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强汉 >

第242章

强汉-第242章

小说: 强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军队进行服役后从根本上提升了军队斥候营地探查能力,如此一来这些特殊斥候的待遇也当然是存在特殊性的。
    普考肯便是一名特殊斥候,他此刻正在梳理战鹰的绒毛,那只战鹰舒服得直咕咕叫。作为战鹰的主人,他则是非常享受来自于袍泽那好奇而又羡慕的眼神。他自加入汉部军队服役后已经执行过数次相对比较简单的任务,军队对他们这些特殊斥候十分照顾。在讲求阶级的汉部。这些特殊斥候虽然是一名士兵但是他们的待遇却等同于基层军官。难怪会让人感到羡慕。
    “全部都有了!”
    一声大吼,它太带有现代共和国军队的色彩了。
    受到林斌的影响。汉部军队的命令和战术术语真的很超前,这也就基本产生了一些小规模作战的战术知识,所以汉部的小规模作战技巧基本上是领先于这个时代,无形中增加了许多战斗力。
    普考肯将拴住战鹰的链子勾在战鹰爪子上的钩子,他站起来跑过去准备接受点名。
    点名程序也是汉部军队特有的规矩,虽然看上去有点没用处,不过事实上正是每一次点名在无形中增加了基层士卒的归属感和集体感,至少不会出现同一队的队员互相不认识的情况。
    校场上有数十支斥候伍,点名不需要
    做,当然也和什长没有什么关系,那些队率嘴巴每张念出一个人的名字,被点到名字的士兵中气十足地应一声“到!”,毫无疑问,这又是汉部军队的特殊之处。
    斥候营的队率基本上都有一张简陋地羊皮地图,点完名字他总是会将伍长和什长带到一边分布任务区域,这个过程一般不会很长。在此期间士兵就要去将马匹牵过来装上缰绳、马嚼子、马鞍、马镫等工具。
    必须说明的一点,自从汉部将成熟的马镫和马鞍装备军队后,第一个跟进的国家是汉国,不过汉国跟进了基本上也没多大的差别,汉国骑兵数量太少。而匈奴人似乎也察觉到马镫和马鞍的作用正在仿造,不过目前匈奴并没有大规模装备马鞍和马镫,这是因为受到工业基础的限制。
    汉部密枢院初步计算了一下,按照匈奴的消化能力和制造能力来判断,如果匈奴想将马鞍和马镫普及全军至少需要半年进行准备,一年或者一年半后匈奴军队才能全面装备马鞍和马镫,而一年的时间足够汉部去极大削弱匈奴人了,付出的代价和受益的比例完全符合汉部利益,如此一来汉部骑军装备马鞍和马镫可谓是合情合理。
    亮的号角声又被吹响了,兵堡地大门被缓缓地推开,准备就绪的斥候成批驰骋出兵堡,他们在驰骋期间化成数十个单位向各自的目的地奔进。
    甲贺下巴的胡须被草原的风轻轻地吹拂着飘动,他注视斥候离去,心下惆怅地计算多少时间之内豹军斥候和边军斥候能够磨合。磨合期自然是越短越少,他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用来熟悉,之后就马上要承担起先期打击匈奴战争潜力的任务了。
    其实甲贺认为狼军比豹军更加适合被调来乌穆草原,原因是狼军以前有在乌穆草原执行军务的经验,很快就能适应乌穆草原的战场,可惜的是林斌似乎忽略了这一点,把豹军派来这里。
    林斌真的是忽略了吗?当然不!甲贺是局部指挥官,他并不了解为了大举而考虑军团调动的难度有多大。把豹军调往肃慎,然后再把狼军调往乌穆草原?这根本就是重复性地浪费,而浪费的不止是时间还会造成一些汉部难以承受的损失。狼军目前驻扎在肃慎之地,肃慎又出现大规模暴乱,这个时候抽调狼军只会让肃慎之地的暴乱演变得更加恶劣,甚至可能失去对肃慎之地的控制!
    当然,甲贺这里不是抱怨,他只是在小小地感慨。
    人权?开玩笑吧!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所谓的人权,再则军队从来就不存在人权这个东西,军队和民间是完全不同的性质。军人特别是高级将领根本没有抱怨的资格,他们能做的是服从和承受,一旦军人抱怨了抗拒了,那么这个军人就是变质,被发现的唯一结果就是被军队删减掉,可能是强迫性退役,严重的是直接让那个人人间蒸发。
    甲贺看完转身走向临时建立的幕府,那里有豹军的指挥机构,他需要和豹军各级参谋进行交流和商议,这也是作战前期最为重要的事情,他们需要考虑无数种可能,再把无数种可能简化成一个作战计划。在这一段时期的商议内容基本上就成了军团日后的战争目标,一切都会沿着商议基础进行,至于如果出现变数,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豹军进行热身期间,世界各地也发生了不少事情,值得一提的是汉国的战事随着冬季缓冲期的过去重新爆发,天子一系和淮南一系在六安附近正在酝酿一场大战,而那场大战基本上决定了汉国内战日后的走向。西林方面判断汉国内战到了新的阶段,淮南一系正在配合匈奴单于庭的动作,因此几乎可以预料匈奴人开始要有大动静。
    同时根据西域传来的消息,蒲类前方发现了匈奴的先遣队,匈奴人在和汉部进行同样的事情,那是在做前期探查,预示离大战爆发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西林经过一番考虑后,由林斌定议,决定提前派出神策军,因为根据情报匈奴也分出一部份军队意图争夺乌穆草原的控制权……。   
第一第二百八十九章:乌穆之战(二) 之调兵遣将
    次战争总是从斥候之间的战斗开始,从各地被派出去授命探查归属区域,他们的任务不必再行复述,探查到的情报上报回各归属军队后并没能得到休息,依情况判断,几乎每个区域都要反复进行确定,由上级推测如果进行攻击需要多少兵力,耗时多少,得到是否比付出大,确定价值后制定作战计划,如此一来就能进行前期的清扫作战,一般是清扫完主要目标周围的敌方据点然后才对主要目标发动进攻。
    从豹军到达乌穆草原之日起,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在半个月之内就发现至少四个以上的可进攻的军事目标,其余不存在进攻价值的非军事目标也有斥候在暗中监视或者跟踪。
    斥候效率的效率是否快速完全能够影响到一支军团的战斗力,甲贺对麾下斥候的效率还算满意,对边军系统的斥候更是十分看好,边军表现出来的实力也迅速让豹军的斥候袍泽们认可,由此两支不同系统临时整编起来的斥候们的磨合进行得十分顺利。
    汉部的军队基本和汉国军队建制相同,而汉国军队的建制又基本和先秦相同,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大区别的话,那么就是汉部设立了统领和副统领这个军职。
    有必要来介绍一下副统领以下的军队建制:
    按照战时编制的常备军逐渐固定,以部为基本单位。部由校尉指挥,因此部有时也称‘校’。校尉出缺由军司马代领。校尉的级别相当于郡尉。在汉国是比二千石地官职,军侯相当于县尉也就是比六百石的官职,屯长、队率相当于县吏俸禄比二百石、百石。以下的什长、伍长不算官。不过汉国提供给官员的粮食在汉部则是由其它物品代替,比如牲畜或是等价金钱,
    部以下的编制不固定,根据任务各有几个‘曲’;而部以上的编制也不固定,由统军部门根据战略方向、战役任务委派的将军(汉部有固定的领军将军),指挥根据该任务而组编的几个部,构成一支某个战役或战略方向地兵力。有时就称军。将军的指挥部由于要在野地宿营搭建帐篷而称之为‘幕府’,汉部当然也继承了幕府的做法,汉国往往给予相当大的人事权力,这点在汉部也部份享受。
    汉国地将军建立幕府后是允许临时任命幕府官员的。因此将军出征也就叫做‘开府’,在汉部包括将军在内的所有官员则是没有开府的权力,作战部队地人员无论是武官还是文官都是由密枢院进行委派。
    同时,汉部也借鉴了东汉的‘营’模式。所谓的东汉营的模式是直属朝廷地北军“五校尉”部队称之为“五营”,每营应该相当于过去的部,但编制定额仅千人左右,汉部的营这个称呼只存在于斥候系统。所以整个斥候系统都是特别地,待遇相当于现代地宪兵,等于是将军以下享有见官高一级地待遇。当然。会这么做是因为斥候是全军出勤率最高。同时也是阵亡率最高的兵种!
    甲贺此时正在听取斥候营校尉地汇报……
    注意!前面已经提示过。斥候营是借鉴东汉北军‘营’,所以一营的士兵绝对不是现代一营八百人。每支军队麾下的斥候营是因为战区不同而增加或者删减人数。
    “……这里……还有这里……,这些地方都发现了匈奴人的侦骑,根据末将麾下斥候的探查,匈奴侦骑不是统属匈奴单于庭,他们身上的装束说明至少来自四个不同的部落。目前已知的情报是……”斥候营校尉仲又伸手指向桌面的地图:“厄尔瑟拉部和乌兰部都有派侦骑参加匈奴单于庭的探查活动。末将的属下还有一个发现,归附匈奴的鲜卑人似乎也派出了军队。”
    甲贺十分满意斥候营校尉仲汇报情报时的简洁,当斥候就该有长话短说的良好习惯,不然啰里啰嗦一大段讲完话黄花菜都凉了。他转头示意随行的军参谋范森记起来,得到范森已经记录的回应再次看向斥候营校尉仲:“可否再深入探查?”
    斥候营校尉仲完全没有抬高自己的意思,他很认真的说:“统领,匈奴单于庭已经向乌穆方向派来军队,我方离匈奴单于庭所在的狼居胥山路程又短,太过深入……恐怕不行。”
    甲贺当然知道这些,既然没有听到想听的答案只有强硬命令:“必须深入探查,先一步得知匈奴军队大概数量才可制定对敌方略。”
    仲只能点头应“喏!”只是这样一来手下的兄弟恐怕又要损失几个了。
    范森‘唰唰唰’记上甲贺
    附文,他重新翻了翻羊皮纸:“统领,距离我军二十一里、二十六里、十七里处皆有匈奴人部落,是否按照计划派出骑兵进行捕杀?”
    甲贺只是看一眼范森没有说话,他直到获得斥候营校尉仲的保证,让仲退出中军大帐才又看向范森。
    “范参谋。”
    “属下在!”
    “匈奴已经派出大军前来乌穆的路上,稍前制定清扫草原部落的计划已经不能做!一旦打了那些部落就会打草惊蛇,先把那些小部落放一放,将分配出去的军队进行招集,集结在……”甲贺指在地图标明为‘上善(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的地方,他手指轻轻点了点:“集结在这里!”
    “是属下考虑不周了。”谦卑从来都是属下应该做的事情,范森将命令记录完毕才说:“上善之地的匈奴方向有一盆地,路途之中尚有多处小山,其地并无可埋伏良地……”
    “你知道,我知道,匈奴人自然也知道。”甲贺知道确定和提出疑问是军参谋的职责,他一点也不恼怒,平心气和道:“没有可以埋伏的地方不要紧,我们打仗不能只依靠地形,我们还需要擅于创造有利地形。之所以现在命令军队集结正是需要麾下士卒做前期准备,你看……这里是匈奴人最可能选择的路线,匈奴人为了打破我军防线创造突破口肯定是求战心切,不会选择绕远路。其它虽然能够到达乌穆草原,但是相对来说路程太远,路上戈漠地段也相对比较多,你是求战心切的匈奴人的话,你会选哪条?”
    接下来军队高层之间的商讨和部署等繁琐的事情自然是不用再多叙述。
    豹军在甲贺的命令下做出机动性集结,边军一部份在左的命令下开往原先豹军驻扎的地点做出人还在军营的伪装,如此一来时间又不知不觉的过去了五天……
    所谓时间如梭,时间在备战期间极重要,人们在极为忙碌的情况下稍微不留神就流逝过去,而战争爆发之后却来了个极大的反差,身处战争的人时间过的永远比较慢,这点谁都无法例外。
    五天后……,既是公元前139年十月初九……
    数量极为庞大的骑兵从乌穆草原的东南方面浩浩荡荡进入,这些骑兵看上去十分精悍,同时他们的战袍和甲冑存在很大的特殊性,与之汉部的其余三支骑军来说,他们完全抛弃了这个年代该有精美,一切讲求实用为主,所以看上去有点另类又有点丑,不过无可否认的是,浩浩荡荡向前奔进的骑兵那种装备样式和散发出来的精悍气质让他们变得异常有压迫性。
    这支骑军的许多士兵完全无视‘身之体发,受之父母’的观念,如果拿下脑袋上的骑兜(骑战专用头盔)一瞧,长长的发丝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现代军队的平头发型。其实这并不是硬性规定,而是在林斌的影响下所造成的结果,而事实上这样做很有利于身体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