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资源帝国 >

第259章

资源帝国-第259章

小说: 资源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现实却比想像的东西要残酷,于是他带着羡慕的语气说到:“是啊,只要你能通过里面的考核,那最少十万的年薪,就是你的了。我给你透个底把,就今天来的人当中,你还是第一个条件那么好的人。如果你真有那本事,并且自己的资料没弄错,你起码得十五万的价码,以后还要你多多关照啊。”
    听到面前这小年轻张张嘴就把十万的底薪抬到十五万,一下子就涨了一半,老实巴交的王大根咽了咽自己的口水。真要有那么多钱,他该怎么花?
    但还等不及他继续瞎想,后面的人又上来了。于是暂时放下心思的王大根,顺着一边的指引标志,进到了真正面试的地方。而这个地方,现在却放着陈志豪,刘东这样的公司大拿亲自坐镇,就为了能够尽快的通过审核。
    等在王大根后面的人看到王大根就这么大大方方的进去环亚公司了,明白的人都开始羡慕起来。他们可都不是雏儿,之前没有通过的人就连这大门都进不去,而王大根却畅通无阻,多半是能够加入环亚了,想想那十万的年薪,多少人都得羡慕。
    当王大根进入去了以后,就听到之前和自己说话的那个办事员,又像之前对待自己那样,用毫无感情的语气说到:“姓名,年龄,特长。”开始了新一轮的初审工作。
第三百六十章 彻底摆脱人才困扰
    之前在外面的办事员说得不错,当王大根把自己的条件一说出来,并且还有工厂开出的证明以后,陈志豪都不用刘东插话,就乐呵呵的拍板把王大根留在了环亚。并且这个王大根的年薪,还不是之前那个办事员猜测的十五万,而是整整的二十万,比他预计的还要多出五万来。
    等到王大根晕晕乎乎的被陈志豪要求第二天就来上班,出了环亚公司大门以后,陈志豪才对着旁边没有开口的刘东说到:“这家伙真行啊,我还真没想到,大陆会有这样的人才。要是在香港,这样的人你要不开五十万的年薪,压根就不理会你。还是大陆好啊,二十万就能把这样的人才抓在手里,还签了十年的合同,这完全就是白菜价啊。”
    听到陈志豪这样说,刘东也感慨的说到:“是啊,我也没有想到,看起来老老实实的一个人,居然对管理方面这么在行。看来之前没有考虑到这一块,真是失误啊,要是早想到这样的办法,我们公司哪里用得着为人才发愁?我们京城这边,现在招收的二十多个人当中,他都能算佼佼者。”
    “岂止是佼佼者?我看放在公司锻炼两年,完全可以直接接手我们那六家机械厂其中一家的总经理位置。而且还是做柴油机配件的,要是去我们的机械动力厂,能省去不少麻烦。”陈志豪说到。
    “你这提议不错,等我们的机械动力厂开工以后,就把他调过去做副总经理,和首长拨过来的人磨合一下,说不定他就能再带起来一个分厂。这样的人才要重点培养起来。”刘东听到陈志豪的主意,立马就把这个叫做王大根的中年男人确定到机械动力厂去。
    “对了,老板,我们现在一共招收到了多少管理人员了?”陈志豪对着刘东问到。
    “具体的情况还不知道,我们今天这里加上这个王大根,就招了四个做管理的。之前三天,我们一共招到了六十三个。以目前的态势来说,还没有达到招人的高潮阶段,一个星期以后,才应该是大规模拉人的时候。”刘东说到这,脸上的笑意是怎么也止不住。
    要知道,之前陈志豪梦想当中,也就想着有两百个人来缓解压力。但是今天看来,如果继续这样招聘下去,别说两百人,就算是两千人,也能招的到。看来高薪加上央视的广告,对于这个年月的人来说,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还没达到高潮阶段?我的天哪,我们之前还在为人才少而发愁,但我现在想要真不停的招人,我们公司的人才就得富裕得不像样了。到时候人多了也是麻烦啊!”陈志豪的脑子也不差,仅仅从目前的数据上来看,要真在央视打满一个月的广告,那个时候绝对不是人才不足,而是多余到不知道往哪里放。
    “以我们公司目前的框架来说,两百个人能够基本解决我们的需要,一千个人就完全可以满足五年的发展。要是人才再多,那就不太好处理了。”刘东这个时候,也对人才多得发愁而担忧。
    而且最主要的是,如果一下子把这些人员挖狠了,会不会影响到国企的管理,尤其是他招收的还是真正的精英,真要把国企的管理给弄乱了,自家老爷子第一个就会收拾自己。要知道,机工部下辖的国企,也不是个小数目。
    就拿这个王大根来说,要拉上关系,还能算得上是一机部的人,而且以这个王大根的级别来说,还算是正处级。虽然国企的级别,和地方的级别没得比,尤其是他们这样做配套工业的,要是上游企业没戏了,他们这个级别就是个摆设。但多少也算是一机部的人才。
    虽然国企不少,但刘东要是一下子就拉个一两千人过来,这动作太大了,指不定谁就看不惯要管上一下。但既然这广告都播出去了,也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虽然到时候可能引来一些麻烦,但自己公司的管理问题解决了才是王道。相信在二十亿美元的投资下面,就算有人想要歪嘴,也会暂时的把这风压下去,刘东缺人的事情,他们又不是不知道,想要真正的落实这二十亿美元的投资,那就得挖人。有上面的大佬顶着,刘东现在也还算安全。
    刘东正想着挖人挖多了可能引来麻烦的问题,陈志豪却说到:“老板,既然我们管理人才的问题可以圆满的解决,并且还会出现富余的情况。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一个思路,毕竟,我们公司除了管理型人才之外,其他的人才也都缺,但缺得不是那么严重。现在正好有机会,是不是乘机把我们未来五年需要的人才都给全面发展起来。”
    “这样也行,记得之前我们看资料的时候,好像还有个八级工,这样的人才,放到哪里都是宝贝。既然到了我们的嘴边,也没有不吃的道理,只要我们公司能够用得上的,那就使劲给我捞。乘着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真正彻底的解决我们公司人才发展的瓶颈。”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思想,刘东也不管等自己这一波招人计划以后,会让多少人咬牙,干脆一次捞个够,省得以后再做这样让人记恨的事情。
    “那等我们把管理人才招完,就立马换成招其他的人才。在一个月之内,把我们需要的人都给拉来。既然在最让我们缺乏信心的方面都能有这么好的收获,那其他方面,肯定也不会小。”陈志豪说到。
    无论是在什么地方,这管理型,或者说是统筹全局的人,历来都不是那么多。尤其是在国内,这类人才扎堆的地方都在政府机构和部门,能够适应商业的,本来就少。原本陈志豪觉得,能够弄到个几十人,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就算是在香港,想要一下子搂到几十个管理型人才都不是那么容易,就更别说商业僵化的大陆。但他没想到,并不在意的大陆,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不但人才超乎想像的多,而且价格还便宜,实在是一个好地方。要是之前陈志豪对于大陆商业上还有什么轻视,这次以后,那是再也不敢冒出这样的念头了。
    香港就算再发达,那也是一个小地方,人口撑死了才几百万人。就算人才再多,那么多的公司争强之下,还能剩下多少,真不太好说。而大陆就算再不发达,在那庞大的人口基数下面,人才再少,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现在还没有多少大型企业正式的跑到华夏市场来圈人才,完全就是一片处女地,现在单单环亚稍微一开发,就差点要被撑死,这样的差距,不是了解内情的人,根本就不会相信。
    环亚的广告依旧在继续,而环亚公司需要的人才,也在源源不断的涌入环亚这个公司。由于刘东他们怕目前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公司人员崩溃。于是那些才招收进华夏的人,都立马火线上岗,头一天来面试,第二天就来工作。
    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环亚公司的岗位,也就意味着刘东他们肩膀上的担子变得越来越轻。由于这些新进公司的人员,为了在刘东他们面前好好的表现,所以个个都十分卖力。为了那最低十万块钱的年薪,那些新招收进公司的人,也开始拼命起来。
    原本刘东虽然对招收到足够的管理型人才表示很乐观,但是现实的情况,比他们预先估计的还要好很多。他们之前以为想要招收到一千个管理型人才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但是不到十天的功夫,这样的人就招聘齐全了。
    才十天就把管理型人员招齐了,刘东他们自然不能浪费广告的威力,于是乎,从之前清一色招收管理人才,变成管理人才已经招满,接下来招收的就是其他类型的人才,普工自然不会浪费这么宝贵的机会。于是为黄三水的情报部门拉人,为机械工厂拉技术骨干,为环亚国际研究院拉科研人员,反正环亚目前缺什么人,环亚就拉什么人。
    央视的广告那是时刻也不停歇,只要一类人招完了,剩下的一类人立马就列了出来。还好由于仅仅只是招聘广告,并且那个广告的制作也并不复杂,刘东这么折腾,央视看在那实打实一百万人民币的面子上,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一个月的时间里面,环亚依靠央视广告的威力,在大陆开始了人才大扫荡的计划。等到一个月过去以后,环亚公司原本只是空壳的各个部门,现在都被人给塞得满满的。
    除开1029个管理人才,刘东这次还招到了135个对于商业情报比较敏感的骨干,这些人,将会是黄三水组建一个类似于三井物产,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拥有敏锐嗅觉的基础。而387个技术骨干,183个科研人员,无论是大陆方面,还是香港方面,抑或者是国外其他地方,都算彻底的解决了人才的困扰问题。
第三百六十一章 挡路的台积电
    人才的问题总算是让刘东他们松了一口气,但接下来一系列的事情,也并不轻松,尤其是晶圆厂这个东西,更加的需要考量刘东的环亚公司处理事务的能力。
    做为半导体行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晶圆厂这个东西,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改革开发那么多年以来,虽然国家无数次的想要引进,但在前世的时候,晶圆厂这个玩意,要到两千年的时候,才有第一家在大陆建成的,并且,这座晶圆厂还并不是由华夏方面掌控的。
    而现在是八七年,如果刘东能够在现在就把晶圆厂引进华夏来,那就代表华夏不但提前十多年进入廉价晶圆时代,更重要的是,这个晶圆厂并不是由外国人控制的。
    之前的刘东,想法很好,想着这年月中美还算是在蜜月期,在这之前也不是没有想要引进晶圆厂,并且付出了行动,虽然这些行动到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但也能说明,现在想要引进这个东西,并不是特别困难。
    但当刘东大大咧咧真正开始行动的时候,才发现,晶圆厂这玩意,并不是想像当中的那么简单。虽然华夏早就有想要引进晶圆厂的历史,就连准备工作都做了不少。但当他想要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才发现不光有国内的羁绊,国外也并不是十分热衷于把这么高科技的东西往华夏大陆上面放。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目前,不单单是有他刘东在打这个晶圆厂的主意,台湾也在打晶圆厂的主意,并且就在今年,台积电已经成立了。做为后世华夏晶圆主要的进口地方,台积电的老大张老板这个时候正积极的和ti公司,也就是德州仪器公司打交道。
    由于张老板和德州仪器还算是有着很深厚的关系,弄得原本刘东想要从德仪进口晶圆技术和工厂的计划变成了泡影,德仪在早就和台积电谈妥的情况下,又怎么会支持刘东这个贸然闯入的人和台积电抢生意?所以,德仪这条路,算是彻底的走不通了。
    蓝色巨人iBm那边财大气粗,并且有着很深厚的政治背景,刘东这点小生意,他也看不上,最后英特尔那边,也不打算和刘东这样的小角色合作,别人自己造晶圆弄的好好的,凭什么要给你这个外来者一口饭吃?
    这三个大老板都不开口,刘东彻底的纠结了。日本韩国那边倒不是不能弄到这样的技术和设备,但关键是,这些家伙,无论是三井还是三星,都是把华夏的市场看成自己的盘中餐,刘东这个华夏人想要在华夏建立起晶圆厂,岂不是断了他们的财路?最为主要的是,刘东想要的是控股,而有技术的三井和三星,又怎么会让刘东控股?所以,转眼一圈,居然没有一个能够帮得上忙的。
    这个时候,刘东就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