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资源帝国 >

第336章

资源帝国-第336章

小说: 资源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人因为还沉浸在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当中,所以对于谁都比较傲慢,这点无论是上层还是平民,都有这样的心态。也不管他们这个日不落帝国到了现在,其实也就是个破落户的现状。这样的人,其实才最让人不好接受的。
    英国人的傲慢自大,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虽然英国人不会像日本人那样,对于掌控华夏很感兴趣,并且还用很大精力,付出行动。但即便是合作,他们肯定要比日本人还要可恶。至少日本人会把华夏人当对手,但大多数英国人那是直接无视,即便刘东给钱,他们也不一定会真心的教环亚船业功夫。
    而美国人原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很是霸道,但美国人对于民用船舶技术,其实也并不怎么在意。只要刘东不是想要弄他们的军舰技术,在有足够利益的前提下,美国那些见钱眼开的商人,还是会给环亚留一个好印象。
    如果刘东不知道历史也就算了,但知道历史的刘东,明白华夏和美国的蜜月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从明年开始,美国人对待华夏的态度,又会转变成另外一副模样,而这紧张的气氛,还要实行好几年,浪费这么宝贵的几年时间,就为了等美国人的技术,美国人等得起,刘东等不起。
    所以,算来算去,无论是日本人,还是英国人,甚至是美国人,在刘东的心里,都不会是什么好的合作伙伴。日本人想要控制力,英国人十分傲娇,美国人有钱能办事,可惜政府不答应。三个造成行业当中的大拿国家,都不是什么良好的选择。让刘东即便是想要弄到先进的船舶工业技术,也找不到门路。
    至于说苏联人那边,如果刘东想要,那应该是没多大的问题。就算现在和苏联某些人关系紧张,但是等到叶利钦上台以后,这些问题,都不会是问题。
    要说苏联人的船舶技术,那也算是不错,至少要比华夏现在的要好很多。但是苏联做为一个陆地强国,他们的海洋发展,也就只有呵呵呵。看起来是不错,但实际上,那些东西不过是他们强盛的国力堆积起来的,要论到商业化效果,刘东也就只有呵呵呵。苏联人的海军,向来都是被人称之为存在舰队,这称呼可不是那么好听。
    军用的东西都尚且如此,就更别说他们的民用东西,无论是在之前,还是在二十年后,刘东就压根没听说过,跑大海的那些势力当中,有多少是俄国人。当然,也不是全都没有,但那些俄国人,跑海上货运,更多的是贩卖军火或者是其他灰色地带的东西,至于他们本身的船舶行业,甚至比华夏都还要薄弱。
    偶尔弄点他们某些先进的技术还可以,但要全盘引进他们的技术,那基本上就是让环亚船业走一个岔路,并且还是非常没有前途的岔路。
    正是因为这样,从一开始,刘东就没有把苏联那边的技术看在眼里,海洋上的东西,不是北极熊的传统势力啊。就算到时候能用白菜价买到很多东西,但那些东西对于环亚船业来说,基本上就等于废物,而刘东也从来都没有当废品回收员的志向。
    于是,想了想之前张亚平说的三个国家,刘东头疼的摇了摇头:“不论是日本,还是英国,抑或者是美国。对于我们环亚船业来说,都不是什么好选择。所以真要引进技术,这三个国家可以直接忽略。”
    听到刘东这话,张亚平诧异的说到:“怎么不是好选择了?这三个国家在船舶制造行业当中,实力都能算是前三强。虽然日本人被限制了很多,但他们的坏水也不少,钻了太多的空子,真要说到民用船舶实力,甚至比美国人都还强。如果老板你不选择这三个国家的技术,那我们环亚船业,凭什么追上世界先进水平?”
第四百七十一章 多方技术组合
    “要说到技术实力,这三家当中,除了美国能拍着胸脯说他什么都能造之外,还有谁能这样说?日本?还是英国?虽然我对船舶工业这一行的了解并不算是太多,但我也知道,日本船舶业,当初是靠人力成本起来的,至于英国,他们的实力是不错,但是这么多年来的经济衰退,最先进的船舶制造业技术,他们未必会有。别忘了,现在还有一个棒子,他们的船舶业,也很强大。”刘东说到。
    韩国是在日本船舶业崛起以后,才跟着崛起的。到现在,在全世界货运轮船订单方面,实力也很强劲。但之前无论是刘东还是张亚平,都没有说引进韩国的技术。并不是刘东他们两人瞧不起棒子,厌恶他们,主要是他们的造船行业,要说实力是强大,但要说到技术,那就未必多么的强大了。完全是靠着国家的支持,还有一些机遇,才撑起来的。
    就犹如当年日本船业兴起,要说到当年日本人的造船工业能力有多强大,那绝对是扯淡,不过是像现在的华夏一样,依靠廉价的人力成本,把这个市场给撑起来的。只不过到了现在,发展了那么多年,日本人已经开始向船舶高端行业前行,很多的船舶设备,他们已经把技术给吃透了。所以他们的技术力量,才有参考的价值。
    但现如今的韩国,虽然发展的时间也不短,至少要比华夏要长那么一点,但他们也就在近代,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在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崛起的,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二三十年。虽然订单很多,并且整体行业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看起来也很强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能算得上是霸主。
    可韩国不能和日本比,在二战的时候,日本就有一定的船舶建造能力,而那个时候的韩国,仅仅是日本的殖民地而已。完全没有任何的根基,而二战之后,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但美国为了用日本来钳制华夏和苏联,并没有把日本打压得太狠,虽然军工方面,美国人是绝对不让日本人弄的,但是民用建造方面,美国人的尺度是放得相当宽的。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是那种对别人狠,对自己同样狠的人,他们既然军事方面不能太过发展,那么就对民用方面发展迅速。船舶建造业,又是日本的传统项目,他们当然得在这方面上下功夫。所以,到现在日本发展出了高精尖的船舶技术,而韩国还仅仅是在做一些苦力。就像后世的华夏,号称是制造业第一强国,但要说到核心竞争力,那就是个渣。现在的韩国,在船舶制造行业当中,情况其实也和后世的华夏差不多。
    所以打一开始,刘东和张亚平就完全忽视了棒子。虽然现在棒子的船舶业,在他们国内都是支柱型产业,但内置不好,考虑都不用考虑。
    “照老板你这意思一说,那现在全球造船行业在技术方面有优势的,还能有几个国家?本来美国是一个好选择,但是老板你又把美国直接给忽略掉了,我都不知道该选哪个国家的技术了。”张亚平无奈的说到。
    “其实,我们不能老是把目光看向那些强大的船舶工业国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实力强大,不代表技术就强大,韩国就是一个例子。但实力不强大,也不代表技术就不强大,就拿芬兰来说,你敢说他们的船舶制造业不强?”刘东问到。
    “芬兰?难道老板你打算和他们合作?”听到刘东把他自己提出来的三个国家都放弃了,又提出一个国家来,张亚平就以为刘东看上了芬兰的技术。
    但刘东听到张亚平这么说,依旧摇头说到:“芬兰的船舶制造业,的确相当有实力,但是他们擅长的东西,和我们需要的东西,完全就是两码事。他们擅长建造破冰船,这玩意我们拿来有什么用?是开到北极去?还是开到南极去?而且这个方面的船舶应用,产值又不大,我们环亚船业进去了,让芬兰人吃什么?”
    “那总得选个国家的技术来用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总不能不引进技术了吧?”张亚平有些急切的问到。
    如果在之前,张亚平对于环亚船业的关注程度,仅仅是好奇,那么现在,张亚平已经开始把自己当成环亚船业未来的经理了。既然是环亚船业的经理,那就不得不为环亚船业多做考虑,毕竟,他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工作主要成绩,都将会来自环亚船业。环亚船业发展好了,才有他风光的时候。所以,当刘东说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话之后,张亚平不得不急迫起来。
    对于张亚平这话,老实说,刘东自己也很头疼。要说钱,他现在的环亚,是绝对不会缺乏的,再过几年,从苏联那边弄过来的钱,都不知道会有多少,而在这之后,还有日本人的钱,可以收割一次,所以论到资金富裕的程度,绝对可以和那些老牌财产媲美。
    但有钱不代表就一定能有技术,就像后世的华夏,手里捏着那么多的美元,但华夏想要买技术,却有着种种的限制。那个时候的华夏,才会明白,钱再多,没有化成实际的核心竞争力,都是没有意义的。说白了,美元不过是美国人印出来的一堆废纸,美国人认可这个纸的时候,他才能有购买力,美国人要耍流氓不认可,或者是弄出其他的限制手段,别人就只有抓瞎的份。毕竟,美国人有抢钱套装,你没那个实力,你就不能让他们屈服。
    但既然张亚平都问到这个程度了,刘东也就只有把他脑子里面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给说出来:“整体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我看并不适合于我们环亚,我的打算是,多种方面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长处。”
    “这不就是万国造么?那样弄出来的船,能行么?”听到刘东的话,张亚平差点忍不住鄙视起刘东来。
    刘东的想法是很好,学习所有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但是这样的做法,在制造业并不是那么吃香。因为制造业,存在着很多种标准,美国的标准未必会适应于日本的标准,日本的标准也未必会适应于英国的标准,虽然大体上的船,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由于各自发展出来的核心技术,都不一样,这几十年各自闭关研究之后,各个国家的发展,都会出现明显的分歧。
    就算是华夏自己,当年虽然搞工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全盘引进苏联的技术,但现如今,如果把苏联的设备拿到国内来用,未必就适合华夏现如今的行情。就连同一种技术,分开发展几十年,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距,就更别说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擅长领域,要把所有国家的长处都整合到一起,那难度未必会比自己从头开始研究差多少。
    那样做,就相当于在战争年代,机枪用美国人的,步枪用俄国人的,然后坦克又用英国人的,再加上大炮用法国人的,怎么一个乱字能形容?单单是各种各样的子弹炮弹匹配,就足以把管后勤的人给愁死。如果真像刘东说的那样,基本上引进的那些技术,想要本土化,还必须要磨平各种棱角,甚至引进的那些技术,到时候很有可能,仅仅就能起到参考的作用。
    刘东这话,哪里是在给他答案,这纯粹就是在添乱嘛。
    看到张亚平那模样,刘东就知道张亚平在想着什么东西。但问题是现如今环亚船业,确确实实是不能全套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但凡有可行的办法,刘东都不会想到这样的歪招。
    但很可惜,无论是美国人那边,还是日本人那边,甚至是英国人那边,都不可能百分百的引进他们的技术。所以,刘东也就只有弄出这么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来,要不然,环亚船业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弄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船舶?
    “万国造也就只有万国造了。我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坏处,但单独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力量,对于我们环亚来说,是走不通的。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换一种思路,或许就能闯出一条路来。毕竟,我们背靠华夏,有着很大的成本优势,如果利用这个成本优势,迅速的把所有技术吃透,然后本土化,到时候未必不会形成竞争力。等到我们从最开始引进的技术当中,形成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技术,那到时候,这些技术就是我们的技术了,而不会再存在什么万国造的说法。”刘东说到。
    “可那样做,真的太麻烦了,尤其是船舶制造行业,这一块牵连到的东西可不少,如果单单依靠我们环亚自己来吃透那些技术,那还不知道会用多少年的时间,十年,抑或者是二十年,甚至是更加长久的时间,而老板你不是说,我们环亚船业,必须要尽快的形成核心竞争力么?”张亚平觉得,无论如何也要打消刘东那天真的念头。
第四百七十二章 万国造也能玩出花样
    造船行业,可不比其他。在某些方面来说,基本上可以算是衡量某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主力行业。虽然那大多数都是在说军用大型舰只,而不是民用的,但多多少少也是有些关联的。想要单单依靠环亚就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