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空姐说礼仪 >

第6章

空姐说礼仪-第6章

小说: 空姐说礼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应主动招呼客户,对他是一种尊重的表达;若是同事之间,那么年纪轻的要先问候长者,尊敬长者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集体会面时,后进入的人要先问候已到达的人,然后大家再回应问候。

问候的技巧

问候仅有热情还不够,若想获得理想的问候效果,你得需要一些小技巧。

第一,要争取主动。一般来说,主动问候会给对方一个温暖的感受,也会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占据主动的位置。也许曾经有过小小误会的朋友碰面,率先开口问候一下,就能够冰释前嫌了。而且先问候别人并不能说明你的地位低,即便领导先问候员工也无不可,这正是鼓励员工的一个好方式,平易近人的领导显然更受人爱戴。表达对员工的认可、信赖和奖励的方式有许多种,真诚主动的问候就是其中一种。

第二,问候的声音要清澈明亮。碰面后,对方的心态我们不可预知,但一声响亮的问候,也许就能将气氛和心情调动起来。如果声音过小,对方尽管听到你说话了,但又没听清楚,他就会追问一声“你说什么”,原本诚恳的问候倒变成了一种解释,如此岂不尴尬?而且对方若没听清楚,只看见你的嘴在嘟哝,也许还会误认为你在说什么不好听的话。因此,问候的声音要响亮明确,将发自内心的热忱传达给对方,才能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

第三,问候时要形神兼具。问候的时候要注视对方的眼睛,明确而又坦诚地表达对对方的欢迎,同时这也是一种尊重。微笑、点头和致意,这样的问候才能起到传情达谊的效果。生硬而单纯的嘴唇表达,有时就是一种蹩脚的演出,反而会给对方造成不受尊重、被敷衍的感觉,因此不要让“问候”流于程序、流于形式。

第四,问候要因人而异。问候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接待客户时,就要区别客人的年龄、性别、身份、场合等综合因素。如果看到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买票,就应该先亲切地问候一声“小朋友,你好”。

老北京爱问别人“您吃了吗”,其实本意就是想表达“您好”。你若是当真了,真回答一句“还没吃”,对方就糗大了。甚至,某些南方人或是一些外国人不明就里,可能就真会因为这句话误解对方要请自己吃饭。

在阿拉伯人中间,也有曾有这样一句话,与老北京人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见面时会问一句“牲口好吗”。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羞辱你,把你当作牲口,而是真诚地问候,关心你家里的经济状况。要知道,对游牧为主的阿拉伯人来说,牲口是最重要的。可见,问候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问候的对象不同,内容和方式也就要因此改变。

其实,一般在职场就以“您好,最近忙吗”之类话语打招呼为好,这样既不疏远又不干预对方的私生活。私人的事情还是不要打听、不要过分关注为好,问候的时候应该表达善意的、诚恳的内容。

第五,问候应当简洁明了。问候与寒暄应当化繁为简,毕竟它只是见面时最初的一个小礼节,无须过分渲染,更不要为了表示亲切或内心的重视啰啰嗦嗦。问候不要过于程式化,像背诵课文似的。比如,和客户初次见面,一个说:“久仰久仰,您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真乃三生有幸。”对方回答:“岂敢,岂敢。”这样做作,第一没有必要,第二显得太过虚伪了。

问候是简单而有学问的事儿。只有发自内心的热情问候,才能感染和打动别人。良好而得体的问候会使你和同事的关系越发融洽、和谐,使你与客户的关系变得熟络亲切,从而工作事半功倍。

问候如茶,希望每个人都能端着这杯清香的茶滋润自己的生活。

第2节 握手,第一次身体接触

握手,通常是我们与人交往中的第一次身体接触。握手的得体与否,对接下来的相互交往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次,我去给一个企业做礼仪方面的培训。正在讲课时,该企业的领导进来了,冲着我热烈地伸出双手,我正在操作电脑做幻灯的演示,来不及调整内容,只能慌忙伸出手来回应,看得出这位领导很重视此次培训,他伸出双手使劲地握着我的手,那种对培训效果的期待和重视通过他大力的握手,我已经完全感觉到了。终于握手和寒暄完毕,我继续讲课,被他握得双手汗湿,只能继续笨拙地操作鼠标……尽管我承认那位领导的表达是好的,但是握手的方式却并不太正确。

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商务活动中,握手都是一项很重要、很普遍、很有讲究的礼节。要想恰当掌握这项礼节,以下几点我们必须注意。

第一,握手的时机。握手固然是一件很有礼貌的事情,但也应该掌握时机,不能滥用。一般来说,当我们遇到朋友、同事或客户的时候,应该用握手来表达一下关心和问候;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与相识之人道别时,或当自己作为主人迎送客人时,起身握手告辞为好;当需要感谢他人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用握手表达感情;在他人遭遇挫折或不幸,用握手表示慰问、支持;在遇到颁奖、演讲、发言时,需要与主持人及嘉宾握手;还有就是被介绍给不相识者时,要大大方方伸出手来,借这个动作传达想要结识对方的意愿。

第二,谁先伸手很重要。这是一个必须遵循的礼节:年龄长者、地位高者、女士先伸手。可能你会奇怪,似乎更应该由年龄轻者、地位低者、男士伸手较妥,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恰好相反,你应该尊重对方是否愿意与你握手的权利,而不是先伸手强迫对方与你握手,你可以流露出想要握手、想要结识的愿望,却不能莽撞伸手将对方的军。毕竟有些女士不习惯与男士握手,有些地位高的人不愿意随便与人握手,如果贸然伸手,很可能会给自己制造尴尬——如果对方不回应,这伸出去的手怎么收回来呀?

如果是刚刚加入一个聚会,那么要先和主人握手,然后再和宾客握手。当然,作为主人应该先伸手,以显示对新进客人的欢迎,如果是客人要离去告辞时,则应该客人先伸手与主人道别。如果是参加宴会,那么应该先和主人握手,然后顺时针方向和在座来宾握手。

第三,清楚伸哪只手。上文我提到的那位企业领导,用双手来和一位女士握手,这显然是很失礼的,有占女士便宜的嫌疑。其实不仅仅是对女士,一般情况我们都应该用右手和别人的右手实施握手礼。除非是老友惊喜重逢或是表达深切的谢意,否则最好不要双手去握手。

第四,控制握手的时间。无论见面是多么高兴,或是能够与对方相识感觉多么荣幸,你最好还是要控制一下握手时间,毕竟长时间的握手,再加上心情激动很容易出汗,如果握手之后马上擦去手上的汗水,会使对方误会,但如果不擦,黏湿的手心又会觉得不舒服,所以,握手时间以3秒~5秒为宜,即可以表达心情又不致使对方不便。

第五,注意握手的力度。有些女性与人握手,总是轻轻伸出手指,浅浅一握,甚至整个手掌都是直的,这个动作自以为优雅,其实却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有些男士握手又太用力,看似表达深厚的感情,但很可能已经握疼了对方,而对方又有苦说不出。所以,过重过轻都不好,能够稳妥地握住对方的手就可以了。

第六,握手时的姿势。握手是要传达给对方一种惺惺相惜或是愉快会面的感情,如果身体硬邦邦地直立不动,显得过于傲慢和轻视对方。一个良好得体的握手礼,一定是身体略微前倾,脸上带着愉快的微笑,说着“很高兴见到你”之类的寒暄来握手。在实施这个礼节时,非常忌讳握手的人左顾右盼或者心神不定,这样很容易让别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握手时要脱掉手套,女士除非穿着晚装,戴着装饰手套,否则不能隔着手套与人握手。如果你有抽烟的习惯,千万不要换手持烟而握手,应该把烟放下,再伸手相握。

除了这些技巧,还有一些事情也是应该注意的,比如,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不要拿着报纸、公文包等东西不放,也不要插在口袋里,而是自然垂放;女士可以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男士无论何时都不能在握手时戴着手套;除非眼部有疾病或者特殊原因,否则不要握手时戴着墨镜;无论女士还是男士,不要轻易拒绝与他人握手;与信仰基督教的人不能四人交叉握手,任何类似十字架的形状,对他们而言都是不吉利的;握手时要控制好手部动作和时间,不要把对方的手扯过来、推过去或攥着不放;握手时,不要过分客气,点头哈腰或是唯唯诺诺,要大大方方坦诚地做动作;握手时不要轻浅傲慢地捏住对方的手指尖,诚恳的握手是要稳妥握住对方手指;尽量不要用很脏的手与他人相握,可以用言语解释一下“对不起,我的手有点脏,就不和您握手了”,这样就不会失礼,但要早一点说,不能对方的手伸出良久才说;不能在与人握手之后,马上擦拭自己的手。

一次令人愉快的握手感觉,应该是坚定的、干爽的、触摸很舒服的,时间持续三五秒钟,它可以良好传达愉快相见的情感,建立彼此的友谊,产生信赖感。如果手心容易出汗,可以在握手前不经意地擦干,并控制好时间。

握手可以传达出欢迎、感谢、问候、告别、祝贺和慰问等感情。不敷衍、不造作、不扭捏、不莽撞,是实施握手礼很重要的原则,谁也不喜欢和虚伪无礼的人做朋友,因此要记住以上五个要点,诚恳认真地与朋友、同事和客户实行握手礼,给彼此一个愉快的会面体验。

第3节 来一次漂亮的自我介绍

那天,和几个朋友吃饭时,遇到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我们约在一个餐馆见面,我提前到了,边喝着茶边等另外几个女伴,很快小玉就带着她的男朋友到了,我急忙起身招呼,因为此前曾见过他们一面,印象是很般配的一对情侣。但我热烈的表情和欢迎的姿态瞬间却凝滞住了,大脑里突然一片空白——因为我完全想不起来小玉男朋友的名字,只隐约记得似乎是一个很普遍的姓氏,张、王或许是李,但我不确定,不敢贸然张口。

我当时的样子很可笑,人已经热烈地站了起来,手也已经半伸出去,嘴却大张在空中,舌头还没确定是卷还是伸,念“张”还是“李”。好在我的窘迫很快获救,小玉的男友握住了我的手说:qǐζǔü“纪姐你好,我是张磊,我们已经见过一次,还记得吧,很高兴又见面了。”我如释重负地顺势把嘴合拢,点头说:“真好,又见面了,请坐吧。”

其实,以前一说到自我介绍,我们只会想到应聘、谈判、演讲……却往往忽略了在社交场合中,可能会遇到面熟而一下子想不起姓名的人,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善解人意地进行主动自我介绍,往往会为自己增添个人魅力。

自我介绍,作为社交活动中给人的第一印象,常会产生“首轮效应”,它往往会产生微妙的影响。一次漂亮的自我介绍,往往能够成为与人有效沟通的桥梁,我们对一个人的好感、好印象,常常是从他时机恰当、大方得体的自我介绍开始的,不管新朋友、新同事还是新客户皆是如此。尽管如此重要,我们有时还是会忽略自我介绍的技巧,心里难免会认为:介绍别人我可能还需要琢磨,介绍自己应该是出口成章,我难道还能不了解自己吗?

其实,很多不得当、不精彩的自我介绍,恰恰是你因为不了解自己,导致介绍内容错误,介绍的时机、内容和形式差强人意。因此好的自我介绍,是需要一些技巧来辅助完成的。什么时候需要自我介绍呢?我们所熟知的,包括应聘新工作、开会发言、商业谈判、演讲辩论、参加聚会等等。什么场合需要自我介绍呢?一般是有陌生人在场,介绍自己方便大家的认识;或者在大型的比较正式的场合,介绍自己以显示对这个活动的重视和尊重;另外一种场合,就是我的小故事中讲的当别人忘记自己姓名的时候,及时的自我介绍是一种体贴和友好的态度。自我介绍的场合要视情形而定,如果都是熟人,十分熟悉的会议,当然不需要自我介绍了。

关于介绍的顺序,在聚会中,主人一般会先做自我介绍,因为他是整个聚会的焦点,有必要让大家先了解一下。其他场合的自我介绍,需遵循一个原则:地位低的人应先做介绍,以便让地位高的人了解自己。也就是,相对年轻的人,要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接下来长者再做自我介绍的回应。当然,在实际交往中,若你的地位比较高,但对方不太懂得礼仪,先介绍自己也无妨,这样可以避免尴尬。

还有,就是自我介绍的内容。如果是一些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