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蛇传开始-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采臣告辞离去。出师不力,让他对这件事有了不好的感觉。“不会的,十三娘虽然江湖经验差,但她不是那么容易被抓住的。只要讨来人贩子的东西,再找白姑娘算算就知道了。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嘴上这样说,脚下同样不慢,来到燕赤侠落脚的客栈,人却是不在,只有夏侯剑,“他去哪了?”
“刚才他看到一个探子,急急追了去。”夏侯剑不缓不慢说,似乎又想起什么来,他又说道:“对了,十三娘回来了。”
“回来了?”
宁采臣在发愣,没法不发愣,因为以当时十三娘的绝然,不变成李莫愁便不错了。
“这走了……呃,有两个时辰吧?”
“没错。她走到半路,想投下客栈,歇下脚,发现自己没有盘缠,便回来了。”
惊,绝对是惊啊!
大侠也好,蜀山也好,可全是传说中的人物。这样的人物竟然也会缺盘缠。宁采臣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十三娘一直在等宁采臣,夏侯剑泄了她的底,只会让她生气。用脚使劲去踢夏侯剑的脚。夏侯剑转身走了,正好避开了她的脚踢。
没人了,只剩下他们二人,以及桌上的油灯燃烧着豆大的火苗。
自己这样回来,十三娘感觉非常不好意思,扭捏半天,才一咬银牙,大声道:“宁哥哥,借我些盘缠。”
“你身上就没带钱?”
“当然没带了。我去的地方是修仙,是仙人呆的地方,怎么会有钱?”
“不至于吧!我只听说姜子牙下昆仑,一文未带,你也这么惨?”宁采臣不信。
十三娘却很高兴道:“对,就是这样。”
看她那高兴的样子,仿佛是宁采臣为她找了个借口似的。
修真界的事,宁采臣是不懂,但这修真者总是人,不可能一文不花。姜子牙还可以用昆仑乃圣人道场,没有低俗的金属,全为仙草仙石做解释。可是蜀山也是吗?他抱有怀疑。
“你不信是不是?那你借不借我盘缠。”十三娘只要盘缠,他即使不信,只要给了盘缠就好。
宁采臣想了想,说:“盘缠不是不可以给。不过我们凡人与你们修仙问道者不同。需要银子,得拿劳力来换。”
十三娘听了,一脸的委曲,看上去要哭似的。
下定决心去报仇,却因为盘缠而折回。现在宁哥哥又不帮自己,她没哭出来,便是好的了。
宁采臣狠了狠心,不去看她的表情。因为这毕竟不是一般的复仇,为母仇杀生父。报了,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
十三娘见宁采臣对自己无动于衷,一扭身进了房。再出来,却是端来了笔墨纸砚,在宁采臣面前滴水研起墨来。
“十三娘,你这是在干什么?”
“用劳力换银子。”
这是怎么说的?
宁采臣想了一下,恍然大悟,却故做不知道:“你研墨,与银子有什么关系?”
十三娘把磨了几下的墨,往他身前一放。“快写。写完了,本姑娘再给你磨。”
宁采臣用笔蘸了蘸这所谓的墨汁,一笔落下,却全是水痕,几乎没有任何墨色。“这也叫墨?”
十三娘拿过笔,同样画了画,又蘸了蘸墨,再画,仍然是水。
十三娘,搓了搓手,不安道:“人家这是第一次磨墨,不会吗?再给你磨就是了。”
不得不说十三娘真的很有“天赋”。
这墨是变成墨汁的,可是在她身上却表现了更多墨对人的吸引力。
墨依然很淡,但是她本人却变成了个大花脸。
最后还是宁采臣看不下去,劝她道:“天色已晚,休息去吧!”
十三娘这才停下,站在桌前,却仍然不走。
宁采臣看她这样,便知道她还没有放弃。
用笔蘸了蘸墨,是灰色的。丢下笔,说:“嗯,有进步,就给你个大钱,做辛苦钱。”
十三娘看看那铜制的大钱,看了许久,这才小心翼翼地把那文铜钱收了起来。
这一幕,对宁采臣的触动很大。
目送十三娘回了屋,夏侯剑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说:“公子,看来十三娘的决心很大。”
宁采臣点了点头,说:“是啊!夏侯兄,麻烦你去白姑娘那一趟,让她千万不要把钱借给十三娘。”
夏侯剑说:“公子,你这样做,留得住她一时,留不住一世。”
这点宁采臣也知道:“能拖一时,是一时吧!”
夏侯剑没有多说什么。
宁采臣静静守着油灯。
这夜的杭州是热闹的,处处可见谈论的人群。
以往,高谈阔论是读书人的专利。这一夜众多贩夫走卒,武夫力者们加入了进来。
外面的热闹,到了第二天,带来了一场新的购书狂潮。
宋朝有多少兵丁?
有说百万,有说二百万,或更多。
这还仅仅是军伍,加上武者,再加上他们背后的家人朋友,其必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纵观历史来看,军人的社会低下时,往往就是国家军事薄弱时。
在这种时候,人们反而愈发渴望高强的武力。现实中没有,就在小说故事中寻找。
能不能激起这股**,就看能不能找到激发点,能不能激发出来了?
这一夜,宁采臣他们做的很成功。
真人版电影,不仅刺激了他们的**,其神秘感更是在后世都没人做到的。
无数人寻找着当时的大侠,更多的人冲进书局,冲进任何一处卖书处。因为无法理解,因为看到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人只是听,听他人说……
听来的,不如看来的。这些听过之后的人,自然便成了潜在的读者群。
这也是宋朝富裕,当所有书商都死盯着那一撮文人士子时,宋朝更多的人口基数却为人所忘记。从来没人知道,原来贩夫走卒,低贱的军卒们也有那么大的读书欲。
卷四:序战第132章、不考
其实所有人都有娱乐的**,读书也是一种娱乐休闲方式。而在古代,在这个时代,却恰恰是为人所不注意的。
诗词歌赋是很美,但这只是一小撮人的娱乐休闲方式,更多的人是参与不进来的。
一本武侠,虽然有所夸张,但总归是他们懂得的。即使不明白,看了书,也就明白了。
这不像经史子义,没人为你传道授业解惑,根本就明白不了。
文人士子都弄不明白,就更不用说只是初识字的广大百姓了。
宁采臣开辟的不仅仅是武道,更是一条更多人的休闲娱乐之路。
这条道路一开辟出来,便是几乎无穷无尽,吓死人的购买力。就像后世,初开放市场一样。
这样强大的购买力,可是乐坏了崔老板。
就是宁采臣也吓了一跳。深刻感受到了宋人富有,怪不得有西方商人会说宋城的城门关都比他们的国王这要富有。
小说是什么?除了娱乐休闲,是几乎无用的。它不比经史典籍,读了也参加不了科考。
会有这么多人买,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而宁采臣更震惊的是他的浩然正气再度涨了,倾刻间便多了六道四寸浩然正气。这是他自己获得的浩然正气,不是《黄庭内景经》收刮来的。
这突然多出的浩然正气也证实了宁采臣关于浩然正气是人道功德玄黄气的推断。
这是可以理解的。武,本就是冷兵器时代,人族护身生存之术。
推广武,只会大利于人族生存,自然会为人道所酬。若不是宁采臣写出的《凤舞九天》更多的与这时代武功相符,其受到的奖励也会更多。
一本的成功,不说崔老板的催促,就是宁采臣也知道再接再励。这次的目标更明确,直指军伍。
而既是军伍,又与武沾边的,后世便有一本《大唐双龙传》,正合适抄下去。
里面不仅有武,更重要的是,里面的武推高到了仙的地步。一本《长生诀》拉近了人与仙的差距。
十三娘真的很认真在学习磨墨,她这份认真只会让宁采臣心疼。
“公子,燕捕头两天没回来了。”夏侯剑做出一副无意的样子。
宁采臣知道他实际上是担心的。“你不用太担心了。他可是三路总捕头,追捕犯人拿手的很。一两天不回来,也是正常。你若担心,去衙门打听一下也就是了。”
“哼!谁去打听,他若着了毛贼的道,那他也就不配再做我夏侯剑的对手!”
夏侯剑很认真,仿佛他说的是真理。
“公子,我去白姑娘那换药了。”
“去吧!”武之道,能打听的都打听了,接下来衍化,全是摸索,有他不多,少他不少。更重要的是,让他去问问,打听一下,也好心安。
十三娘歪着脑袋:“宁哥哥,他不是昨儿才敷的药吗?”
“嗯。”
“那他现在为什么又去?”
宁采臣:“这药换得越勤,好的越快。懂了吗?”
“懂了。”十三娘点着脑袋,突然眼珠子一转,说,“原来他是看上了白姐姐,怪不得那么大的剑,他都躲不开。”
噗-
宁采臣若是喝茶,非喷了不可。就是现在他也闪得不清。
“小丫头一个,你懂得什么叫喜欢?”
“人家已经不小了,当然懂了。”挺挺堪比大人的胸部,一脸骄傲道:“就像,就像是宁哥哥对白姐姐,就叫喜欢。”
噗-
上次喷出的若是水,这次非喷血不可。
上次是惊,这次是气的。
十三娘继续说:“不过白姐姐已经有许哥哥了,宁哥哥抢许哥哥的娘子。羞-羞-羞羞脸!”
刮脸,嘲笑宁采臣,她得意得很。
宁采臣知道她是的故意的。“丫头,快磨墨,不然不给你饭吃!”
这是宁采臣的算计,十三娘干活要付工资,即使给的再少,她也有存够盘缠的一天。于是宁采臣开始收她的伙食费了。
以现在看来,十三娘的劳动所得,是绝对不够她的伙食费的,就更不必说什么零食了。
宁采臣用这个来卡她,她气呼呼加重了磨墨的力度。仿佛磨的不是墨,是宁采臣这“小气鬼”似的。
春闱名单下来了,宁采臣果然榜上有名。
“采臣啊!这一次你真的不参加?”没人会想到宁采臣竟然会放弃这个名额。
科考毕竟是为国抡才大典,并不是说你想考就考的。它需要有人推荐,而随着宋朝的冗官越来越多,这推荐名额也便限制的愈发严了。
宁愿一个都没有。也不会阿猫阿狗的,什么人都能考。
“老师在上。学生今年读书时间日短,以致对今科全无把握。”
这前三名,本就是从穷小子步入小地主的变化。宁采臣家中又父亲早亡,一应事务都需他操劳。再加上这杭州先是雪,又是旱,还闹瘟疫。
宁采臣着实出力不少。所以对宁采臣的话,学官大人是一点儿也没有怀疑。他只是可惜,这么好的苗子,竟然为天灾耽误了。
以以往来看,这宁采臣本就不擅考试,逼他,反而会让他更加考不好。
于是学官大人不仅没逼他,反而说了许多安慰人的话。“采臣,你还年轻,多打一年基础,来年考个更好的名次,与急匆匆去考,要好的多。今年不考就不考吧!多多温书。对了,你不是想去府里借书吗?我这就帮你开证明。”
冗官的增多,不仅让科考更难,同时也使得进士名次有了更大的作用。
排名越靠前的,越是能获得好官职,而靠后的,别说一好官职了,一名之差,便有可能成为候补,而这一候补下去,也许便是一生。
乡间的举人越来越多,若是人人都有官做,宁采臣那次的儒士宴也就不会来这么多的举人了。
“是,老师。学生谨记老师的教诲。”宁采臣平静如常的致谢告辞。
他表现得中规中矩,一点儿也没有因为误了一科,而有悔恨不满之色。
这一点显然更为学官大人所看中。“不骄不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好,好,好!我杭州又出人才了!宁采臣这养气下去,到了明年科考必然有个好名次!”
有才却考不好。古人只规结了一个原因:养气不足。所以宁采臣的表现才会让学官这么高兴,不参加了,却连说三个“好”字。
卷四:序战第133章、两次抛弃
告别了学官大人,宁采臣的心情却并不是很好。
李师师的信到了,秀气的字迹,他很容易便猜到花船上的姑娘。
都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但比起官员们来,她们是有情有义得多。
说什么“不以言罪”,原来只是说说罢了。
宁采臣知道自己大意了。怎么说自己也是师从有名的大教授,竟然真的相信了官员们宣传的。只是他却忘了一件事,任何事都在乎实力。
是,他是个大才子,但除此之外呢?
他什么都不是。
宁采臣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言官盯上自己,或许是那个左玉郎。
“混蛋!”
这次科考他之所以不参加,除了他没做好准备外,并不是因为怕了。而是他不得不考虑更多,考虑宁母。
老实说他已经做好了跑路的打算了,这东方的妖魔鬼怪他是见过了,西方的狼人、吸血鬼,他还没见识一番。
当然,他也不是等着结果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