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衫传说-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袍人“哦?”了一声,站定脚步,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才又说道“现在胥吏很多吗?朕。。。真是如此吗?我怎么听闻说如今政事堂各位相公,勤勉能干,又致力恢复熙宁旧法。想来天下大治不远了吧。”
肖遥心中再无怀疑,面上不禁隐现一片潮红。深吸一口气,这才道“政事堂的各位相公哪个人都是智深如海的人物,要是单一而行,秉尊官家地思想而行,自是大有可为。奈何,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再有才的人物。若是踏入了权利纷争的***,又能剩的几许精力治政?百样人百种心思,力不往一处使,内耗之下。又谈什么大治?”
青袍人闻言霍的转身,直直看向肖遥,一股无形的威势顿时弥漫。肖遥心中既有了准备,自是淡定至极,只是看看他。又接着道“国家如同一条大船,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之中。官家便如同船长,指引着正确地方向,只要所有人都按照船长的意图,齐心合力,那么终有一天,这艘大船会乘风破浪。到达彼岸。但要是船上的众人,各怀心思。互相敌视频下黑手,你立功我便踩你。我有才他便压制,终日里勾心斗角。对上只报喜不报忧,对下打压欺诈。对同伴互相诋毁。如此一来,总是船长再有多么正确的意图,那艘大船也不过是在原地打转而已,时间久了,船上地粮食啊、饮水啊、燃料啊等等都慢慢的消耗殆尽,等到那一天来到,唉。
肖遥说到这儿,喟然一叹,停住不说了。青袍人气息急促,不由的连连咳嗽。后面老者大惊,急急过来搀扶,却被青袍人一振衣袖挡开。
半响方才调匀呼吸,望着肖遥,缓缓的道“照你如此说,那船岂不是沉定了?”这话说出,目光已是森然至极。
肖遥微微一笑。摇头道“也不尽然。”青袍人一愣。急道“可有什么妙策?”肖遥呵呵一笑。不再搭言。却伸手一肃。邀他继续前行。
青袍人一愣随即点头。却听肖遥道“我闻你气息不稳。这冬日里最忌久立不动。略微慢步行走。有利气血运行。常晒晒太阳。对身体大有好处。”
青袍人听地一呆。不料肖遥竟是突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心中突然有些感慨。这少年对自己便如同友朋关怀一般。淡然却细心。记不清自己是否曾经拥有过这种关怀了。但现在。很显然。这种感觉极好!
青袍人心情忽地变得轻松起来。面上终是露出一丝淡淡地笑容。点头道“多谢你了。”此言一出。跟在后面地那个老者顿时一惊。抬头看看主子面上地笑容。不由地眼圈有些潮湿。对着肖遥地背影投去一撇感激地目光。
肖遥淡然一笑。微微摇头道“当不得什么。其实人在太累地时候。只要适当放松一下。换种心情。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许会看地更透彻。故而。智者总是先学会放下二字。”
青袍人若有所思。喃喃低声念叨“放下?放下!”随即面色一变。沉声道“你知道些什么?又要我放下什么?”
肖遥见他模样,心中不由一叹,暗暗摇头,面上却微露愕然,道“怎么?我需要知道什么吗?所谓放下,只是一种心情,无非是学会给自己地心境减负而已。哪里不对吗?”
青袍人狐疑的看着他,半响方才长长一叹,面色稍,苦笑摇头道“放下,谈何容易!我见你谈吐不俗,不知对富国强兵四字有何见解?”
肖遥看了他一眼,微微沉吟,方道“我只是一介布衣,何敢妄言这等大事?”青袍人呵呵一笑,道“这里并无外人,你姑且说之,我也姑妄听之。何论什么布衣还是天子。尽管讲来。”
肖遥转头看看他,忽地一笑道“我看你倒像是位大人物。怎的却跑来这穷乡僻壤,问我这山野闲人。”
青袍人亦笑,拍拍他肩头道“什么人物不人物地,没耍滑头,快快说来。”远处一个推车的小贩将将抬头望来,眼见这一幕,仔细看看二人,待到看清青袍人地面容后,突然面色大变,慌忙低下头,急急推着小车走了。
这里说话的二人却是并未发现异常,只有跟在身后的那个老者,不经意的扫了一眼那个小贩地背影,眼中划过一道寒光。一闪不见。
肖遥微微笑笑,这才道“富国与强兵其实是两个方面。管子曾有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这个说法虽不能说错,其实却是随着时移世易。如今已是偏颇很多了。”
青袍人闻听,双目放光,大感兴趣。急急问道“以你之见,哪里偏颇了呢?”逍遥笑道“民富则国富。此言实为真理。但国富就能兵强吗?秦皇汉武之时,诸国纷争,外族虎伺。然各国所用之器械,军队之素质战力皆差相仿佛。故而,单以争战论。不外乎国家财力的博弈罢了。然而今时今日,我大宋据有中国之地,纵横万里,疆域广阔。不惟有高山峻岭,亦有湖泊深泽。南方之兵不适北方严寒,北方之卒难忍南方湿热。与周边辽、西夏、吐蕃、大理等国相比,我宋兵利在防守。而外族长于奔突。如此,欲要强兵。则必须明攻守之利弊在何处,方能形成有效的措施。”
青袍人大喜。催道“试言之。”
肖遥点头,接道“俗语有云:只有一日击贼。难有百日防贼。由此可知,守之不易。若要守的牢固坚实。则需降靡费、明号令、重赏罚、鼓士气、创器械,以先进对落后,用名将度时势,伺机而动。守亦不能死守,而应抵隙而击。外族地不如我大宋广阔,产出不如我大宋丰茂,人口不如我大宋庞大。是以,我大宋之守,当应以消耗对方有生力量为原则,不求一城一地之得失。蓄势一击,雷霆万钧。击罢即走,步步为营。以蚕食之术,不出十载,外族地狭,供给不丰,人口伤损,我则不战可胜。待到那时,可遣一师,奋进龙庭,斩其首而摄其国,天下传檄可定。”
青袍人听的满面潮红,连连点头,问道“你所说的明号令、重赏罚、鼓士气尚可理解。但那降靡费、创器械、以先进对落后具体说的什么?这些跟富国又有何联系?”
肖遥微笑道“降靡费其实就是要解决三冗问题。可用屯田制、预备役来解决冗兵问题。只留精壮操演巡防,多余厢军全部转为农兵,集中管理,发给田地,以军事化管理,自给自足,朝廷不再拨费供养。产出除了自足外,尚可补充国用。所有厢军皆以预备役身份,随时准备补充前方边军伤损。设定年龄界限,满五十五岁者,自动脱去军籍,遣散回原籍,由地方给予安置派工。如此,冗兵可解。”
青袍人默然,沉吟道“如此来做,与祖宗定制相违,岂不引起哗变?”肖遥摇头道“太祖当日初定华夏,四边雌伏,唯内部不稳。故吸取前朝边镇作乱的教训,使军系弱枝强干,另置厢军、乡兵、蕃兵,守内而虚外,实为英明之策。然今日之事,经历代官家经营,内部已定,而外族寇边日甚,此实是已到了求变之时。实边戎,重国防方是首要。若一味直死搬硬套太祖定制,不能真正理解太祖之制,终使外族得逞,社稷倾颓,料太祖太宗在天之灵亦要震怒。”
青袍人额头见汗,满面挣扎之色。肖遥心中叹息,知他一时难以理解,便转开话题又道“冗兵解决了,便可考虑冗官一途。我大宋为避免出现下有勾结,多方设衙,交互监督,此策故是高明,但也形成了责权不明,相互推诿地弊端。使得朝廷政令不得畅通,官家之意不待出京,就已名存实亡。其实这个也好解决。”
青袍人大奇,问道“计将安出?”
肖遥道“只需走两步棋即可。第一,出台考核制度。制定明确政治贡献度分数,每半年或一年考核一次,分为政绩评核,施政答辩,民意测评三方综合而进。需自上而下施为。先靖中枢,由官家亲自审核中枢官员。中枢靖而后分州郡,乃至县乡村等。自可最大限度控制作弊。第二,置民意箱,风闻奏事,扩充御使台。不惟官府参与,亦请乡间德高望重的或耄耋宿老参与,使民众参与。如此,一来可聚民心,二来可减少官官相护,吏治自明。对于不达设定政绩者,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使责权分明,落实到人。自可削减大批不作为和无事官员。如此,冗官可解。冗兵、冗官即解,冗费自然得脱。则降靡费可得实行。”
青袍人目光闪烁,若有所思。肖遥也不管他,自顾接着道“至于说到创器械、以先进对落后,其实就是一点:重视科技力的发展。世人向来对新生事物持抵触之心,谓之奇淫技巧。殊不知若无奇淫技巧,如何得来今日之盛世?若无工匠发明,农以何物耕作?商以何物计算?士以何物书写?无论帝王百姓,若离了这些发明,生活势必乱成一团,返回刀耕火种时代。一个文明的发展,其科技力便是检验地最真实标准。只要鼓励发明,倡导科技,工匠乃至全民皆动,设计先进武器,以对外敌,若此,何愁守不能如铜墙铁壁?”
青袍人缓缓点头,肖遥接着道“上面既是说了这么多,但却都必须基于一点。那就是国富!故而,国富实为强兵之本!欲要国富,先自内而治,清三冗、严律法、轻徭役、选能吏,然后使士农工商并举。农产粟米以饱食国人、商出赋税以充资本、工创新器以资军民、士献智慧以治国家。若如此,万民岂能不感君王之德,殚精竭虑为国家及自己的富裕而奋斗?若万民皆存致富之心,国家之富便可反掌而得。国家富,方得大量金钱,充实国防,研发新式武器,始终保持大国实力。果如此,则大治可期,收幽云,囊四海,底定乾坤!”
肖遥一气说完,直听得青袍人不由血脉贲张,大是畅快。忍不住眉眼俱动,哈哈大笑。身后老者眼见主子竟露出从未有过的笑容,不由的抬袖轻拭泪水,心中对肖遥大是感激。
青袍人笑声良久方消,盯着肖遥道“你如此才学,为何不入朝堂,为君效力,却只隐于此处偷懒?”言下,已是满含期待。
第九十三章:大师米芾
肖遥听闻青袍人问话,心中早有腹案。微微摇头,望着远方,轻声道“朝堂多鬼蜮,魑魅魍魉横行,君子不得志,小人常戚戚。一旦身入,又怎能保有这方寸灵台的清明?时间本多糊涂人,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身在圈外,尚可看的更加清楚,岂不更好?”说着,大有深意的一笑。
青袍人愕然,随即面色阴沉,道“难道你对当今官家就那么没有信心?在你眼中,整个朝堂就真的那么一片黑暗?”
肖遥苦笑道“当今官家励精图治,心怀高远,我又怎会不知。只是若要将方才我说的那些做到,却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时间。若要整顿朝堂,各方势力纠结缠绕,牵一而发全身。我本无根基,冒然而入,事不可为。时机不到,纵然身在朝堂,也只能随波而动,不过空耗光阴,让世间多一个蠡虫而已。反不如在野,还能尽力为百姓多谋些生计,也算为君分忧了。”
青袍人默然,良久长叹一声,嘴中喃喃道“时间!时间!唉!”他忽的失了说话的兴致,肖遥亦是不语。
二人并肩而立,遥望天边,各自想着心事。天空飘飘悠悠的,忽的又起了轻雪,纷纷扬扬之际,将四野染上一片银妆。
远处往竹园方向,忽的驶来一驾马车,车上厢帘挑开,一个老者探头向外张望。那老者生的甚是清奇。额头饱满,两眉短而高,如同望山。双目细而长,隆鼻方唇,一部长髯垂胸,满面的疏狂孤傲之气。
此时眼见肖遥等三人,站在田垄上,不由一怔。低声吩咐了一句,那马车戛然而停。随即掀帘而下,一身文士袍裹身,却并不穿大氅。
此时。望定肖遥三人而来,尚未走近,就边走边喊道“兀那哥儿,那竹园可在前面?这里又是什么所在?”此人脾气似是甚急。一手撩袍,脚下不停。待到说完,已是走至三人身前。
及待走近,抬头猛然看到那青袍人,不由一呆,随即面色一变。张口就要叫出。那青袍人却目中厉光一闪,抢先道“原来是米大人,怎么有暇来此。我今日闲逛至此,想要讨些清静呢。”
那米大人一愣,随即省悟,唯唯应了,不再说话,只躬身立在一旁。神色间虽是淡然,却也带着一份恭敬。
青袍人满意的点点头。这才转身对着肖遥微笑道“今日一会。雅兴不浅,我也该回去了。你之心意我也明了。自由得你去。唉,可惜可惜。”说罢。回身而走,那老仆赶紧跟上。
肖遥点头。漫声应道“仁兄好走。”那人脚步一顿,忽的回头看他,嘴角勾起道“我知你就是肖二郎,不错,你很好。你既与端王结了兄弟,叫我声仁兄,却也当的。你那本《国富论》很有些意思。哈哈哈”大笑声中,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