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提中行吴与赵获的烦恼,这两人走后不久,赵武也开始琢磨了:“侯晋属于赵氏,对他的救援应该属于领主责任,属于家族内部的事情,我准备带一支兵马亲自过去看看。”
此时,齐策因为筹备赵蓝儿的婚礼,已经赶回了邯郸城,而赵城那里,也开始培养新一代家臣。齐策放开了新田城那一摊子,重新回到赵武身边,开始负责赵氏的家业,听到赵武的忧虑,他想了想,回答:“主上现在不合适动。如今,今年冬闲的时候,家族要多处开兵,总得把这些工作安排下去,然后看一看上军具体的动作,才好做出下一步军事行动。”
赵武在秋日的午后,摇着小扇子说:“其实我对经营的事情懂得不多,我会的技巧无非是多修路,让各个村落能够畅通的与周围进行沟通,所以今年家族冬闲的时候,仍然以筑路为主,要把家族领地内每一个村落都通上硬化的路面,剩下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吧!另外还有船队,这几年我已经失去了发明的兴趣,不过我们的船队长宽比例不合适,船太方,太圆,应该加大长宽比例,这样才能让船只更快更稳,你帮我约见一下赵城学宫的人……”
齐策马上又建议说:“船队的事情暂且不说,秦后子那里,还要请主上多多说一说,此人已经成功的修建了三座黄河大桥,我听说智氏已经雇用了他的造桥工程队,打算在自己的境内,所有的河面上都修建大桥。秦后子与主上关系密切,主上跟他说一说,将他的造桥工程队一分为二,让赵城学宫派人去跟着学习他的造桥技巧,我们领地里也有许多河流,尤其是黄河南岸那块领地,更需要桥梁连接,请主上提前约请秦后子,把这事办了。”
赵武响应:“没错,这是大事,一河之隔往往是两个世界,而发展在于信息与货物的流动,我们领地里需要很多桥梁,秦后子的建筑队忙不过来,是得提前约请。”
齐策接着说:“主上自担任副帅以来,这么多年了,赵氏新进武士的册封,主上再也没有亲自过问,如今少主在国都,无法兼顾这些,今年新武士的册封,主上要亲自料理。刚才主上还说,已经没有兴趣发明新东西,主上没兴趣不代表赵城学宫没兴趣,我赵氏能不断前进,全在于不断的创新,今年主上必须亲自接见一下赵城学宫的学子,奖赏他们的学术研究,肯定他们的技术创造,如此,才能保证学宫那旺盛的求知欲与创新力。”
赵武点头表示肯定,但他的思绪已经飞了:“这次去海边,我打算坐船去,我听说造船厂正在仿制余皇大舟,策,你替我准备五支余皇大舟,我打算带赵丹,以及赵蓝儿夫妇亲自去河口,视察一下侯晋的工作。”
齐策倒没有对赵武这项行动提出异议:“鼓励垦荒也是我赵氏的一项大策略,侯晋以晋国叛臣的身份入我家族,独自去海口开荒,如今其事业已经起步,今后侯晋的鱼盐之利,将是我赵氏的一大支柱。主上应该过去亲临视察,只是五支余皇大舟远远不够,主上不如带十艘去。”
赵武的余皇大舟与吴国的余皇大舟款式略有不同,吴国的余皇大舟长宽比例在一比二到一比三之间,赵武的余皇大舟长宽比例接近了一比五,船身的长度要超过吴国的款式,但宽度比吴国的船略窄。这种船因为不像吴国船那样大肚子,所以载货量只达到了吴国船的三分之二。但这种船适合航海,在宽阔的海面其转向灵活,操纵方便。
齐策还有补充,他停了一下,补充说:“去年的时候,我听侯晋说,他的一支捕鲸船被风浪吹散,漂流到一片未知的陆地,按照司南所指的方向,这片陆地似乎是海口的东方。船夫们登岸询问了一下,据说是齐国的东海,距离晏婴昔日垂钓的地方不远。侯晋毕竟胆小,主上这次去不妨多带一点船,拉载一些货物与士兵,若能从海上与齐国沟通,我们就可以将货直接运往齐国的东海,回城的时候可以装满侯晋出产的鱼盐,主上认为如何?”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中国的澳洲孤岛
齐策早听赵武说过,大海是处处相通的,齐策还听说越国人已经航行到齐国的琅琊,还凑巧航行到海中一个大岛:日本。想当初,派侯晋前往海边进行开发的主张是赵武首先确立的,赵武似乎有一种海洋情结,他似乎对这些航海发现早有预期,所以齐策认为,赵武此去海边巡视,不能带着散心的目的,要带够人马,顺便规划一下赵氏再扩张的章程……
赵武并没有说话,他抬了抬头,望了望齐策,张嘴干巴巴地说:“过几天,我打算先去鸡泽看看……邯郸北面有一片大的沼泽地,称之为“鸡泽”。这片沼泽地物产丰富,这些年来,已有人迁居到鸡泽附近,依靠鸡泽的湖水养鸡养鸭,并开始捕鱼。大规模开发鸡泽,要涉及到湖水污染问题,因为鸡泽现在是邯郸城的水源地,目前,约两万奴隶们正沿着鸡泽修建引水渠,准备将鸡泽水引入邯郸城,该工程已接近完工,赵武打算过去看看。
说起来,修建引水渠的构想,还来自于赵武所玩的《文明》游戏,这个游戏中有一个设定,一个国家只有修建好了引水渠,才代表了城市定居生活的开始,其后,该国才能称得上“文明”。邯郸城中分布着许多水井,这水井平常也够邯郸城民日常饮用。但赵武还是画蛇添足的设定了修筑引水渠的工程……反正几万奴隶闲着也是闲着,借助引水渠的修建,顺便沿渠道修一条伴行的高等级公路,也方便赵武将鸡泽的农产品运出,送到邯郸当做特产。
眼见得引水渠要竣工了,想不出它除了饮水之外还有什么用途的赵武,带着浩浩荡荡的随行队伍,来到了鸡泽湖边。他站在湖口的引水渠进口处,眺望着身后走来的大路,自嘲的笑了笑:“看来,劳动者最聪明,这话说对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本来发愁这条渠水的用途,以为修建引水渠是劳民伤财,但现在看来,它还是有一点用的。”
齐策微微一笑:“怎么会没有用呢?主上,邯郸城在甘山之下,原本当地水位低,城中水井令几万人日常饮水不缺,但要论到浇灌农田,只有井水却不够。况且,未雨绸缪,不久前那场大旱告诉我们,农田收益不能单纯靠天吃饭。这条鸡泽渠引入邯郸,邯郸周围二十万亩粮田得到灌溉,这下子,我邯郸不仅仅是一个商品集散地,也成了甲氏地区最大的农场,出产的粮食足够我赵氏全族享用。
我向来以为,城市的功能不能单一。我邯郸城货物种类繁多,已逐渐成为东部大市场,每年有大量的商贾前来采购货物,光应付这巨量的商贩,需要从四处调拨的粮食,就能吃尽我们的运力。在这种情况下,万一邯郸遇到围城,那么城中百姓就成饥馑了。但有了这条鸡泽渠就不一样了,邻近的农田都得到开发,多余的粮食就近销售,卖的价钱不错,属民为此获益不少,这全亏了眼下这条鸡泽渠。
前几年天下大旱,我赵氏多亏邯郸城的开发,以及对中山国土地的囤殖,才使赵氏不被饥饿与灾荒所影响。但如今赵氏对甲氏的开发已经入瓶颈:道路交通不畅,使得农产品不能及时流通;粮食产量限制了人口增长以及移民数量;一座邯郸城的客流吃光了甲氏的粮食产能,但我们要向外出售产品,又不能限制客商出入邯郸。
在此种情况下,唯有提高田亩单位产量,唯有亩产量高,我们才能用最少的人手,满足尽可能多的人吃饭。以腾出更多的人手进入工坊、进入店铺,进入军队……凡此种种,全赖鸡泽渠的存在啊!”
没错,古代的大型工程,多多少少,都能促进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尤其是大型水利设施,更是促进国计民生。秦国正是因为有一条郑国渠、一条都江堰,才在战国中期开始崛起,走上了统一之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最简单的真理。
赵武站在鸡泽渠口说了半天话,跪在渠口的当地官员膝盖都跪疼了。好不容易,齐策语气停顿了一下,赵武赶紧招呼当地官员:“渠口怎么样,头前领路!”
引水渠的渠口被修建成类似公园的模样,堤坝两侧用巨石修建了坚固的石堤,石堤后的道路也被硬化,可以容纳八驾战车并驶。这道堤坝还将担当码头的作用,便于渔民的小舟靠岸,出售湖中水产。
引水渠渠底湿漉漉的,约三百名奴隶手持工具站在齐膝深的水洼里等待命令。现在,渠口距离鸡泽湖还有一道浅浅的土壁,随着赵武一挥手,渠底的奴隶们开始奋力挖凿那道土壁,随着工程的进行,渠内的水流越来越大,只听轰的一声,土壁崩塌了,湖水滔滔的涌入鸡泽渠,奔驰的洪水将渠底奴隶冲的立脚不住……
几艘平底船驶了过来,将奴隶打捞上船,而后,这几条平底船散布在渠口,利用船上的巨型铲、长柄铲斗,开始继续平整渠口,并扩张渠口面积……在众人的欢呼声中,一队工人怀里抱着长长短短的木粱铁条整理渠坝,开始安装辅助设施:用装卸货物的滑轮组,用于提高水位的风车,等等。
滑轮组出现在春秋,不算什么。滑轮的发明踞现在已有四千两百年历史了,在稍后数十年,《墨经》记录了滑轮的运用,说明春秋时代已经有了滑轮意识,但风车……这确实是赵武开的金手指。这条鸡泽渠沿线纯用巨型石梁,构筑成宽大的渠道,渠道两边的大堤则成了辅助性道路,宽阔的道路从鸡泽一直通向邯郸城。与此同时。为了提升水位,以及加快渠水的流动,鸡泽渠道上每隔三五里,将修建了一座大型的风车。
最初,赵武设计的风车还很简陋,他只是画了一个风车的大致图形,然后交给工匠研究,没想到春秋人的创造力实在令人叹服,工匠们不但研究出巨型的风车,还按照赵武的要求,将风车的动能一部分转化成提升水流的势能,而多余的能量则用来磨面,所以,鸡泽渠边每隔三五里建筑的风车,既是看守渠道的哨岗,同时也是服务民间的磨坊。而磨坊主本身是在编巡警,拿一份公职薪水,还能获得磨面坊收入,以此来养护渠道,并顺便维持当地治安。
这种专门针对鸡泽渠研究的大风车,随后迅速在赵氏各地普及。不久后,天下间凡是邻近河渠的地方,怎么都要修建一座风车,一方面利用风能与水能进行磨面,另一方面,在春夏之交的时候,这座风车坊也有提升水位,帮助农田灌溉的作用……这样看起来,鸡泽渠道的修建岂止肥沃了邯郸城附近,这条渠道沿线经过的土地,都将从鸡泽渠获益。
齐策卖力的介绍了鸡泽渠规划的情况,而后继续说:“这条渠道即将完工,等这条渠修好之后,我打算将这两万奴隶迁移到赵成附近,修建汾河大渠,让汾河渠也能灌溉赵城附近的农田。然后是中山国,中山国河流密布,把那里的渠道整理好了,我赵氏又多一个粮仓。哦,或许今后能加上代国!”
此时,借助水车的逐级提升,鸡泽渠内水势变的浩荡,不停的有鲤鱼跳出水面,整个一副渔歌唱晚的景象。赵武盯着脚下的渠水,稍稍遗憾的叹了口气:“可惜水位太浅,行不成大船……对了,这样大规模引水,鸡泽湖会不会枯竭?”
齐策向东南方向一指,回答:“这鸡泽湖内的水,其实来自于黄河。鸡泽向南行约五十里,就是滔滔的黄河水。黄河水有点浑浊,但隔着约五十里的土地,河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湖泊……”齐策竭力想解释鸡泽与黄河的关系,但古人词汇量贫乏,加上许多科学道理这时候并没有被发现,所以齐策讲得很艰难。
然而,赵武是谁?他马上领悟了齐策的意思,笑着接过话题,解释说:“我明白了,黄河水从鸡泽南方流过,使得附近的水位非常高,而鸡泽这里恰好地势低洼……或许在湖底还有一条暗渠通向黄河底部,所以在此形成一片大的湖泊。黄河水虽然浑浊,但鸡泽与黄河相隔五十里,这么宽阔的土地,恰好过滤了黄河的泥土,所以鸡泽水非常清澈,适合人类饮用。而且,只要黄河水不枯竭,鸡泽水就不会枯竭。”
“对对”齐策拼命点头:“策也笨嘴拙舌,明知道这个道理,却解释不清。”
赵武继续问:“邻近鸡泽的黄河岸边,是否有我们的码头?”
齐策看了一眼伯州平,甲氏开发是伯州平负责的,后者得到暗示,赶紧上前汇报:“我们这条鸡泽大渠是从邯郸城开挖的,贯通鸡泽不过是眼下的事情……目前,鸡泽渠两边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完成修缮,要等这条鸡泽大渠完全建好了之后,鸡泽南部的筑路工程才能有余力。
目前夹杂在黄河与鸡泽之间的百姓也计划着雇佣商人承建一条道路,贯接黄河岸边。这条道路没修好之前,黄河岸边修大码头,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