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强汉 >

第181章

强汉-第181章

小说: 强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行乖戾之之气”。这是在形容患病是由于天气地影响;病状地记载更为详细。比如头痛、发热恶寒(时冷时热)、反胃、鼻塞、鼻涕、喉咙、咳嗽、颈项痛、全身骨头酸疼、胸闷、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严重时呼吸困难、等等的患病者反应。
    不用怀疑,流感的发病因素与环境、气候地影响绝对脱不开关系,现在正是处于草原多风多雨气候。且在不断迁移的过程中风餐露宿,患病纯属正常。
    林斌及时的断掉无限的传染根源,可以说这是只有传染性疾病以来,无论与哪个势力相比较都是反应最快、措施最合理的一次。林斌一连串的命令让部众明白要怎么做才能避免患病,也借这一次爆发疾病对部众进行地一次普及教育,至少部众算是明白应该怎么做才能尽可能不然病魔缠身。
    由于林斌有打过防疫疫苗。他可能在这个时代里是唯一一个不害怕传染性疾病的人。林斌在防疫期间不管是为了表示对这次突发事件的重视还是收买人心,他很多时间里都是做好防护措施亲临第一线看望患病的部众,这让部众了解到自己的效忠对象不止武勇、对部众更是爱护,无不是心生感动。
    换一句话来说,林斌懂得去收买人心,证明他已经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不再是那个对自己未来感到迷惘的武夫。
    —
    ***********************************************************************************
    这场突发性疾病的爆发当然影响到很多事情,其一便是迁移地速度完全停止。百万部众和数十万军队全部停顿在‘荒干水(黄河支流,位于咸阳靠东、接近汉国定襄郡)’的一个区域内,这让汉国当局感到无比紧张,据可靠消息。原本在西河的李广被刘彻紧急调到了定襄,用意是防御林斌随时可能的南下作战。
    汉国现在正处于绝对地精神紧张的状态。刘彻于半月前已经决定帮助闽越抗击南越,但是因为主要地战略目标仍然是以监视淮南国、衡山国、庐江国为主,派往闽越的兵力只有两万,而且都是水军,换句话说,汉军的主力依然死死把淮南国、衡山国、庐江国围在中间,一幅随时可能发动平判战争的架势。
    汉国的天子当然是想对淮南王等三万动兵了,支援闽越是第一步棋,是用来迷惑刘安的举动,只要刘安以为刘彻的重心偏向闽越和南越的战争上而放松警惕,刘彻绝对会利用刘安的疏忽突然进攻。
    事实上刘安绝对没有被刘彻的举动瞒骗住,刘彻听从麾下谋士的建议做出了放松警惕的姿态,用意是要将计就计让刘彻先攻,只要刘彻没有找到合理的理由抢先进攻,刘安就占住道义的优势,向世人说明他出于逼不得已的反抗,是被迫才反,给人一种刘彻昏庸无道的印象。
    刘彻手底下也有能人,当然也看出刘安的阴谋,强烈建议刘彻不要冒大不韪抢先进攻。刘彻是什么人?说好听了就是有主见,其实就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少年,他觉得再拖下去只会让人(林斌)占去更多的便宜,为了整个大战略的考虑毅然就要发出圣旨让窦婴发动进攻。
    圣旨是发出去了,那个手捧圣旨的大臣刚迈出去,一个从北疆星夜赶路的鸿翎急使到了长安。鸿翎急使带回了一个让刘彻不顾天子威严破口大骂的消息,原来是刚刚击败匈奴的林斌让出了河朔率众向东迁移。
    刘彻听到这个消息后似乎忘记是谁算计之下逼迫林斌不得不迁移,他无数次破骂林斌是一个没有君臣大义
    之辈,心里也对是否攻伐淮南国、衡山国、庐江国产派人火急火燎的将欲到南方传旨的大臣追了回来。
    大臣是追回来了,但是为了保证‘天子无戏言’的威严,刘彻总要找个借口掩饰,他的借口非常简单,那就是随便按一个罪名在那名传旨大臣的身上,说明不去传旨是因为臣子出了问题,不是天子出尔反尔。最后把那名大臣喀嚓了。当然。谁都知道这么做无法掩饰什么,大家对天子改变主意的事情心知肚明,但是有了被喀嚓了大臣地警告。谁敢乱嚼舌头?
    好吧,这是刘彻第一次压抑住没有对刘安动武……
    既然有第一次,那么肯定还有第二次!
    话说,刘彻派人紧紧盯住林斌,查探林斌地去向。想要查出林斌的目的地并不是太难,刘彻得知林斌是要举族迁移到辽东以北。心里既为林斌不是要转向南下而庆幸又有点恼怒林斌是不是要盘踞塞外与自己为敌,刘彻心里更加迫切地想要快点解决掉刘安掉转枪头对付林斌了。
    刘彻又是一番精心的准备,终于抓住机会,他这一次可谓是谨慎小心,重复确定林斌迁移速度没有降慢、没有掉头南下的迹象,心里郁闷为什么要怕林斌的同时开始选派传旨大臣。有了上次传旨大臣被莫名其妙喀嚓掉的事情,这一次干脆没有大臣出来自荐了,这让刘彻心里郁闷得快内出血。蛮横地钦点了一名大臣,这名被点名的大臣哭丧着脸踏上传旨地道路……
    大臣派出了,刘彻心情忐忑的看向大殿门口、竖起耳朵听是不是还会有鸿翎急使来一个急报,很好。他没有听到北疆的军情,心想:“这一次不会再出现岔子了吧?”
    刘彻不过舒心了还没一天。第二天午夜在睡觉的时候被吵醒,他睁开眼睛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北疆的鸿翎急使!”,急急奔出去,拿眼瞧去,一名鸿翎急使双手高捧木盒跪在殿门外,这惹得刘彻一阵脑袋发晕,差点就吐血倒地,他强忍怒气看完战报,拿起剑就是一阵乱剁,原来是林斌停在了定襄郡外,军队大部份都在调动,像极是要挥兵南下。
    未央宫的上空充斥刘彻的疯狂叫喊,可谓是咬牙切齿地在咆哮林斌的名字。
    毫无疑问,那名传旨的大臣再一次被刘彻召回了,这一次刘彻被气得不轻,这一气也忘记维护天子的威严。第二名传旨大臣没死在刘彻地手上,但却也是在隔天就死了,死因众说纷纭,虽然说法不同,但都是认为是被刘彻杀掉,谁也没有猜到是因为紧张而死于心脏病。
    一连串的打击让年轻气盛地刘彻怒极攻心,竟是病倒了,他绝对不会相信那些都是巧合,坚定认为林斌是在与他过不去。现在的刘彻还不是被窦老太太压抑十几年的刘彻,这名年轻的君主还没有学会什么叫作忍耐,他躺在病榻上越想越气竟是起了五面作战的心思。
    所谓的五面作战是:汉国南部的诸小国;淮南一代的刘安三王;北地郡、上郡的匈奴;东南部的南越;定襄郡、雁门郡外的林斌。
    连这种想法都蹦跶出来,可以想象刘彻被气得有多严重。刘彻的想法当然瞒不住窦老太太,这名睿智的老太太虽然因为内忧外患而选择站在刘彻这一边,但是并不代表她会任由刘彻胡来。
    窦老太太放低姿态去劝导刘彻,将里面的利害关系讲得清清楚楚,在她看来,汉国虽然近几年变得强大了,但也绝对还没有多面作战的能力,现在应该做的是忍耐,先把内部的淮南王刘安等三王解决掉;其次是解除南边的威胁;再来是对付匈奴人;刘彻痛恨的林斌却是一个可以对付却又可以招抚的人,毕竟林斌从来都没有露出敌意,这一次骚扰汉国也是因为刘彻主动去招惹,这才引来了报复。就算是要对付也绝对不是现在!
    刘彻被一安慰怒气也渐渐消了,解释那个只是气话,结果惹来窦老太太的一顿训斥。
    两个汉国最有权力的人一阵交谈,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稳住林斌,分化林斌与刘安之间的关系;从边境贸易上去削弱林斌的实力。
    有了窦老太太出马,刘彻毫无疑义的接受了布策,一道旨意把远在西河准备对匈奴展开防御作战的李广给调到了定襄。
    然而……李广到达定襄准备对林斌展开智力上的比拼时,他却是扑了个空,事后才得知林斌已经继续往辽东迁移,目前已经到了上谷郡外,快要进入乌桓人的领地……   
第一第二百二十一章:诸多巧合与……到达辽东(下)
    历一年前的战争,公孙宏率军横扫乌桓等族后东北的重,曾经强大一时的乌桓被逼迫着退往更东面的西辽河。欺软怕硬的民族天性让乌桓选择挑战弱小的敌人夫余,试图把失去的一切从夫余身上找回来,自此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局面,从饶乐水到西辽河地域内不再有乌桓部落生存,八成以上的乌桓部落选择聚居在西辽河下游到东辽合之间的区域内,而从去年(公元前140)开始,乌桓就已经和夫余爆发连场大战,夫余人口不多、国力弱自然节节败退,直至退到饮马河(吉林市附近)附近才稳住防线。
    (夫余应该称呼扶馀才对,但是为了与史记相符,书内就称呼为‘夫余’)
    夫余王已经是一名垂暮老者,正是因为这名垂暮老者的果断,在遭受乌桓的突然袭击后执行退避策略这才保住大部份实力,让夫余在接下来的保卫战中能有足够的兵力把守饮马河,不至于被乌桓族在一年之内灭国。
    夫余国是秽别族在公元前2纪建立,在汉国右北平郡东北方向约两千里(汉时一里是五百米)外,南连高句骊,东连娄,西与鲜卑相接,是被挤在北亚的一个小国。夫余执行的是半农耕帮游牧的生活习惯,相对于农耕民族而言,夫余人却又是比农耕民族更为熟练刀枪;但是比起游牧民族来说,夫余人的骑兵作战却不怎么样,这可能也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毕竟辽东是多山、多河地段。不是一马平川,所以盘踞辽东地夫余等国地国家军队大多也是以步兵为主。
    林斌率领百万部众、数十万军队到达汉国右北平郡北方的饶乐水(河流)时,乌桓和夫余国的战争正处于僵持阶段。双方在饮马河两岸互相叫嚣,谁对谁都没有一点办法。
    按照原先地战略部署,林斌应该率领部众在饶乐水和参柳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面)寻找一块区域作为长期的占领地,现在乌桓举族东击夫余,这一块区域全部空了出来。预计需要与乌桓族交战一场才能获得的判断失误,这个失误却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不用担心时间拖久了对迁移不利。
    由于是仓促而来,对地理位置不是很熟悉,林斌没有马上让部族前往规划出来位置,他派出了大量斥候探查,又是过了五天,初步探测出地理的位置,确定这不是乌桓人唱的‘空城计’,从中枢发出去的命令同时到达十部和五军那里。军队开始有计划地护送部众进行安居作业。
    尽管有了从汉国迁移人口的举动,包括先秦遗民在内,整个部族的人口结构仍然是以草原人为主,华夏人口在部族占的比例只有不到四成。这就注定规划的移民作业需要大量的水草地,毕竟整个部族的牲畜是那么多。军队也需要有繁衍马匹的基地。
    林斌知道在短时间内绝对无法事事做地妥当,他也没有想过要一步登天,迁移的作业本就繁琐,注定无法急切。在部众分批前往自己的位置后,林斌派出去的探子终于传回了消息,他得知乌桓族与夫余人交战地事实,确切的了解到乌桓族被夫余人挡在饮马河西岸。
    这条消息对林斌来说非常重要,毕竟他无论再怎么强大都不能与整个世界为敌,乌桓族和夫余人地战争无疑给他一个结交朋友的机会。
    “不若派人联系夫余王解娄?”
    林斌摇头,他是想交朋友没错,但绝不是主动凑上去,一个合格的强者总是那么淡定的让别人来求自己,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从中获得最大限量的好处。他的计划也不复杂,打算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所以无论是乌桓还是夫余、肃慎来说,最后都是敌人,全部属于在预定吞并的目标之内,一切只是时间的长短罢了。
    “盘踞辽地的各个势力会没有发现有一百五十多万人进入辽地吗?”
    答案非常明显,这么多人的迁移不可能不被获悉,林斌迁移的作业又是那么的大张旗鼓,可能在进入辽地前,辽地的传统势力早该接到情报了。
    “辽地各国并不和睦,他们之间常年都在互相攻伐。我原本担心突然加入进来会让辽地的传统势力感到紧张,联合起来对抗我们。现在乌桓族进攻夫余国却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夫余人在辽地的口碑一向不错,没有多少侵略性。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猜测辽地的各个势力会倾向于夫余,帮助夫余对抗乌桓?”
    方浩情不自禁的点头,他转头与袍泽低声交换意见。
    坐在方浩旁边的随军参谋名叫周超,是一名白白净净的中年人,他是渔阳郡人,是在林斌进入河朔之间主动来投,目前是狼军的部参政。
    方浩十分确定的说:“多面进攻的部署恐怕要延迟,王目前所想乃是分化辽地诸国,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