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哈佛-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都不怕。所以我的思路是办出自己的特色,我没有追求规模。我知道现在很多学校的那一套,比如说招一个学生要花1000块钱,那是传销式的招生。我清清楚楚知道他们怎么招生。
张那你们招生上是怎么做的呢?
胡大白我们就是像清华、北大一样宣传,建立固定网络。比如,我们对某个学校感觉不错,就把他们接来参观,自愿报名。我们凭实力,而不把钱花在招生上。我们去年花在广告上的费用30多万,今年可能多一点,因为教育部说了,“你们要宣传你们的美誉度”,所以今年就花了七八十万在形象宣传上。
2000年我到北京开会,有位民办大学校长就问我:胡校长,你们为什么还要升本呀?我不理解。他的意思是我们是专科,就办专科不就行了?规模办得大点儿。但我觉得中国的民办教育不能停留在大上,要有特色,有高层次。你光是人数多那不具备竞争力呀,你培养的是人才呀。所以我们学校就想2005年申报硕士点,然后是博士点。我们的态度是时间长就长点,越高国家要求越严,投入越大。但这个投入是值得的,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招收落榜生的阶段呀。
第一部分智慧女人胡大白(2)
“不论哪种发展模式,规模、结构、质量都应协调发展”
张为什么现在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定位在专科、高职上,我想这也是目前政策所限,比如说好的学生都被公办大学招走了,那民办大学只能招剩下的那部分,要么就是落榜生,它面对的就是一个补充性的市场。
胡大白不是这样的,它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搞错了。比如说西安的几所学校,当达到1万人的时候就应该稳固发展。我觉得1万人的学校成本是最低的,反过来,你3万人的成本又高了,又要扩大很多,风险更大。所以1万人以后就要讲求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生源的质量,创你的品牌。你从1万人到2万人,然后3万、4万,风险越来越大,他们都贷款好几个亿。本来办学是没有什么节余的,但他们就觉得只要我有学生,就能还贷款。他把招生的费用都挤进来,真正投入教学的资金就很少。
张我这次在西安采访丁祖诒,他说他的以学养学,滚动发展的模式和其他的民办高校不一样,西安其他的民办学校要么是借鸡下蛋,要么是引资贷款。他个人认为他的基础是最扎实的,在几所学校里欠债是最少的。所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这几种模式里,哪种是最有生命力的?
胡大白不能说哪种最有生命力,哪种能发展都行。老丁说的滚动发展可以,但要比较早的学校。我觉得引资、借鸡下蛋都是挺聪明的方式,滚动发展也挺好。但不论是哪种都不能追求得太大,应该是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西安民校招的90%都是外省籍的学生,这不是太符合中国国情,也不符合世界情况。最近瑞典的一个经济学家就说本省的70%比较扎实,外省的30%。这样就很稳定,没有招生恐慌的问题。我们学校恰好就是这样。我们学校就从来不为招生犯愁。应该是以你的特色、质量、学生工作安置得好来吸引学生,学校办得好应该是这样的。
张为什么全国招生,它的生源来自于外省,风险就要大些呢?是不是竞争的格局会发生很多变化?
胡大白对,本省也有民办高校,公办二级学院也挺多。你搞宣传那套,人家本省的不会学?比如说前几年我们没有宣传,一走到县市都是西安几所学校。现在我们就是实事求实宣传,然后他们慢慢都走了。我们可以说是一分钱的风险都没有,帐上是1800万,准备去贷1000万买块地。我觉得贷款搞建设我不反对,但民办学校不是企业,你不能上市呀!你再套学生来,他的学费也就是那一点呀。西安的几所学校一个学生的学费是5500,而高等学校的教学成本是每个学生1万元,你还不够教学成本。我们的学历文凭低了点,3000元学费,2004年提高到4000多元了。咱们民办学校已经克扣学生了,这个成本不够公办学校的办学成本。所以民办学校一个大班上课呀,有一些实验开不了。想想看,绝大多数是聘用的老师,他在原学校有工作,他可能给你专心研究教学改革、发展吗?不可能的!
“我们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而是师资队伍”
张我这次采访发现民办大学校长最发愁的就是资金问题,大家都在想怎么样增强学校的造血功能?光靠银行贷款也不行,能不能办校办企业?我恰好了解到黄河科技大学有8个校办企业,办得都还比较成功,能不能介绍这里面的一些情况?
胡大白我们也不能算成功。我们的校办企业是从1985年开始,先后办了8个,可以说从80年代到1993年前还是不错的,为学校的初期建设也解决了一些问题。1993年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以后,企业越做越难了,我们也没有精力办企业,所以效益一般。
我现在就想把8个校办企业整合在一起,请高人来管理,产权和学校分开。这8个校办企业形成一个集团让它造血,将来如果能上市更好,就形成一个基金会,成为学校今后发展的抗御风险的后盾。我现在正在做企业的整合。
校办企业主要是科技开发,还有一些是直接为学校服务的,比如说图书公司,学校1万多人,光每年学生用书都是很大一笔,同时也供应其他的民办学校。校医院既为学校服务,也有适当的赢利。我们没有纯粹的贸易,要不都是科技开发、新产品研制,就是附加值比较高的。所以我为什么说引资呀,借鸡下蛋呢?就是争取和大的企业合作。可以说19年来我们走的是比较艰苦的路,完全是自力更生。那我们现在尽量争取合作,如果能行,何乐而不为呢?强强联合可以把学校办得更强,条件更好。
张黄科大办学有19年了,您认为现在学校面临的最大困难和压力是什么?
胡大白作为学校的校长,你要研究很多问题。有一次我接受记者采访,让我说说最推崇的3个品牌,我想来想去我觉得首推是海尔,别人降价它不降,不参与价格战,它就是造品牌,先造中国最好的,再造世界最好的。我们办学的理念也是这样,哪怕是中专都要是最好的,一开始不可能就是最好的,但可以说在某方面是最好的。这样做将来可以真正地是以治学和特色、社会认可度来吸引学生,而不是靠那种传销式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你才起步的时候,宣传造势是可以的,但认可之后要不断提高品味。
我觉得黄科大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师资队伍,要真正能吸引到那些有创造精神、热心民办教育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到黄科大来。师资招来了以后,你怎么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团队,能搞科研,能领着学生进行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是最大的困难。
资金方面我们没有一分钱贷款,我们现在的规模成本比较低。还有8个校办企业,形成了品牌,别人也愿意合作。比如2004年,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就为7个企业做设计。我们不仅不交实习费,别人还给我们报酬、奖金,还给了我们几万块钱,明年说不定给几十万块钱。我们有这样的实力,一方面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一方面争取社会支持,搞一些合作,比如为企业培养人才,广东的、上海的都愿意给我们学校投资,专门给他们培养人才。所以我们学校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而是缺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
这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是接受前苏联的那套体制,公办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还非常艰巨,那民办学校呢?什么都没有,公办的那套虽然旧了,但他有一套。所以民办学校要想办成名校,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是最关键的。民办学校大都教教书,没有科研能力,不懂科研的老师就不可能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没有创新精神,怎么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所以这个问题是看不见的,摸不着,谁来参观都不知道。这是内劲。从我们学校来讲就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下力气去解决这个问
“我们崇尚敢为天下先,一定要争第一”
张现在谈起民办高校,就会认为是三足鼎立。西安认为它已经发展得很出众了,那么北京也认为独具特色,江西占了自己的半壁江山。河南其实在90年代初、中期是不错的。那么近两年河南的招生就比较困难了,这可能和周边的民办大学的发展有关系。我认为西安已经形成了“群芳争艳”的局面,那么在中原一带,黄科大有点“一枝独秀”的味道,从增强整个区域的竞争力来讲,您认为河南的民办高校应该做些什么?
胡大白1995年前后,河南是全国公认的最好的。那时有一句话:民办高教看河南。这几年之所以在全国不是那么显山露水,一方面河南本身教育界支持民办教育的力度不够,民办教育自身的发展意识不够强。但我觉得这是表面的。我觉得河南现在形成一定规模的民办学校非常扎实,没有浮夸之风。
张是不是他们不大重视宣传,从外面来看,就听不到声音?
胡大白这种风格就是实干。去年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大力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文件,2004年9月1日又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行办法。2004年省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我们河南的民办学校发展都很有特色,而且很扎实。我不能说将来河南的民办教育在全国是先进的,至少是前列,因为河南是人口大省,公办教育又不怎么发达,这就决定了河南民办教育会比较发达。
张我听说2000年时候,河南省至少有1万多生源流到外地。
胡大白不是1万,是3万!你看各个县里面,西安的、北京的、江西的学校都在抢生源。抢生源有好处,可以快速发展,抢生源有弊端,大家觉得你民办学校就是到处说。抗非典的时候他们都下去了。
张黄科大在发展过程中给人的印象是扎实、低调。这一点是不是和您本人的性格、行事作风有关?
胡大白那是有关系,我本人就比较低调。另外我是每干一个事都是深思熟虑。办学校不同于办企业,办企业不成功大不了我自担风险。我们学校崇尚的是敢为天下先,一定要争第一。要么你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但做到最好了,(奇*书*网^。^整*理*提*供)我不对外说,我们关起门来说。在批了专科后,我们提了12个字:“打硬仗,上台阶,创特色,争名牌”。“打硬仗”是继续艰苦奋斗,继续努力;“上台阶”就是上本科,我们从批准专科之日起就想着上本科,从批准本科之日起就想着上硕士点,尽管还要五六年或者10年,但我们一直向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就能达到。
第一部分智慧女人胡大白(3)
“教育部门的思维还停留在非公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
张您曾经谈到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关系时说,只有公办学校充分发展了,民办学校才能充分发展。公办学校的办学层次是比较高的,所以专科、高职就应该由民办学校来发展。在黄科大的发展过程中,发展方向已经向公办高校看齐了。
胡大白这不是一回事。现阶段国家在政策的支持上应该把高职教育这一块放到民办大学,公办大学就专心办你的本科,办你的硕士、博士,而不应该去抢民办学校的饭碗。民办学校呢,有的就做大专或中专,100年都做这个,做出品牌;有条件的民办学校,像我们、杉达、三江都升本了,就不能停留在专科上,有条件就应该提升你的层次。将来民办学校的层次和结构也是合理的,你不可能一开始就是本科,你没有办学的经验和条件,所以要求你办专科5年,在教学管理上有了一套,然后可以办本科。
听说国家已经批了135所民办学校,将来可能三四百所。所以数量要增多,层次要提升,结构要合理,真正形成全国民办高校的整体实力能和公办高校共同发展。公办学校培养的博士、硕士多了,他就去民办高校。以前博士和金豆一样,来了就是一套房。以后博士多了,公办高校不是名牌博士就不进,所以现在博士、硕士都有和我们学校联系要来,以前本科都不愿意来。
另外,只有教育市场发展了,不管你公办的、民办的才都能发展。你要没有市场,光有公办,没有竞争,就一潭死水。前天省委书记就说:你们的机制刺激了公办学校,他到你们这一看,他不发展他丢人不丢人?在河南省教育厅的一些评估中,我们都是在上游,如本科的一些评估,优质课程、信息化程度、实验教学、德育教学等评估中我们都是在前10名。新浪网最近的综合排名把我们排在河南第十,这基本上是客观的。这是公办民办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