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299章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99章

小说: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见鲁庄公,并与鲁庄公同乘一辆兵车,到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迎击齐
军。双方列阵完毕后,鲁庄公急欲先发制人,擂鼓进击,均被曹刿劝阻住。
齐军见鲁军毫无动静,便接连发起冲击,但三鼓过后,仍未奏效,遂陷入疲
惫懈怠的状态。这时,曹刿建议鲁庄公实施反击。随着第一通战鼓擂响,鲁
军将士向齐军猛冲过来,齐军措手不及,被打得溃不成军,狼狈而逃。鲁庄
公又急于下令追击,曹刿又加以阻止,并跳下车来,仔细察看过齐军的车轮
印,再跳上车,远望一番,才同意发布追击令。
    鲁国大获全胜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其中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
全凭一股勇气。擂第一通鼓,将士们勇气最足,第二通就差多了,到第三通,
就完全消失了。对方勇气竭尽,我方正一鼓作气,没有打不胜的道理!至于
不能马上追击,我是怕齐军假装逃跑,前面有重兵埋伏,所以才仔细察看他
们的车轮印,远望他们的旗帜。发现车轮印确实已经杂乱,旗帜已经倒下,
才建议下令追击。”
    长勺之战,在中国战争史上树立了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范例。

            退避三舍
                 
    公元前 632 年,晋文公为同楚国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首先攻下了曹国
和卫国,又运用谋略,促使齐国、秦国同晋国联合攻楚。楚成王见形势急转
直下,便率军暂撤,井命主将子玉放弃对宋国的围攻,避免和晋军决战。但
子玉刚愎自用,不顾形势的变化,仍率楚军杀向晋军驻扎地。
    晋国元帅先轸见楚军攻来,建议激怒子玉,使他北进,再同他决战。晋
文公深感有理,便下令退军。将士中有人对这一决定很不理解,认为以国君
避敌将,纯属耻辱。这时统领上军的狐偃解释说:“当初主公在楚国避难时
曾对楚成王许诺过,要是两国打仗,晋国情愿退避三舍(古代行军,30 里为
一舍)。我军退避三舍,正说明主公讲信义。他们还追上来,那就是他们理
屈了。理屈就气衰,理直才气壮。这是出兵打仗的要害。”
    晋文公按照先轸和狐偃的意见引军向后一口气退了 30 里(一舍);发现
楚军朝前移动,就又退了 30 里(一舍);见楚军仍然紧追不舍,就再退了
30 里(一舍)。他们总共退了三舍,退到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驻扎下
来。
    其实,晋文公主动令晋军“退避三舍”,名义上是履行他在楚国时向楚
成王许下的诺言,实际上却是为了实现“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的战略
目的。可子玉还以为晋文公不敢跟楚军对阵,一路紧追到城濮。
    四月初二早晨,双方展开决战,晋军佯示后退,子玉更加骄横自大,指
挥全军追击。晋军采用侧击、回击的战术,击溃楚军左、右两军。子玉见大
势已去,只得带领中军和左、右军残兵败将,退回楚国。不久,他觉得无颜
再见楚成王,就拔剑自杀了。
    晋文公在城濮大败楚军,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

           借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的近邻有虞、虢两个小国。公元前 658 年,晋献公决定
吞并这两个小国,计划先攻打虢国。但是晋军要开到虢国,必先经过虞国,
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和虢国联合起来抗晋,晋国虽强,也难于得胜。晋
国的荀息根据虞公贪财无义的弱点,提出用宝物贿赂虞公的方法,以便“借
道”先伐虢,最后再灭虞。实行结果,确实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虞公接受晋
国的礼物后,不但答应“借道”,而且愿意出兵帮助晋军。虞国大夫宫之奇
进谏,讲“唇亡齿寒”的道理,虞公不听。就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
轻而易举地把虢国灭亡。晋军得胜回来,驻扎在虞国,说要整顿人马,暂住
一个时期,虞公毫无戒备。不久,晋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就把虞国也灭
亡了。就这样,晋献公以伐虢为由借道虞国,反过来又灭掉虞国,堪称战争
史上的智取的典型。

            半渡而击
                  
    公元前 506 年,吴王阖闾起兵讨伐楚国。吴军纵横数千里,连战连捷,
楚国一再狼狈逃窜。
    楚军逃到清发水(今湖北涢水)时,被吴军追上。吴王阖闾正要下令攻
击,他的胞弟夫概就劝说道:“困兽犹斗,何况是人呢?我们如果把楚军逼
得太急,他们会死力拼搏的,不如暂且停战,等到楚军渡河渡到一半时再行
攻击。那时,楚军先渡河的幸免于难,无心恋战;后渡河的羡慕先渡河而逃
走的,也会失去斗志。我军定能大获全胜。”吴王接受了夫概的建议,令部
队停止前进,待机破敌。楚军见吴军不再追杀,以为他们怯阵,便开始渡江。
吴军乘楚军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士兵争相渡江的混乱状态下,向楚军突然
发起攻击,杀得楚军屁滚尿流。以后,又经过一次战斗,吴军终于占领了楚
国的国都郢城。

            疲敌击弱
                  
    从公元前 512 年起,吴王阖闾就想攻打楚国,但谋臣武将都认为时机还
不成熟。于是伍子胥提出建议,把本国军队分为三部分,每次用一部分去袭
扰楚国的边境,轮番而不休,使楚国疲于应付,从而达到消耗楚国实力、麻
痹对方的目的,吴王采纳了这个建议,年年派兵袭扰楚国,忽南忽北,长达
6 年之久。结果使得楚军疲于奔命,士气沮丧,而且产生了错觉,以为吴国
仅是扰敌而没有大举进攻的企图。这样一来,就为吴国大规模进攻楚国创造
了条件。
    公元前 506 年,楚国攻打蔡国,蔡国联合唐国向吴国求救。吴王考虑到
蔡、唐两国处于楚国的侧背,如果与这两国联合,吴军可以秘密出兵,绕过
大别山脉,沿淮河进入蔡国,从蔡国再到楚国东面、北面,发起突然袭击,
这比沿长江(当时尚未开辟使用)而上,与楚国在东面展开正面冲突,有利
得多,于是答应与蔡、唐结盟,共同攻打楚国。
    这年冬天,吴王阖闾率领其弟夫概和伍子胥、伯嚭、孙武等人,指挥 3
万吴军,秘密乘船沿淮河向西进发,过州来之后,把船留在淮汭(今河南潢
县东北),舍船登陆,利用蔡、唐军队作先导,迅速通过楚国北部的大隧(九
里关,今河南信阳南)、直辕(武胜关,今河南信阳南)、冥阨(平清关,
今河南信阳西南)三个要隘,直扑汉水。
    楚昭王做梦也没想到,吴军会突然出现在他东北面的国土上,得报后,
急忙派令尹子常及左司马沈尹戍、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等率军赶至汉水右
岸进行防御,同吴军隔水对峙。
    面对隔水对峙的形势,沈尹戍向统帅子常建议说:“你凭借汉水阻击吴
国军队,我去调拨方城以外的全部楚军抄袭吴军后路,毁坏吴军船只,阻塞
大隧、直辕、冥阨三关,断绝吴军的归路。然后,你渡过汉水从正面进攻,
我率军从侧后掩击,一定能大败吴军。”子常当时同意这个建议,但在武城
大夫黑和大夫史皇的挑拨下,为独得战功,不等沈尹戍完成迂回任务就单独
渡过汉水向吴军发动进攻。
    11 月 19 日,吴、楚两军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县北)决战。夫概认为子
常一向不得人心,应该首先攻击他的军队。于是率本部 5000 吴军,杀向前去。
子常的军队果然一触即溃,楚军随之大乱。吴军乘势全力进攻,重创楚军,
子常逃奔郑国,史皇战死,黑也不知去向。
    惨败的楚军纷纷向西溃退,吴军猛烈追击。追到清发水(今湖北涢水)
时,吴王阖闾采纳夫概“半渡而击”的计谋,又消灭了尚未渡河的楚军。在
雍澨(今湖北京山西南),吴军又与沈尹戍相遇,经过反复拼杀,沈尹戍伤
重身亡。吴军转而继续挺进,终于在 11 月 29 日占领了楚都郢城(今湖北江
陵西北),迫使楚昭王逃奔到随国(今湖北随州)。

            围魏救赵
                   
    公元前 354 年,魏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 8 万救赵。可是,
攻击方向应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却认为:要解开纷乱
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派兵
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
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的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
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田忌采纳了孙膑的
策略,引兵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军闻讯,急忙回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
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今山东省荷泽县东北)迎敌于归途,大败魏军。赵
国之围遂解。

             减灶计
                  
    公元前 342 年,魏国联合赵国共同攻打韩国,韩国急忙向各国求救。齐
国以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起兵救韩。田忌采纳孙膑“攻其必救”的
计谋,率军直趋魏国首都大梁。魏国主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停止攻打
韩国,率领大军回救大梁。
    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孙膑向田忌建议说:“魏国的军队一向骄傲轻敌,
急于求战,一定会轻视我们,轻兵冒进。我们可以利用敌人这一弱点,示之
以弱,诱敌追击,然后乘敌不备予以致命打击。”孙膑还具体地提出了诱敌
的方法,就是与魏军接触后就假装败退,败退中,第一天挖掘 10 万个炉灶,
第二天减少到 5 万个炉灶,第三天减少到 3 万个炉灶,让魏军误认为齐军每
天都有大量的士兵逃亡、战斗力迅速减弱,而不顾一切地来追赶。果然如孙
膑所料,庞涓见齐军炉灶天天减少,得意忘形地说:“我原来就知道齐军胆
小,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土兵就逃走了一多半。”于是,他丢下主力,只
率一部分轻装的精锐部队,日夜兼程地追赶。孙膑根据魏军的行动,在道路
狭窄、地形险要、便于埋伏重兵的马陵,埋伏了 1 万多名射箭能手。庞涓夜
间率兵追赶至此,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顿时乱作一团,死者甚众。庞涓
看到败局已定,羞愧自杀。齐军乘胜大破魏军,连续歼灭魏军 10 万余人,还
俘获了魏太子申。

            毁家解难
                  
    公元前 258 年,秦昭王派大将王龁率大军进攻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城在
秦兵的猛烈攻击下,岌岌可危,投降之声逐渐出现,而援兵又迟迟未到。赵
国宰相平原君赵胜万分焦虑,寝食不安。
    一天,有一位叫李同的青年求见。落座后,赵胜问道:“有何要事,快
快讲来。”李同并未说有何事,却冒然反问道:“邯郸势如累卵,朝夕难保,
平原君也为国破家亡担忧吗?”一句话击中了要害,赵胜长叹一声,以凄凉
的声调回答说:“邯郸城破,我便要做秦国的阶下之囚,怎能不担忧呢?”
李同接着又挑逗一句:“以小子看来,尊君全不像忧虑的样子。”赵胜感到
十分惊讶,忙问道:“为什么这么看呢?快与我说个明白!”李同说:“城
中军民本已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可是,尊君后宫却有数百宫人,穿的是
绫罗绸缎,哪里有担忧国破家亡的气氛呢?”赵胜无言可答,只得羞愧地说:
“愿听教诲!”李同接着说:“秦兵一旦攻破城池,尊君还能有此享受吗?
反之,如能打退秦兵,又何愁没有这些享受呢?以我看来,理当不惜一切,
毁家解难,如果在紧急关头还想珍惜家产,那就如同抱着珍宝跳井,实在是
愚不可及了。”赵胜这才恍然大悟,慷慨采纳了李同的建议,并立即付诸实
施。宰相带头,大小官员也不怠慢,纷纷献财献物,充作军费,很快使城中
军民的处境得到改善,大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一时群情振奋,投降的呼声
消沉下去,求战的气氛高涨起来。赵胜又乘势组建了一支 3000 人的敢死队,
交由李同带领,准备出城杀敌。
    时隔不久,赵胜听说援兵即将到来,便命李同率敢死队,向秦军的弱处
冲杀出去。秦军以为赵军久困孤城,兵弱马疲,士气低落,一定无力出战,
放松了戒备。没料到突然杀出 3000 精兵,好似猛虎突入羊群,秦军措手不及,
大败而逃。接着,赵胜的援兵又赶到,联合起来反击,一直把秦兵赶回了老
家。

            佯动捣虚
                 
    越王勾践自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