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兵家大争 >

第133章

兵家大争-第133章

小说: 兵家大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策拿起这封信一看,原来还是密封的信,尚未拆封。可见董卓对这些书信有多么的不待见,随意看了一遍,没发现什么有营养的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赞扬。

一旁的郭亮看了一半,忍不住发笑,大笑连连。他指着信对董卓说:“老头子,你看人家说你‘举世无双,风华绝世’!”

“亮儿看的只是这些么?”董卓横了一眼郭亮,皱眉问道。

郭亮一听,敛去脸上笑容,摇了摇头说道:“似乎知道这些信有问题,一时间没去想能有什么作用。”

公孙策放下第二封信,看着郭亮说道:“这信确实有问题,我只能看出这信有两个作用,目的很是阴险。”

“我只能看出一个,晋军似乎在麻痹老头子的视听,想让老头子一心以为晋国要招降,从而放松警惕!”

郭亮说罢,董卓摸着胡子,很满意的点头。郭亮才接近二十,在他的观念里还不算成年人。能看出这一点,也算极为难得的一件事情。

“这种基础的伎俩晋军也不抱希望,他们第二个作用就是用这信给西凉军安心,和第一个作用一样,但主要是用来稳住西凉军,瓦解西凉军战意。同时一封封信发往平阳郡,肯定是瞒不过秦军耳目,顺带可以离间西凉军与秦军关系。”

“晋国人好阴险,一封信也能玩出这么多花样!”郭亮不喜欢这样计谋多端的存在,和晋国做邻居,整天提心吊胆,实在是太累,劳心劳力。

听了郭亮的孩子话,董卓呵呵一笑,随即严肃说道:“两国交战,无所不用其极。一切手段,只为胜利服务。亮儿还需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切的选择,都是为了最终的胜利!”公孙策随即也说道,让董卓神情一愕,董卓已经知道公孙策接下来要说什么了。

郭亮张口欲说,他对太原王氏没有多少仇恨,头脑清醒,自然能看出平阳郡的种种坏事。不过他被董卓和公孙策抬手同时制止,董卓与公孙策相视一笑。

董卓说道:“公孙小子先说说,如何你能说服咱家,咱就听你的。”

“先说说神将和传承者的不同。因为要劝服董伯父,首先要说清楚董伯父和麾下西凉军为什么要对太原王氏赶尽杀绝。必先杀之而后快,这不仅仅是仇恨那么简单,还牵扯到西凉军上到神将,下到天兵的未来。”

公孙策一脸严肃,扫视整个大堂。

大堂内并没有多少人,只有他和董卓的亲卫将。

董卓会意说道:“董越,五十步警戒!”

董越起身抱拳而出,公孙策一挥手,成廉抱拳一礼,也是迈步而出。

“为什么有的历史名将会选择传承者,有的却要复活?原因就是宿命!”公孙策沉声说道。

在河东这段时间,除了思索将来的前途和局势外,思考最多的就是这个。

“复活的神将,大多是心有不甘,愤怨难平之人。他们复活,只为报仇雪恨!除了这个原因外,也是为了杜绝后患。”

“原因还是宿命,因为比如董伯父生前被关东士族坑了,罪魁祸首是太原王氏。所以董伯父复活后,命中注定,会再次被太原王氏坑一下。不论太原王氏是主动还是被动,这一劫是董伯父必须要经历的。”

公孙策的意思很简单,董卓想要一直活下去,就必须渡劫。最好的渡劫方式,不是等着雷劈你,而是将制造雷的发电机轰成渣。

董卓听了缓缓点头,说道:“确实如此,所以太原王氏一日不除,咱家一日难以安眠!时常担忧来自太原王氏的种种阴险计谋,这些世家大族杀人不见血,最是恶毒!”

“可是董伯父有没有想过,太原王氏有多少人?找董伯父麻烦的不仅有太原王氏的历代兵家名将,还有儒家圣灵。甚至太原王氏繁衍至今的子孙,都会是董伯父此生的大劫!”

公孙策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做了保守估计:“这些人太多了,光遍布神州的王氏子孙,现在残存的都要比我们麾下的军民要多的多!”

“这些名门大阀历代联姻,相互通婚。所以要灭尽王氏子孙,就等于与天下为敌!这个目标,比统一天下,还要艰难!”

公孙策说完,董卓只是点点头,郭亮则是一脸惊骇。

郭亮第一次听说神将的劫,没有想到自家老头子要解除自己的劫,需要干掉那么多人!

“所以这是个长期目标,不是攻克太原郡,杀尽太原王氏就能达成。而且杀尽太原王氏后,那些沉睡的王氏名将和圣灵必然苏醒,这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在我们没有站稳之前,我的意思就是不要去管太原王氏!”

董卓脸色阴沉,他知道自己的仇很难完成,如公孙策所说,太原王氏的力量太强大。翻一下史书,王姓的名人到处都有。其中有些虽不是太原王氏,但祖籍大多在太原。

“太原王氏立足两千年,仇家不知有多少。这些仇家,都是我们的潜在盟友。等这股仇恨王氏的力量壮大后,那时候再灭太原王氏不迟!毕竟董伯父灭太原王氏,除了报仇外,还要解除后患,好好活下去,活个千八百年!”

听到公孙策说神将可以存活几百年,郭亮瞪大了眼睛,望着公孙策张了张口,不知道该怎么问。他只是鱼士疾的武技传承者,鱼士疾用自己的香火之力对将他潜力开发。

实际上他还不算兵家传承者,听到神将能活几百年,想来有神将传承的兵家子弟,生命力也不会差多少。这一刻他想了很多,有羡慕,有惆怅。

羡慕长久的生命力,是每个生命的本能愿望。郭亮也不例外,他很想活着,并且是永久的青春。作为一个很美丽的男人,他对待青春就和女人一样,很是眷恋和珍惜。

他又担心李晶,李晶只是一个普通女子。他怕自己得到长久的生命后,看着李晶慢慢老去,他只是现在一瞬间想到,就觉得心痛。痛的彻骨,痛的他不知道怎么询问。

“你说的有道理,这个道理李儒已经给我说了,我也想通了。可望着近在咫尺的太原王氏一族,我很难放下复仇的想法。我不仅是为自己和部下将士复仇,还要替我董氏一族和我娘复仇!”

董卓抹了一把脸,继续说道:“身为人子,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只有复仇,才是尽孝的唯一手段!”

先秦一直持续到三国的复仇风气深深影响着董卓,在他那个年代,社会主流就是孝。

一个人想要做官,只有四种途径,第一是孝,哪怕他杀人偷盗,只要干的事情和孝有关系,社会就会原谅他,并且推崇他的行为。

至于其他三种途径分别就是:身世、长得好看和有才能。

所以那个时代人,为了复仇,可以说是手段百出,极尽人能。

张辽一族是雁门郡本土豪强,为了避仇都要改姓。改姓有的是因为荣誉,有的却是耻辱。张辽一族改姓是什么性质,一目了然。

因为复仇的时候,杀光对方一族,社会上只会说他行事果决,不留后患。而不会说他残暴,说他没有人性。

复仇风气虽然直接爽快,就是太血腥,对生命太践踏。但有些人复仇的时候,还是很讲原则。

有个少年因为父亲被本县豪强打伤,他带了一帮朋友杀进豪强家中,结果发现这家豪强上上下下都感染了流行病,认为这种情况下杀人,有乘人之危的嫌疑。

再加上他看到这一家人已经被病魔折腾了一次,心中那口气已经出了。于是就带人走了,放过这豪强一家。

后来豪强一家病愈,自知理亏,又深感少年高义,为成全少年孝名,尽数自缚,去少年家中赴死。

少年还是没有杀他们,于是本地皆传少年至孝有信,仁义宽厚。于是少年成年后县里举他为孝廉,最后一路高升,官至两千石,等于神州正部级。

公孙策了解这种复仇风气,因为他就是这种风气的铁杆粉丝。但他现在要劝另一位铁杆粉丝要隐忍,其中的难度他自然知道会有多么的困难。

“这不仅是董伯父一人的劫,也是董氏的劫。灭了王氏,董伯父自然后顾无忧,而且夺了王氏的气运,董氏必能大兴。还请董伯父隐忍数载,等我们实力茁壮后,再灭不迟!”

公孙策不得不用那个时代除了孝之外,所有人最大的牵挂来左右董卓的意志,那就是家族!常常看到武将文臣自杀的记载,并不是因为他们绝望或者英烈,而是为了保全家族的名望。

董卓沉默了片刻,闷声说道:“这事让我心乱,我写一份信,让李儒来做选择!”

听了他的话,公孙策大喜,与郭亮对视一眼,知道董卓已经答应了。

李儒是谁,众所周知,他是西凉军的智囊!

他绝对能看出易地的好处,自然会赞成公孙策的意见。

董卓这样说,就是间接答应公孙策易地的意见,厅堂内气氛去了严肃,轻松不少。

第六十九章 战火将起

李儒接到董卓这封信的时候,公孙策已经带着五百多伤残天兵及五千左右家眷返回河东。

李儒当即写了一封奏书交给郎中令李信,这一封信让安静已久的朝堂再生波澜。

秦国最高权力在秦王赢荡手中,赢荡的权力支柱是大秦王室宗族。秦王室不仅掌握地方过半军权,对朝堂渗透掌握程度不低。

在王族内部会议中,老成持国的赢疾极力反对与董卓易地,他生前就辅佐赢荡,但赢荡因为力抗九鼎而死,是他永远的伤。所以他信任赢姓宗族,对外人充满怀疑。

“董卓此人狼子野心,公孙策又是世之虓虎。此二人皆非人臣,其易地之请求,包藏祸心,可谓路人皆知!大王又何必如此执迷?”

赢疾可谓痛心疾首,语气高亢继续说着:“只要一年,大秦再休养一年!就能称霸神州西北,晋国自会俯首称臣。到时公孙策与董卓必被困死,大秦收取河东之地,手到擒来!”

“河东郡入手,两路攻周,必能拿下潼关。以潼关天险抗中原之敌,大秦可抽调国中精锐彻底压服苻坚、高仙芝之流。再以司马错旧谋,南据巴蜀,北占关中雍凉。静待天下有变时,百万秦军席卷而出,试问天下,何人能挡大秦之锋锐?”

秦王赢荡脸色沉着,手里把玩着一串玉珠,等赢疾说完,才幽幽说道:“如此大争之世,王叔等得,孤王等不得!”

听到赢荡的话,赢疾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猛地变得煞白。赢荡生前自幼表现远超其他秦国公子,少年时期就折服军中将士,后来继位后威压周天子,入周天子宗庙如入家门。

赢荡见九鼎,举而身死,与秦国的命运是何等的相似?所以赢荡必须改命,他改命成功,秦国二世而亡的命运才会更改。

“好,我大秦就在平阳郡,与李氏晋国争他一争!”赢疾一字一顿,沉声说罢,拖着疲倦的身子,入座。

“都是赢姓子孙,自我吞并,总比过被他姓吞并了要强。起码祖先的祭祀不会被断,血脉的传承不会断绝!”另一名秦国宗室起身说道,将秦晋相争扯到了祖先祭祀和血脉传承上,给了赢荡征战晋国的名分。

“我们是赢姓子孙,而他们只是李氏,如同当年的赵氏。再强大的分家,在道义上就比不过宗家!”

至于秦国王族究竟该叫什么名字,是个让人头疼不解的问题。先秦时代贵族之间都是在名字之前增加自己的氏,如赵氏、公孙氏。这样的氏大多都是以官职身份为起源,还有以国为氏。

比如秦国是嬴姓,其后分封,项羽灭秦后,秦国宗室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不同于与秦国同宗的赵国,赵国就是明显的赢姓赵氏。但秦国王族究竟是什么氏,只能推断。

先秦时代称呼贵族男子时称姓是一种侮辱,等于直呼人家的祖先。因为姓来源于上古部落制时期,代表的就是先人。姓是象征血统渊源,用来表示自己血脉高贵。

不过有个例子可以说一下,周天子是姬姓宗家,走到哪里的称呼都是姬某某;而历代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虽然是姬姓,但都是用国为氏,因为他们是分家。比如韩国,就是姬姓,但国君的名称冠之以韩。还有魏国,国君正式名字之前是氏,而不是姓。

可见,只有宗家可以在名字之前冠之以姓。也只有宗家才能祭祀上古时期的祖先,其他分家,只能祭祀自己那一支的祖先。分家就是再强大,也不能祭祀上古时期的祖先。

例如春秋后期的周天子,由于礼崩乐坏,诸侯坐大,周天子无论是家族还是领土,都已不如姬姓的晋、燕、郑、鲁、卫等分家,但周天子一直具有祭祀周(姬姓)先祖的权力,而晋、燕、郑、鲁、卫等国则分别只有祭祀晋(唐)叔虞、郑伯友、燕召公姡А⒙持芄⑽揽凳宸狻

赵是秦国公族的分家,国君可以在名字之前冠之以赵氏,而秦国根本不需要这样!他们是宗家,可以直接在名字事前用姓。但往往都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