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457章

借天改明-第457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不远围着的村民中,有一些机灵人,到了这个时候,已经醒悟过来了。纷纷往后丢手中的器物,免得惹祸上身。
    这么一来,又带动其他人赶紧丢械斗工具,动静一下变得更大。
    钟进卫瞄了一眼,也没管这些。处置了领头的人,就已经足够了,没必要和这些底层的百姓计较。
    他看着典史问道:“你知道幼学的先生住在哪里么?”
    “下官知道。”典史低着头,恭敬地回答道。
    “好,你领我过去见见,我有事要问他。”钟进卫说完,就站了起来。
    吴莫泉一家一见,也连忙站起来。知道钟进卫是比典史还大的官之后,便拘谨了好多。
    钟进卫转身看看他们这一家人,然后对于长俭道:“给他们拿个十两。”
    于长俭答应一声,便从怀中取出九思宝钞,数了十两出来,递给吴莫泉。
    “不,不,不,草民不敢收。”吴莫泉那还有胆子来收钟进卫的钱,而且还是十两之多。
    钟进卫对他笑笑,看看小家伙,然后说道:“有点本钱,你可以去做点小本生意,不用依赖族里过活。好好供养你儿子上学吧,很有志气的小孩,说不定以后有出息都不一定。”
    听钟进卫这么一说,为了自己儿子,吴莫泉鼓起勇气,接了过去。
    然后他带着老婆儿子,一起跪倒在地,一边向钟进卫磕头,一边说道:“多谢大人大恩,不知是哪位大人?草民回家立长生牌位供奉恩公。”
    钟进卫冲那小孩笑笑,没理吴莫泉,便出门而去。
    典史倒是很想听听,这位大人到底是哪里神仙?但没听到钟进卫回答,略微有点失望。
    他看了眼跪地上的几个人,然后冲自己手下喊道:“把他们都押去县衙大牢。”然后自己则赶紧去钟进卫身前伺候去了。
    一路行去,典史在钟进卫马头边上,小心翼翼地给钟进卫解释道:“大人,下官只是因为收税和巡查治安问题,才和那族长在一起的。大人,您也知道,这地方上还是要靠这些乡绅维持。。。”
    钟进卫伸手一摆,打断了典史的说话。他知道典史这么解释,是想撇清自己和那族长的关系,免得自己追究的话,牵连到他。
    钟进卫低头俯视着典史道:“地方上的情况,必须要分辨出乡绅的好坏才可以。否则这地方上要交给这种恶劣的乡绅,那是败坏朝廷的威望。知道么?”
    “是,是,是,下官一定注意。”典史见钟进卫没有追究的意思,当即松了一口气,连声回应钟进卫道。
    不过因为典史这么一说,让钟进卫又想起了宗族这个事情。
    在这乡间农村,大明的官府都是委托地方乡绅来管理的。而地方乡绅,又往往都是本族族长之类的人物。他们操纵着本村的大小事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土皇帝一个。
    要让大明的各项政策都执行下去,并让农村长治久安,必然要瓦解这种土皇帝的权势才行。
    但钟进卫知道,瓦解宗族的凝聚力,破坏土皇帝的根基,这点太难了。

第八百一十三章 最长的奏章
    因为不止是乡村,就是城镇之中,也大都是以宗族为单位。在当时大部分人的观念之中,是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更多的是宗族。
    这一点,哪怕到了后世,宗族观念强于国家观念,在某些地方还是存在的。
    大明要强盛,必然要改变这个观念。否则宗族这种小群体会败坏大明的根基,从根子上腐化大明。
    但这个问题又太难了,以至于钟进卫一路上一直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快近傍晚时分,钟进卫去到了幼学先生所在。也算是运气,先生并没有出去走亲访友,因此钟进卫得以了解到了很多情况。
    钟进卫一从幼学先生的住所出来,已经得到消息赶过来的县令连忙向前参见道:“大人驾临鄙县,下官深感荣幸。特意备了薄酒,给大人接风洗尘。”
    这一天钟进卫遇到的事情,让他感觉有很多事情要做。因此他对吃没兴趣,直接对县令说道:“我要给皇上写奏章,今晚就住你们县城了。除非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否则不要打扰我。”
    县令稍微一愣,不过马上就作揖道:“下官遵命!”
    他的级别比典史就高多了,在等钟进卫的时候,已经由东厂番役给他看了腰牌,让他知晓身份,而不是瞎猜。
    至于钟进卫的身份,县令不知道,也不敢再问。这么多番役护卫着的官员,级别定然非常之高。
    而且既然对方不想告诉他,他也乐得不知道。
    钟进卫在县令安排的住所早早用过晚餐,就开始给崇祯皇帝写奏章。因为他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去,不能当面讨论,钟进卫就把奏章写得很详细。
    在奏章中,他主要说了以下几个事情。
    一,标点符号、黑板、粉笔在幼学教育中帮助很大,值得大力推广。但因为上幼学的多为家庭贫困户,用不起粉笔。因此钟进卫建议加大粉笔的研究,看如何最大可能地降低成本,使得更多的人能用得起粉笔。
    二,就是关于拼音的事情,没有一套简单易用的识字方法,幼学的教学进度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幼学先生。为此,钟进卫向崇祯皇帝推荐了自己所学过的汉语拼音。
    在奏章中夹着的汉语拼音使用规则中,钟进卫还列举了几个好处。有这汉语拼音,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幼学老师教认汉字的难度。
    钟进卫还建议这套汉字拼音由朝中大儒进行整理之后,再编写一本字典,集合拼音,字形查字。这样只要学生有一本字典在手,自己都可以自学汉字。
    三,就是有关繁体字的问题。人类自有文字以来,象形文字已经经过多次变迁,一个最大的趋势就是汉字变得越来越简单。但钟进卫认为现在的繁体字还不够简单,不少字的笔画太多,书写很麻烦,又费时间。
    为此,钟进卫甚至还结合以前推广的大白话进行说明。文字和说话一样,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体现,只不过这种沟通不是面对面的沟通。
    但不管如何,创造文字的一个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表达书写者要表达的意思。为此,文字如果以简单明了,容易记忆的话,就是最好的文字。
    因此钟进卫建议朝廷组织文学大儒对汉字再进行一次简化。至少要把日常所用的文字进行简化,提高百姓的书写效率。
    四,就是宗族问题。钟进卫先是简略地说了下今天遇到的事情,然后给崇祯皇帝分析宗族问题可能给大明带来的诸多害处。
    最后,他向崇祯皇帝说明,要提高官府在农村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就必须要最大程度的减轻宗族的影响力。
    为此,钟进卫提了几个建议:一是最好把官府从最低的县一级再往下延伸,官府机构再到村镇一级。
    如果上述措施在短时间内没法做到的话,可以选出一些有善举的乡绅来代替官府做事。但必须要有任期,多少年后必须换人。
    最好是官府挑选几个有明确善举的乡绅,让所在村镇的百姓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出他们最愿意的那个乡绅,让其帮助官府做事。
    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减少那些替官府管事的乡绅,在村镇为非作歹,欺上瞒下。
    这种做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地方官府和有些乡绅联合起来,狼狈为奸,祸害一方。
    钟进卫原本是不想写上这一条的,后来想想这只是选出村镇一级的乡绅而已,并不是官员,连一点俸禄都没有的义务管理者。说到底这其实还是民选民而已,不涉及到官员。应该不会触动崇祯皇帝和朝中大臣的神经,因此,钟进卫就把这条抛出来了。
    针对宗族问题,钟进卫最后还建议,从根本上瓦解宗族的凝聚力。
    他在奏章中给崇祯皇帝分析,宗族之所以有那么强大的力量,是因为宗族掌握了太多的生产资料。百姓必须依靠宗族的力量,才能比较好的生存下去。
    但如果有一天,百姓可以不依靠宗族,自己都有能力过好自己的日子。那么就不会有百姓会喜欢去拍族长马屁,事事被族长所管。
    针对这一点,钟进卫建议朝廷在一定程度上,向银行做担保,让村镇一级的百姓也能从银行贷到低息贷款,从而能做点小生意之类的,减少他们对宗族的依赖,这样就能从根本上瓦解宗族。
    当然,敢贷款,能靠做小生意独立于宗族之外的百姓,都是有头脑的百姓,这样的百姓人数必然不会多。
    但没关系,能独立出多少百姓,就算多少百姓。万事都没有完美的,只要去做了就成。
    钟进卫想想写写,写写想想,一直忙到了深夜,洋洋洒洒地写出了穿越到大明之后,最长的一封奏章。
    第二天一早,由顾百川安排,找专人递送这封奏章上京。
    而钟进卫就没在诸暨县耽搁,继续南下广州。
    之后的一路上,并没有发生特别的事情,一行人顺利地进入了广东境内。没过多少天,广州城就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第八百一十四章 水土不服
    “国公,已经到了广州城,现在如何处理?”郑芝龙望了下远处的广州城,然后向钟进卫请示道。
    钟进卫听了一笑,指了指身上的衣服道:“我们便装而来,自然是不想暴露身份。现在虽然到了目的地,但我还是打算先微服私访下。看看现在广州市舶司的情况如何?看看传说中的孙传庭到底如何?”
    钟进卫虽然听说了孙传庭出使日本的事情,心中也是佩服其果敢,有智。但他一直没有和孙传庭面对面交流过,因此无法把握孙传庭到底如何。
    郑芝龙等人听钟进卫的话,好像这个孙传庭很了不起,不由得默记在心。
    “走,先去广州城找个客栈住下,再去市舶司附近逛逛,看看情况。”钟进卫略带一点兴奋地说道。
    微服私访,扮猪吃虎这种小说中才有的情况,出现在自己身上,一路行来,感觉还不错。
    不过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微服私访才能看清一件事情的本来面目。就如同后世领导只有突击检查,才能知道下边的情况到底如何。
    而对于顾百川等人来说,只要国公安全有保证,他们就无所谓国公怎么样。反正他们跟着国公,遵从国公的命令就是。
    钟进卫并没有进入广州城,而是在城外找了一家大点的客栈住了进去。
    广州不愧是一座大城、古城,又是开埠所在,商业繁荣。哪怕是在这城外,这客栈的规模也不算小。里面南来北往的客人很多,掌柜和伙计比起北方来,要精明很多,表现在服务态度上,更是让顾客舒服很多。
    他们一见钟进卫一行人锦衣骏马,个个气度不凡,便知道是豪客。
    掌柜亲自迎了出来,热情地招待钟进卫一行人。
    钟进卫回到南方后,感觉有一种久别重逢的熟悉感,对这一切都充满了好感。
    他见掌柜迎出来,便要了住宿,然后对掌柜说道:“我有两个伙计应该是不适应这南方的湿热天气,生病了。麻烦掌柜找下医术高明的医生,诊金不是问题。”
    掌柜一听,连忙往里喊小二,让他去请医生。然后给钟进卫解释道:“客官放心,这位胡医生的医术精湛,对于北方人到了南方水土不服的病例,很是擅长。”
    掌柜说完之后,一边请钟进卫进去,一边又宽慰钟进卫道:“客官放心好了,我们广州这边经常有北人南下做生意,初次来都会水土不服而生病。因此这些事情见多了,保证客官的伙计不会有事的。”
    钟进卫点点头,笑着道:“这样最好了。”刚说完,他忽然想起了一事。
    于是,他就不再管这些杂事,自有护卫会处理。
    钟进卫径直来到自己的房间,把刚才所想到的事情记下来,写成奏章,准备发去京师。
    原来他刚才得掌柜提醒,忽然想起现在整编军队都是在北方。要是这南方有事,北兵南调的话,怕水土不服会是军队最大的敌人。
    古代人因为交通问题,一般都不怎么远行。更不用说,从北方边军所在的几个省份,跑到最南边的海边这几个省份。
    尤其是北方军队从干热环境一下到了湿热的环境,要想没有非战斗减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搞不好这种非战斗减员才是最大的减员。
    而大明接下来的战略目标,在南方也有重要的一块,就是东南亚地区。
    不管是交趾战略,还是守护大明南方,必须要有一支精锐的南兵驻守在这边才行。
    因此,最好的对策便是在南边也进行军队的整编,至少要整编出一支具有足够威慑力的新军出来。
    不过这事不是很急,但却需要去做。钟进卫在奏章中把自己想到的事情做了详细的分析,建议崇祯皇帝根据朝廷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