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324章

春秋小领主-第324章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二十艘战船远远不够,庞大的先行船队经过蒋县附近江面时,正在诸舒国奋战的吴君余昧听到这一消息,又调遣了十艘仅次于余皇大舟的巨型战船前来帮忙。其中四艘战船上装满了吴国国君赠送的礼物,这些礼物当中,重头戏是各类宝石、玉器,其中,有数块翡翠原石都是大体积的,重量以吨计算。

吴君特意寄来信函,信中半是夸耀,半是讨好的说:“执政身为伯国第一大臣,郢都城下搜遍了浑身,却找不见一块相称的宝玉递交楚王。吴国国斗胆敬献宝玉,愿执政下次面见楚王的时候,有相称的宝玉递交给这位楚君。余昧先是称“楚王”信最尾则称呼对方为“楚君”,说明余昧一直在关注着“城下之盟”。

赵武读完吴君的信函,笑了,他对张趯与祈午说:“看来,我临走的时候只剩下一件事要办了,让随行的列国统帅进来,有请楚国的使者。”

这几天列国的统帅都在打点行装,性急的联军代表甚至抢先更换了本军统帅,比如郑国正卿抢先换子产回国,换上了本国大夫良霄;齐国代表派来了现任执政庆封、陈须无;卫国国君知道赵武讨厌他,战事一结束就提前回国,换上了本国大夫石恶;而鲁国也让孟孙氏替换了叔孙豹……唯有宋国左师向戎依旧在坚持,他紧跟在赵武身边,是打算邀请赵武前往宋国,因为宋国准备用国宴招待这位替宋国打倒世仇的晋国现任执政。

诸位列国卿大夫按照本国国君的爵位,依次坐好。军司马祈午一马当先,中军尉张趯走在最后,两人之间夹着楚国使者的队伍。这次楚国使者来了三个人,当先的居然不是伯州犁等人,伯州犁与伍举走在后面,他们谦恭的礼让着走在他们前方的那位楚国贵族。

祈午上前,恭敬的介绍:“楚君听说执政准备回国,特地派遣司马子皙(公子黑肱,也称公子皙)前来送行。”

子暂是楚国司马,名义上他是楚国军方第一人。祈午介绍完毕,子皙上前彬彬有礼的拱手:“晋国这是要抛弃我们吗?我听说晋国要更换盟约的谈判人,这份盟约才洽谈了一半,晋国这么做,岂不是让寡君失望。”

赵武微笑着回答:“我岂敢抛弃楚国,其实在我走之前,只剩下一件事没有解决了……”子暂听赵武拖长了腔,细声细语的说话,心中阵阵烦躁。但他等了许久,赵武却没有说出他等待的具体是什么,子皙只好开口追问:“执政还有什么没有了结的愿望?”赵武轻轻的吐出三个字:“风胡子!”子皙愣了一下,他拱手回答:“风胡子早已经死了。”

这是楚国第一次回答关于风胡子的下落,但赵武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他摇着头,轻声提醒:“树砍断了枝条,还有主干;草被牛马吃光了,泥土中还埋着它的根。”

子暂忍了很久,在赵武瞪视的目光下,他很无奈的说:“如果非让我们交出风胡子的遗脉以及他的徒弟,也不是没有办法的,只是这些人在楚国如今是罪犯。”

赵武沉默不语,继续用目光压迫着子皙,子皙转脸看着伯州犁,伯州犁受到子皙的催促,很无奈的上前,解释说:“或许执政已经听到消息,我家大王……不,我家国君最近遇刺,刺杀者正是风胡子的后人。”

赵武笑了。关于楚康王的遇刺,现代有很多版本,有传说是楚康王想杀了干将莫邪,干将莫邪预先警觉了楚王的不轨,私自埋藏起一柄上品宝剑,其后人长大成人后,挖出了这柄宝剑,刺杀了楚王。当然,这个后人也在那场刺杀过程中,被楚王卫士杀死。关于干将、莫邪后代使用的那柄宝剑,也有种种传说,有传说说那柄宝剑就是龙渊,也有传说那柄宝剑名叫“巨阙”,但这两柄宝剑都是由风胡子锻造的。

于是,其它的版本就说:其实楚王杀了的那名铸剑师不是干将莫邪,是风胡子,或者是欧冶子,或者是其他什么人,总之是春秋四大著名铸剑师之一,而其后人就用父辈铸造的宝剑,在刺杀行动中伤了楚王,因为那柄剑上抹了剧毒,楚王因此伤重不起,一年后正式死亡。

赵武笑了。但他的笑容中没有丝毫幸灾乐祸,他平静的继续说:“我原本以为,我才是楚国刺客的第一目标,没想到楚国人也在恨自己的国君,居然比恨我还强烈。请问候贵国的君主,我曾经有过一次被刺的经历,或许我营中的巫师能为楚君尽一点力。”

子暂连忙拱手感谢,但没等他把感谢的话说出来,赵武的话已经急转而下:“首先要申明的是,这股刺客与我毫无关系,我还不至于卑劣的、企图用刺杀行动来结束战争,更况且,这场战争对我来说是金库,我还不想它那么早结束。然而,那群刺客我要定了。当初刺杀我的刺客谈到了风胡子,不管他们那件武器是否是风胡子锻造,我必须将那伙人捏在自己的手心,以便一劳永逸的消除这个危险……现在天色还早,你还有时间,去通报楚君,马上把与风胡子相关的人员交出城来。”

子皙表情很挣扎,他想了想,开口说:“这个条件也要写在盟约当中吗?”子暂是在问:如果我们不满足你,你是否会在盟约当中提出更苛刻的条件?

赵武一摆手:“说到盟约,我就要回国了,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我不能空手回国,所以,恳请楚国予以帮助,顺便签署了这份盟约,以便我回国向寡君交代。”

子皙愤怒欲狂:你这还算空手回国,装你随身物品的大船,开走了一艘又一艘。你来楚国的时候,手里只拎了一把剑,现在发回去十多船、二十多船货物,那些物品哪来的?还不是从我楚国搜刮的!如今,还非要仓促的让我楚国签署盟约……这太欺负人了。

子暂直起腰抗争说:“我听说霸主以仁义统领诸侯……”

赵武轻声细语的打断子暂的话:“那种愚弄别人的话就不要说了,楚国当初当霸主的时候,难道不是以仁义管理诸侯的?我一路南来,经过许多被楚国所灭的国家,那些国家早先迫于楚国的威慑,也曾追随在楚王的车驾后面,向中原攻击,向周天王攻击,但最后,那些国君的追随,给自己换来了什么,他们的国家还在吗?而他们的遭遇,就是楚国所体现出的仁义吗?”

子暂咬着牙说:“关于盟约的形式,我们楚国还有要求。”

赵武再次打断了子皙的话:“对于盟约的形式,你们不应该有其它的要求,这是一份“城下之盟”它无可改变。除非你们想要一份“入盟”,那么我也不惮花点时间,进入郢都去,与你们签署盟约。”

子皙忍住愤怒,浑身颤抖,一个字一个字的回答:“有史以来,没有人敢这样侮辱楚国。”

赵武平静的接过话题:“有史以来,没有人取得过类似我这样的大胜。早先我就说过,谁都有权发动战争,但结束战争却必须由胜利者许可。这场战争是楚国人先发动的,他悍然入侵了我们的附庸,我们晋国不得不战,而且是:不得不在大灾之年,动员最后的力量南下。幸好我们胜利了。既然我们胜利了,那么我有权要求按我喜欢的方式,按我喜欢的条件来结束战争。签约吧!这是城下之盟,一个字都不能修改,快点签吧!我的行李已经打包,就等你签署,我就动身回国。”

子皙喘了半天气,突然间,他平静下来,温文尔雅的鞠躬,说:“寡君知道执政打算回国,虽然在病中,但依然亲自料理国事,他赠送执政一套舞乐,执政请一定欣赏完,也好决定是否接受这份礼物。”

赵武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摆手允许对方呈现楚君的舞乐。

第二百六十四章 来段钢管舞,如何?

春秋时代,舞蹈者都是男人,而歌唱者反而是女人。因为在这个时代,舞蹈都是男性从狩猎活动中演化出来的。这种舞蹈常常带有教导未成年男子如何捕猎的作用,也就是说:上古时代的舞蹈除了祈祷作用外,实际上还是上古时代的一种教育手段,专门用来教导男性如何进行战斗。所以当时的舞,大多被称之为“干戈舞”,即:手持武器模仿狩猎活动中的各种动作。

按照后来子产的鬼学理论,当时的舞蹈属于阳性,而歌唱则属于阴性,专属于女性。女子一般通过歌唱,教导自己的子女如何在采集活动中,辨别各种果实以及植物。

楚国的“干戈舞”在列国中一向享有盛名,在春秋时代各种典籍中,大家都众口一词的夸奖楚国舞的美丽,包括晋平公流亡时期的记录。楚国曾灭了四十多个国家,这四十多个国家的祭祀文化交织在一起,使得楚国的舞蹈殉丽多彩,风格多异,舞蹈动作多的让人眼花缭乱。

这次上场的是一队楚国的乐舞班子,乐舞班子共有七十五人,恰好是军伍当中的一个“两”。这群男子只穿着短裙,皮肤裸露在外,上面绘制了各种各样的夸张花纹,头上则戴着兽骨面具:大多数人戴的是羊头面具,少数几个人戴着虎头、鹿头面具。楚王自称姓“熊”,熊在楚国属于图腾崇拜,所以楚国乐舞当中,很少有熊的出现。唯有到了战国后期,楚国舞蹈者才戴上熊头面具以显示自己的凶猛。而此刻,在场武士所戴的猛兽面具当中,唯独没有熊头存在。

舞蹈者在鼓声的指点下,一手持着小型圆盾,一手持着长矛,在赵武的大殿当中慢慢展开了队形。赵武的中军“大帐”足够宽阔,即使楚国舞者摆出一个小型战阵,殿中依旧显得很宽敞。

但等这些楚国人列好了队形,发觉楚国的使者已在祈午的安排下,独自踞案坐在殿门口。踞案是一种很不礼貌的坐姿,古语独处为踞,张开两腿坐也是踞。楚使现在两种情况占全了,他是独自一人,张开两腿,坐在门口。当然,让使者坐在门口,也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楚使这是用极不礼貌的坐姿来回应晋方极不礼貌的待遇。

楚国的乐舞没有其它音乐配器,唯有一阵阵鼓声。三声响亮的敲击声响过,场地中心摆好POSS的楚国舞者缓缓的举起了长矛,用盾牌遮挡胸前,做出了投掷姿态。在场的晋国将领一见这个情景,纷纷嗖的站了起来,他们手里按着宝剑的剑柄,就等赵武一声召唤。

赵武坐在首席的位置上,微笑着冲将领们摆摆手,那些将领们不甘心的重新坐下。此时,楚国舞者依旧静立,摆着造型。赵武坐在原地微笑,开口说:“我们取得了胜利,失败者当然不甘心。作为胜利者,应该大度点,因为我们获得的已经够多了,应该允许失败者带有满腹的抱怨……诸位且安坐,让我们欣赏楚国的乐舞吧!”

楚国舞者使用的不是他们著名的长戟,而是长矛。其实,长矛比干戈与戟出现的还要早。早期人们在狩猎活动中,都用一根笔直的木棍,削尖了,或者用火烧一烧棍头,而后在石头上磨去灰烬,于是,长矛的雏形就出现了。早期的长矛既是武器,也是一种可以投掷的梭镖。而戟与戈的出现,却是因为战车的出现而后创造出来的。战车的冲击力很强大,在战车上使用直刺武器,坚硬的矛杆反而会伤害使用的士兵,于是,戈与戟这种利于勾啄的武器应运而生。

楚国人最先发明了戟,但在他们的乐舞中,长矛这种武器却是主要道具。

刚才,晋国将领是因为楚国舞者做出投掷的动作,这才按剑而起。楚国舞者投掷的方向是赵武的座位,场中七十五柄长矛一起将矛尖指向赵武,而赵武却坦然无惧坐在自己的桌案背后,身子前倾,很专注的欣赏着乐舞。其实,赵武远没有表面上表现的那么镇定,他右手扶在桌案上,左手已经托在案底。上次他遇刺时,楚姬掀起桌子挡住了剑,这动作给赵武以启发,赵武打算:如果对方真的将矛投掷出来,那他就要掀桌了。

缓慢的鼓声中,楚国舞者手腕微动,长矛的矛尖由上挑状态逐渐下垂,紧接着,舞者的手臂微微收回,矛尖指向了地面。这是一个刺杀动作,楚国舞者将长矛由投掷状态变成刺击状态,是在模仿围杀猎物。单调的鼓声一声接一声,扣人心弦。

鼓声当中,楚国舞者动作缓慢,一个接一个摆着狩猎当中的各种造型。他们的动作刚劲而有力,充满着暴烈的情绪,这些舞者个个腱子肉发达,浑身上下充满了那种人体雕塑的美。而他们的舞蹈动作也充满了强烈动感,随着鼓声的演进,他们在场中摆出一个个造型,简直像七十五尊活的“大卫”雕塑一样,让人见了心旷神怡。

难怪当时春秋的历史,只记述了楚国干戈舞的美,却没有记载舞蹈当中蕴含的肃杀气氛。在这声声鼓声当中,赵武忽然想起一事,好意的提醒:“楚使,你的消息传出去了吗?请楚国赶快递解与风胡子相关的人员,我等着呢!”

赵武的话刚开口,楚国人的鼓声嘎然而止,七十五名楚人活像雕塑一样,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