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兵家大争 >

第168章

兵家大争-第168章

小说: 兵家大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燕大怒,再细看,原来那燕军手里分别握着弓和箭!

他无力反驳,任由公孙策带着朱标离去。

第十三章 拜师朱标

回朝阳宫的路上,公孙策驾着牛车,朱标就在他身旁,与他并坐在牛车前排,相互聊着国家政治。

朱标是资深太子,朱元璋很果断的早早就将他立为太子,防止诸子相争的惨剧发生。然而朱元璋为了这个宝贝儿子大肆清洗开国功臣,为的就是将荆棘条上的刺削出,交给儿子一个好治理,没有尖刺的国家。

而朱标是出了名的仁厚,朱元璋大肆清洗重臣的时候,就去外地躲避,远离京师。他自幼就随军,和军中将军文臣很是亲密,看着他们被清洗,他却无能为力,确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之后朱标在外染病,又将老病根刺激的复发,于是熬了几年后一命呜呼。出于对这个儿子的喜爱,还有对嫡子继承制度的推崇,朱元璋又封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储君,也就是后来火烧金陵皇宫,被烧死的建文帝。

朱标被公孙策询问如何治理国家,这方面公孙一族都是新手。对于所谓的政治的理解就是他们公孙一族统率百官,借百官之手治理万民。

而公孙策的想法,朱标只是摇头一笑,其后说道:“治国难的不是治民,而是治官。只有吏治清明,制度完整,才能约束百官私欲,一心在公。这样一个国家才能发展,再不济也会原地踏步,不会有衰败的可能。”

他继续说着:“人世此时的官员大多是历史英灵以及其弟子,所以他们在为官的过程中,是很少有私欲的。吏治最难的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然后就是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让百官和顺。”

“每一个英灵都有自己的治国理念,他们都想用自己的理念来治国。而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政策,所以他们为了让自己的理念成为现实,他们就会和其他英灵相争。”

“治国的理念虽然看着繁多,其实也就那么几种。所以持相同理念的英灵会格外看对方顺眼,一来二去就成了亲密的好友,渐渐地就成了一路人,这就是派系,也就是党同。”

“所谓的党同伐异,就是相同理念的人去攻击和他们理念相左的人。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大到文武之争,下到地域之争,甚至是皇子相争。而治官,首在治党。”

“只有不断调和各党派之间的平衡,让他们少内争,一心为国与他国相争。这就是大和,只有百官相和,才能将国家的资源尽数开发,全都投在发展之上,一国的气运,才会不断成长。”

“只要一个国家的官员相互之间友爱恭敬,那么这样的国家可以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灾难。如越王勾践可以弱小越国灭吴,并与楚相争于江南;还有刘邦能击败项羽,其内部都是很团结的。”

“百官相和,并不是让他们结成一个大党,而是各种党派之间有一种平衡。如果百官皆出于一党,那么还会有地域之争,乃至承袭相争。无论怎样,国家内部的争斗是不可能平息的。”

“再说各党派共存,更有利于天子掌控国家朝政。并根据国家的情况和外部条件,选择合适的党派用他们的理念来治国。所以,和就是指各党派共处,不内耗,一心为国。”

朱标缓缓说着,公孙策任由牛车自己缓慢前行,自己一边沉思朱标说的话是否合理,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论证,结果朱标说一句,他过一阵就点点头。

至于和顺之后的顺,朱标没有说,公孙策也理解。那就是听话,让百官听话!

而朱标前面说国家官员不能出于一党,而是多党共存,说了很多话,表面上在说党争是难免的,实际上的意思的就是数个理念不同的党派共存于朝堂,让他们平衡之后,更利于天子指挥。

如果是相同理念的一党,他们内部虽有纷争,但对外问题却是一致的。这个对外,不是针对其他国家,而是对待他们这个党派利益之外的人。

比如明朝晚期源出江南的东林党,真正的一手遮天。不上税,不纳粮不说,把持朝政玩海禁,自己私下弄走私。

海上走私利润甚大,走上一批货,就有数万两白银收入。而明朝年收入的税才二三百万两,整个国家建设被严重拖累,边军欠饷严重,皇帝要开源节流。

开海禁被百官劝阻,甚至百官静坐宫门口,示威给皇帝。或者把持舆论的东林党又鼓动国子监数千学生在宫门口游行,也都是常事。

因为朱元璋规定,后代皇帝不能杀言官。这些掌握进言劝谏皇帝的言官有护身符,一旦皇帝要加税什么,朝堂上就敢破口大骂。

只有明朝,这种荒唐的事情很多。所以很多皇帝一看国家平稳,自己也没什么好参合的。于是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待在宫中炼丹成仙什么的。

值得一说的是,明朝不管皇帝有多懒,多荒唐,把朝政交给官员治理,总是平平稳稳。只有崇祯皇帝太勤政,结果明朝被灭了。

原因就是皇帝的意志和官员的意志有冲突,使得国家资源严重浪费。加上那时候神州处于小冰河时期,数年大旱,天灾人祸之下明朝被李自成这个驿卒攻灭。

这个驿卒因为皇帝开源不成,节流之时裁撤掉的。失业下岗的李自成没有活路,所以他也不给明朝活路。

至于满清,似乎灭掉的只是南明。如果明朝无内患,一千个野猪皮组成加强营,也会被明朝拍死在白山黑水之间。

过了玄武关,绕过弯折的河渠,公孙策与朱标在木桥前下车。

“先生可以为我师,不知先生可愿为魏国效力?”

公孙策一路上听了朱标半个小时的教导,受益匪浅。

他手下最大的文臣是陈宫,而陈宫更像一个参谋长。而且生前的经历只是跟着吕布治理半州之地,算不是治国人才。

因为陈宫没有治理过国家,没有相关经验就是硬伤。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孙策是君,要学为君之道,而不是儒家传扬的为臣之道。

之前公孙策唯一看过的就是一本厚黑书,余下的经验都是从史书之上借鉴。所以朱标这个资深太子,被朱元璋以明初最强师资力量教导出来的人,就是他最合适的老师。

而且朱标虽是燕王朱棣的兄长,可他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了朱棣的王位。所以他要死,就是死,也要给燕国带上一些利润。

比如这次刺杀,就是赤果果的泼脏水。刺客穿着魏王宫宫人服饰,假冒宫人给朱标送去下毒的饭菜。只要朱标动了筷子,公孙策的魏国就是跳进大河,都洗不清身上的污点。

这些人根据楚萌萌等人的分析,极有可能就是燕国的钉子。其后刺杀不成,潜伏在朱标身边的卫士暴露,要刺杀朱标,后来公孙策要带朱标离去,又被燕军之中的人刺杀。

不过之前驿站的大火,是让公孙策想不明白的事情。

朱标也不想再次返回燕国那个巨大的囚牢之中,而他又不想和燕国敌对。所以面对公孙策的请求,他心动了。

“给我三天时间,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朱标的条件,在公孙策看来,就是已经答应的前兆。古人很爱脸面,担当公孙策老师是一件很涨名声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好事情,哪怕是其他好事情,古人都要推辞一番。就像汉献帝封曹操为王,曹操都要推辞三次,最后勉勉强强当魏王。

尽管曹操内心已经急躁的快杀人,可他必须要把戏做足。此时朱标,虽不中,亦不远矣。

公孙策这么一个意见,让两人之间的关系顿时就亲密起来。于是谈起了卢燕,对于卢燕公孙策很是陌生,只知道是燕国很强的一个兵家传承者。

传承得自戚继光,如果不是燕国对内部施行苛严的集权制,可能卢燕此时自立一国,也是很有很可能的事情。

在朱标的介绍下,公孙策才了解到卢燕家族庞大。这个卢家就是隋唐时期的五姓七门阀中的卢姓。

复活的卢家诸灵和得到诸灵传承的卢氏子弟极多,而其中最强的就是获得戚继光传承的卢燕。

和近乎白手起家的公孙策相比,卢燕的资源很多。前朝遗留在河北燕云各地的势力被卢家接收,虽然卢燕的官职被燕王朱棣死死压制,但潜在的力量可以在燕国排列第三。

燕国只有三股强大的势力,首先就是朱棣的五十万铁血明军以及明朝二百年间里复活的诸灵,其次是是数量毫不逊色明朝一系的诸胡联盟,最后就是以卢家为代表的现代传承者势力。

对于卢燕这个人,朱标的评价就是:“果决勇悍的大将。”

很简单的评价,公孙策已经给卢燕画上了待死的标签。这样的时代,有那么多资源不去争,只能被抢夺资源的虎狼撕成一地碎肉。

其后朱标又为公孙策解答了驿站火灾,他认为是卢燕自己放火,就是为了给魏国提醒。

为什么提醒?

原因很简单,卢燕的任务是护送朱标出使西魏。如果朱标身死,他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被朱棣名正言顺的打压。

即使天下人知道,朱标的死亡和朱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能如何?

只要朱标死在西魏,朱棣不仅除去心头大患,还能打压卢燕,又能打着替兄报仇的幌子,直攻西魏。

这事在道义舆论上是西魏有问题,那么燕军来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秦晋周只是西魏的攻守同盟,而不是真正的无条件参战的兄弟之盟。

所以西魏到时候只能独战燕国百万大军,想着就觉得恐怖。

五月十三,西魏以朱标为太子少傅,博望侯,尚书台左仆射。

五月十四傍晚,燕京郊外狩猎而归的朱棣得知这一情况,当即一把折断了手中宝弓。

第十四章 货币

五月二十清晨,武周由洛阳向四国联盟派遣使节。

这一天的中午,楚萌萌就在使节尚未过河之前,就知道了武周这一动静,派李进赴朝阳宫禀报,同时魏王公孙厉召集中书令陈宫、大纳言韩振龙、六部尚书侍郎齐聚夏城王宫议事。

原来的工部尚书牛强卸任,由墨家钜子孟胜担任;朱标担任尚书台实际的负责人也在夏城居住,方便任职,自然列席会议。

公孙策得到消息时正在朝阳宫内练字,他的字自成一体,是别人看不懂的。他也不好强迫别人解密一样去研读,所以在刘雅蝉的嘲笑下,开始认真练字。

“武周好大的野心,居然想组建四国铸币机构!”放下楚萌萌的密书,公孙策连连赞叹。

自从乱世以来,毫无秩序,经济自然也不例外。前朝的老人头红钞往往都是烧给不幸死难者之用,根本也不可能再次当作货币流通。

到现在为止,各国国内平民虽然物资贫乏,彼此相互需要时还是以物易物,各国都可以说是最原始经济模式。就连西魏这个现代人国家,货币体系还在筹备中,所以今年只收粮食税,不收其他税。

有统一的货币,带来的好处人人都是知道的。公孙策也不例外,可他知道货币发行权的重要性,更知道货币统一后,经济一旦复苏,国家政治就会和货币挂钩,不再像现在这么好统治。

对于货币体系,公孙策的态度比较模糊,才使得西魏铸造局已经建立,却迟迟没有铸币发行。

有货币自然是利国利民,可会让政治复杂化,多元化。这是草根出身的公孙一族以前根本不了解的,国内虽然有前朝幸存的经济学者,可他无法相信这些人。

各国都在筹备自己的货币体系,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铸造发行。所以现有的货币只是金银两级,以硬币的模样,用来赏赐文武官员,只在上层社会流通,在民间近乎于绝迹。

“殿下,武周地在中原。自古中原就是九州腹心,是天下货物流转中心。神州内战事已息,各国都将力量由军事转为政事,政事首在赋税。所以货币体系,发行在即。其中又以武周最为迫切,只要建立完整的货币体系,途经武周的商队,就能带来数郡税收!”

说话的是随身史官张彩霞,她书法极好,是公孙策临时的师傅。此时正在研墨,看着公孙策浪费的纸和墨很是心疼。

民间有造纸和制墨技术的人,但产量很低,仅能糊口。公孙策一天练字的消耗,就比的上四五人的产出。

“只要货币体系建立,估计我们也是受益者。北边可是晋商发源地,我又能在大河之中组建水军,到时候收关税也能抵得上一郡收入。”

公孙策慢悠悠说着,手里提着毛笔,一笔一划写着。丝毫不担心政事,好像夏城等待他的大臣,远没有他练字来的重要。

张彩霞不得不劝谏他:“殿下,政事要紧。余下的八百字夜里也可练习,不比求于一时。”

公孙策一笑,指着北边说道:“对于货币体系那帮家伙很迫切,他们需要的只是我点点头。我对这个玩意不熟悉,交给他们处理就成了。再说写字这事,拖不得,一天一千字不多,现在不完成,往后拖会拖到什么时候?”

“既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