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强汉 >

第251章

强汉-第251章

小说: 强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也只是听。适当地表现出对林斌唯一的儿子的好奇,偶尔露出憧憬的表情,时而又很忧伤,那种表情让人吝惜。醉露书院
    燕戈猜不出刘在卫氏朝鲜过得是什么日子,他也懒得去猜,人做过什么都是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吃的。记得当时他看见刘很憔悴时还在心里非议过几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瞧!这就是背叛君上地代价!”,那时他不敢说没有在心里讥讽过,而似乎看见刘很落魄他还是很高兴的,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报复快感。
    “君……君上?”
    燕戈决定装傻。他不想自己效忠的对象去理会一个曾经背叛地女人。
    林斌十分勉强地笑了笑:“刘在王俭城时过得怎么样?”
    “唉……!君上还是太感情用事了,如此是祸非福。”燕戈装傻无效,他尴尬地低下头:“没见过公主几次……”
    林斌没有太多表情,眼神里却是有一种掩藏不起来的忧虑。他后悔了么?应该没有吧?他还是坚持如果再来一次还是会选择疏离刘,毕竟谁也不能接受别人把自己送上死路,没人甘愿去死。而且是死得那么没有价值!
    那林斌的忧虑从何而来?他的忧虑是刘彻的绝情!说什么刘也是刘彻的同胞姐姐,刘彻竟然在刘被劫后没有什么表示。更甚者是拿姐姐被劫地事情在做文章,不断耍手段让汉部与卫氏朝鲜的战争变得越来残酷。
    刘彻作为一名皇帝绝情是正确地选择,但是作为一名弟弟,从他不顾同胞之情……,跟随这样的君主在打天下时或许不错。但是到天下逐步稳定下来的时候,功勋们哪一个会有好下场?
    燕戈犹豫道:“公主……在卫氏朝鲜过得很不好,汉国的那位皇帝又没有想过将她赎回去。醉露书院左右不是,旁边还有一个不怀好心的探窥者,哪里能好得起来呢?”
    子泊很重地“咳咳”一声,他站起来走到林斌下首,鞠躬道:“君上,臣有话讲。”
    林斌扫视过去,他看见的是子泊很严肃的表情,颔首示意有什么话就说。
    子泊鞠躬地姿态一变,变成双手向外扩展,原地转个***将在场同僚全包含进去,昂然道:“今多事之秋,西面与匈奴战事已然爆发,东边有卫氏朝鲜绊脚之石,南面有汉国如此强敌……”他站定,紧紧看着林斌:“非谈论汉国公主之时也!”
    燕戈心里喝彩,不过表面上却是不敢表现出来,他捧起茶来掩饰。
    其余在场的文官武将也都是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显然他们也不想自己效忠的对象去过多关注汉国的公主,毕竟汉国自己都没说什么,何必去理会那么多呢?
    部的将领们十分清楚自己效忠的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问,林斌绝对不是一个绝情冷血的人,林斌在面对感情上面的难题时甚至显得有些优柔寡断,比如早期在公孙宏屡次不尊号令的处理上,现在面对刘的处境表现出的同情。同时他们也清楚林斌也绝对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统治者,他在该选择冷酷的时候可以毫不犹豫地举起屠刀,面对压迫时会勇悍地站起来抗衡。
    如此矛盾的人格汇集在林斌身上变成一种很怪的魅力,追随林斌左右的人不怕某天被稀里糊涂的杀掉,他们也不用担心在面对压迫时忍气吞声去忍让。许许多多的人坚持认为追随林斌不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至少一个可以共患难又可以共富贵的人不是那么好找。
    不对就需要去矫正,汉部的官员们知道自己效忠的对象不是那种不能接受意见的统治者,他们选择集体站出来,排列好同时规劝:“请君上关注战事!”
    林斌在心里问“我错了吗?同情刘的遭遇是错误?”,他不知道答案,但他却不会冷了部下们的心。他选择摆正态度,洪声道:“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十几名官员恭声应“喏!”,坐下后脸上明显带着笑容,可能会在心里说:“心胸广阔的人才能干大事!”,显然一个愿意采纳部属意见的人不会是一个心胸狭窄的统治者。
    林斌的腰杆依然笔直,他环视诸人一圈将议题拉回正途:“燕戈刚刚在问,伊稚斜如果按照我们所猜的不强攻而选择耗时间,那么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是不是会执行。”
    燕戈赶紧站起来抱拳致意。
    林斌沉吟一会:“……,霜带领神策军到乌穆草原不是去看热闹,一旦豹军拖住伊稚斜的右谷蠡王庭军,撑犁孤涂又带着匈奴主力离开狼居胥山,那么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自然是要执行的!”
    众文官武将乐呵呵齐声道:“君上明断!”
    林斌让人将墙壁上的地图展开,地图上面标示了匈奴几支军队的动向。军臣单于的王庭主力部队还留在狼居胥山;右贤王的军队一如既往地在和占据朔方的贺兰山众部落群过不去;左贤王就如请报上所讲的那样率领军队到更远的东北方向找白种人部落麻烦去了;而伊稚斜的右谷王庭军当然是在乌穆草原的边缘。
    “现在还是春季,草原的习惯注定了匈奴军队不会在春季大动干戈,毕竟牲畜会发情需要交配,战马也要养膘。”
    众文官武将又是一阵附和。
    “伊稚斜这小子那么着急离开狼居胥山用心叵测,他宁愿耗着损失也不愿意待在匈奴老营估计是感受到了威胁。听说匈奴的小王子于单最近势力增长很快?”
    当下就有了解匈奴单于庭势力变动的官员出来阐述。
    一个很是眼生的武将站出来,他长的霎是粗犷,很明显带有草原人的血统,而中原话却是讲的十分地道。他出自原先秦部,是蒙诏安排关注草原动静的主官,名叫秦丰。
    “君上!各位同袍!”秦丰的举止和粗犷的外表似乎不沾边,显得很有礼貌:“于单乃是撑犁孤涂与康居公主所生,颇得撑犁孤涂看重,撑犁孤涂近年来刻意栽培于单用意乃是压制伊稚斜。近期随着匈奴战事越演越烈,撑犁孤涂为求康居财力上的支持自然对于单显得亲近,伊稚斜怕是感受到了威胁,如才才有率军先行离开狼居胥山一事。”
    简洁而且没有含糊,事实说明蒙诏在选人方面的确不错。
    林斌想想也是,毕竟军臣单于上次攻伐西域失败,伊稚斜实力增长速度又过快,如果军臣单于不想自己很快落马肯定要栽培一个儿子起来与伊稚斜对抗,而于单就是军臣单于选择栽培的那个人了。
    接下来也不需要林斌刻意去引导议题了,上位者嘛,开一个头然后让部下们去计划才是王道,不然事事亲为,事事需要自己去伤脑筋,那能活过五十岁吗?他看着部下们在讨论,心里却是又浮现刘的轮廓,一时间竟然是鬼使神差的呢喃:“如果把她救出来,汉国会怎么反应?”   
第一第二百九十八章:又一个狠角色!
    果把刘从卫氏朝鲜那里救到汉部,那么林斌先前所又失去的价值,他本来就是想用驱逐刘的事件向汉国表一个表态,用意就是明着告诉汉国那位天子:咱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就此了断,以后各走各路!
    有时候有些人,他们哪怕是非常想做一件时间也是需要反复考虑,因为他们如果想做某件事情,那件事情做后会出现什么影响,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收益或者付出多少代价,一切一切都不是只会影响到一个人,他们身在高位每决定做什么时候都将影响到千千万万人!
    好吧!就算是林斌愿意将刘救出来,反正派兵攻打卫氏朝鲜总有一天是需要攻下卫氏朝鲜的国都王俭城,那时还不是一样会把刘救出来,结果不是一样吗?
    很大的一个问号!主动和被动救出刘结果是一样的吗?一个肯定的答案,其结果绝对会是截然相反的两面!
    如果林斌透露自己是主动的想去救出刘,而且这个消息传到下面去,先不谈那些高级和中级的臣属们会怎么想,基层的士兵得知这个消息绝对会哗然,他们会产生一个想法“难道我豁出性命去厮杀目的就只是为君上救出一个女子?那个女子还背叛过部族!”,那时绝对会伤了万千在战场搏命厮杀的将士们的心……
    如果是被动又怎么样?这根本不需要去说了,把刘从卫氏朝鲜人那里救出来后再送往汉国便是了,那时就什么负面影响也没有,还能让汉国欠下一个汉国不想欠的人情。醉露书院
    万千思绪,林斌突然被从思考中拉出来,他看向子泊,而子泊却是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林斌不想让部下们知道自己失神了,他选择静静地看着子泊。醉露书院
    子泊脸上表情由期待转为兴奋,他铿锵有力道:“君上以为然否?”
    “该死!我竟然在军事会议上失神了!”林斌有点下不了台。他根本不知道什么‘然否’,可以说刚刚部下们在讨论什么他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他为了不失去威严不得不装模作样,严肃看着下方的部属们,洪声问:“诸卿以为如何?”
    文官代表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敢轻易表态。在汉部武将的地位远比文官高多了。
    军方的武将们也是面面相觑。他们刚刚讨论的是适当向卫氏朝鲜战场增兵,因为蒙诏率领的黑旗军已经攻下卫氏朝鲜南面的门户辽阳城,卫氏朝鲜失去辽阳城后不得不把黑山和盘山的军队撤回去,不撤就会失去粮道,那时再被黑旗军和虎军两面稍微一夹击必然全军覆没。
    蒙诏地黑旗军攻下辽阳城对于汉部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卫氏朝鲜的南面门户一失就等于汉部的虎军和黑旗军顺利会师,汉部军队利用大捷后的高昂士气再把险渎城、襄平城、新昌城拿下绝对不会有什么难度。毕竟卫氏朝鲜的军队失去补给后根本没办法拼命。扫除了卫氏朝鲜南面地屏障之后。卫氏朝鲜的大门就等于向汉部敞开,整个战略要道全面向黑旗军和虎军开放,那时候蒙诏想怎么攻就怎么攻,攻下整个卫氏朝鲜就只剩下时间问题。
    各军团的高级将领基本被派了出去,留在西林的只有一些小鱼小虾。而密枢院的参谋也基本在忙活,参加会议地是一些林斌刻意栽培的武将,他们虽然属于心腹一级但却在行事上没有多少说话地资格。醉露书院当下被林斌那么一问竟然是有点静场。
    林斌怔了怔,他看向燕戈。
    子泊还以为林斌是觉得兵力不够,增兵卫氏朝鲜战场后会影响到其它战场,他反复考虑后坚持觉得先把卫氏朝鲜拿下对汉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幕僚就需要有担当,没担当地幕僚是绝对没有出头机会的。他再次请示:“君上,臣以为增兵卫氏朝鲜乃是必行之事,望君上明断!”
    有人带头就好了,当下就有数位文官武将站出来:“望君上明断!”
    明断?怎么个明断法?
    林斌开始套话,问着问着也差不多明白了。他是马背上杀出来的统治者,对战局发展还是非常敏感,十分清楚卫氏朝鲜失去南面的屏障后等于是一个软柿子,这个时候不去捏,难道要等这颗柿子又长成核桃再去花更多的代价
    “增兵五万步卒……”
    林斌算了又算,目前各个战区兵员数量已经很多,储备地战争物资就像流水一般的流淌出去,那个花费的速度足以吓死胆小地人。
    西林目前也是一个大兵库,汉部势力范围内的青壮每天都在向西林汇集,他们被征召进预备役训练,合格之后补充向各个战区当补充兵,历练一两个月没死几乎就成了老兵。目前西林人口约百万,其中有近二十五万是军人,神策军的八万就不用说了,戍卫首都的精锐不得已之下绝对不会再分摊到战区,那么还剩下近十七万的新兵,怎么分派还是需要详细规划的。
    “物资能跟得上吗?”
    子泊神色一肃,照实答:“就地取粮可行!”
    就地取粮那也就是说增兵可以但是西林不再额外发配粮秣了……
    林斌无法面面俱到,他除了关注各主战军团的兵源和补给外,他也是只知道总储备物资的一些大概数目,至于详细的一些账目自然是分摊到下面的官吏。林斌一听向卫氏朝鲜增兵,结果增兵后不负责粮秣补给,他心里摇了摇头,增兵不负责粮秣补给不是给蒙诏增加麻烦吗?再则攻下卫氏朝鲜后是要长期占领,不是抢一票就跑,就地取粮必然是要杀人,而且是杀很多很多的人,不暴力抢夺哪来的粮食?
    “西林粮秣很紧张?”
    子泊当然知道增兵不负责补给会得罪军方,不过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汉部和匈奴的战争至少要拖五年,那是多少花费,不省着点行么?再则抢卫氏朝鲜有什么不对,失败的一方就是要付出代价,谁叫卫氏朝鲜人抵抗那么积极,不多杀点人以后怎么统治?
    “回君上:粮秣尚足!”
    那林斌就奇怪了,粮秣充足为什么不负责补给?他没有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