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40章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40章

小说: 大宋帝国征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军如蚁,在壕河外蠕蠕而动。赵琦在望楼上捏紧了横木,指甲已崩裂流血,他仍恍若未觉。寨外的几千敌军,就像在他脖子上不断收紧的绞索,勒得他几乎要窒息。不得喘息的时间,近乎绝望的战斗,竟是如此的难熬。对于击败敌军,赵琦已不抱指望,他现在都在怀疑,到底能不能等到土著粮尽退兵的那一刻。

“为什么?”赵琦心中的疑问喃喃脱口,“都死伤了近四成,那些土著为什么还能撑下去?”

“那些小崽子,死得越多越好!”站在望楼上,浦添按司之长、岛中诸按司的世主、联军首领察度正狞笑着。他脚下的这座竹台乃仿造唐人城寨中的望楼搭建,虽然这竹制望楼就算没有风,都在不断摇晃,但察度仍不肯下楼半步,他喜欢这种居高临下的视角,他喜欢看着手下大军随着他的号令前进后退。站在这里,他才体会到一国之主的感觉。

察度的身后,他的长子正吹响号角。四野下,围城各部的号角声也应时响起。从四面营地中,各部勇士提刀出阵,新一轮进攻又将开始。

上次进攻时,北谷、越来两家已损失殆尽,现在在他的命令下,泊村、具志川两家按司仍不得不把最后的一点残兵都派了出去——浦添按司帐下的两千大军就在后面虎视眈眈,不由他们不从。

他们的胜败,察度毫不在意,他只希望能把岛中地界不肯投入他麾下的按司都消磨干净,反正死的都不是自家人,正好把粮食省下。

察度远远地看着六百战士向唐人城寨攻去。唐人的人数仅仅数百,连续不断的攻势足以把他们累垮。就算再强的勇士,都不可能连续五天出阵战斗。再过两天,等寨中唐人累倒,他的两千族中勇士就可轻而易举地把那霸城寨拿下。听说那寨中,唐人的财宝堆积如山,粮食也装满了几十间大屋,还有几百美丽的唐女,一想起,那些都将属于自己,察度酋长的身子都热了起来。

不过,有人与他打着同样的心思。察度向南面望去,北方五按司的三千军队,都驻扎在那里。他们的任务是攻打唐人城寨西面和南面。三天前,今归仁按司和其他四家按司各占三千战士中的一半。但三天后的现在,今归仁按司战力仍有千五,但其他四家加起来却已凑不足六百人了。

“得想个办法把他们也逼上去!”察度开始冥思苦想,他喜欢独吞,他不喜欢分享。

‘咿呀!’的一声怪叫,几个倭人奴兵挺着长枪,把枪尖狠命地刺入爬上寨北石墙的土著心口。鬼喊鬼叫的声音传入耳中,陆贾不禁皱起眉。紧抿着嘴,他右手重斧一挥,一个插满鸟羽的首级飞上天空,一蓬血柱冲天而起,划着弧线倒向石墙外。

‘十八!’他默念着。

又一丛鸟毛冒了上来,不等那土著把头探上,利斧呼啸着劈下,骨裂声和惨叫一同响起。拔出斧头,斧面上一片红白。

“十九!”他轻声道。

但就在他拔斧的时候,另一个土著已嗬嗬叫着翻过了石墙,手持着短刀向他逼来。陆贾冷笑,轻轻把手腕一转,沉重的巨斧如绣花针般轻巧,从土著的喉间一划而过。

“二十!”他大声一喝。

把那捂着喉咙的土著踢下城垣,陆贾持斧四顾,石墙上已没一个土著。“杀光了?”他不满的啧着嘴,喘息着。自从十四岁入了浪港寨,他多次在生死线上搏杀,纵然这三年过得太安逸,骨头酥软了,但这两天一见血,沉睡在心中深处的杀性又控制了他的灵魂。“杀得真不过瘾!”

陆贾看向东面,那儿是土著攻击重点,仅存的神臂弓大部分都集中去了那里,他想确认一下需不需要援助。但寨东的现状却让他失望,守兵们正手持神臂弓把土著们射得人仰马翻,壕河上的竹桥连个活人都不剩。弩手们探出半个身子,对准河中载浮载沉的身影,毫不留情的向他们射去箭矢。

“他娘的,不知省着点啊!”陆贾骂了起来。不想理那些浪费箭矢的蠢货,他回头看西面。日头已然西沉,这次攻势应是今天最后的一波了。

呼……他长吁了一口气,战斗时忘却的疲累全涌了上来。把斧头丢到一边,靠墙坐下,‘还能撑几天?’他仰头想着,后脑贴着石墙,冰冷。

晚间。

赵琦等十几个寨中头领齐聚议事厅,依次而坐。一个黑衣人独站在厅中,黑肤花脸,是个土著。

“你是今归仁按司派来的人?”赵琦再次确认道。

一个倭人把他的话翻译过去,那人点头,“正是!”字正腔圆的日本话。

“你此来何事?”

“议和!”

第十七章 变奏(下)

政和三年闰四月十二,壬戌。

清晨。

泉州外海。一艘大食海船帆蓬尽张,在海上急速奔逃。

水手们在甲板上奔走,商客在舱室中祈求,尖翘的船头一次次改变着方向,前后两面大三角帆也随着船向的变化不断调整,沉重的船体在海面留下蛇形的尾迹,可不论他们如何挣扎,却始终摆脱不了船后狼群的追杀。

金钗山上,即将封顶的六胜塔(注1)已遥遥在望,但咫尺天涯,十余里的水面竟比红海还要宽广。船尾处,船主伊德利斯默念着安拉的名号,祈求真主帮助他逃出困境。他满载着货物和希望来到这个丝绸和瓷器的国度,却没想到在即将抵达光明之城的时候,竟会遇上这些该下地狱的海盗。

伊德利斯想不通,这里明明已是刺桐港的入口,为什么海盗会如此的肆无忌惮。在离他的船只不远处也还有十几艘海船,但那些海船就像没看到他被海盗围攻的样子,只大张船帆,自顾自的进出港口。为什么会这样?!他还记得当年在刺桐港外,海商们守望相助的情形,不过数年,为何就变得如此冷漠?

六艘修长的尖底快船如狼群般分进包抄,不论那艘大食海船转向何方,总有一艘快船抢先堵住目标前进的方向。

快船的包围渐渐收紧,目标挣扎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海寇们得意地欣赏着大食水手们脸上的绝望。几个水手在大食船上张弓搭箭,却全数落空。而作为回应,一波箭雨从快船上飞出,准确地落向三角船帆之下。箭雨落处,一片惨叫声起,主帆之下,操帆手们损伤大半。

一群水手冲到桅杆下,把受伤的操帆手们拖开,接下他们的工作。但这一瞬间的耽搁,船帆角度的调整便没能赶上船头转向的速度。海风劲吹,却正好从前方正对着帆面。风力鼓起,帆蓬立刻向后凹去,海船前进之势为之一阻,船身顿时在海面上打横了过来。

海船失速,水手们猝不及防,自伊德里斯以下,都在甲板上变作了一团滚地葫芦。趁此良机,海寇们的快船把这艘大食海船团团围定,两艘远远望风,以防突变,其余四艘却都从两侧逼了上来。由于怕伤到对面的自己人,海寇们已收起了弓弩,但他们在甲板上竖起的带搭钩的跳板,在大食水手眼里,比弓弩更危险。

水手们高呼着安拉,拔出了弯刀。既然逃不掉,那就拼死一搏罢!伊德里斯也点起了火把,如果他的孩子们不敌海盗,那他就会把心爱的船只燃起,与之共沉,绝不会让她落到那群海盗的魔掌中。

大食海船上已做好了决死的准备,但这时,一声尖利的号角从在外围望风的海盗快船上响起。听见号角声,海寇们突然停止了动作。伊德里斯愣住了,不知发生了何事。很快,海盗的号角声又再度响起,不过这次,却急促了许多。与此同时,低沉的战鼓,在海上隆隆作响,远远的从前方传来。

鼓号声同时传入耳中,伊德里斯只看见围船的海寇们,在快船甲板上放下了跳板和武器,张帆转舵,齐齐调头逃窜。

海寇远窜,但鼓声却越来越近。循声望去,一艘重型战船驶入了伊德里斯的视线中。那艘战船的主桅顶端飘扬着一面须尾舒展的红色角旗。一看到那面鲜红的旗帜,大食水手们顿时都欢呼起来,伊德里斯也默念着安拉之名,感谢真主的庇佑。只要进过大宋海港的水手都不会忘记那面红色的定风旗——那是宋国海军巡海船的标志。

海寇快船已成了远方的六点黑影,巡海船也驶了过来。一名三十左右的军官站在巡海船头,鱼鳞铁甲晶晶闪亮,鲜红的斗篷随风飘扬。那军官勾鼻细眼,紧抿着的薄唇有些阴鸷,但在满心欢喜的伊德里斯眼里,那是军人特有的威严。

点燃的火把早丢入海中,伊德里斯满面笑容的站在自家船头,带着劫后余生的水手,两手交叉抚上双肩,齐齐弯腰行礼。但当他们直起腰,映入眼中的却是十丈外架在一排重弩上的点点寒星。

机弩弦响,箭矢风暴如飞蝗腾起,卷过了伊德里斯所在的船头。大食商人仰天栽倒,他站在最前,身上也扎进了最多的箭矢。脸上的笑容还未退去,眼中却尽是疑问,“为什么?”他问着……他死了。

噗!一口浓痰吐入海中,那名军官歪嘴骂道:“这些番商动不动就要烧船拼命,害得爷爷每每要做戏!”他向后一招手,“快点收拾,别磨蹭!”

午后。

大宋战船和大食商船一前一后驶入湄屿私港。栈桥边,两艘船稳稳的停下,在附近,几艘出场过的快船早停了在那里。

军官已卸下了甲胄,换上了一身青布短袍。不用舷梯,搭着一根缆绳,直接跳上了栈桥。他急匆匆的走上码头,码头上的人们一看到他皆弯腰行礼。军官没搭理他们,疾步走过,半刻钟后,便进了一刁斗森严的大宅中。

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等在门口,一见他来,抱拳躬身:“庆叔!”

军官点头回过。他单名一个庆字,姓却是郑——郑庆。郑家的二当家,也是湄屿巡检司的巡检。与他说话的年轻人,名为郑凌,乃是郑九长子。郑庆问道:“凌哥儿,你爹呢?”

郑凌答道:“爹爹正在书房见客!”

“是哪个商行的?”郑庆问着,举步进门。郑家这半年劫了不少商船,福建一路私下接赃的商行都暗中派人常驻湄屿。而湄屿乃是郑家独有的私港,除了那些商行掌柜,却也不会有外客。

郑凌跟在郑庆身后半步,摇头道:“不是商行。是那个痨病鬼的二管家。”

郑庆一惊停步:“怎么追到湄屿来了?”郑九是兴化军都巡检,驻地应在陆地上的宁海镇。但这半年,郑九却都躲在海岛上,就是为了躲那些永远也喂不饱的恶狼。“他派人来这里作甚?”

“当然是来要钱!”郑凌冷道。

“每月的月例还喂不饱他?!”郑庆闻言大怒,“他这个莆田县令,每年从我们这儿拿的钱比福州一州的鸟官加起来都多!”

郑凌摇头道:“他下月要去做南恩州知州了。想也知道,去了南恩州后,爹爹不会再给他一文钱。”他咬着牙,牙缝中嘶嘶作响,“大概是想一次把往后几年的份都捞走罢!”

“这么快?”郑庆真是吃惊了,“他三年前才是县尉罢?只当了几年莆田令,就能升去做知州?”

郑凌扳着手指算道:“这两年,每月月例,年节的随礼,再加上每年十几次的寿仪,他从我们家捞走的也有三五万贯了。大概是有人眼红了,把他明升暗降踢走了罢。”他对郑庆一笑:“南恩州在广南,瘴疠之地,只有被贬才去。如何比得上莆田县令!”

“原来如此!”郑庆点头,狞笑道,“去了广南,有了那痨病鬼好受!”他却不怀疑郑凌的推断。这郑凌是郑家的智囊。三年前,郑家先投浪港,而后再卖了赵橹转投官军,却都是他定的计策。郑家现在虽困于财货,但还是比早前要风光得多,却都是郑凌的功劳。

说话间,两人已来到郑九正院前。一阵脚步声,一人怒气冲冲的排门而出,郑庆认得此人,正是这两年常来常往的莆田县令的二管家。那管家见了郑庆、郑凌,也不搭话,哼了一声,一扭头就走了。

郑庆在后瞪起眼,“那厮好没礼数!”

“那是因我没给他钱!”一人说着踏出门外。五十来岁,两道重眉,牛眼大鼻,虽已须发斑白,却是身强骨健,不见老态。

郑庆、郑凌一见他,忙行礼:“九哥!”“爹爹!”

郑九一点头,对郑庆道:“终于回来啦!生意如何?”

郑庆摇头叹道:“那些海商,现下却都学聪明了,总聚着十几二十艘齐行。别说作活,连买路钱都收不到了。这十来天,就只逮到一艘大食番船。”

郑九闻言摇头,也是一叹,有些灰心丧气,“在这样下去家底就要空了!”

郑凌却笑道:“爹爹,庆叔勿忧。其实孩儿尚有一法,可暂解家中之困。”

郑九、郑庆齐声追问:“什么法子?!”

郑凌伸出左手向北一指:“衢山!”

注1:六胜塔:石湖金钗山上的六胜塔为北宋政和年间由高僧祖惠、宗什募资兴建。乃是抵达泉州湾的标志。

第十八章 军器(上)

政和三年闰四月十七,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