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资源帝国 >

第448章

资源帝国-第448章

小说: 资源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工业上的产品,想要增加产能,还不仅仅只有这样一种方式,还有其他多种方式,比如改革工艺,改进设备,甚至换管理人员,都有可能会出现更加直观的体现。
    要说困扰工业产品的瓶颈,那也就只有一样,那就是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再多的东西也出不来。但如果这一瓶颈解决了,那刘东还真想不出来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阻挡产能爆发。
    “轻工业产品?难道你的依仗就是这个?但如果仅仅是这个,我觉得你的主意并不怎么好。因为要说到工业能力,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我们苏联比起你们华夏来说,都有先天性的优势。无论是技术实力上,还是工人方面,你们华夏和我们苏联之间,都没有多少可比性。”叶利钦很冷静的说到。
    听到叶利钦这样说,刘东依旧不泄气,继续说到:“的确,要论到技术或者工人的熟练度,我们华夏,的确是和苏联有巨大的差距,这点我也很认同。但是工业产品,这些东西,都算不上最为主要的,限制工业能力最主要的东西,其实是原材料。
    叶利钦先生,我们就开门见山的说吧,苏联有这个制造能力不假,技术上也有优势更加不假,但问题是苏联的原材料,却有一个巨大的缺口。而没有原材料,再好的东西也出不来,想必这点叶利钦先生您并不否认吧?”
    “用你们华夏的产品,对我们苏联来说,有什么好处?”叶利钦终于进入正题的问道。之前的一番对话,其实仅仅是为这句话做铺垫的。
    “好处,很多,对于我们华夏来说,可以用苏联的设备,改造我们现有的生产线,进而在国际上面,让我们的轻工业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还能开拓出苏联这样新的市场,无论是政府还是下面的企业,都会获得巨大的好处,而我们环亚作为中间商,也能在这样的贸易当中,截取丰厚的利润。”刘东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这样做对于华夏有什么好处。
    “那我们苏联呢?你们华夏都有这么大的好处,作为交易的另外一方,如果我们苏联不能获得好处,那我们凭什么做这样的交易?”叶利钦不急不徐的说到。
    “苏联的好处,也会很明显,可以用来自华夏的产品,填补苏联因为原材料缺乏而造成的轻工业产品短缺的巨大缺憾,可以让苏联人民,有更大的幸福感。虽然苏联人民能够吃苦,也可以为了理想而奋斗,但如果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想必大家也不会拒绝,奋斗的理想,是不能和现实生活割舍的,无论怎么奋斗,我想最终理想,都不会是让大家继续吃苦,而是越过越好。
    当然,苏联能够获得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么一点,源源不断的为华夏建造一些轻工业设备,或者重工业设备,也能让工厂恢复正常的运转,不至于弄出更大的矛盾来。苏联的工业是发达,但工业的基础却是人,如果这些工业人才都浪费在悠闲的时光里面,即便是有再好的设备,也没有任何意义。不能开工的工厂,那就相当于废铁。
    而且,用我们华夏的轻工业产品,也能减轻苏联很多负担,因为我们华夏的工业产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便宜,相比起苏联国产的产品来说,我们华夏的产品,更加具有价格优势,让人民用更少的钱,得到性价比差不多的产品,这样的诱惑,我想不会有人拒绝吧?”刘东笑眯眯的说到。
    听到刘东的这番阐述,叶利钦的确动心了,华夏的产品便宜,这个事情他是知道的,因为在远东地区,这些年来穿越于苏联和华夏的那些倒爷,叶利钦他也是知道的。那些人虽然是小人物,并且货物的量相对于叶利钦这个层面的人来说,也是十分稀少,但不可否认,那些产品,的确价格便宜,对于一般的苏联人来说,就相当于白送。
    而且,刘东这番话,也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面去了。苏联人为什么会对戈尔巴乔夫产生反感?对于他的改革,自发的抵触?这点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底层人民,都是一样的。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让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上面的人是失去了权利,下层的人是失去了他们的蛋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如果还能下去,那就是扯淡,饭都吃不饱,谁会跟着你混啊?而叶利钦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契机,才会坚决的和戈尔巴乔夫做斗争,并且成为现在这幅模样。
    叶利钦的权利,是上层反对派,和下层普通人民给的。而他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威,建立起自己真正的根基,那在上台以后,就必须要有实际的行动。
    怎么才能让大家觉得他叶利钦的确是一个值得跟随的人呢?对于上层的人来说,那就是给予他们想要的权利,这点,叶利钦自然会处理,而对于下层的人来说,对付他们就更加的简单,只要让他们觉得在叶利钦执政的时候,比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时候,过的更好,那就能让大家满意。
    而有了华夏的商品,苏联的轻工业产品缺陷,就能够有一定的弥补,而这些东西最终会消费在人民的手中,只要有了切实的好处,让那些人民归心,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第六百三十二章 会谈叶利钦4
    人,都是现实的动物,只要有好处可以给予,那就能掌控。对于叶利钦来说,他想要攀登上苏联的最高山峰,那么他就必须要掌控两类人,一类是和他同样的统治者,一类是被统治者,只要叶利钦能够掌控这两类人,那么他在苏联,就将无往而不利。
    刘东自身能够带给叶利钦的帮助有限,即便是他有千亿美金的资产,但如果放在苏联这么一个庞大的舞台里面,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刘东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控制像叶利钦这一类人,除非他是疯子,抑或者他有和叶利钦同样的能量。
    但这个能量,基本上不可能,作为世界的两极之一,即便是虚弱了,也不是他一个小小的个人能够掌控的。苏联不是那些非洲小国,一个国家都没有几个人,而且科技力量也不行。苏联是庞然大物,想要获得他想要的好处,就必须是合作,并且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合作。作为一个个人,能够达成这样的合作,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了。
    对于苏联,刘东从头到尾想要的都是捞上一笔,而不是掌控什么地方,那不是他能够办到的,所以本质上,刘东和叶利钦并没有多少冲突。而叶利钦也知道刘东的志向,所以叶利钦对于刘东,对于环亚,是绝对比对那些美国人,更加的放心。
    为了让叶利钦支持,甚至参与到这个计划当中来,刘东也需要撕破一些表面上的纸皮,虽然含蓄的话更加适合和叶利钦这样的人谈,但他对于叶利钦,并没有什么政治上的需求,他只是一个商人,含蓄这种玩意,不太适合他和叶利钦之间的交到。
    “叶利钦先生,其实这个计划最终能有什么样的好处,您应该是知道的。有了轻工业产品,苏联国内的一些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能够让人民满意。而有了叶利钦先生您的支持,我想这个项目,会变得更大。
    而这个交易的过程当中,那些您看好的人,也能在这个交易当中,获得实际的好处。要知道,我们的渠道,并不是走过正常的国家途径,而仅仅是私人的途径,在这其中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好处,即便是国家,也管不着。想必叶利钦先生您应该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戈尔巴乔夫先生,就没有这样的能力。”刘东继续蛊惑到。
    听到刘东这么说,叶利钦的眉头一皱:“难道你就不怕我对你们环亚多心?要知道,如果真正让你们公司完成了这样的大项目,你们公司在苏联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而且还是一个并不完全受我控制的利益团体?
    即便这个项目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好处,但是权利这个东西,并不适合一个外国人来参与,你觉得我会让你实现这样的目标么?我可不想在未来的苏联土地上,还存在一个很有实力的外国势力,并且这个势力,还是属于个人。因为个人,是不能改变真正的大环境的,力量太过弱小,没有根基,这不符合苏联的利益。也不符合我的利益。”
    “从我们一开始交流的时候,我就和叶利钦先生您说过,我们环亚只是求财。如果我们环亚真有什么政治目的,您觉得我还会对您说这些话么?
    其实您大可以不必那么在意,因为环亚始终是一个华夏人开办的公司,即便能够拉拢很多势力,但也不会形成真正的核心。这样一个势力,对于您并没有什么危害性。只要您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您可以用一万种方法让我们环亚在苏联寸步难行。这点,我相信叶利钦先生您能做到。而且正是由于我们公司是个人公司,您更加有理由和我们公司合作,因为就像您说的那样,个人的力量,始终太过弱小,并不能形成危险性。”刘东说到。
    刘东的这番话,到底能有什么样的威力,刘东的心里也是没有多少底气,因为他考虑的思路,未必和叶利钦考虑的思路一样。因为他是一个商人,而叶利钦却是政治家。虽然人们常说官商官商,看起来这两个职业联系紧密,但实际上,这两个职业之间的鸿沟,也十分的明显,真正合为一体,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很难做到。
    商人的思路和官员的思路,在某些时候,并不是那么一致。所以即便刘东考虑得再多再全面,认为万事大吉了,都不一定能够过叶利钦这个门槛,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并不一致。
    好半响,叶利钦才说到:“你的这个所谓项目,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我想看看具体的效果。”
    听到叶利钦这么说,刘东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叶利钦对这个事情,的确很有兴趣,虽然之前就经过了大量的计算,认为叶利钦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交易,但政治人物的心思,到底如何,谁也说不清楚。
    就好似前几年和叶利钦交易的时候,那么大的交易额,在当时对于苏联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原本交易,就应该能继续下去。但就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间的不对付,连带着环亚这样和叶利钦做交易的公司,也被打压。好几年都在苏联虚耗时光。
    要说那样的交易对于苏联的经济有没有好处?那绝对是有的,当时可是交易了两亿美元,而苏联付出的代价,仅仅是一些他们暂时用不到的人,这样的人,在苏联不说是过江之鲫,但也绝对不是少数,这些人在当时的苏联,并不能够给苏联带来任何的利益,并且还会成为苏联的负担。
    可即便是这样对于双方都大有好处的事情,就因为叶利钦的问题,直接就让戈尔巴乔夫斩断了这一条已经算是成熟的链接,要是在商业上,这样的行为绝对会被人看作不可理喻,这样的公司,早晚也会挂掉,因为自己公司内部的争斗,直接把外界的通道给斩断,这样的公司,哪里还能有什么出路?
    可如果用政治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当初戈尔巴乔夫所做的事情,就是很正确的。环亚的交易对象是叶利钦,不是他戈尔巴乔夫。而如果继续有源源不断这样的交易,那么叶利钦在苏联的威望,就会空前高涨,因为叶利钦能够给大家带来利益。如果真出现那样的情况,戈尔巴乔夫都得坐蜡,斩草除根,那是必定的选择。
    这就是商业思维和政治思维的本质区别,商业或许在某些时候,是能够影响一些政治,但如果碰到一些立场问题,那商业即便是再能赚钱,在政治力量下面,也得拜拜。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的事情,也就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当中,才会经常的出现这样的问题。
    而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这样问题的时候,就比较少了。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至少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运用政治手段干涉商业行为的时候,并不少。就好像巴统这样的奇葩,明明可以赚钱的生意,就是因为阵营不同,很多东西都不能随便的交易,八三年东芝卖给苏联几台五轴联动机床,八六年东芝就差点因为这个事情,被罚得倾家荡产,十多年都缓不过气来。如果按照正常的商业思维来说,这并没有错。但如果按照政治思路来说,这就是大错特错。
    因为东芝贪恋三十五亿日元,结果为北约损失了几十亿美元都不止,所以原本正确的商业买卖,就变成了错误的决定。
    虽然刘东能够肯定自己的大项目,绝对符合叶利钦的胃口,但如果叶利钦的政治思维和他想得不一样,那这个事情就未必能够过关。好在现在叶利钦表态是先看看,那就证明这个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叶利钦也算是接受了环亚大项目的意思。
    只要能够在接下来的交易当中,获得实际的好处,并且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