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仙王途-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道,如何能够适应新形势,快速传遍千山万水?!”
“道以教传……”皇极圣人喃喃几遍,抬头道:“对朝堂来说,这可是诛心之言,不过道以教传,实是趋势,不知道要怎么做?”
“自然是扶教!”吕杨笑道。
“扶教……”皇极圣人苦笑,一旦百圣太庙扶教,那么扶国的力度肯定下降,甚至将来百圣太庙会由扶教演变成扶起海外政教合一之国。
如此趋势,百圣太庙代表的圣道必然要远远凌驾于大匡皇朝之上,成为诸国的太上教。百圣太庙和大匡皇朝,终将分道扬镳啊……
吕杨这话,若是让文帝听到,不知作何感想?皇极圣人也是皇室中人,不过她已经是圣人,心态不同与凡人,家国之事,早就不执着了,否则吕杨这话,就足够让她一巴掌打歪嘴巴。
百圣太庙,自然不乏有识之士,但是他们都不提教传和国传的分离,可见是还不想激化太庙和朝堂的矛盾,吕杨若是明目张胆提出来,想想后果堪忧。
“纯阳!”皇极圣人心思颇为复杂,看了吕杨一眼,叹道:“这话你回到神都不要乱说,这种事情,只能由太庙德高望重的圣人或者皇室中人才能开口!”
吕杨连忙弯腰揖礼,朝皇极圣人郑重行礼,肃道:“纯阳知晓的,多谢前辈提点!”
皇极圣人摆摆手,不再多说什么。
……
第五百九十二章 正教
“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呀!”文帝皱了一下眉头,将手中的折子丢到书案上,然后站起来,负手在尚书房中走来走去,显得十分忧虑。
皇极圣人杨华兮站在一旁,纹丝不动,十分有耐心地等在一旁。
好一会,文帝才停下脚步,转头道:“这真是纯阳圣人说的?真是胆大妄为,他这是唯恐天下不乱!”
皇极圣人摇摇头,摊手淡淡道:“皇兄,何必自欺欺人呢?他只是私下说了别人不敢说的话而已,我大匡皇朝,学社林立,多不可数,这所谓的学社,性质和教派也无多大区别,只是还没有大兴而已!”
“那又如何,至少百圣太庙和朝堂都还没有扶持这些学社!”文帝说着。
“现在自然还没有扶持,但是不代表以后不扶持,我大匡皇朝,难道奢望一统整个世界不成?”杨华兮淡淡嘲笑。
文帝皱皱眉头,叹了口气:“皇朝再强大,也不可能一统整个世界,这一点自知之明朕还是有的!”
“这就是了,道以国传,明显走不通,何不换另一种方式?!”杨华兮道。
文帝指着书案上的折子,严肃道:“看看那陈条,什么鼓励民间航海,鼓励私人武力,鼓励私人海外立国,鼓励海外殖民……这些东西都是洪水猛兽,一旦放出来,无异于撕裂我皇朝政体!”
“……”皇极圣人杨华兮沉默。
“皇朝要拖传道的后退……百圣太庙多的是远见卓识的儒者,他们不会看不到以教传道的好处,学社林立便是最后的佐证,皇朝只要再大兴一些,那些学社就会获得百圣太庙的扶持,摇身一变,成为教派,轰传天下!”
“他们传教便传教,何必要立国?”文帝恼怒。
杨华兮用古怪的眼光看着文帝,“皇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做人不可太贪心,难道整个天下都应该是我杨家的不成?难道整个天下的万民,都应该供养我杨家?”
“有何不可?只要我杨氏是圣明之君,那么遵从天意,扶顾人意,御极天下,总是众望所归!”文帝反问。
“一个皇朝,即便再强大,皇帝再圣明,也不可能占据天下所有的气运,所以皇兄,咱们还是清醒一些的好!皇兄素来是圣明之君,这一点我不怀疑,但是皇兄在位还能有几年?”
文帝愣住了。
他刚刚晋升圣人道业,圣人的心态还没有稳固,但是他已经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思想正在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
朝堂的事情,皇室子孙的事情,以及各种国事,都逐渐成为他的羁绊,他每一天心里都在渴望甩掉这些包袱,全心全意投入到修行之中。
“百圣太庙是什么态度?”文帝摇摇头,声音有些沙哑。
“没有皇兄点头,自然谁也不会说出来,不过……”皇极圣人迟疑一下,最后下决心道:“不过皇兄应该清楚,读书人中的学社日渐多起来,而且一些圣人组织的学社尤其厉害,规模越来越大,社里的儒生都有着共同的宗旨……还有,在焰州和河州,民间早已经有了各种教派,其中焰州最大的教派叫做取教,人数已经发展至十数万!每一个教徒都是修行者,是读书人!”
文帝叹了口气。
“朝廷是挡不住这股思潮了……”文帝摆摆手,显得无可奈何。
皇极圣人撇撇嘴,道:“皇兄,这是大势,即便是百圣太庙,也在后面推波助澜,我们杨家,何如敢为一家而逆天下?”
“再让朕想一想吧!”文帝感觉有些头疼,他揉揉太阳穴,摆手让皇极圣人退下去。
皇极圣人点点头,退出尚书房,前往百圣太庙见过真鉴圣人。自从希夷圣人飞升之后,百圣太庙的地位越发尊崇,真鉴圣人成为诸圣第一人。
百圣太庙的大事,都需要真鉴圣人点头才能够执行。
真鉴圣人和皇极圣人谈了一会,叹道:“纯阳还是太心急了一些!”
“老师的意思是怎样的呢?”
真鉴圣人指着流过百圣太庙的河流,笑而不语。
“老师是要顺其自然?”皇极圣人诧异。
真鉴圣人颔首,“世上的事情,总有一个过程,酝酿、萌芽、生长、繁盛,直至衰落……大匡皇朝建国才四百余年,咱们百圣太庙也只有四百余年,时间还很短,道以国传,是必经的阶段,也是百圣太庙发展之初最有利的选择!”
“……”皇极圣人想了一下,不得不赞同:“老师说得是,皇朝和百圣太庙前四百余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不过现在情况有些不同,世易时移,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百圣太庙想要乘着大势超越以往,只能超越以国传道的模式!”
真鉴圣人摆摆手,呵呵笑道:“皇朝总是有着不少真知灼见、富有远见的人才,他们往往能够见微知著,明白我圣道的发展方向!”
“老师原来也赞同?”
“这个自然,近几年皇朝翻天覆地,南征北伐,甚至东渡大海征服东洲东来国和出云国,地方上确实出现了不少教派,他们打着圣道的旗帜,四处发展,非常壮大,尤其以取教在蛮族之中发展最为迅猛,这种情况我是了解的!”
真鉴圣人顿了顿,想了一下又道:“鉴于这样的教派也是在传播圣道,所以百圣太庙没有理由阻止,九州之地的社团早已经林立,那些教派想要发展到九州来,也不容易,九州之外,容它们发展。要知道,一种事物的兴起,总有其根源,我百圣太庙只需要看准了时机,顺势而为足以!”
真鉴圣人似乎胸有成竹,慢慢告诫杨华兮。
“那咱们百圣太庙有什么打算吗?”杨华兮心中一动,连忙问道。
真鉴圣人颔首,从袖中取出一张金卷,递给皇极圣人,杨华兮仔细一看,金卷上面叙述了百圣太庙以圣道之名义立正教的意义。
“儒教?”皇极圣人微微诧异,“这就是我百圣太庙准备要立起来的正教?”
“不错,这不是早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吗?”真鉴圣人呵呵一笑,百圣太庙这些年来传播圣道,虽然没有明确的立大教,但是所行之事,无不以关乎天下儒生兴衰。
“圣道之下,只有一个正教!”真鉴圣人又道。
“那么地方上那些教派怎么办?”皇极圣人微微一愣。
“你说要怎么办?”真鉴圣人似笑非笑。
皇极圣人思索了一会,断然道:“取缔并非上策,自然是要吸纳过来,为己所用,而且其存在,只能约束在自己画的圈圈里边,不能逾越!”
真鉴圣人点点头,哈哈一笑:“不错,咱们太道圣庙掌握圣道,地位尊崇,一言一行,高屋建瓴,其他教派不敢不从!”
“具体如何做法?”
“祭告天地人,立儒教为正教,圣道之下,只有唯一的正教,其他教派,不得以教为名,须得降格称门,正教之下,允许百门共存,共传圣道!”真鉴圣人严肃道。
“妙!”
皇极圣人眼神微微一亮,已经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百圣太庙若是这么一规定,皇朝十二洲乱七八糟的教派,莫敢不从,哪个不从,哪个就是旁门左道!
百圣太庙建立四百余年,主持圣道权柄,这可不是吹嘘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百圣太庙有那个威望和实力,为天下道统、教门订立规矩。
“今日适逢其会,且将诸位圣人和宗师召集过来,就这个问题好好商量个章程出来吧!”真鉴圣人招手,叫来弟子,吩咐召集圣人和宗师。
翌日正午,真知求鉴石塔顶层,十位圣人亲临,一百二十八位宗师从十二洲各地赶来,齐聚于石塔。
吕杨从东来国赶回神都,在石塔中参与商讨。
吕杨没有想到,真鉴圣人的提议竟然是这样,不禁有些愕然。
他原先提议在焰州建立取教,原本是要分圣道的气运,没有想到事隔几年,百圣太庙后发制人,要弄出这么一个规矩,将天下所有教派都圈在一个圈圈内。
按照百圣太庙的意思,它将“儒教”扶上正教的宝座,其他传播圣道的教派只能降格称“门”,连旁教都称不上。至于天人武道等等道统的教派,估计只能混一个“外教”,或者叫旁门左道。
文帝杨文思作为新晋的圣人,自然也参与了商讨,他的心思最为复杂,立正教这件事,确实如吕杨所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撇开朝堂和他的杨家单干,若是任由发展,将来朝堂对百圣太庙的制约将越来越小。
一连商讨了三天,隆运七年八月初八日,百圣太庙联合朝廷下发圣旨,宣布百圣太庙于九月初九重阳日于百圣太庙立“儒教”为圣道之下唯一正教,其他教派,不得以教为名,须得降格称门,正教之下,允许百门共存,共传圣道!
这道旨意不到一天时间即刻传达十二洲境内,各地衙门张贴金榜通告,宇内接闻。
一时间天下轰传,千万读书人震动,有的大赞,有的惊愕,还有的冷眼旁观不以为然。皇朝天下,几乎所有读书人都在谈论百圣太庙立正教背后的猫腻以及影响。
十二洲境内,一些机灵的学社,竟然第二天便将学社改为门,譬如神都的浩然学社,第一时间改为浩然门,社员还唯恐天下不知,印刷了两万丈宣传单,传播到神都每一个大街小巷,闹得人尽皆知。
浩然门一时之间出尽了风头,拉拢了不少年轻的新晋儒者加入了浩然门。
皇朝十二洲各地,一些学社或者团体,纷纷改了名字,一时之间,各地如雨后春笋涌现出了三百多个门派。
正教未立,教下百门却争先恐后蜂拥景从,响应之迅速,不禁让天下人目瞪口呆。
……
第五百九十三章 儒教
九月初九,重阳,神都。
百圣太庙前,文武百官齐聚,各种前来观礼的儒者不计其数,整个百圣太庙被挤得水泄不通。
为了缓解压力,真鉴圣人不得不吩咐弟子们将云际飞舟升上天空悬停在半空,让一部分儒者分流到上面。
立正教的仪式是在百圣太庙的正殿举行,这里供奉着百位圣人,冥冥之中存在着百圣和亿兆子民的意志,所以在这里立正教最为合适。
今日正殿里里外外戒严,太庙的执役身穿特制统一的服饰,守住各个要道,防止不相干人等进入捣乱。
但凡能够进入正殿的无一不是道业高深之辈,譬如大儒、宗师等等。至于其他人士,非儒者不得入内。
百圣太庙正殿是整个神都最庄严肃穆的地方,经年笼罩着浩瀚的意志,寻常人进来朝拜,都会被那种无所不在、浩瀚如海洋的意志震慑,不得不诚心诚心朝拜。
即便是一些地痞流氓,进入百圣太庙也不敢大声喧哗,即便是一些不敬神明之人,进入百圣太庙,也要忐忑心惊。
对于寻常人而言,百圣太庙正殿可以让他们心灵安宁,他们也愿意时常前来朝拜,献上虔诚的香火。
驻世的圣人都已经到齐,他们排成三列立在最前头,一共有十二位圣人,其中五位是这些年刚刚晋升的新圣,其中就包括吕杨。
圣人后面,是各大宗师、鸿儒、大儒等等,浩浩荡荡一大片,全都身穿儒服,在百圣圣像前整整齐齐排列。
正殿之内,百位圣人圣像前,全都香火缭绕,一尊尊香炉中红彤彤,敬满了香火,乳白色的袅袅云烟升腾,缭绕在大殿上空,仿佛渺渺仙境一般。
真鉴圣人手持金卷,洪亮浩渺的声音在正殿中回响,庄严的祭文震动虚空,隐隐和正殿上空的浩大意志相应。
“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象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象显而征,虽愚不惑,形潜莫覩,在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