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回过头,看见了站在柳树下的窦明。
窦明面无表情地转身离去,和一大群簇拥着她的丫鬟、婆子消失在了柳树成荫的曲折幽径中。
窦昭不由深深地叹了口气,去花房伺弄了半天的花花草草,见自己种下几株昙花都含苞待放,约了六伯母过来赏花。
六伯母提议:“不如办场赏花宴吧?”
祖母附和:“对,对,对,难得昙花一现!把几位太太、奶奶都请过来,反正家里多的地方。不能总让东府那边招待我们,我们也要回个礼嘛!”
自从窦昭和邬家的婚事不告而终之后,窦昭的婚事就成了她的一块心病,生怕窦昭因此而被耽搁了,见到有机会让窦昭显摆,她极力地想凑成。
窦昭见祖母兴致勃勃,想到她平日也没个地方去,笑道:“好啊,那就开夜宴吧!”
六伯母听着也来了兴趣,三个人在那里嘀嘀咕咕了半天,终于把赏花宴的事定了下来。确定宴请的人,派人下帖子,清理库房的陈设,安排赏花宴的菜单和服侍的丫鬟、婆子,西窦已经很多久没有这样的热闹过了,从管事的嬷嬷到下面的大丫鬟,大家都没有底,窦昭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一桩桩,一件件,安排的井井有条,毫不费劲,让准备亲自过来帮忙的纪氏看得目瞪口呆,直问她“是谁帮你出的主意”。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窦昭不以为意地道,“每年过年那么大的动静,看也要看会了。”
有些人就是天生的聪慧。
纪氏笑眯眯地不住点头,道:“你能这样事事用心就好,也免得我替你担心。”说完,又觉得这不是什么好话,打趣道:“我要告诉你三伯母,说你说他是猪跑!”想把这件事给岔过去。
窦昭知道她的心思,笑着和她凑趣:“要是三伯母问起来,我可不承认。”
纪氏哈哈大笑。
到了赏花宴那天,还是忍不住提前跑了过来,见到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那天夜晚花清酒醇菜肴精美,请来的伶人唱的是《荆钗记》中的“钗圆”一折,就连不情不愿出席赏花宴的窦明也听得眼泪汪汪,不时落地和仪姐儿、淑姐儿交头接耳一番。
而陈曲水听着远远传来的丝竹声,想着从京都传来的消息,直到天色发白才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待他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他慌忙爬了起来,问随身服侍的小厮:“四小姐到了花厅吗?”
窦昭上完课后,会在花厅里待半个时辰,处理家务事。
小厮一面打了洗脸水进来,一面笑道:“四小姐早到花厅了!”
陈曲水心中一松了口气。
可随即他一愣。
早年他曾在福建抚巡张楷手下任幕僚,就是对着张楷,也不曾有过这样紧张的心情……难怪是因为昨天听到的消息吗?
他在屋里呆坐了片刻,估计窦昭要回内院了,匆匆去了花厅。
花厅外面遍植垂柳,盛夏季节,柳树葳蕤,碧枝千万,随风而动,让人看着心生清凉。透过四开的窗扇,陈曲水看见穿了件月白色条纹纱棉衫的窦昭正在和高兴说话。
她的身姿笔挺,目光平和,光洁的额头和入鬓的长眉给人种睿智的感觉,就这样远远的看着,就知道她是个十分聪慧,意志坚强的人。
就是比她大很多的男孩子,也不如她吧?
陈曲水想着,进了花厅。
高兴正兴高采烈地讲着昨天的赏花宴办得如何如何的好,东府的那些人是怎样称赞的。
窦昭微笑地应着,夸奖了高兴几句“办事得力”,高兴乐颠颠地走了。
陈曲水正了正色,沉声道:“四小姐,可能事情真的如您所说。曾贻芬原是想保王行宜做兵部侍郎的,可因为王行宜不能修身齐家,曾贻芬只得答应叶世培让顾燕京帮了兵部侍郎。”
“哦!”窦昭来了兴致,“我让你给王家递话的,可把话递过去了?”
事情虽然发生了偏差,可大致上不会太离谱。
窦昭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已经把话递过去了。”陈曲水道,“王许氏把王氏叫过去狠狠地训斥了一番,据说王氏是哭着离开王家的,不仅如此,连带着庞氏被旧事重提,王许氏禁了解她的足。”
窦昭展颜一笑。
陈曲水忍不住道:“四小姐,难道您从哪里听到了什么风声?要不然怎么知道顾燕京的事有内幕……”
“不,我不知道。”窦昭笑道,“我不是觉得王行宜战功赫赫却始终在陕西巡抚的位置上不能动弹,反而让声望、资历都不如他的顾燕京走到了前面,有些奇怪而已。”()
第一百章 再见()
窦明上一世怎么就没有嫁给王檀呢?
这两个人倒是很相配!
“你不要以为人人都像你两个表哥那样让着你……”窦昭把窦明教训了一顿,然后禁了她的足,“你这几天好好地在家里呆着,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去宋先生那里上课。”
或者怕了纪咏的手段,或者是纪咏的态度让她震惊,窦明一句也没有说,乖乖地呆在自己屋里读书、写字,哪里也没有去。
窦明身边的丫鬟、婆子、小厮等人也都老实了几分。
窦昭就说纪咏:“打一顿就是了,你这样也太过分了。”
“你们女孩子家不都怕脏吗?”纪咏朝着她眨着眼睛,“我觉得这样效果更好。”
窦昭不由皱眉:“你好歹也是个读书人,怎么行事没有一点规矩……”
“啧啧啧,”纪咏厌恶道,“我最讨厌别人跟我讲规矩了,我看着你处置庞昆手的手法干净利落,还以为你是个清爽人,倒是我看错了你。”
反是她的不是了。
窦昭懒得和他多说,转身去了纪氏那里,直到纪咏要和窦政昌、窦德昌兄弟一同进京的时候,她才露面和纪咏说了声“一路平安”。
纪咏冷笑,没有理睬她,笑吟吟地和窦三爷等道别,坐着他那辆看似古朴实则奢华的马车离开了窦家。
窦明立刻活了起来。去宋先生那里上课,跟着婉娘学弹琵琶,一闲下来就就练字。常常跟着窦昭去给二太夫人请安,遇见仪姐儿和淑姐儿有说有笑,嘴巴甜甜的。本是堂姐妹,仪姐儿和淑姐儿都快要出嫁。待人也就比从前宽容多了,仪姐儿甚至和窦明去了一次大慈寺听法,遇到了郎家的八小姐。小时候不懂事。才会肆无忌惮地学着大人说话。如今都长大了,窦明笑盈盈地和郎家八小姐打招呼,郎家八小姐也就不提从前的那些旧事,和仪姐儿、窦明打招呼。
窦昭听了只是微微一笑。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窦明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总是好的。
转眼立了冬,窦昭和祖母忙着将家中的花花草草都搬进暖棚里过冬,窦明终于忍不住了。冲着周嬷嬷直嚷嚷:“娘亲为什么还不来接我?”
“我的好小姐,”周嬷嬷只得不停地安抚她,“这眼看着要过春节了,当着二太夫人、崔姨奶奶的面,总不能把您接到京都去吧?你别着急。我想等到开春的时候太太就会来接您了。”
窦明这才安静下来。
从衙门里领了新历回来,窦家开始准备过年,崔十一的事也完了,正式向窦启俊辞行。
窦启俊很舍不得他,遗憾地道:“可惜我没个前程给你,要不然你留在我身边我好啊?”
崔十三是个很圆滑的,所以没有太多的原则,但这并不阻碍他对窦启俊的敬重。他笑道:“那我就先祝您能金榜题名,到时候我来帮你做个门子。”
窦启俊哈哈大笑。豪气地道:“做个门子岂不委屈了你,怎么也得做个刑名师爷或是谷粮师爷啊!”
“那我还得回县衙去再读几年书才行。”崔十三和窦启俊说笑了几句,和一直在门外等他的素兰去了窦昭那里。
窦昭给了他一千两票:“范文书在京都经营的不错,你就代表我给京都那些常年照顾我们生意的主顾们去拜个年吧!”
崔十三回去和父母聚了两天就启程了。
他前脚刚走,纪咏、窦政昌和窦德昌回来了。
窦昭奇道:“纪见明不回家过年,跑到真定来干什么?”
素兰笑道:“管他回来干什么?他又不会到我们西府来过年。”
“说得也是。”窦昭笑道。“我就是看见他就提心吊胆的,生怕自己多眨了两下眼睛没注意到,他就又惹出什么事端来。”
素兰哈哈大笑,低声问窦昭:“四小姐,您说,纪家是不是因为这样,才不让他去考进士,让他出来历练的?”
“未必。”窦昭笑道,“像他这样读书好又好动的人多着呢,并不是什么大碍,只怕纪见明还有什么事我们是不知道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担心了。”
素兰不住地点头。
素心见她说起话来越来越没大没小的,喝斥她:“还不去把小姐的热水提进来。”
窦昭道:“有粗使的婆子,用不着她去。”
“小姐您也惯着她了。”素心道,“她天生一把好力气,那粗使的婆子哪有她稳当。”
素兰一面去提水,一面嘀咕:“可小姐说了,是什么人就做什么事——我可是小姐身边的二等丫鬟,凭什么要我去提水?”
素心不说话,瞪她一眼。
她立刻低下头,乖乖地出了房门。
窦昭忍不住笑起来。
若是没有素兰的活泼,她的日子肯定会少了很多的欢笑。
她问素心:“别馆主的周年快到了吧?我放你们姐妹三天假,你们回去好好地祭拜祭拜别馆主,尽尽子女的孝心。”
素心眼圈一红,哽咽着向窦昭道谢。
等她们走出房门,却看见赵良璧和甘露说着话。
他十分的能干,不过短短的一年,已经升了粮铺的掌柜,窦秀昌几年提出来让赵良璧回来给自己帮忙,窦昭还想让他窦家铺子里多呆几年,不仅仅是学做生意,还要学着怎样做人,一直没有答应。
赵良璧也沉得住气,脚踏实地做着他的掌柜。
这一点也是前世窦昭最看重他的地方。
见窦昭和素心走了出来,他脸色微红,迎上前给给窦昭行礼。
窦昭莞尔。
前一世。赵良璧娶的就是甘露。
“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窦昭温声问他,“铺子里年终盘点了?”
“还要等两天。”赵良璧恭谨地道,神色越发显得赧然,道。“我想着过几年是别馆主的小祥,你当时初嘱咐我要帮着别家的两位姐姐办好别馆主的后事,我就特意过来跟别家两位姐姐说一声的——我已经把小祥的祭品都准备齐全了。到时候我会帮着两位姐姐祭拜别馆主的。”
素心和素兰都眼里含着泪,曲膝行礼说着“多谢”,并道:“四小姐放了我们姐妹三天假,不敢劳赵掌柜大驾。”又道,“祭品用了多少钱?我也好给银子你。”
“没多少,没多少。”赵良璧红着脸道,看也不看素心一眼。
窦昭心中“咯噔”一下。
她看了一眼素心。又看一眼赵良璧,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来。
※※※※※
窦家的侧门排了一溜的马车,纪咏的随从和箱笼最为醒目,还有两个面色的大汉站在石鼓前指挥着几辆堆着箱笼的马车直接往里拉。
也这知道这次纪咏又买了些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回来?
窦昭思忖着,去了纪氏的院子。
纪氏的院子里只有几个小丫鬟在跳百索。见窦昭过来了,忙收了百索,笑嘻嘻地跑了过来:“四小姐,您找太太吗?纪家的表少爷和两位少爷从京都回来了,太太陪着几位少爷去给太夫人请安了。”
既然过来了,那自己也去凑凑热闹吧?免得二太夫人知道自己过却没有去看她暗生责怪。
窦昭转身出了纪氏的院子,抬眼却看见前面夹巷走出几个人来。
她定睛一看,大吃一惊。
走在前面的是纪氏。她身后跟着个面如冠玉,穿着锦红色遍地金直裰。簪着碧玉簪,腰间坠着荷包、香囊,奢华着透着矜贵的少年。
看见窦昭,他也很吃惊,眼睛微瞠,眸子显得格外的清亮。
竟然是在法源寺后面遇到的那位锦衣公子!
可他怎么会在这里?
再看纪咏。和那少年并肩而行,穿了件真青色布袍,神采飞扬,自信从容,丝毫不见局促,倒是跟在他们身后的窦政昌、窦德政兄弟,原本也是个英俊挺拔的少年,却被这两个人硬生生的逼成了路人甲。
窦政昌和窦德昌也太倒霉了!
窦昭暗暗嘀咕着迎了上去。
纪氏一见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