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资源帝国 >

第154章

资源帝国-第154章

小说: 资源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窟,一栋占地面积相当大的沙俄时代的大别墅,据说还是当年一个伯爵的产业。这两年周青富很多事情,都是在这个办事处完成的。
    在莫斯科能够进入到这个办事处的人,不是高官,就是巨富,还有那些企业的高管,可谓是往来无白丁。
    为了完成自己的计划,刘东就必须联系到真正的苏联高层。在苏联,虽然现在办事说话最大声的就是戈尔巴乔夫,但刘东认识他,他却不可能认识刘东。就算听说过刘东的名字,他也不可能能够立即接见刘东。毕竟,别人现在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日理万机的角色,刘东这个屁民,还真不能够上他的那个席面。
    别说戈尔巴乔夫了,就算是叶利钦,现在也不是什么人想要见到就能见到的。刘东到了莫斯科的时候就给叶利钦去过电话,但叶利钦要见刘东的时间,都还要等到一个星期之后去了,就这,还要看有没有特殊的情况,如果有特殊的情况,这个时间还得调整。
    对于叶利钦这样安排,刘东并没有觉得多么的意外。虽然去年自己来到苏联的时候,叶利钦还亲自欢迎过自己。但那个时候,叶利钦的权利并没有现在这样稳固,而且当时刘东多多少少也代表着国家层面上的意思。所以那次到苏联,叶利钦亲自迎接,并不算坏了规矩。
    而现在,刘东想要见叶利钦,就算再大的事情,只要没有显露国家层面的意思,那都只能算是私事儿。能给刘东安排在一个星期以后见面,那都是叶利钦非常厚道的结果了。
    在这一个星期当中,刘东也并不是在白白的浪费时间。他带着自己的团队,亲自去了苏联建立在莫斯科的各个高等学院,还有那些研究所,拿到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做,早就被克格勃警告了。但刘东不一样,先不说他公司和叶利钦这样的巨头良好的关系,就说周青富这两年的努力,就足够建立起一张很庞大的关系网。
    刘东有钱,也舍得在苏联方面花钱。这就照成了周青富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名气是相当大,一个舍得花钱的外国人,无论是走到哪个国家,都是会受到热烈欢迎的。而且周青富依靠着刘东给予的人脉,不断的公关,并且也从来没有在莫斯科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所以在克格勃的档案里面,资料是非常清白。
    这样一个公司的老板去一些不太敏感的地方做考察,并没有触及到苏联的核心利益,苏联方面也乐意让刘东见识一下伟大的苏维埃政权的强劲实力。所以,苏联方面不但没有给刘东设置任何障碍,甚至还派了两个人来保护刘东的安全。虽然这个保护,不无监视的意思,但多少也能证明,刘东在苏联的确是非常吃香。
    过了一个星期,叶利钦办公室的电话打到了刘东这边来,告诉刘东,明天上午八点半,叶利钦书记将会在他的办公室会见刘东,时间有一个小时,希望刘东能够抓紧时间,在一个小时之内,把他的事情解释清楚。要不是刘东之前就和叶利钦那边说过,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叶利钦商量,单单是想要和叶利钦打个招呼,然后再联络一下感情。叶利钦办公室的人,肯定一分钟的时间都不会给刘东。要联络感情,可以等叶利钦下班之后再谈,不可能占用他的工作时间。
    第二天一大早,刘东带着周青富和陈洁,时隔一年之后,再次的来到了叶利钦的办公室。
    当刘东见到叶利钦之后,发现叶利钦的气场,比起一年前更强盛了。如果说一年前和叶利钦见面,叶利钦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外露的气势,让人一下就能感觉到叶利钦的大气磅礴。但现在,刘东面对着叶利钦,虽然没感觉到有任何的气势外露,并且叶利钦还在微笑着看着刘东,但刘东发现,现在的叶利钦,就像一片汪洋,深不可测。
    这种感觉,刘东在自家老爷子身上常常体会得到,但就算是刘东的大伯,刘长征,也没有这样的气场。刘东心里不由得感概,果然是什么人,走到什么样的位置,他的气势就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看到叶利钦坐在他那椅子上,对着自己微笑,刘东上前走了一小步,然后微微鞠躬,对着叶利钦说到:“亲爱的第一市委书记叶利钦先生,很高兴能够再次的见到您。您这两年的光辉事迹,就连我们华夏也有不少人知道。”
    “刘东先生你太客气了,不知道你的祖父现在身体还好么?对于他这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本人是万分钦佩的。”叶利钦微笑着问到。
    “非常好,谢谢您的关心。”刘东谨慎的回答到。
    “这就好,你们请坐吧。你们今天的来意,我大概是知道一些,但太过具体的东西,我也不是很了解。对于你那份庞大的计划,你能够详细的说明一下么?”叶利钦挥手,示意刘东他们坐下再说。
    听到叶利钦这么快就进入了主题,刘东没有任何意外。到了叶利钦这样层次的人,基本上是不会打什么哑谜的。他们的时间很宝贵,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浪费,所以很多事情,他们都是直来直去,节省下那些打机锋的时间,去处理更多的事情。
    于是刘东也不浪费时间,从陈洁递过来的包里面,拿出了一叠经过他整理后的资料,然后放到了叶利钦那大办公桌上,轻轻的推到了叶利钦的面前,之后就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去。
    给叶利钦的这份资料,刘东肯定不可能写太多的内容。只要把那份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计划方案的主旨,让叶利钦明白,就算是胜利。其他的旁枝末节,自然有下面的人来操办,叶利钦并不需要太过清楚那些细节性问题。
    刘东做这个方案的时候,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苏联方面的感受。毕竟,这事儿说一千道一万,主旨还是在挖苏联的墙角。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和理由,但最中心的思想,的的确确是要把苏联培养的人才给弄到华夏去。这点,无论报告说得再怎么动听,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为了避免叶利钦的反感,刘东这份计划,肯定不能显得咄咄逼人。好想缺了华夏,这些苏联的人才就得在家里面饿死。要真这样写,就算刘东和叶利钦之间的关系再好,这个事情也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
    所以,在写方案最开始的时候,刘东就要把自己这边的位置给定得低一些。就好想让那些苏联的专家教授,去华夏工作,实际上是帮助他们度过生活的困难时期,但刘东的计划书却要写成华夏十分需要这些苏联专家到华夏去工作,如果没有这些苏联专家们的帮助,华夏的四个现代化就好想要停滞一般。
    那些苏联去华夏的专家教授,就好似活菩萨一类的人物。至于他们去华夏之后,是否会因此得到更好的生存环境,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够提起的。反正这个计划书,其中一个要点就是,单方面的夸大苏联专家去华夏之后,对华夏帮助的重大意义,而对那些专家在现实当中的实际情况,不能过多的提及。
    反正这样报告上面的一些小手段,只能够欺骗一下底层人民,对于像叶利钦这样的高层来说,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他们是非常清楚的。之所以这样写,不过是为了满足一下苏联方面那过于强大的自尊心。
    别人现在,好歹也是世界的两极之一,无比的强大。你一个外国人非要说他们到了崩溃的边缘,那些高级人才如果没有刘东他们的帮助,最后的生活条件将会非常的糟糕。无论是谁这样说,都不会获得苏联方面的好感。
第二百二十章 互惠互利(求订阅)
    很多时候,装孙子是很有好处的。就像以前华夏万邦来朝,所谓的来朝,那就是朝贡。那些小国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的给华夏送贡品?不就是因为你就算送一片鹅毛给华夏,那华夏也会回给你几箱金子,那个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成语,说的就是这个事儿。这就是装孙子的好处!
    越是把姿态放低,苏联方面的隔阂也就越少,再加上苏联这边的实际情况也并不是那么好,多谈判一下,说不定这个事情就办成了。
    基于这样的目的,刘东就把计划书公司这方的位置,摆得很低,然后无限拔高苏联方面的光辉形象。虽然这样的小手段,像叶利钦这样的人物,不可能看不穿。但看不看得穿是一回事儿,他了不乐意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儿。让他有个好心情,更加有利于这个事情的进展。
    叶利钦看刘东给的文件看得很快,几分钟就看完了。这要得益于叶利钦之前就知道了这个文件的大致内容,然后今天再初略的看了一下,差不多也就知道了刘东这文件的主体思想。
    等他放下了文件,然后就看向了刘东,原本微笑的脸变得严肃起来,说到:“刘东先生,你这份东西,我觉得有些不合时宜啊!你也知道,我们伟大的苏维埃想要和美帝抗衡,最重要的力量,一个是军队,而另外一个就是这些专家教授。现在你居然想打这些人的主意,难道你是美国派来的人?”
    如果换一个人,被叶利钦这样问,肯定会吓得面如土色。在苏联这个国度当中,只要和美国沾上边,都不会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像刘东这样的外国人,要是在苏联的国土上和美国人沾上关系,那基本上就可以去克格勃报道了。就算是在国外有相当大背景,不会因此而去克格勃报道,那也会被苏联礼送出境,再想来这,那难度就不是一般大。
    但刘东却没有丝毫的变化脸色,因为他知道,叶利钦这样说,不过是想要占据主动权,先声夺人,说的就是现在这样的情况。而叶利钦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他对于刘东这个计划很感兴趣,才会作出这样的事情。要不然,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说。只要这样说了,对刘东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于是,刘东很轻松的反问到:“叶利钦书记,你觉得我有可能和他们联系上么?我如果有那样的背景,也不可能来到苏联这片土地上,国内不会那么愚蠢。我的计划,到底如何,相信叶利钦书记你非常清楚。在目前来说,这个计划对于伟大的苏维埃是有好处的,这点你不能否认。”
    “有好处?我怎么没看见?我就看见了你这小家伙,开始对我们伟大的苏维埃人才开始动起了歪心思。这可不是一个友好的举动,这个事情,你有和你们国内商量过么?”叶利钦依旧沉着脸说到。
    “当然还没有,如果我对国内说了。我想这个事情还不一定能够办成。他们是从政治上考虑问题,但我却不是。虽然我出生在那样的家庭当中,但叶利钦书记你也清楚,我并没有从政的意愿,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商人,一个仁慈的商人,并不是万恶的资本家。”刘东开始卖弄起自己的理想。
    “好吧,小家伙,收起你那一套吧,你知道这东西对于我来讲,并没有什么用处。我们还是谈一谈实际的问题,我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现在已经过了差不多二十分钟,我们之间,还有四十分钟可以谈这件事情。希望你能够在剩下的四十分钟里面,打动我。”叶利钦说到。
    听到叶利钦这样说,刘东知道,前。戏也都差不多了,叶利钦并不想再打马虎眼。于是,刘东拿起了那份计划,开始说到:“您知道,我是个商人。一个商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对于商业上的敏感性。而我自己觉得,我对这样的敏感性,还算是不错。我们先抛却一些政治上的问题,单单是讨论商业上的问题,您觉得怎么样,叶利钦书记?”
    叶利钦听完刘东这话,点点头,示意刘东继续说。
    看到叶利钦这样子,刘东继续说到:“我们国内,现在正在搞的改革开放,相信对于您来说,并不陌生。改革的主要前提,需要一个稳定的政局,这个我们有,改革需要的资金,我们国内挤一挤,也有,江口市现在的发展,您也有看到。所以这些东西,我们国内虽然缺乏,但并不是没有。可是,有了一个稳定的政局,还有一个不错的金融环境,并不能代表这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所有的一切东西,都是围绕着人来运转的,只有人,才是最为主要的东西。”
    看到叶利钦很耐心的在听取自己的意见,刘东顿了顿,又继续说到:“人是最重要的,而高级的人才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您也知道,我们国内现在人才虽然不算少,但对于那么庞大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那就实在少得可怜。虽然现在国内也开始不断的培育人才,但由于我们国内高速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速度,早就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了。正是由于这样的事情,导致我们国内的发展,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好象伟大的苏维埃,现在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事情,并不是说避开就能解决的。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