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暖婿 >

第50章

暖婿-第50章

小说: 暖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怀瑾看着李小婵的背影消失在屋角处,本来就皱起的眉头,这下皱得更紧了。

姚怀礼却依旧是一脸的惫懒和不甘愿,还在因为姚士卿让他同去书房商量农事计划而不悦。

廖云清将两兄弟的表情都看在眼里,暗自微笑。

且说李小婵和文娴,一路跟随刘氏和姚馨母女俩到了姚馨的住所兰苑,在正方前厅各自落座。

春儿和细柳在刘氏的吩咐下,将一应茶果点心摆上来之后,就退出了屋子,守在院子里。

刘氏也不迂回。直接对文娴说:“前些日子,听到坊间传闻,说是怀礼这孩子和小婵有些不守礼的地方。我开始还相信了,为此愁得不得了。怀礼也就算了。一个大小伙子,也不惧怕人家这两句闲话。倒是小婵,一个姑娘家的,还未出嫁便损了闺誉,将来要想嫁到好人家,可真是不容易。”

说罢,刘氏叹息一声,端起茶碗,只管用盖子去撇上面的茶末。

文娴一听,一时没有咂摸出刘氏话里的意味。还以为刘氏真的是在替李小婵的未来担忧,忙说:“多谢夫人体恤。夫人如此体贴善良,谁要是嫁入姚家,得夫人做婆母,那是她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李小婵垂首不语。刘氏今天能说出什么她因为损伤闺誉,再想嫁到好人家不容易的话来,就已经表明她刘氏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娶这样的媳妇。只可惜,文娴还以为刘氏是个善良体贴的婆母,这话在关心自己呢。

“夫人,清者自清,我想。那些散布谣言的人,终有一日能够明白,我和大公子之间风清月白。”李小婵不想今后在瞻远院住着,刘氏总来找茬,连忙和姚怀礼撇清关系。

刘氏似笑非笑地看了李小婵一眼,对她的话不置可否。

倒是姚馨。忍不住皱着眉头,问:“你说的可是真的?你跟我大哥之间真的什么事都没有?”

“这是自然。”李小婵一脸诚恳,“我只想做好大人交代的事,并没有其他的想法。只待此间事一了,我们一家就立刻搬出府衙。”话虽然如此说。但是杂交育种的工作有多难完成,李小婵心里清清楚楚。这下不在瞻远院借助个两三年,只怕是走不了了。

刘氏和姚馨对农事了解不多,听李小婵如此保证,还以为不久就能摆脱这个定时炸弹,便放了心。

刘氏的神色又复慈爱起来,客气地让着文娴和李小婵吃茶果点心。虽然刘氏也很想“撮合”李小婵和姚怀瑾,但是这种话,她作为姚怀瑾的继母,怎么能说出口,只能等着日后,用心地替两人制造机会了。反正姚士卿一向看重姚怀瑾,想来也会让姚怀瑾插手杂交育种一事,不怕日后没有机会。

刘氏心中想到此处,面色越发地和蔼了。

文娴不知道刘氏心中所想,只是暗自感慨李小婵碰上了一个和气的好婆母,将来李小婵要是想帮衬家里,只怕也不会太难,不由地欣喜万分。

四个人又说了一些没营养的家常话,姚馨年纪小,最先撑不住,困得两个眼皮直打架。

李小婵见状,连忙借机请辞,拉着兀自还说得高兴的文娴,火速离开了兰苑这个是非之地。

文娴一路上止不住地冒好话来夸赞刘氏为人和善,一点知府夫人的架子也没有。李小婵只当是没有听见,一个劲地往瞻远院赶,惹得文娴不满地责备了她几句,说她不会与人亲近,也不趁着机会好好地跟刘氏相处一番。

娘俩一路争争吵吵地回到了瞻远院。

一进院子,李小婵就立刻关上了门,直奔正房而去。

文娴莫名其妙,也跟了上去。

李小婵只待文娴一进门,立刻就反手关紧了正房的门。

李名远已经先一步回到了瞻远院,见李小婵一脸肃然,又忙关紧了门,而同归的文娴却是一脸的茫然和怒气,便站了起来,问:“怎么了?”

李小婵便板着脸将刘氏的话又转述给了李名远。

李名远这些日子在府衙后院住得多了,自然接触刘氏的机会也就多了,因此多多少少得了刘氏一些明里暗里的警告,这会儿听李小婵这么说,便点点头,告诫文娴说:“知府夫人是个厉害的角色,也不喜欢跟咱们这些平民多接触。你记得以后遇上了她,就小心应付。别再她跟前提起想要小婵嫁进府中的事,免得惹得她不快。到时候吃苦的可是我们。”

文娴虽然不甘愿,但一向顺从的性子,还是让她点头答应了。对于李名远的话,文娴一向比对李小婵的话要顺从多了。

李小婵心里忍不住为李名远点了个赞,渣爹终于开始反扑了。

谁知,李小婵赞扬的话还来不及说出口,李名远就立刻得意地说:“反正知府大人看好咱们小婵,只要咱们努把力,这件事就*不离十了!这个家,还不是知府大人说了算,管她知府夫人乐不乐意呢!”

李小婵:……

不管怎么说,能够让李名远和文娴不在刘氏和姚馨面前乱说话,李小婵已经觉得阿弥陀佛了。

第二天,李小婵起了个大早,在瞻远院的小灶房里简单地做了早饭,就去喊李名远和文娴起床吃饭。

要是以前在家里,李名远和文娴一向贪睡。但是到了瞻远院,两个人想着住在知府大人身边,怎么都不敢贪睡了。所以李小婵刚喊了一声,李名远和文娴两人就穿戴整齐地出来了,惊得李小婵愣了好一会儿。

一家人吃了简单的早饭,留下文娴收拾,李名远和李小婵便去书房拜访姚士卿去了,李名远是请示今后的工作,李小婵是打算开始杂交育种的工作。

两人到了书房,才发现姚士卿还没有来,李名远和李小婵便等在书房门口。

不一会儿,姚怀瑾和廖云清倒是先来了,两人都是一脸的喜色。

双方见礼完毕,李小婵就提出了自己想要去看看育种房。

姚怀瑾点点头,笑道:“一会儿我带你去。”顿了顿,又解释道,“家父昨日高兴多喝了几杯,今晨醒来的时候,有些头晕,就又睡下了。”

李名远和李小婵,少不得又关切了姚士卿几句。

客套话说完,廖云清切入正题,说:“育种房的事,大人教给了二公子管理。至于西川府农事计划一事,就得劳烦李先生了。不过,大人目前十分关心杂交育种一事,所以今日,咱们都先去育种房看看,还有什么要更改或是添置的。”

议定之后,一行人四人便浩浩荡荡地开去育种房了。

到了顶后院的那片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已经焕然一新的育种房,占地宽广,屋度很高。

李小婵很是惊诧地绕着育种房转了几圈,见跟自己先前画的草图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在很多细节处做了修改,使得育种房拓展不少,却依旧不用担心承重问题,比如,变得更加阔达的房顶,用很多小块的毡布组合在一起,隔不远就有承重柱子撑着,可以根据需要随机拆卸个数,十分方便。

“这育种房设计得真是精巧方便!”李小婵惊叹,“大人是哪里请来的好工匠?”

“都是西川府有名的能工巧匠。”廖云清上前解释道,“先前王梅香来时,育种房出了意外。大人便严令工匠彻查此事,发现虽然有王梅香做的手脚的原因,但是育种房原本的设计也不够结实。所以,这才被王梅香钻了空子。打那以后,大人就着人在李姑娘草图的基础上,做了细节的修改的,这才有了如今的育种房。”

第九十四章 故人

李小婵一听廖云清这么说,顿时十分赧然,说:“都是我不好,不会盖房子,却还学人家画什么草图,给大人添乱了。”

姚怀瑾见状,忙笑道:“哪里是你的错。你的草图,工匠们都看过的,纷纷赞扬你设计得巧妙。只是,工匠们忽略的小细节,被王梅香别有用心地利用了。你也说,你不会盖房子,能够设计出那么精巧的育种房草图来,已经是十分难得了。要不是你的草图,只怕这些西川府有名的能工巧匠,自己也设计不出来育种房。”

姚怀瑾这么说的时候,虽然是要宽慰李小婵,但是也算是真诚,毕竟,西川府也没有匠人见过晾晒葡萄干的荫房的。

不过,这话落在了李名远的耳朵里,就成了别样的关切了,这让李名远十分开心,连忙说:“二公子真是心善。小婵,还不快点谢谢二公子。”

李小婵心里泪奔,谢毛啊,场面话而已嘛!不过,想归想,李小婵还是老老实实地谢过了姚怀瑾,两个人又说了一些没有营养的互相吹捧的话。

“对了,李姑娘打算从何处着手,开始工作?”廖云清转入正题。

谈到正事,李小婵也正了神色,说:“得先把育种房里的土翻好。整个西川府府城近郊的土质都差不多,所以也不用特别从别处挖来土壤做实验。另外,就是得选好种子。过一段时间,各个村子的赋税就该上缴了,到时候从中遴选那些优质高产的种子来,做样本。正好在这之前,我们可以抓紧时间,把育种房里的一切打点好。”

姚怀瑾点点头,说:“有什么吩咐,李姑娘只管直言。”

廖云清也附和道:“就是。大人一早就嘱咐过了的,无论是人力、财力、物力。只要是李姑娘需要的,我都会尽力安排妥当。另外,为了预防有突发情况需要李姑娘先及时处理再呈报,大人还特意批示了杂交育种的专款给李姑娘。一共是五百两。稍后,就请李姑娘随我一起去府库领取登记。”

五百两!

这个庞大的数字,顿时让李名远和李小婵都大吃了一惊!那可是他们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的巨额财富。

“大人还说了,若是经费不够,李姑娘尽管去找他批示就是了。”廖云清笑道,“只是这笔款项用于何处,还请李姑娘自己记录明白,免得有人从中得利,中饱私囊,到头来背黑锅的却是李姑娘自己。”

廖云清的这个“有人”。指的是李名远和文娴夫妻,还有是一些故意拔高价格的工人或者是商家。

“这个我晓得。”李小婵笑道,就算是姚士卿不特意吩咐,她也打算这么做的。

“既然大人都安排妥当了,那不如我现在就出去找几个短工。先来将育种房的地翻一翻,土质松软,才好种粮。”李小婵说。

“任凭李姑娘安排。”廖云清笑道,又问:“是李姑娘自己去挑人,还是我去寻人?”

“要是廖先生没事,还得劳烦您带路。我对着府城不熟悉,也不知道哪里请人。”李小婵回道。

“李姑娘客气了。”廖云清笑道。“既然如此,那我这就办,还请李姑娘稍待片刻。”

“我跟廖先生一起去吧。”李小婵忙说,“想来以后请短工的时候很多,总不能每次都劳烦廖先生帮忙。我也跟去,正好认认路。”

廖云清想象也对。自己一向忙碌,未必每次都有时间帮李小婵找工人,便笑着点头同意。

姚怀瑾和李名远原本也要跟去的,却被廖云清以府衙中不可无人主事给拒绝了,只是吩咐了马恩厚赶着马车带他和李小婵去请短工。

马车一路疾驰。却是停在了牛马巷。

故地重游,李小婵万分感慨,想当初她因为红姑的事,没少折腾,这才有缘得见姚士卿,谁承想如今,她竟然攀上了姚士卿这棵大树,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利用前世所学,施展抱负。

这难道就是祸福相依?

李小婵兀自感慨的时候,廖云清也在一旁边走边介绍起了牛马巷:“自打上次大人审理了何氏和红姑意图强占你家田地的事之后,就借机整顿了整个牛马巷。但是牛马巷一向是穷街陋巷、惹是生非的地方,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也看不上这里。大人谋算之后,便将先前在牛马巷居住的良善平民还有周围的穷苦百姓都搬了进来。这些人为了谋营生,就开始给人做工。时间长了,这牛马巷便成了工人的聚集地,倒是方便了人来招工。”

“那可不。”随来的马恩厚补充道:“现在一些人牙子,也在这里贩卖人手,这牛马巷竟然是一天比一天热闹。但是闹中有序,因为大人的特别看顾,除了一些鸡毛蒜皮的邻里纷争之外,倒也从没有听说了这里出什么乱子。”

马恩厚说话的当口,李小婵就见巷子两边的人家,几乎每户都有人坐在大开的大门口,问他们是否要请工人;还有人牙子刚带了一批小子姑娘的回来,大约是给大户人家做丫鬟小厮用的。

廖云清看似对这里很熟悉,一路上也不停留,只是往里边走。

李小婵便也乖乖地跟在后面,顺便将现如今的牛马巷打量一番。

走到了巷子的尽头,廖云清在一处小院子门口停下,敲了敲门,朗声问道:“李安可在家?”

很快,便听见院子一个声音高高地应答了,接着就听见一阵匆忙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跟着大门就被打开了。

李小婵一见来人,立刻惊讶地瞪大了双眼,怎么如此面熟,难道自己在哪里见过他?可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到底在何处见过此人。

“廖先生来了,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