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太行侧-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岳维汉安排他们进入中央陆大高级将官班进修,一方面是为了借机整合部队,消灭中国远征军内部的小山头小派系,另一方面也是真心希望这些黄埔精英能够再上一个台阶,尽快完成自我救赎,成为一名能够指挥并且打赢现代战争的优秀将领。
卫立煌将军顿了顿又道:“至于五大训练营,各步兵单位的训练情况很好,甚至都可以拉到战场上去跟小鬼子练了,但是各技术兵种的训练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我军的学员们还没有克服语言障碍,很难与美国教官进行自如沟通。”
“是啊,语言障碍的确是个问题,慢慢克服吧。”岳维汉对此却是早有心理准备。
不过岳维汉相信,最多再过两个月,这个障碍将不复存在,因为所有的技术兵种都是从国内各大高校动员过来的青年学生,这些学生都受过高等教育,只要给他们一点时间,肯定能够学会英语,至少与美国教官进行交流是不成问题的,到时候就能事半功倍了。
卫立煌将军想了想,又道:“忠恕,我听说日本方面最近又进行了一次战争动员?”
“这个我知道。”岳维汉点了点头,淡然道,“内线已经给我送来了详细的情报,就在三天前,日本政府发布了抗战全面爆发以来的第三次动员令,将动员20个三单位制师团,主要用于补充南方军,至此,日本的陆军已经扩充到260余万人了。”
“哼。”卫立煌将军轻哼了声,道,“小小日本,弹丸岛国,估计快到极限了。”
“那还不至于。”岳维汉摆了摆手,道,“日本拥有七千万人口,如果下达总动员令,至少可以动员上千万军队!而现在,日本陆海军相加也还不到五百万人,远还没到他们承受的极限,不过,这次动员令之后,日本国内的工业生产怕是要大受影响了。”
见卫立煌将军有些迷惑,岳维汉又道:“因为日本是工业大国,至少有数百万工人在各行各业工作,现在日军前线吃紧,兵源短缺,那就只能把这些熟练工人征招入伍,派上前线了,这样一来,日本国内的工业生产当然就要大受影响了。”
“这些熟练工人一经损失,可是很难培训的,尤其是那些高级技工,更是需要至少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成长起来,损失了这些高级技工,日本的军舰、坦克、飞机等制造业将会大受影响,不仅产量会下降,产品质量也将严重下滑,日本工业就要进入恶性循环了。”
看着岳维汉侃侃而谈的样子,卫立煌将军由衷地道:“忠恕,你懂得可真是不少。”
“这些不过是课本上的知识,我也就是平时爱看书而已。”岳维汉摆了摆手,他可不敢将自己是穿越众的事实公诸于众,旋即又转移话题道,“俊如兄,日本政府才刚刚发布第三次动员令,到部队编组完成至少也要两个月的时间。”
说此一顿,岳维汉又道:“还有,日本海军刚刚又在中途岛海战中大败,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主力已经遭到重创,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已经夺取了太平洋的控制权,东南亚海域的航道也已经处在美国海军的威胁之下了,日军要想增援东南亚,没那么容易!”
“所以,我们完全不必急于进攻,等到各集团军的技术兵种训练完成,再向东南亚日军发动总攻不迟!即便到时候20个日军师团增援到了东南亚战场,那又怎么样?难道我们精心训练的50万精锐,还打不过区区20个仓促组建的四等师团吗?”
第446章 苏联剧变
民国31年(1942年)4月12日,当中国远征军正在缅甸紧张训练,当日军正通过大陆交通线往东南亚战场大举增兵,当非洲战场的美英盟军与德意联军仍然僵持不下时,欧洲战场却爆发了剧烈的变故——苏联分裂了!
去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强大的攻治宣传,最终导致了苏联的首次分裂,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除了俄罗斯联邦外,其余14个加盟共和国全部脱离了苏联,并且先后加入了德国主导的轴心国同盟。
岳维汉这只小蝴蝶在亚洲煽了煽翅膀,结果却在欧洲刮起了一场飓风!
与历史上相比,此时的俄罗斯联邦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战争潜力,相比苏联都已经是大为削弱了,苏共党内也是乱象纷呈,斯大林的独裁统治地位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甚至连莫洛托夫都开始在不同场合公然批评斯大林的大清洗政策了。
不过,与历史上相比变化最大的还是纳粹德国的对苏政策!
历史上的苏德战争,纳粹德国就是绝对的军事进攻,希特勒这个疯狂的法西斯分子根本就不屑于采取任何的政治手段,而这次,希特勒却意外地听取了冈村宁次的建议,对苏政策调整成了以政治宣传为主,以军事进攻为辅!
去年10月,在苏联分裂、白俄、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宣布加入轴心同明之后,550万德军兵分三路向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斯大林格勒这三个战略方向同时发动了进攻。
德军在开战初期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战果,短短半个月内就歼灭了500多万苏联红军。
此后,德军却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继续深入,而是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爱沙尼亚等国的国境线上停了下来,这样,德军可以就近获得乌克兰等盟国的支持,从而免于严冬造成的后勤补给困局,却又可以给俄罗斯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
希特勒的这一手可谓相当之歹毒,550万精锐德军压在边境线上,给整个俄罗斯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可德军却又迟迟不进攻,这给了俄罗斯人喘息的机会,也给俄罗斯人造成了国家暂时不会有危险的错觉,进而导致整个俄罗斯陷入了无休无止的争吵。
对大清洗运动的反思,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批判,对德反宣传的失败,对美援物资的分配使用,针对德军的防御部署,后备兵源的动员等等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俄共高层激烈争吵的诱因,斯大林已经越来越弹压不住局面了。
1942年4月11日夜,举世震惊的政变终于发生了!
经过德国纳粹集团的反复引诱,独裁者斯大林曾经的最忠实的追随者,苏联总理莫洛托夫伙同苏联红军布琼尼元帅发动了军事政变,不过,政变者并没能抓住斯大林,因为政变阵营中有人告密,斯大林提前得知消息并躲进了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军营。
次日,莫洛托夫宣布苏联退出反西斯法同盟,并加入了轴心同盟。
同日,逃到斯大林格勒的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宣布莫洛托夫为叛国者,并号召全苏联人民奋起反抗,粉碎叛国者的阴谋,演说发表半小时后,苏联远东军区司令朱可夫大将即通电全国向莫洛托夫集团宣战,坚定地加入了斯大林阵营。
一夜之间,貌似强大的苏联就分崩离析了,近千万苏联红军也分裂成了两个互相敌对的军事集团,支持莫洛托夫的苏联红军超过了500万,并且控制着乌拉尔山脉以西的绝大部分俄罗斯传统区域,支持斯大林的苏联红军也仍有将近400万,不过被分割成了两个集群,伏罗希洛夫集群控制着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朱可夫集群则控制着整个远东。
…………
苏联剧变顿时在国际上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4月中旬,曼施泰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应召回国。
柏林统帅部,神情弈弈的“小胡子”在纳粹党二号人物兼空军元帅戈林的陪同下,迈着矫健的脚步走进了小会议室,早就已经等候在会议室里的德军三大名将便纷纷起身,举手向纳粹德国的最高元首致以军礼。
此时的德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赢得整个世界”的机会!
苏联已经彻底分裂,莫洛托夫集团已经从德国的敌人变成了盟友,斯大林集团虽然还在伏尔加河下游以及远东地区苟延残喘,看上去却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苏联这个曾经的劲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倒下了。
曼施坦因向希特勒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战略构想,先承认苏联的盟友地位,并从苏联撤兵,再将撤出的500万精锐德军投入到亚非战场,帮助意大利夺取非洲,再跨过中东,夺取印度这颗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再侧击缅甸,帮助日本占领中国全境。
最后,以欧亚非大陆为根基,以德、意、日、苏四国为轴心,组建新的大陆同盟,以对抗以美、英两国为核心的海洋同盟,然后徐图发展战略空军以及海军,争取在战略空军力量以及海军力量上压倒海洋同盟,最终夺取整个世界的统治权。
古德里安也赞成曼施坦因的战略设想,隆美尔没有表态。
不过,希特勒明显更倾向于用军事手段彻底肢解掉苏联。
在希特勒看来,眼下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肢解苏联的大好机会,而非洲战事却还可以再缓缓,而且对于德国来说,即便失去了另外十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也仍旧太大了,不仅幅员辽阔而且人口众多,从长远看,仍然会对德国构成严重的威胁!
最终,这次最高规格的军事会议并没有就对苏政策达成一致,希特勒遂即不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的坚决反对,断然决定出兵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以“帮助”莫洛托夫集团消灭斯大林集团,同时敦促日本出兵远东,牵制朱可夫集团。
…………
华盛顿,白宫。
苏联剧变的消息传开之后,罗斯福总统也在第一时间将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国务卿赫尔以及所有的总统顾问召到了白宫,紧急磋商应对之策。
会议室里,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摊了摊手,苦笑着道:“总统先生,看来我们必须削减在亚洲战场的投入了。”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罗斯福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苏联分裂,莫洛托夫集团加入了轴心同盟,这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来说,绝对是灾难性的反戈一击,可以预见,德国将在不久的将来大大增加在非洲战场的投入,为了确保非洲战局不致崩溃,美国也必须加大在非洲战场的投入了。
可是,美国的工业和军事实力也是存在极限的,要增加非洲战的投入,那就必须削减在亚洲战场的投入。
按1940的经济总量,美国是2000亿美元,而德国是560亿美元,从数字上看,美国的经济总量几乎是德国的四倍,但必须要指出的是,两国之间的工业规模的差距其实并没有这么大,而且德国工业的质量要远远优于美国。
也就是说,德国工业的质量优势足以抵消美国工业的规模优势。
当德国不再受到苏联牵制的时候,非洲战场几乎就成了美德两国之间的单挑,考虑到德国陆军相比美国陆军存在的巨大优势,盟军在非洲的前景可谓是很不乐观,有鉴于此,美国政府削减在亚洲战场的投入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见罗斯福点头,马歇尔旋即提出了他的一揽子计划:“总统先生,美国政府必须再次进行战争动员了,首批至少动员50个步兵师,后续至少动员200个步兵师,同时,原计划投入太平洋战场的20个海军陆战师也必须调往非洲战场。”
罗斯福边倾听边做着笔记,旋即又问道:“还有吗?”
马歇尔点点头,又道:“战略空军也要加快建设,继续加强对柏林、慕尼黑等重工业城市的战略轰炸,以持续削弱德国的工业和战争潜力。”
“我们美国的战略空军还不够强大吗?”国务卿赫尔有些困惑地道。
由于两大洋的天然壁垒,美国陆军在开战之初甚至只有可怜的10万人,坦克更是只有区区300多辆;美国海军的总吨位虽然超过了英国位居世界第一,但以海军官兵的素质和实战能力来衡量,却仍然要排在英国和日本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唯独在空军力量上,美国绝对是当时世界毫无争议的一哥。
同期的德国空军虽然也很强大,但只强在战术空军,战略空军就很欠缺了,主要是德国空军没有远程大型战略轰炸机以及战略运输机,这也是德军虽然拼尽了全力,却始终无法摧毁英国的战争潜力,更无法登陆英伦三岛的主要原因。
而美国不仅拥有强大的战术空军,更拥有强大的战略空军!
战术空军方面,P…40猎鹰虽然性能普通,可后续开发的P…51野马战斗机却是公认的螺旋桨战斗机之王;战略空军方面,早期的B…17空中堡垒虽然航程短,可是载弹量大,生存能力也极强,已经服役的B…24解放者不仅保持了载弹量大、生存能力强的优点,航程也从3000公里猛增到了5000公里,即将服役的B…29超级堡垒更是个传奇。
面对赫尔的困惑,马歇尔道:“如果仅仅只是自卫,我们美国的战略空军已经足够强大了,但是要想打败德国,那就远远不够了!保守估计,至少需要生产2000架B…24解放者或者B…29超级堡垒轰炸机,才能确保持续削弱德国的工业实力。”
说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