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时候的他百感交集。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路走来,是多么不易。你看,往南,迫走红军,经略西南,压服闽变(福建事变),搞定两广(两广事变),往北,慑服老阎,震住商震,吓退韩复榘,拉住宋哲元。
这还只是对内,对外则要在打又打不得,和又和不成的情况下,与日本明争暗斗,斗政略,斗战术,斗心机,乃至无所不用其极。
真个是仇敌满天下,没一天能消停的,如果神经略微脆弱一点,就非得像那个汪精卫一样落荒而逃,跑国外去养病不可了。
但这一切,他都熬过来了,忍不住自己都要佩服一下自己:收拾天下,舍我其谁?
在杀伐果敢的同时,貌似坚不可摧的蒋介石却还有不为外界所知的感性一面。他常常会像黛玉葬花那样,感怀自己儿时丧父的不幸,这就是作为一个“孤孽子”的“思亲”。
然而不管多难,他仍然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武力统一”:走到现在,离目标只是几步的距离而已,再使一使劲就能跳过去了。
所以“思”了“亲”以后,他要接着“报国”。
事实上,此时红军在陕北确实已陷入了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甚至都不用别人攻,随着冬季的到来,他们的物质已极度匮乏,不得不做好再次长征的准备。
然而西安事变却在蒋介石完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从背后给他狠狠一击。那感觉犹如在半空中摔落下来,摔得体无完肤,遍体伤痕。
事变当晚,到处都是啸叫的子弹。转眼之间,他的秘书死了,警卫死了,而他自己,只是侥幸未被流弹射中,才在穿着睡衣,腰部摔伤的情况下,被从山洞中“请”了出来。
这是一个冰冷刺骨,让人不寒而栗的恐怖之夜。
在被执进入西安城时,一个叫唐君尧的东北军将领看到他,忽然一边敬礼,一边落下泪来,说两年前我曾经在庐山受训时见过您老人家,不意现在苍老多矣,国家不可一天没有“委员长”,善自珍重吧。
蒋介石当时没有说话,但西安事变后,曾特许唐君尧到溪口谒见张学良,并亲口对唐君尧说:你对我的那份情谊,我永世也不会忘记。
在刚刚被抓住的时候,蒋介石并不知道第17路军也参与了“叛变”,所以还在为杨虎城担着心哩。
可是在被押送路上,却意外地看到西安城内的士兵竟然都佩有“17路”的臂章。
第一感觉,仍然不是第17路军参与事变,而是杨虎城危矣。
因为昨天晚上他宴请东北军和第17路军将领时,杨虎城并未露面。
现在一想,是了,一定是张学良这小子先一步用请客的方式把杨虎城诓了过去,然后将其扣留了。
那么为什么这些当兵的会戴“17路”的臂章呢?
蒋介石给自己找出的解释是,那是东北军缴了第17路军官兵的枪后,换了他们的衣服,出来掩人耳目的。
所以一开始他几乎把所有怒火都倾泻到了来劝他的少帅身上,为此,张学良又哭了好几次鼻子。
两天之后,蒋介石才知道,原来杨虎城也“叛变”了,至此,无论是他的自尊心还是自信心,都到了不堪的程度。
蒋介石不肯服软,张学良就被挂在了中间,既不得上,也不得下,这时他才对于学忠的话深有体会。
如果没有两股新的力量的加入,少帅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一股来自于南京政府内部的主和派,这一派的首领是宋氏兄妹,即宋美龄和宋子文。
宋美龄,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幺,海南文昌人,但她出生于上海,又长期留学于国外,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她的广东话、上海话、英语说得要远比普通话好得多。
在听到西安事变,尤其自己丈夫生死不明的消息时,宋美龄自然备感惶急。
第21章 到西安去(2)
在宋氏姐妹中,宋美龄虽然最小,但胆子并不小。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说是三人中最有胆魄的,她很早就帮助蒋介石掌管空军,所以被称为空军之母。
跟着蒋介石这么多年,大风大浪不是没有遇到过。“两广事变”发生后不久,蒋氏夫妇在江西临川行营就曾遭遇过一次险情。那天半夜,在临川城外,突然枪声大作,当时也以为可能是发生“兵变”了,蒋介石自己都有些慌乱。宋美龄却立即说,你把手枪给我,如果冲不出去,我就自裁,绝不受辱!
事后查明,原来是城外的部队闹了误会,相互开了一阵枪,虚惊一场。
可这次西安事变既不是误会,也不是虚惊,此时除了那份全国通电外,西安与外部的所有联系都已断绝,几个小时之内,无法得到关于蒋介石存活与否的任何确切消息。
正规渠道堵塞,谣言就开始走街串巷,有的说老蒋的脑袋早就被挂在城头示众了,还有的说西安城里面已经打得翻了过来,所谓“骇人者有之,不经者有之”。
宋美龄此时的要求很简单,作为妻子,她希望那个一生相伴的人能够平安归来。
此时南京政府正就西安事变召开紧急会议。
宋美龄很清楚,这次会议不仅决定着丈夫的生死,事实上还关系着其未来的命运和前程,她必须参加。
可是她实际上无法公开参政,尤其是涉足如此重要的会议。
当年孙中山带着大伙颠覆满清闹革命,顺带把女权运动也掀了起来,所以才有秋瑾、沈亦云、唐群英、沈佩贞等众多女侠冒死参加革命。然而等到清帝退位,民国初成,却没她们什么事了。
在国民党党章里,竟然找不到一条有关“男女平等”的条款,倒是有这么一条:国民党员,不要女的!
一道打江山,最后却连张小板凳都不让我们坐,看了着实让人窝火。女将之中,以火爆著称的唐群英、沈佩贞当时就扑将上去,把宋教仁痛扁一顿,那种打法也颇具闺房特色:伸出手去,挠脸的挠脸,揪胡子的揪胡子,还有打嘴巴的,那动作更吓人,所谓“以纤手乱批宋颊,清脆之声震于屋瓦”。
宋教仁负痛狼狈而去,但女子参政的权利终究还是没能争来。
喊喊口号容易,思想深处的那许多痼疾和成见,岂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消除得了的。
那位要说了,宋美龄不是还管空军吗,都掌军权了,怎么能叫不参政,至少算干政吧?
其实确切一点说,参政的应该是蒋夫人,而并不是她宋美龄。
老蒋说,我要让我太太抓空军。谁敢说不行?
然而这个世界又非常现实,转眼间,由于蒋介石生死未卜,世态炎凉的一面马上就暴露出来。
众人在发现会议场上多出一个女人后,立刻群起质疑:谁把她放进来的,一个女人有什么资格参与军国大事?
大家不是不认识宋美龄,都认识,但他们心底里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在回荡,那就是:你还以为是老蒋在这里主持呢?!
宋美龄一动不动。
我有资格,因为小女子也是一个普通国民,需要了解大政国情,所以完全可以来开会。
看到宋美龄可能面临窘境,孔祥熙赶紧上来打圆场,主持会议的老好人何应钦也帮着说话,总算没有让这位在众人眼里已经严重贬值的“委座夫人”被当场轰出去。
但是一旦站住脚,宋美龄很快就让与会诸君见识到,她这个小女子,并不是一般的小女子。
会议虽然在讨论如何解救蒋介石,可是有一种论调,始终让宋美龄觉得分外刺耳。
有人说,“委员长”就不应该轻易到西安去,可他不听劝,偏去,结果怎么样,中计上当了吧。
说这话的,有真心着急的,但更多的是冷嘲热讽和落井下石。
宋美龄意识到,如果任由这种舆论滋长蔓延,即使丈夫能够活着回朝,其威望和权力也可能一落千丈。
她必须反击。
这说的叫什么话?“委员长”既为“委员长”,不管何时何地,都要作“冒险牺牲之准备”。只要是为国家筹谋大计,哪里还有什么时间顾个人安危。
保卫工作谁负责,难道都得“委员长”亲力亲为吗,那要你们这些部下和左右干什么?“委员长”这次在西安遇险,不是他的错,而是部下的错,是在座诸公的错!
寥寥几句话,却绵里藏针,句句见血,说得与会者面面相觑,并无一言回答。
宋美龄的聪明之处在于,她知道这些政客们背地里都看不起自己,认为她不过是一个因为丈夫被困而急得六神无主,到处乱闯乱撞的女人,不足以言大事。
她要说服别人,首先就要压抑自己的个人感情,不能意气用事,所以她在会场上始终强作镇定,尽量不让任何一个人看出自己慌乱不安的一面,同时话语中尽是站在理智高度,一套又一套大道理,完全不掺杂一点儿女私情。
就算她是一个女人,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你能不刮目相看吗?
会议的争论逐渐进入高潮:究竟是战是和。
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主张出兵。
戴季陶和陈布雷被并称为国民党内的两大“文胆”,所谓的戴季陶主义,就是此老的杰作,他还是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主任。
在得到西安事变的消息后,戴季陶气得哇哇乱叫,提出要立刻发动进攻,并强调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政府威信,不致让张、杨这些“叛乱分子”看扁。
论私人关系,蒋戴情谊非他人可比——蒋纬国原为戴季陶在日本的私生子,是从小过继给蒋氏做养子的。他都嚷嚷要打,与会者的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主战派占了上风。
且慢,有人不同意!
宋美龄又站了起来。
她当然不能同意。现在蒋介石还在张学良手中,实际上就是人质,解救人质,怕的就是把“劫匪”给逼急了,弄不好对方是要“撕票”的。
但是宋美龄不能说:我舍不得我老公,你们这样做,我可能要守寡的。
她要提到另外一个高度。
宋美龄给戴季陶提了一个问题:现在国家危难,万一“委员长”身遭不测,请问谁有能力领导政府和国家?
戴季陶无言以对。
是啊,别看蒋介石不在,你们就一个个张牙舞爪,雄辩滔滔,似乎一个赛一个能干,但真要让谁站起来负责这个大摊子,收拾确如外人所说的一盘散沙的局面,还真找不出一个有如此胆气的。
会场沉默了几分钟后,又重新热闹起来,这回讨论的是蒋介石到底是死是活。其中的逻辑关系为:如果死了,那就必打无疑,如果还活着,则另当别论。
有人判断,蒋介石这么长时间不露一面,也不通信息,必定是死了。
但谁也不敢肯定。
有人不想再这么猜哑谜,干脆提出:是国家存亡重要,还是蒋介石的性命重要?
国家当然要大过个人,所以还犹豫什么,打吧。
会场上一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何应钦属主战派,又是会议主持者,戴季陶一语既出,他原本以为向西安开战已经板上钉钉,不会再有变更,却不料突然被人搅了局,一时也感到很是意外。
他允许宋美龄与会,本意是找机会安慰安慰家属的,哪里能料到会出现如此情景。
这叫怎么说的。
虽说何部长在家也属于绝对被领导阶级,长期持有“全国怕老婆会会长”之委任状,可公开场合他还得表示一点大男子主义。
看场面渐渐有些控制不住,他赶紧清清嗓子,提醒大家两句。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她不过是一个女人罢了,就知道救她老公,你们可别光听她的。
宋美龄意识到,如果她不能够提供更强有力的论据,大规模开战仍然不可避免。
她把脸朝向在场的所有人——没错,我是一个女人,但我今天站在这里,绝不仅仅是为了营救我丈夫。
如果“委员长”的死,可以为这个国家造福,那么请相信,我会第一个劝他去死,去牺牲,因为那样是值得的。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如果现在就去炸西安,“领袖”的生命自然是堪忧,更严重的是,内战再起,不独陕西会重罹兵燹之灾,国力亦将因自相残杀而毁损,那还抗什么日?
这话算是戳到众人的心坎儿上了——别以为蒋介石不在,你们就可以乘势而上,夺他的位子,告诉你们,以后的日子难着呢,不光是对内收拾局面,还得御外,对付日本人。
后面这个难题,硬生生地把自诩多才的汪精卫都逼了下去,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比老汪玩得转?
不光何应钦无言以对,其他人也默然无语,再也发不出任何高论了。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理呢?
宋美龄见已压住众人,信心大增,遂胸有成竹地说出了自己的策略:找一个和平解决的途径。
我们要两手出击,一方面做好包围西安的准备,但是切记,一定不要轻易开枪或轰炸;另一方面,我们调兵遣将不是要时间吗,为什么不抓住这段空当,尝试用和平手段营救“委员长”呢,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等到后一种办法用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