呈金黄色,每个颗粒都有李子那么大小,仿佛一串串黄金颗粒挂满了整个温室。
    10点,专家们开始陆陆续续的赶到。
    “姓徐的,你今天要是不让我满意,看我不把你这里翻掉。”袁平先生一到,就和徐教授不依不饶了起来,“真是的,竟然撂我电话。气死人了。”
    其他的专家相互也是老交情了,都知道这徐教授和袁平先生关系甚铁,不过在一起总是相互掐的。
    邓贝女士也笑道,“徐哥,你也真是,竟然卖起了关子来,这几天,让我们家老袁觉都没睡好。”邓贝女士年纪比徐教授还要小些,以前在安江农校也认识。
    徐教授对袁平先生从不想让,不过对邓贝女士却很谦让,“哦,邓妹子也来了,不好意思了,其实我也没有去看过,人家管理得很严,毕竟这种子事关重大。我也不好去麻烦别人。”
    对这点,袁平先生很赞同,“这我赞同,是要把关严点,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不能一不小心就给别人摘了果子,以前我们在这方面也没少吃亏。”
    同行的专家们同样对这事有深刻的认识,他们都是差不多一个年代的人,以前国内对农业技术的保护是很欠缺的,有些几十年的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公开了,结果别人轻易就将成果盗走,甚至据为己有的例子也不少。
    人一到齐,就一起赶往温室。
    “你们是干什么的?”一个严厉的声音响起。
    已经进入农大的豪华中巴车的专家们闻声看了过去,只见静海农大的保卫科保安将两个女孩拦住,这两个女孩刚才也想趁机进入大巴车,基地那边外面的车是进不了的,就是想走进去也必须有学校的通行证,这是为了保证学校研究成果的安全行而设立的规则。
    这两个女孩正是赵小惠与戴思思两个。赵小惠连忙道,“我是记者,我想跟随采访品种鉴定的过程。”说着一边将记者证拿出,给保安看。
    曾军也看了过来,很快就认出了赵小惠,这个女孩他早几天就从莽山体校发过来的照片里见过了。
    曾军说道,“让她们上来吧,反正以后也要进行发布,将鉴定过程拍下来也好。”
    那个保安不知道曾军是什么人,有些为难,这是徐教授发了话,“让她们上来吧。”
    然后又对正在上车的两个女孩说道,“不过话说在前头,到了里面只许看,不许拍也不许摸任何植物样本,更不能取任何植物组织。”
    赵小惠连忙点头,但戴思思有些不屑,“谁稀罕!”
    赵小惠连忙道歉,“不好意思,这是我朋友,陪我过来的,对这不懂。”
    这倒是没人在意,小姑娘家家的谁喜欢这些农作物呀,要喜欢也是一些花花草草。
    赵小惠上了车后,在曾军的旁边坐了下来,她还想趁这个机会对曾军进行采访呢。
    不过这次曾军先说了话,“你是体育记者吧?怎么对水稻也感兴趣。”
    “我虽然是体育记者,但我首先是一个记者,是记者就都会对新闻线索感兴趣,就好像你一样,你现在是钻石俱乐部的球员吧?怎么也对水稻的研究感兴趣呢?”
    记者的嘴巴一上来就让曾军领教了,曾军有些哑然。话说自己也是有些不务正业哦。
    车里的人对曾军打球的事都是知道的,这次本来也意外这个新品种的研究者竟然是一个风头正热的球星,虽然已经好久没有上场,但曾军的影响力在国内尤其是在静海是非常大的,毕竟是上届CBA的MVP。这些学者们除了科学研究其实对于文体也是很喜爱的。
    赵小惠也没有乘胜追击,毕竟刚才也是在曾军的允许之下才能够上来,“曾老师,我也有些困惑不知道你能不能帮我解解?”
    曾军一听到有人又叫自己老师,不由得有些愣,“我早已不是什么老师了,你直接叫我名字吧!有什么困惑,看我能不能说得上。”
    赵小惠也没有拐弯抹角,“是这样,这几天我将你从离开潭山工程学院开始,到现在的整个过程仔细的分析了下,有这么一些问题,首先,你突然之间就学会了打球,而且惊才绝艳,然后带了几个徒弟,从腾冲带过来的,没多久,10个人成为中国体坛叱咤风云的超级明星,又过了没半年,莽山体校涌现出一大批超级运动员,我认为只有一个原因,你有一套快速培养运动员的方法,或者说是人体强化的方法。准不准确,只能问你这个当事人。”
    曾军嘿嘿一笑,果然还是逃不掉有心人的法眼,不过也无所谓,“的确有一些方法,不过现在还不便于透露出来。再说今天的目的是进行水稻的品种鉴定,所以这个话题就不要再继续了。”
    赵小惠笑了笑,“好,下面再想请问一下你研究上的问题,也是从你离开潭山工程学院开始,半年不到,就成了现在国内最顶尖的IT公司,华夏软件和华夏电脑的幕后老板,极有可能是软件和电脑的研究发明者。很快现在又研究出水稻新品种,我很惊讶,你到底是不是穿越者?怎么什么行业你都能吃得开?”
    车内有这样疑问的人可能不止有赵小惠,不过对于华夏电脑和华夏软件可能知道的并不多,这下听到赵小惠说出来更感到惊讶。
    曾军有些惊讶这个女记者的观察的敏锐,自己的老底都完全被她揭了个通透,是不是要灭下口,曾军坏坏的想道。
    “我挺佩服你的想象力,不过这些东西我慢慢的会揭开谜底,但不是现在。”曾军话虽这样说,心下也不由得寻思起来,中国有这样头脑的人肯定不止赵小惠一个,只怕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在别人的视线中,只是没有冒出头来。而随着自己各方各面的能力尽数展示出来的时候,只怕别人就不一定还能够沉得住气。
    赵小惠与曾军你一言我一语,不觉间,车已经到了基地,一个个温室展现在面前。
    静海农大的水稻基地比起袁平先生的水稻研究所,一点也不逊色,占地极广,而且设施齐备,像这种不受季节影响的温室也是面积巨大。远远的看去,气势宏伟。(今天四更1万2千字了,括号内的除外的,大家的推荐票有砸得更猛烈些吧)   
第77章 超级水稻的鉴定(3)
    走进温室,惊呼声连绵响起。徐教授也从没有想到过水稻与竹子的融合物能够变成这样惊憾的作物,那将竹竿般的茎秆压得弯弯沉甸甸的稻穗意味着什么,这里的专家没有不明白的,基地的泥土非常的干燥,可见这种作物对水的要求并不高。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今后中国水稻的种植再不受水的制约,抛开产量不说,单就栽培面积扩大、节省水资源这就可以载入史册了。
    “这真的是水稻?”袁平先生的手有些出颤抖的指着融合水稻说。他真是太激动了,从中国的杂交水稻的研究之日起,,他对水稻倾注全部的热血,从青春华发到两鬓斑白,这是旁人很难理解他的这种对水稻的感情,从杂交水稻的诞生之日起,他从未停止过对水稻的不断发展的追求,从亩产400公斤到500公斤到后面的近1000公斤,不断的将水稻推向一个个高峰。但从来没有满足于自己的成就。
    今天在这里居然看到了水稻未来的另一个方向,一年生变多年生,水源约束到完全不受水源限制,另外,那沉甸甸的稻穗,像他这样内行的人还看不出来产量。“至少也有1500公斤每亩。”他心里默默的估算。
    走到曾军身边,紧紧的握着曾军的手,“年轻人,不错!”能够得到袁平先生这样赞誉的人不会有多少。
    “不仅中国的老百姓要感谢你,中国的水稻研究者们也要感谢你,你为水稻的研究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也给予了非常大的希望。”袁平先生几乎将自己掌握不多的华丽辞藻用来赞誉曾军,他也觉得不够。作为朴素的科研工作者,他们会的只是朴素的科学语言。
    “袁老师,您言重了,您才是我心中的榜样,是中国水稻的领路人。”曾军说得很真诚,农大人都喜欢称袁平先生为老师,而不是袁院士或者其他,而袁平先生也最喜欢这个称呼,曾军在农大的时候几乎每年都能听袁平先生至少一场学术讲座,所以称老师更加贴切。
    徐教授看着水稻也非常激动,“袁老头,是不是给水稻取个名字啊?”
    袁平先生也点点头,“是该取个名字,这将是中国水稻的又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本来是该叫超级水稻的,不过这个名字被我占了,现在哪里还好意思拿出来,再用水稻也不合适了,这个小家伙不是搞了什么华夏公司么,这个水稻就取名华夏稻。”
    这个名字让所有的老专家们一直赞同。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
    “曾军,有时间,我要和你好好的聊聊。”袁平先生一直握着曾军的手,那苍老瘦弱的手此时却如此有力。
    曾军也是激动,点了点头。袁先生一直是曾军心中的偶像。
    不过后面传来了一个袁平先生不大喜欢的声音,“那可不行,你这老家伙,一来就和我抢学生,我跟你说,没门。”徐教授来了,看到袁平先生握住曾军的手可不乐意了,其他的人也乐得看这两个老顽童闹嘴仗。
    “什么你的学生,你来的时候可是说了,这家伙早就从这毕业工作了,现在人家的单位是钻石俱乐部,我但是和李刚说下,把曾军的关系转到我们水稻研究所去。”袁平先生的记忆力可是不错,人家每天还记英语单词呢。
    徐教授有些气自己把老底都给露了,不过也不示弱,“那也是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现在实验更是在我们农大完成,凭什么到你们研究所去,要是你们研究所并到农大来还差不多。
    哪知这袁平先生一听,也是双手一拍,“这次,你说对了,干脆把农科院和农大再合并了,反正我们以前就是一家,现在再并过来,也没什么话说。是该强强联合,我们早要联合,水稻研究也不是现在这个样了!现在有这么个好机会,怎么也要联合起来。”
    徐教授有些呆,没想到袁平先生这么支持,“只怕那些当官的不会同意吧!”
    袁平先生不屑一顾,“他们不同意,我就把水稻研究所并过来,再不行我自己过来,到曾军这里给他打打下手也行啊,你们几个老家伙来不来?”
    “你袁老都来了,我们还有什么不来的,能够让我参与到这个华夏稻的研究中,就算是死了就满足了,这辈子还有几个参加这么伟大工程的机会。”一个老专家几乎喊了出来。
    赵小惠从进了温室开始就一直没有一点声响,不过她很恨门口那个护卫,一进来就将自己的相机、笔记本全部收了,不然这一个历史时刻就已经被记录了下来,绝对是中国科学的历史时刻,多有价值啊,可恨。赵小惠拿出了最原始的工具,用笔尽量将这个时刻记录了下来。连那个本来不以为然的戴思思竟然也感动得眼圈变得红红。
    “曾军,把这些都收割下来,我们现场测定一下产量,其实时间过得很快,早就到了12点多,负责饭店联系的后勤部的人来了几次,但是不敢打搅,只好在旁边站着,这是听说他们还要继续测产量,连忙走到徐教授身边嘀咕了一阵。
    徐教授这才注意到时间,这里的专家都是上了点年纪的,身体可不想年轻人那么经得起折腾。自己也感觉有些累了,因此连忙说道,“没注意啊,都已经12点多了,我们先去吃点东西,休息一下,我可是有些经不住了,等下午我们再来,今天搞不完,明天接着来,反正时间充足。”
    没说起倒是没事,等到发现时间到了这个时候,确实感觉到肚子里有些饿了。
    赵小惠与戴思思也被邀请一起去了酒店,她们本来是要自己单独去找饭店的,不过这些研究者们可是地地道道的绅士。
    按照一般的习惯,像这样学术活动,午餐是不会上酒的,不过这次,应袁平先生的要求,特意上了几瓶好酒,不过也是袁平的面子大,酒店的老总特意过来,指明这酒是他私人赠送,也可见袁平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要知道那个老总可指望不上还能从袁平先生身上得什么实惠,就是纯粹的出于对袁先生的敬仰。这酒在酒店里并没有供应,据说价格不菲。
    下午还要继续进行品种的鉴定工作,所以中午只是象征性的喝了一点,以示对研究成果的庆祝,就寄在了这,晚上又定好来这里庆祝。
    午饭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