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1895 >

第37章

1895-第37章

小说: 189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云东拜访总堂之后,虽然时间不长。凭借王云东父亲的身份、龙头黄三德的青睐,并且显露出一身扎实的功夫;远远高过普通人的谈吐见识。让众多大佬们已经接受了这个能和他们平起平坐的小家伙了。

有名凶神一般的郑堂主说了翻江湖义气话:“从今往后,谁要得罪王贤侄就是和我老郑过不去。不管对方是旧金山市长还是其他什么大人物;只要告诉我一生,我就带人要他的命!”

这个宣称,让人哭笑不得,动不动要人命,可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呀。

果然,黄三德点名批评:“郑老虎,就算你真的是老虎,现在在花旗国的地盘上也要装装猫!近来我看了书稿,云东写的《大国崛起美国篇》。人家美国是怎么崛起的?美国立国时候就确立装怂、欺软怕硬等宗旨。它面对强国英国时,除非英国打到他头上了,把他首都都被一把火烧了,花旗国才迫不得已奋力反击。”

郑老虎脸色通红,不满的说:“难道说,如果有美国人欺负云东贤侄;不许我郑老虎出头咯?王云东是什么人,他爹是我大师兄,他本人是我们致公堂两堂的堂主!他父子为我们致公堂付出了多少;咱们谁不记在心里!我们要是没有王师兄的经费;致公堂能壮大到现在这规模?”

郑老虎讲的道理是人人都清楚的;每年王老实农场的产出套取资金;多的时候会给致公堂送来两三万;不景气的年头每年也会提供三五千经费。十多年来,从没有间断过,为致公堂无偿贡献了十多万美元,这些资产相当于去年王老实的总身价。今年,王云东获取天价稿酬后,也给致公堂忠义总堂送来15万美圆的资金,让海外洪门更有底气发展了。

“我们要默默发展实力,尽量装孙子。但是,敌人欺负到我们头上时候,还是要反击的。反击不一定是暴力,可以用法律、金钱、人脉、威胁、恐吓。。。。。。。当然,最后常规手段无效,最后的暴力手段还是需要你郑老虎的!”

黄三德说着,下面兄弟全部都忍不住笑了。

郑老虎道:“真的很罗嗦,真的很麻烦。”

。。。。。。

这一年,王云东最大的两件成就无疑就是成为著名的作家和建立云东水泥公司。作为一名超级高产的小说家,稿费如今是越来越多的存进了诚信银行。但是,钱存起来是死钱,不能生利,王云东这也是那个喜欢财富、势力不断增长的野心者,肯定不喜欢这样。而蒸蒸日上的加州云东水泥集团则是因为冬季停产,暂时而言,停止了利润增长。

大量的资金闲置着,王云东忽然萌发许多投资想法。

王云东决心,要好好观察一下唐人街。一个有野心的人,不立足于同文同种的同胞中是发展不出大格局的。国内有腐朽的清庭限制了国人的思想,在海外,虽然中国人受到更尖锐的压迫,但却拧成一股绳子,团结起来了。不把事业在成千上万的同胞中开展;不为同胞谋幸福;那根本就不是大丈夫!

名义上,美国有10万华人,不过,那指的是登记在案的合法华工和少量拥有美国国籍的华人。不过,由于《排华法案》因素,华人被禁止移民美国,已经有很长一些念头没有新的华人能够通过合法渠道来美务工。

但是每年通过各种渠道偷渡过来的华人依然是不少,这些人从没有在美国任何部门登记过。他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是在华人社区里面,或投奔亲友老乡在唐人街找些营生、或到一些顶风作案雇佣华工的企业里面工作。

按照洪门致公堂提供的资料;美国的华人中三名华人登记在案的最多只有一名。根据致公堂各堂口的汇报统计;美国至少有30万以上的华人。旧金山唐人街至少有15万华人!

这简直是一个国内小县城不包括农村人口的人数规模了。这个海外的华人聚居基地其中蕴含的不但是商机,而且,同种语言、同种文化事实上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精神享受。人是群居动物,除了需要物质条件之外,精神慰藉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国内或许有人没有意识到用中国话交流、和类似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准的同胞聚居是一种幸福。而在陌生的国度,生活在外国人中,不说歧视等等因素,就是对方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语言思维也给中国人带来极大的麻烦和困扰,事实上,语言习俗的不同,给人带来的不方便,这比损失数万美元还是严重万分的!

纷飞的雪花;街道被铺的银装素裹不久就被行人踏成一片片脏兮兮的泥泞。

王云东等人从一辆马车上跳下。

“小少爷,来喝口正宗滚烫的豆浆吧。冒着热气,端在手上新里就暖和。。。。。”

“小少爷,尝尝小笼包子。”

这处街头,有多处沿街的早点摊子。再过去几条街;就是一个菜市场。王云东曾经在那里做过一个多月的菜贩子、说书先生。

虽然一行四人;但有小贩都盯着王云东看。因为,一眼看去,就知道王云东是这几人中身份最高的。

大冬天,加州天气少有冷到下雪的。王云东确实感觉需要一碗热乎乎的豆浆驱寒。而且,早上出来早;连早餐也没有吃就出门了。现在肚子确实有点饿的感觉。

王云东找了处桌子坐下,桌子顶有帆布遮住雪水。不过;四面而来的风依然让人周身巨寒。

“四碗豆浆;十笼包子;如果有油条、饺子什么的,也送上来吧!”

听到王云东如此说,小贩顿时喜笑颜开。又找了块大木版靠在柜子边;挡住了夹着雪雨的风。

——————

泪奔,第四次申请三江被拒,加上上本书的话,已经是11次被拒鸟。果然素扑街写手米人权,悲剧啊。。。。。。

不说话了,沉痛滴要票和收藏。

第53章 早餐铺、赤脚卖花女孩、云东阁

小琴、小菊、小草三名贴身女护卫也坐在王云东同一张桌上。看她们个个摸样娇美,身穿白色狐皮大衣;腰间却露出转轮手枪的枪套。

王云东身穿更华贵的白虎皮衣装,手中把玩一只精致的钢笔。

店家向来喜欢豪爽的少年富家子弟,富人不一定大方,但是富豪世家少年公子少有不大手大脚、挥金如土的。

果然,等小贩端上早点;王云东在怀中掏了枚金光闪闪的金币;送到小贩手里。

王云东并不吝啬,十美圆的黄金铸币,包含了付帐、小费等费用。

小贩虽然克制激动的神色,但是,手指用力搓了搓金币,恨不得用牙齿咬上一口。连连称谢。这里生意并不景气,十美圆相当于小贩一个星期赚的利润了。

几口热豆浆;热早点后;寒冷的感觉少了。

“少爷,买花吗?”

一道迟疑、羞怯的声音。

王云东顺着声音方向看去。一团白色的花不知道有几束,手捧在卖花者胸前,连面孔都遮盖了。在看她薄薄的衣物;根本不能御寒;光着脚踏在泥泞的雪地上。

习惯了暖冬;今年天气骤然冷到下雪;王云东站起身都觉得脚冷的发麻。看到居然有人赤着脚出现在自己面前,王云东心里都代替她感到寒冷。

几步走过去,三束花递来,王云东看到一张冻的通红的小脸。

卖花的小姑娘笑着说:“少爷,买少束吧,正好送给三位小姐!”

王云东听着感觉心里一阵难过。这少女两条乌黑的辫子,漆黑的大眼睛,脸蛋若不是受冻,定然很好看。这个女孩年岁和大丫差不多;当大丫在暖炉前看些故事书、连环画,这个小赤脚女孩已经踏着冷雪寒风在向行人兜售鲜花。

王云东毕竟在农场长大,父亲的经营有方,农场中大多人过者物质上还酸是充裕的生活。看的书再多,也只能在头脑中想象出悲苦的穷苦人具体生活。绝大多数的描写都是在文学书籍、社会学书籍中了解,实际中很难看到最贫穷者的生活状态。

王云东想了想,掏出一把硬币,有金有银有铜。金币、银币是美国的铸币;铜币流行于亚洲;在唐人街也是流通货币。这把硬币一股脑得塞到小姑娘手里说:“拿着!我卖下你的花!”

“少爷,不要怎么多钱!”小女孩吓住了。她把大多数钱退还,只拿了3个银币;总共30美分。

王云东说:“那好吧。我问你,你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吗?答对了有奖赏。”

小女孩轻笑:“它是山茶花,冬天里她和梅花一般能开盛开呢!”

当她接过王云东的一枚金币,王云东又问:“那我再问个问题,你叫什么名字?还是有奖励的哦!”

小女孩犹豫了下终于;还是说了:“妈妈说过我叫周轻烟!”说完她咬着嘴唇,满是期盼。

王云东笑了笑,给了奖赏,说道:“是啊!这充满芬芳的花叫山茶花!这花山茶花原产中国;唐朝时;日本到我国学习;学了大量中国先进的文明、技术,山茶花也被日本人引种到东洋。辫子朝乾隆时期,英国人引种山茶花;此后山茶花风靡欧美。所以这样美丽的植物,也像中国人的性格一般,百花不开,它偏要盛开!”

漫天雪花,王云东给了三女一人送了朵山茶花,大感诗意涌上心头,吟道:“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稀。”

周轻烟开心的听着,崇拜的说:“小少爷,您懂的真多。。。。。。。”忽然她歪头想了想道:“少爷,您一定早就知道山茶花了;为什么还要问。。。。。”

王云东笑道:“不确定它到底叫什么,问一问确定一下。”

周轻烟请声道:“哦。。。。。。”眼睛就怯怯的朝脚下看。

接着,王云东让老板给周轻烟一碗豆浆,两笼包子。

小女孩只要仔细想想;就知道王云东先前善意的假话了。红彤彤的小脸蛋;有几许喜悦;眼睛一闪一闪的露出光芒。她显然又冷又饿,大口大口的吃着包子,生怕吃的慢了;王云东就后悔似的。

当周轻烟吃的香甜,拍了拍肚皮,准备离开。

王云东道:“等等,小妹妹。”

王云东吩咐一声,小菊到马车中取来一双袜子,一双里面毛茸茸的长靴。找小贩要来盆子,倒了盆热水。小菊让周轻烟坐下,然后仔细的帮她洗脚。这双脚满是冻疮;观者都觉得寒心。

之后,小菊细致的帮她穿上袜子和长靴。

“周小妹,你爸爸妈妈呢?这么冷的天,让你穿着单薄的衣服、赤着脚出来卖花。真是个不知道疼孩子的家长。。。。。。。”

周轻烟咬了咬紫红的嘴唇:“我没有爸爸妈妈。。。。。。。。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

王云东和几名女护卫交换了下眼神;个个均觉得震惊。

“那你家里还有别的什么人吗?”

周轻烟揉了揉眼睛,突然间哇的一声放声哭了出来。

卖早点的小贩叹了口气说:“这孩子前年家里遭了火灾,父母都烧死了。可怜七岁大的女娃子就要出来自己谋生了!”

王云东说道:“周小妹,既然你没了亲人,跟我回去吧。我家有两个妹妹,大妹大丫年纪比你大一岁,小妹小丫才三岁。我父母是很和善的人,相信他们会喜欢你的。你可以像小公主一样,在一个大庄园里面,有先生教书认字。有漂亮的衣服,有好吃的食物。。。。。。”

周轻烟连忙摇头:“谢谢少爷好意,我能照顾好自己。”她捧着花,要走了。

王云东拉住她,说:“那好!我雇佣你,一个月45美圆工资,做餐馆服务员;你可愿意?”

周轻烟点了点头,眼神中有了更亮的神采。

接着,王云东对卖早点的小贩说:“你这包子比起别人家的包子美味多了,不知道有什么窍门?”

小贩警惕的摇了摇头,说道:“不能说,不能说!祖传的300年秘方,说出去的话,人家都有我着口味,那我一家人真要吃西北风了!”

“你这样起草贪晚的干;一个月能有多少钱进帐?”

小贩苦笑道:“一般每个月,就如少爷开给周小妹工资那般多。我家里老婆生了病,每月汤药费用入不敷出了呢!平时如同您这般豪爽的客人一年里面不见得能碰上一回。”

“那我准备开个高档的早点铺子,雇佣你。每个月给你60美圆工资,怎么样?”王云东笑着说道。

“这。。。。。。”

王云东一指,说道:“看那里,新建的那个铺子,就是我的!云东阁,那三个字你们看的见吗?”

不远处,装修妥善,玻璃窗、电灯、一尘不染。几层楼,就显得比周围建筑气派得多了。三层的楼房,上面金字漆写上大气的三个字“云东阁”!

云东阁占地足有3000多平米,三层建筑面积加起来更显得宽敞大方。这里,王云东向一名致公堂经商的弟兄那里买到的。虽然比市场价格低了很多,但也花去3万美圆。3万美圆,它足够让这个时代一名月薪水30美圆的美国普通市民奋斗一百年了。这是一家中国酒楼,并且被王云东下定决心打造为美国最顶级饭店的高档中国饮食文化基地。

见到小贩难以置信;王云东微笑着说:“跟我来。我就是王云东!”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