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强汉 >

第152章

强汉-第152章

小说: 强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在互相猜测,匈奴人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
    稽善和依稚斜昨晚撤退后点兵一算,右贤王部所剩兵力不足一万,右谷王庭好一些还有将近四万的兵力,一个昼夜的厮杀让两部折损了将近十万(含投降的西域人,夜里走丢的匈奴人)。他们虽然知道林斌也撤退了,追上去跟定能够占到便宜,但是为了补充兵力不得不窝着等后方的伏兵上来。
    两人这一等,不但等到了自己安排在后面的伏兵,从贺兰山过来的几支部落骑兵同时跟了上来。
    这时,稽善骑在马背上有点发闷地看着浑部和屠申部的首领,他虽然是右贤王,在匈奴的地位仅次于匈奴大单于,但是如果没有实力的话,那些什么地位、什么权威就是个狗屁。
    “我应该从高阙调军队过来!”
    稽善有一个迫在眉睫的担忧,他觉得这两个临近的部落一下子带了六万骑兵就是过来抢地盘。在这种担忧下,稽善不得不拉拢依稚斜,许诺日后将支持依稚斜上位后,依稚斜这才大方的将埋伏在后面的五万狼军调上来,这一来两人军队的数量总算是超过从贺兰山过来的其它部落骑兵总合,说起话来也有了底气。
    依稚斜的想法要复杂许多,他想要爬上大单于的位置注定需要几名盟友,那些俾小王暗自效忠不谈,他先前已经得到左贤王的支持,现在又得到了右贤王的支持,已经有十足的把握干掉现任的大单于。他所想的是改变匈奴目前的现状,如果登上了大单于的宝座,一定要想出一个办法根绝部落暗自藏兵的习惯,解决匈奴每次作兵力不足的窘境。
    理想远大和只顾眼前利益的匈奴首领,他们驭马上前,看见的是耸在前方的矮墙,墙面上飘扬着汉军的旌旗,旌旗之下站立数不清的弓弩手。
    “林斌趁夜挖了许多陷马坑!”
    可以说,屠申王讲的都是废话。
    “暂时不攻!”
    依稚斜的一番话让从贺兰山过来的部落王有点不悦。
    :<;都做好才上去!?”
    稽善眯起双眼,阴声道:“听说贺兰山的狼已经没了爪子和牙齿……”
    “……”
    沉默之后的爆发,贺兰山的几个部落王最不能忍耐的就是被人嘲笑,以前稽善在传统会上就没少嘲笑贺兰山的匈奴人几十年没作战已经快没了爪子和牙齿,现在又被拿出来说,他们知道这个叫激将,但就是忍受不住用那种阴恻恻的兑现!
    “走着瞧!看看是谁先爬上汉国人的城墙!”
    “噢……?贺兰山的人果然是太久没打仗了,那边的矮墙,它叫城墙吗?哈哈哈……”
    依稚斜一阵无语,他的本意很简单,已经接受了中行说的献策,出于大局为重想要找个机会与林斌正式谈谈,这点右贤王稽善也是同意了,现在贺兰山的部落王横插一脚,看来事情还有波折!   
第一第一百九十章:阵战之道(上)
    子大了必定什么人都有,事实上不论是政权或者是势够大那么就就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和谐,内部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矛盾,有了矛盾当然也就会有内斗,自从有了‘政治’后每一个政权和势力都无法避免一些纷乱。
    不论有多少人在自怨自哀自己的民族为什么那么喜欢内斗,其实这都是人的天性,说好听点叫竞争,难听点就有了一个称呼‘内斗’。有时候只是不身处其中才会看见表面上的团结,内部的溃烂不是没有根源,只是明知道察觉了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加入进去,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利益、小人物有小人物的需要。
    团结从来都是一句崇高的口号,真正能够放弃自己的利益加入到‘团结’里面的人,有多少呢?
    先秦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匈奴已经享受了数十年霸主的地位,不曾出现过太大的危机,匈奴贵族过得很安乐,早已经忘记了什么叫忧患,既是安乐那么来自于利益集团的斗争必然也就会滋生,存在分歧的贵族分成了派别,单于庭的权威消失弥散,匈奴正在走下坡路。
    依稚斜的理想很崇高,但并不代表他了解到匈奴在走下坡路,其实他只是为了自己的野心去呼喊‘让大匈奴恢复荣光’,他眼睛看的不是匈奴的未来,而是那张大单于的宝座。这个时代的人,别奢望他们去理解什么叫作‘民族’,因为这个时代就根本没有‘民族’这个词,做什么、想什么,首先考虑到的绝对会是自己。
    “走了那么多天,你们不需要安营休息。等待明天再攻?”
    :|山的匈奴部落是很久没有打仗了,但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打仗。他恶狠狠地横一眼稽善,闷声道:“走着瞧!”
    稽善心里得意,这个时候他的想法有点玩味。他在想:“果然还是学一点汉国人的知识好。这些蠢货稍微被一激,要上去送死了。”
    贺兰山据说是匈奴人的发源地,但是无论是匈奴人自己还是已经灭亡地先秦,他们承认的匈奴发源地是在阴山以北。这些贺兰山来的匈奴人与之常年征战的其他匈奴部落相比,几十年没有打仗的贺兰山匈奴部落人口增加、部族富裕。他们因为日益强大拥有了一颗骄傲自满的心。说实话,正是因为人口增加和部族富裕,这让他们有点看不起一直占据着河朔但是却不断衰败的右贤王部。他们的想法很直白:贺兰山附近穷困;河朔多水源、草地肥美。贺兰山的部落能够强大,占据河朔的右贤王部不断衰败。右贤王部已经不配拥有河朔!
    :;。,两人一合计决定派出部队试探汉军的实力。
    雄厚的牛角声被吹响……
    辘车的车体被拆卸,紧急做成了简陋的木梯。骑兵汇集而成的洪流,将近一万的小部落骑兵被挑选了出来,他们在呼喝和马鞭下结成一个冲锋地大阵。
    小部落没有参与决策的资格。但是却被推出来当成试探汉军实力的前驱。
    :
    屠申王补充:“冲到城墙下五百步,抛掉你们的健马、抬起你们的攻城梯、举起你们地武器,让他们看看贺兰山男人地武勇!”
    匈奴人攻城模式一直都很简单,他们有充足地马匹。每次攻城都是让人骑马上阵。等待靠近敌城约五百步的时候下马徒步冲锋。这样能够非常迅速地接近敌城。不过,贺兰山地骑兵似乎早就忘记了先辈作战的武勇?坐胯河曲马。没有马镫手里却和同伴一起抬着三丈长木梯地匈奴骑兵表情有点木纳。他们之中有些人打从娘胎出来就没有打过仗,心里实在是有点迷惘。忍不住会想:“等下冲锋的时候会不会因为手里的木梯被甩下马?”
    不管怎么样,贺兰山的骑兵们因为他们首领的意义之争拍马前进,这些没有打过仗的匈奴人显得小心翼翼,他们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在进行加速,那些两人合作扛着木梯的骑兵速度慢得像是乌龟在爬行。
    看到如此军队,稽善再一次张口狂笑;依稚斜则是郁闷摇头。至于浑王和屠申王,他们心里感觉很没有面子,嘴巴上却是解释,“这是小心起见。”,惹来的是更加肆无忌惮的嘲笑。
    ********************************************************************************
    林斌一直都在关注匈奴人的动静,早在匈奴人那边阵阵牛角声被吹响的时候,他亦是命令鼓手敲起了战鼓。他看见了匈奴人进攻的部队,第一时间判断对方的将领不是小心谨慎、就是一支没有打过仗的菜鸟。冲锋讲求的是速度和效率,显然,那股匈奴人以其说是在冲锋不如说是在爬行探路。不过,正是因为匈奴人冲锋的速度太慢,这让林斌和旁边几位五军的将领都深深皱眉了。
    “他们太慢了,陷马坑能够发挥到的作用有限。”
    龟速行进的匈奴骑兵一直没有成冲锋姿态,没有作战经验的骑兵别奢望能有多大的勇气。前进在最前方的匈奴骑兵正想后嗓子来增加自己的胆气,有些人张开嘴巴刚要呼喊,但是壮大胆气的呼喊因为座下战马往下猛地一沉变成了惊恐的惨叫。
    最前方的同伴突然被地面吃掉了的画面吓到了其余的匈奴骑兵,他们勒住了缰绳露出惊慌的表情,突然的停顿让匈奴
    间互相发生了碰撞,虽然速度不快,但是没有心里准眼睛只顾盯视前面还在不断陷下去地同伴,一时间碰得人仰马翻。那些扛住攻城梯的骑兵模样更是狼狈,跌下马了还要被沉重的梯子砸,不少人被砸得头破血流,惨嚎声响成了一片。
    就有如林斌所想的那样,由于匈奴人冲锋的速度不快,匈奴人被陷马坑吞掉四五百骑后就停了下来,他们弃掉马匹小心翼翼的徒步向前,虽然还有人不时踩到松软的地面陷进去,但是陷马坑起到的作用的的确确是没有预计中那么好。
    汉军这边并不知道匈奴人地情况,很多人猜测是匈奴主帅预料到阵地前面会有陷马坑这才派人先破坏。谈着谈着不少将领皆是露出了不乐观的表情。
    “我们遇到擅于攻城的匈奴统帅?“
    匈奴人还在前进,他们发现有陷阱后再一次降慢了速度,彻彻底底变成了真正的龟速。
    韩安国忍不住劝:“护汉侯,派出骑兵队上前箭阻,或许可起到作用?”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中肯的建议,但是林斌却摇头了。先秦对修建防御工事很在行,矮墙有些地段是可以从后面用绞盘拉开提供骑兵出外杀敌,但是为了敌军的一股试探用的军队曝露矮墙段的秘密无疑是非常不划算地。
    “让他们探!”
    林斌波澜不惊的表情和语气很大一部份给予了将领们获胜的信心。他比谁都明白防御战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不能因为一点点威胁就着急,况且作战才刚刚开始,为了一些本来就要被消耗地陷阱去伤脑筋,何必呢?
    陷马坑绝对不是一次性地消耗品,它就算是被发现了除非是被用土填平不然还是能够起到阻敌地作用。最大的用处便是妨碍敌军进行大规模密集地集结。摆开最有利地攻城队形。
    匈奴人动作虽慢。但是经过大约半个时辰小心的探索终于也到了矮墙前面约五百步地地段,他们整队之后没有马上大规模发动冲锋。而是抽签似得选了半天终于选出负责继续往前探索的小队。
    大约两千名匈奴人排成了三个梯次。他们仍然是以乌龟般的速度往前走,走在前排的匈奴人用手中的兵器探触地面。像极是后世在进行排雷的作业,当他们感觉地面松软时就会画一个圈圈作为记号,然后绕开继续前进。
    匈奴人前进了大约一百步,进入汉军射程范围让这些走在最前面的士兵腿肚子忍不住直打颤,深怕汉军突然放箭,他们提心吊胆的再前进五十步,发现汉军没有射箭的意思后胆子并没有变大,反而更为害怕了。
    行走在最前列的匈奴人受不了心里压力停了下来,他们眼前是一条没有遮掩的大凹坑,这个凹坑大约有一丈深、宽约一丈八,很明显是仓猝挖出来的障碍,里面没有木桩尖刺,某些地方的深度甚至还没有五尺,显得极其凹陷不平。
    一个匈奴的士兵擦拭额头的汗水,迷惑道:“这是什么东西?”
    如果让林斌来回答的话,他会很不情愿的说“那个叫坦克防御工事”再补充一句“只是有些小而已”。
    张开口了,“护汉侯,护城渠离那么远,真能起到阻敌效用?”
    韩安国不愧于擅长防御作战,他一语就讲出了关键:“第一条渠离墙段约有三百五十步,第二条为两百步。护汉侯好谋略!”
    吕炎习惯性地双眼眯成一条细线,昨晚到清晨为了挖这两条渠耗费了大量劳动力,以至陷马坑的数量减少了不止一半,他原先也不明白林斌为什么宁愿挖两条注定无法隐秘的凹渠而放弃挖陷马坑,直至弓弩手试射射程的时候才明白过来:那两条渠所处的位置都是敌人的加速地段,能够阻碍敌人的加速,敌军在那两个地段停越久,死伤就越大!
    直至负责探路的匈奴人退回去汉军这边都没有任何动作,这让在后方观看的稽善、依稚斜、浑王、屠申王等人止不住的胡思乱想。按照他们的理解,既然汉军挖了陷坑,那就一定是要杀伤大匈奴的士兵,离得远没有阻止大匈奴的士兵破坏陷坑情有可原,可是大匈奴的士兵都靠近矮墙三百步了,拥有射程优势的汉军为什么不放箭阻止大匈奴地士兵继续靠近?
    依稚斜转头看向从昨晚就不发一语的中行说。“军师……”
    中行说闭眼养神像是在马背上睡着了一般,听见呼唤只是低声“嗯……”的应了一声,连头都没有抬一下。
    稽善对中行说不陌生,知道中行说比大匈奴的所有人都了解汉国,亦是出口请教。
    “到了时候,我会出谋献策助大王子和右贤王大人打败林斌。现在还不到时候。”
    莫测高深?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