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第269章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269章

小说: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陷在西凉战场,我们不如让西凉维持目前的局面。让杨凤、曾锋带着部分兵力戍守武威、安定、汉阳和陇西,我们则把主要兵力全部集中到中原,从司隶、兖州和徐州三个方向攻击豫州,和曹操一个人作战。

马腾和韩遂虽然明知曹操挡不住我们,但他却无力帮助曹操。马腾和韩遂毕竟实力有限,我们不去打他他就该万幸了。他对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攻克豫州,然后兵发西凉摧毁他们霸占西疆的美梦。

因此,吕布建议屯重兵于中原,集结大约三十五万步骑大军攻击豫州。

太史慈和关羽支持张燕的攻击之策。

西凉大战如果开始,中原战场上的大军因为粮草辎重不足,无法出动,这样一来,曹操就得到了充足的恢复时间。

马腾韩遂占据的西凉,是个渺无人烟的地方,就算给他们几年时间,他们也无法恢复西凉增长自己的实力,所以马腾韩遂对我们威胁不大。但曹操就不一样了,曹操有豫州,有扬州的江北两郡,还有荆州刘表这个坚强的后援,他每过一天,气力便恢复几分。我们给他的时间越长,他实力恢复的越多,将来我们攻打豫州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稳住西凉的马腾和韩遂,集中所有力量从司隶、兖州和徐州方向攻击豫州乃是上上之策。

不过,太史慈认为现在中原三十几万大军屯兵休整没有必要,大元帅完全可以让他的司隶大军立即南下杀进荆州,消灭刘表。大军如能占据荆北三郡,杀了刘表,对将来的豫州大战,对将来大军平定天下,都有非常大的好处。我们不应该让这个机会白白丧失。

参加军议的郭嘉、贾诩和徐庶,不好明确表示支持谁,他们只能从朝廷财赋的角度阐述一下各自的立场。

如果按照朝廷原定攻击之策,也就是赵云所坚持的攻击办法,攻克西凉需要打两场大战。而且西凉偏远,运输过程极为艰难,这对朝廷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如果现在朝廷改变策略,采用吕布等人的攻击办法,虽然也是打两场大战,但是中原运输要简单得多。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财赋上都是合算的。

这种事天子不敢擅自拿主意。他对几位大臣说,你们再仔细商议商议,然后书告大元帅,请他和诸位军中大军最后议定。

几天后,曾炩和刘虞、杨奇等大臣联名上奏,要和曹操联姻议和。奏章中把和曹操联姻议和的诸般好处说得很透彻。河北可以不费一兵一卒重创曹操、刘表和孙坚三方势力,这当然要比太史慈提出的攻击荆州的建议高明很多。

天子下旨,同意大元帅和诸位大臣们的奏议,招抚曹操和孙坚。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曾炩这一切都是放的烟幕弹,在他的心中,有另一套计划,那才是他真正的计划。

在随后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崔烈、皇甫嵩、朱雋和卢植相继去世,无极城朝廷中原朝廷一系也就是门阀世家一系遭遇重大打击。

天子派人把太史令马丰请到了宫中,询问天象吉凶。

这位马丰大人出生三辅第一门阀马家,最早在冀州府为官。后被拜太史令至今。太史令掌管天时星历,遇上朝廷有丧娶祭祀之事,则掌奏吉日及时节禁忌,另外还负责记录灾异符瑞等事。所以这位马大人经常出入皇宫,和天子很熟。

马丰跪拜了天子之后,不待天子问起,立即把最近观看星象的所得禀奏了一遍,“西凉和豫州这两年恐怕都有战火肆虐。不过,河北这几年风调雨顺,应该不会出现灾祸之事。”

“一个月之内,本朝连失四位老臣,星象上可有什么征兆?”天子担忧地问道,“这是凶,还是吉?”

马丰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河北杀伐太重,血气冲天,天象难免出现变数,所以……”

天子脸色稍变,眼里立时闪过一丝怒色。

马丰急忙改口,“不过,这不会影响中兴大业的进程,请陛下不要太过担忧。”

“哼……”天子冷笑了一声,伸手从案几上拿过一卷书卷,“我看你话中有话。”

“前段时间,我请你把本朝近十几年来的大事记录在卷。你写得不错,但是……”天子把手中书卷放到案几上缓缓展开,指着其中一段文字说道,“当年大元帅奉旨在北疆肃贪,深为先帝赞许,曾屡获嘉赏,但你却在记录中说,大元帅肆意践踏律法,肃贪手段血腥残忍,乃本朝四百年来第一酷吏。”

天子抬头望着马丰,怒声质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写?”

“这是事实,我并没有诬蔑大元帅,当年的情况就是这样。”马丰面不改色,躬身说道,“现在大元帅动用军队,在青、兖两州大肆抓捕,数千颗人头很快就要落地。我在记录这件事的时候,依旧会说他是大汉四百年来第一酷吏,而且他依旧骄恣枉法,眼里根本没有天子和朝廷,更没有大汉律法。”

“不淮这么写。”天子把手中书卷狠狠摔到马丰面前,“立即改了。”

“陛下,本朝的内阁总理大元帅地位尊崇,他既然能违背律法,为什么别人不能违背律法?他能无所顾忌的杀人,为什么别人不能无所顾忌的圈地炒地?他不但是酷吏,更是目无法纪的乱臣贼子。”

天子气得脸色通红,厉声道:“你改不改?”

“不改。”马丰的最很硬。

“拖出去,打。”

诸位大臣急忙劝阻。

天子对马丰的性格还是非常了解的。这个人因为出身高门,一向自视甚高,脾气也很倔强,常常出言顶撞天子。平时马丰顶撞他,天子认为他是直言劝谏,一般不以为意,但今天他忍耐不住了,“这次谁劝都不行,我非要惩治他一下,让他知道到底谁说话算数。”

最近悲痛之事太多,崔烈等人对天子都不错,在长安的时候,就是因为有他们的照顾,天子少吃了许多苦。现在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去世,天子心里很压抑,马丰的顶撞就好像在他脆弱的心理上扎了一下,让他郁积很久的哀伤突然找到了宣泄之处,一发不可收拾。

马丰被几个虎贲卫士拖了出去,正要开打的时候,长公主刘萧、大元帅夫人戴霜赶到了宫中。两人大惊,急忙喝令卫士暂停行刑。一般大臣如果阻止行刑,虎贲卫士们理都不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阻止的资格,但这两位不一样。长公主就不说了,而那位美丽的戴霜夫人,是北疆军里最负威名的魅力人物,曾经和他们一起在北疆出生入死,就算掉脑袋,也要给她面子。

天子看到长公主,顿时觉得很委屈,眼泪忍不住扑簌簌流了下来。

众大臣慌忙告退。

刘萧走到天子身边,缓缓蹲下,本想安慰两句,但看到眼前孩子单薄的身躯,想到他在乱世中用自己柔嫩的肩膀勇敢地承担起中兴社稷的重任。为此他牺牲了自己快乐的人生,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在彷徨和恐惧中苦苦支撑。他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应该快乐而幸福的活着,他不应该而象现在这样,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伤心哭泣。

第五卷 第八十二章 刘萧的顾虑

刘萧张开双臂,把他紧紧地搂在了怀里,安慰道:“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等大元帅送来了捷报,最痛苦最黑暗的日子便会过去。父皇在天之灵会保佑你,列祖列宗和无数大汉英魂会把世上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赐给你。你所有的心愿和梦想都会变成现实,你会成为大汉最圣明的皇帝。”

天子心灵颤抖,伏在刘萧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姐姐,我害怕,我真的很害怕。他们都走了,都离开了人世,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丢在世上受苦受累。我做了一个噩梦,我梦见老师,他浑身浴血,骑在绝影上,一个人在千军万马里奋力冲杀。我很害怕,他要是死了我该怎么办?我去依靠谁?”

“陛下……”刘萧心痛如绞,用力抱着自己的弟弟,泪水夺眶而出。

天子哭了一阵,心中积压已久的痛苦和悲伤得到宣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陛下,马大人又顶撞你了?”刘萧拿着丝巾轻轻擦了一下眼睛,柔声问道。

天子呆呆地望着案几上的文卷,叹了一口气,“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不管老师是不是本朝第一酷吏,将来他都是我大汉中兴的第一功臣,这个功绩没人可以抹杀,会永留青史。”

刘萧笑笑,“记得很久以前,好象是大元帅在冀州肃贪的时候,朝野上下口诛笔伐,异口同声指责大元帅骄恣枉法,说他是本朝第一酷吏。大元帅当时很高兴,说这个酷吏好,自己宁愿当酷吏,也不愿姑息养奸,让恶人逍遥法外。”

“不过……”刘萧迟疑了片刻,继续说道,“这一次我也反对在青、兖两州大肆肃贪。朝廷应该及时下旨,阻止大元帅毫无节制的杀戮。”

“为什么?难道你也认为大元帅做的不对?”天子很惊讶。

“不是,大元帅的做法无可指责,但河北受形势所迫,现在不能这样重刑惩治违法官吏和门阀世族。现在朝廷急需官吏,更需要这些门阀世族给朝廷提供可用人才。如果大元帅肆意惩治,不但让朝廷的官吏危机雪上加霜,也会让门阀世族在遭受重创后痛恨朝廷酷法,门阀世族中的贤良之才可能因此抵制朝廷征辟,拒绝出仕。”

刘萧慢条斯理地说道:“陛下也知道,自从大军开始南渡黄河平定中原以来,朝务猛增,内外朝诸府的官吏们日夜操劳,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究其原因就是可用官吏太少。同样的情况在河北三州,在青、兖两州诸府也是一样。”

“几位老大人身体每况愈下,先后病逝,和他们没日没夜的处理政务有直接关系。如果他们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肯定能多活几年,也不至于象现在这样带着无法弥补的遗憾离开人世。”

“北疆在很早的时候就非常缺乏官吏,虽然大元帅建立了许多学校,但是北疆官吏紧缺的状况因此一直未能得到改善。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朝廷从拥有河北三州,发展到接近平定天下了。但官吏紧缺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到今天已经演变成官吏危机了。”

刘萧看到天子没有说话,于是继续说道:“虽然我们都很努力,在河北三州建了很多大小学堂,但一个人进了学堂后,并不意味着读几年书就能成才。成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诸生勤奋刻苦的学习。一般情况下,十个诸生在念了十几年的书后,能有一两个成才的就非常不错了。”

“陛下你可以看看今日无极大学里的诸生,他们有的来自门阀世族,有的来自各级官吏之家,这是诸生最主要的来源了。还有一部分诸生人数较少,他们主要来自次等士族或者家道中落的贫苦士族,来自商贾富豪之家,来自塞外胡族诸部落王或者贵族人家。”

“门阀士族和官吏大家中的孩子生活优越,养尊处优,能安下心来好好读书的并不多,大都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次等士族、贫苦士族和低级小吏家中的孩子相对来说念书刻苦得很多,因为这是改变他们一生的唯一途径。诸生中,这一类人家的孩子学业普遍较好,我最近几年大力举荐的人才几乎都是出身此类人家的孩子。不过相比门阀富豪和官吏大家出身的孩子,他们的人数还是太少了。这主要和他们并不富裕的家境有关,很多这一类出身的孩子因为缺乏钱财,早早弃学回家,最后远离家门赶到无极大学深造的寥寥无几。毕竟能让孩子在无极城继续学业,需要很大一笔钱财,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家并不是很多。但令人高兴的是,能来的都是人才。我曾派人到各地郡县学堂查访过,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贤能之士,结果还是比较满意,能在郡县学堂坚持完成学业的,其才能普遍不错,很多人完成学业后都在当地的郡县府衙出任掾属。”

“至于来自塞外胡族的诸生,因为受到出身、语言、风俗习惯等等原因的限制,能把大汉话说好,能看得懂**就已经凤毛麟角了。他们到无极城除了学习**和治国之策外,主要还是充当质人,所以人们只能尽力教授他们,让他们其中的佼佼者学有所成。朝廷要想把胡族汉化,需要时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这一代人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了。”

“朝廷新政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肯定商贾富豪的地位,允许他们的子女进入仕途。大汉自孝武皇帝以来,一直打击商贾。朝廷能在律法上做出这种重大变动,完全是因为这十几年来,北疆也好,河北也好,朝廷也好,都得益于各地商贾富豪们的大力帮助。如果没有这些人的鼎力相助,当初北疆的屯田不会成功,河北也不会如此迅速恢复元气,而朝廷也无法在这么快就开始平定天下。当然了,商贾富豪们得到的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看到他们的子女挺着胸膛,和门阀世族官吏大家的孩子一起出入学堂,一起站在朝堂上议事,他们也应该满足了。不过,自从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