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之伪嫡女的发家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活呢……。”
“甜甜她娘,你这可是冤枉甜甜了。也怪我,一着急忘记向你解释了。我家虎子是在湖边碰上甜甜的,甜甜告诉他,小宝上吐下泻的厉害,她心里害怕,才跑进府里去找你,是府里的一个婆子告诉她,好像在湖边看见你来着,却没料到,湖边太滑,他俩还正说着话呢,甜甜一不小心就滑掉了下去。你可别打孩子了,经历过这么一回,孩子心中一定很害怕,你这几天得好好安慰安慰她,让她回回魂。”年长妇人见了,连忙拉住年少妇人的手,解释道。
年少妇人听了,赶紧停下手,叹了口气,又愧疚的摸了摸肖恬恬的脸。
而此时的肖恬恬已经完全失去了语言的能力,因为她已经很顺利的将自己的两只手从被褥里拿了出来,她发现她现在的两只手不仅骨瘦如柴,而且大小较之前将近缩水了一半,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她的其中一只手的手心上还有一个与她的迷你房卡完全吻合的凹印。
毫无疑问,她肯定是穿了。
可是,她前世也从不少电视剧和小说中看过穿越的剧情,作者或者编剧大大们一般将穿越分为两种:
一种是穿越者本人原汁原味的穿过去,然后找个理由,编造个身世出来;另外一种是魂穿,多是某人自杀或者遇险膈屁了,穿越者的魂魄附着过来,使用膈屁者的身体和身份继续活着。
按照之前这两个妇人所言,应当是那个叫恬恬还是甜甜的女孩溺水而亡,她的魂魄附着在这个女孩的身体上。
依次推断,她应当属于魂穿才是,可如果是魂穿的话,她现在手上的凹印又怎么解释呢?根据眼前两人的衣饰来判断,这里应当属于古代的某个朝代,这个朝代不可能出现什么芯片才是啊!
这,究竟是个神马情况?无法接受现状,加之身体仍旧非常不适的肖恬恬再次两眼一抹黑……
第五章 向家
窗外,白色的雪花细细密密布满天幕,犹如无数白色小精灵坠入凡间,顷刻间便坠满了院中大树上的枝枝丫丫。
“下雪喽……。下雪喽……。堆雪人喽……。打雪仗喽……”屋外传来阵阵孩童的欢呼声。
“姐,这可能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雪了,你就让我出去玩一会子好不好,从去年入冬到现在,我还一场雪都没玩过呢。”
古色古香的平房中,一个身着半旧浅蓝色棉袄和棉裤、睫毛长长、脸儿圆圆、七八岁左右的可爱男孩坐在炕上,用充满羡慕的表情眺望了一会窗外,便转过身来,睁大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软软的祈求坐在他身旁的一个身着浅绿色半旧棉袄棉裤、梳着两个包包头、同样年约七八岁年纪、正看着窗外发呆、与男孩面容几乎一模一样的女孩。
“不行,玩完雪后你十之**又得再病上一回。想玩可以,等啥时你锻炼好你的小身子骨再说。你现在若是闲着没事的话,就将《千字文》给我从头到尾抄写一遍,过几天我就要给你讲这本书了。”女孩回过神来,无视小男孩泫然欲泣的小脸蛋,毫无商量余地的拒绝道。
“只比我早出生几分钟,却一直以姐姐自居的管着我,真是的……。”男孩嘴里咕哝着,不过看着女孩神色变得有些不善之后,立马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拿着本《千字文》抄阅起来。
这女孩便是肖恬恬,也就是穿越后的向甜甜,甜甜是她的小名,她还有一个雷死人的大名叫向如花。小男孩则是她现在的孪生弟弟向小宝,大名叫向如贤。
如花、如贤这两个名字都是她那从未见过面的便宜爹在离家前留下的,原意是让她娘生了女孩叫如花,生了男孩叫如贤,可是她娘却生了对龙凤胎,于是这两个名字便都用上了。
为了如花这个名字,还有向这个姓,向甜甜也不知道花了多少个圈圈,诅咒她那未见面的爹。诅咒完之后,她自动将如花这个大名遗忘了,谁叫她和谁急。
不管怎样,她来到这个世界都已经有一年多时间,她的心态也慢慢由难以接受现实、消沉,到渐渐接受事实,既来之,则安之吧。
经过一番打探,她了解到她现在所处的朝代以皇家的姓氏命名,叫什么大夏朝,从未在历史上记载过,民风与中国历史上的宋、明两朝有些相似,女子的地位倒是有些像唐朝,相对高一些。
在这个朝代,女子除了不参加科举、武举外,可以经商、行医以及从事这个社会的很多行业,个别特别优异的女子还被允许入朝为官,男女之防也没有中国其它封建朝代那么严重。
当然,从总体上说,这仍旧是一个男权社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却要三从四德。
现在在位的乾康皇帝,年号是乾康十八年。
她现在这具身体的爹叫向宁远,老家在江苏南京一带,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家境一般,但也还能用得起几个下人。
向宁远自幼嗜武,他爹向大牛便勒紧裤腰带,省出一些银子,让他投到一个隐居在江宁的世外高人门下。向宁远是个争气的,在武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于乾康九年中了武举。
老三向宁致则嗜文,先后在族中的学堂和县城的县学上学,老三也是个有天赋的,小小年纪便与其兄一起于乾康九年中了文举。
只剩下老二向宁静,文不成,武不就,跟在向父向大牛后面在家收收租子度日。
乾康十年年底,老大向宁远与老三向宁致结伴,一起前往京城,准备参加第二年春上的武举和文举会试,当时,老大向宁远已娶自己的表妹许氏为妻,他离家时,许氏已有孕在身。
老二向宁静凭借自家能收租的几亩田以及老大、老三双举人的名声,娶了乡绅刘元强的女儿刘氏为妻。老三向宁致当时尚未娶亲。
乾康十一年夏天,南京地区发生大型洪涝灾害,向父向大牛与向母张氏均在由水灾引发的疾病中丧生。
后来,一家人逃荒到地理位置较高的县城,等待洪水的退去。此时,许氏生下一对孪生姐弟,便是向甜甜姐弟。
因早年家里积蓄都用来供给向宁远和向宁致习武和上学,此时赖以生存的田地又为洪水所淹,无法耕种,一家几口人竟到了依靠老二向宁静打零工和动用向宁静之妻刘氏嫁妆来生活的地步。
而向宁静自幼在家是当少爷养大的,他打零工能挣几个钱可想而知,剩下的自然主要依靠刘氏的嫁妆。
刘氏自然不依,日日在家指桑骂槐,苗头直指许氏母子三人。
许氏不堪其辱,又因其父母双亡,有一姐年幼观灯时与父母走失,不知去向,有一兄早年外出经商,又一直了无音讯,而一直被寄养在姑父向大牛家,此时向大牛夫妇双双遇难之后,便无依无靠,只能靠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一点微薄积蓄和沿途变卖绣品,用背篓背着一双儿女,徒步前往京城寻夫。
许氏独身一人带着一双嗷嗷待哺的儿女前往千里之外的京城,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整整经过了三年的时间,许氏才终于顺利抵达京城,经过多方探寻,却一直没有寻到一星半点有关向宁远或向宁致的讯息。
因着经济窘迫,许氏只能边找些活计先做着,先解决一家三口的生存问题,再继续寻找向宁远或向宁致的行踪。
后来,经人指点,许氏在当今皇帝还是王爷时居住的宁王府附近找到一个暂时栖息之地,靠给王府的下人浆洗和缝补衣物谋生。
因着许氏的针线活确实不错,便被宁王府的下人介绍到宁王府的针线房做活,并搬入宁王府专门为下人提供的大院中居住。
她们隔壁的邻居就是花大娘,花大娘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十年前便守了寡,带些一双儿女过活。她的女儿齐翠儿已经十一岁,儿子齐小虎今年十岁。她们一家三口平日对许氏母子三人多有照拂。
------题外话------
走过,路过,表错过啊。有兴趣的赶紧收藏哇,嘿嘿。
第六章 努力适应新生活
去年下半年,乾康皇帝的三儿子,据说因初出生便克死其生母,一直为乾康帝所不喜,被监禁在宫中除冷宫外最偏僻的一处宫殿,由一名吴姓贵人照料长大的夏过突然被乾康帝想了起来,给封了个梁王。
乾康帝还将自己未登基前居住的宁王府赐给他。那个照顾他的吴贵人也连跳数级,被晋封成昭仪。
加之夏过的生母是那位曾得到乾康帝独宠数年,直到其过世一两年后乾康帝才将目光投到其他嫔妃身上的贤德惠贵妃刘若瑶,这无疑为如今大皇子燕王、四皇子齐王、五皇子魏王三足鼎立的储位之争增添了一个变数,朝野上下人心也跟着震荡了一番。
当然,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今年入秋之后,新封了梁王的皇三子夏过正式入住宁王府。从此,宁王府改名为梁王府。
梁王府开府之初,优先录用以前宁王府的家生子以及现在正在王府干活的下人,并且鼓励下人们多签死契,也就是完全卖身于王府。
同样的岗位和工作量,签死契的下人每个月的工钱要比签活契的多。
就拿花大娘与许氏来说,她们的针线活不分上下,做的量也差不多,但是因为花大娘全家签的是死契,许氏因着向宁远有功名在身,还惦记着让小宝读个功名出来,只肯签活契,所以花大娘每月能拿一吊钱,许氏每个月只能拿八百个钱。
只是,如此一来,向甜甜家中的经济自然也更加紧张,连解决温饱都成了奢求。
今年年初,梁王的院中要招一批签死契的丫环服侍,因见她们生活实在艰难,花大娘便再次善意的建议说,向小宝要考功名,不能与王府签死契,但向甜甜是姑娘家,与王府签死契未尝不可。
在王府中,丫环签的虽然是死契,但到了适宜婚配的年纪,王府一般还是会给发配出去,或者指配给府里体面的大小管事,这王府的丫环出去后,比一般门户的小姐还要吃香得多。
而即便指配给管事也没什么不好的,宰相门前尚且七品官呢,更何况是王爷面前得宠的管事呢。
这样一来,向甜甜既能帮着许氏养家糊口,又不至于被埋汰。
花大娘还说,她认识管这事的管家娘子,许氏如若愿意的话,她可以帮着从中说合。
不过,许氏还是拿着怕向宁远责怪的藉口婉转拒绝了。
私下里,许氏却摸着向甜甜的脑袋,说怕向甜甜有了为人奴婢的经历,日后被人翻出来,会被人瞧不起,日后嫁人也只能配个小厮或者做大户人家的姨娘什么的。还说,即便真的迫不得已要卖身于王府,由她自己来卖就好了。
对此,向甜甜心中感激不已,作为穿越过来的现代人,她也无法接受卖身于人,丧失人格、人权和人身自由这种做法的。
虽然花大娘说王府的丫环年龄到了一般会往外放,但这也仅仅只是个一般情况而已,还得依赖于主子们心情好不好。假如这梁王或者以后的梁王妃一时心情不虞或者心血来潮,改个规定,那不仅卖身者本来得一辈子在这王府里熬到老死,还得搭上她的子子孙孙,就是所谓的家生子。
只是,她也不忍心让许氏为了家中生计而日夜操劳,便自告奋勇的将家里类似于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之类的活计接了下来,减轻许氏的负担。
同时,她还将许氏平日给她的买菜钱省下一些,去书局寻一些废旧的纸张回来,教小宝识字。
对她竟然能识字之事,许氏觉得非常惊奇,向甜甜便寻了个藉口说是之前偷偷的跑到街对面的私塾听课学来的。
因为许氏白日去王府针线房干活时,都是将向甜甜和向小宝放在家中,并不知道他二人究竟干了些什么,便信以为真。
而向小宝尚且年幼,加上向甜甜确实经常往外跑,更是不疑有它,反倒对向甜甜增添了一份崇拜之情,喊起姐姐来也更心甘情愿。
从次之后,向甜甜便经常打着去街对面私塾偷学的藉口外出,不过,她外出倒也不是在闲逛,而是想寻找寻找商机,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挣钱的办法,减轻家中的负担。
可惜的是,一是她没有本钱,二是她尚未年幼,别人总是容易将她当成个普通孩子,不拿她的话当真,所以总是找不到适合她的路子。
为此,她曾尝试着跟在许氏后面学绣花,无奈的是,她确实不是块学绣花的料,绣出的东西歪歪斜斜、横七竖八的,卖不出去不说,还浪费布料,最终只能打消靠这个挣钱的念头。
随后,她又退而求其次,自己将许氏绣好的绣品去街上贩卖,这样能省点给中间人的辛苦费,运气好的话,价格还能喊高点。
但是,因着京中绣坊众多,许氏绣出来的东西虽然不错,但终究比不得专业的绣娘,所以绣品卖不出好的价格,对于改善她们的生活也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更何况向小宝早已到读书启蒙的年纪,许氏还想努力攒钱,争取明年开春能将小宝送到街对面的私塾去正式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