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等待哈佛 >

第13章

等待哈佛-第13章

小说: 等待哈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有比较强的技能,两三年后他还有适应工作、进一步开创工作的能力。

我们打算把汉语言文学、计算机应用和创新性思维训练作为我们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计算机课程是给学生一个入职的敲门砖,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计算机都要很厉害;汉语言课程呢,要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的方式,要能分层次或逻辑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一个人不学外语可以,但一定要有一个很清醒的头脑,这就需要语言文字方面的培养。通过这门课要养成学生们喜欢阅读的习惯。这些问题本应该在中学就解决了,但我们的学生恰恰是高考落榜生,他们多半是语文没有学好。

张您刚才提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注意到你们有一块牌子是“创新能力实验单位”,它是怎么落户在思源的?

周延波我们从2002年初提出要注意教育创新,从创新的角度全面审视我们的教学、管理及其模式。创新思维课不仅仅教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方法,也包括动手方面的。我们专门有几个老师负责这事,这不但要教思维方法,还要留作业,做得好的学生有创新的想法和做法,老师还会给予辅导,帮助他们把设想变成一种方案,再变成一种实物或一种设计。就在我们2002年考虑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案的时候,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有一个培养计划,就是在全国的大中专学生中间推广一整套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它有专门教材,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和一级、二级考试,可以获取创新能力培养证书。2002年我们学校有7000多人参加培训,可见学生对这个课的喜欢程度。除了这个课程外,我们最近还出台了鼓励师生进行科技发明的一系列文件,其中有一条规定,学生申请专利如果缺乏资金的话,可以由学校来提供;如果专利能转化为产品,学校可以和他分成。

张我注意到1999年,也就是思源成立的第二年,正赶上全国高校以20%的速度扩招,大部分民办学校都感到了生存的压力,思源当时是怎么面对这个形势的?

周延波我们在1999年非但没有放缓发展的脚步,还开始了我们新校园的建设。1998年我们是租用校园,从1999年底开始搞新校园的建设,到2000年7月第一期工程结束,这期间国家宣布了连年扩招。我们分析应该是有我们这类学校的生存空间,再扩招也赶不上高中生的毕业数量,实际看来我们当初的分析判断没有错。一般省市的录取率都徘徊在60%左右,很少有超过70%的,2003年对我们有了更大的契机,因为全国各个省的录取率都低于60%,还有40%多的人没学上呀!240多万!1999年倒掉了很多民办学校,都是没有规模的学校,没有自己的独立校园,学校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加上扩招带来的冲击。从1998年后民办学校的竞争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了,那些寄居在一些中小学里的培训学院恐怕就不行了。到2003年绝大部分办得好的学校都有几个亿的资产。

“我们的‘千人教授库’很管用”

张西安是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但民办高校异军突起。另外还有一个江西。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很多人也在探讨。究竟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西安民办教育的突起?

周延波我想有二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陕西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还是蛮强的,曾经一度超过上海,成为全国第二,现在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还是排在第三。这给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我们几个校长在一起的时候也常说,在西安最不发愁的是请教师。在其他地方象郑州、济南不但别的方面困难,教师也很困难。至少请不到很优秀的教师。在西安不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再有5所万人的民办高校也没问题。西安很优厚的高等教育资源是西安民办高教发展很重要的成因。

另外,西安民办高教能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厅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前段时间,陕西省教育厅厅长跟我说,陕西的高教综合实力比较大,唯一拿得出手的、在全国能够称雄的还是民办教育这一块。陕西民办高校有今天的成绩,和教育厅领导多少年来的悉心爱护、倍加培植是分不开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给它创造了政策上的、教育环境上的基础。从我一加入这个行业我就感觉到教育厅的领导永远都是开绿灯的,对民办高校尽量给予支持和帮助。

张我听说思源学院建立了一个“千人教授库”?

周延波对,我们把那些在我们这里教学的和准备到我们这里来教学的教师情况都输入到师资库里,分门别类。比如一个老师教过高等数学课,那么教学时间、情况、学生和班主任的评价,都以数据库的方式存起来。以后不管哪个系请老师,就可以到师资库里去调。这个好处很多,比如给老师付费问题,你就有个参考,以前某个老师每节课是多少钱,计划内和计划外的教课老师的付费就统一起来了,以前他们是分属两个科管理的,资源不共享,容易引起矛盾。当然我们也有一套确定老师讲课费的办法,比如根据学生的人数,老师讲课的质量和知名度等,当然还是有可自由调配的部分。所以没有数据库,可能差了几块钱,老师会不舒服。这个东西很管用。前一段时间防非典,有的民办学校老师不敢来授课,他们有10%—15%的课就开不出来了。那么我在开会的时候就说你们哪门课开不出来你跟我说,我们的“千人教授库”里人很多,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锐气勃发周延波(2)

“民办高校的竞争还没有到白热化的地步”

张招生是学校的生命线,我听说有的学校就出了这样的制度:招多了就奖励,没完成就和工资、奖金挂钩。

周延波是的。我们过去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太够,现在也在重新审视西京大学的全员招生政策。它是这样的:招生干部按照各个点的承包数来考核;你不是招生干部,你也要通过书信联系、在亲朋好友中宣传,也要把招生工作完成,都是有指标的。但我们不鼓励学生到外面去拉横幅、摆摊设点招生,而鼓励他们跟着老师一起去,协助老师工作,增长社会实践经验。

张现在招生中地方保护主义也很严重,思源如何应对?

周延波是很严重,但还没有到没有办法的地步。比如2003年河北省就有很严厉的规定:没有计划内招生资格的民办学校不允许到他们那边去招计划外的。那么有了统招资格的学校,既可以招计划内的,又可以招计划外的。通过这个方式来提高进入河北招生的门槛,河北省教育厅下了很明确的通知。一开始我们也很害怕,因为我们2003年也有招生资格,但在河北省没有列入招生计划,是不允许在河北招生的单位。但实际上我们该进的也进了,该做的也做了。

张我听说西安的民办高校每年花在广告招生上的费用都在1000万多,思源的情况怎样?

周延波我们没有这么多,2003年包括招生代理的费用、宣传成本700多万吧。我们2003年的生均招生成本是1100元,包括招生宣传、印刷材料、差旅费全部算在内。这个成本并不大,占每年学费收入的8%左右,我觉得只要不超过10%都是划算的。

张现在民办学校之间是不是存在恶性竞争的问题?我在和一些民办大学校长交谈的时候,他们认为有时候还存在一些低水平的比赛,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周延波再恶性也没有到家电行业的竞争那种白热化的地步。另外,在规模较大的学校之间,恶性竞争的可能性越小。比如说,我们这5家学校的校长经常通话,有些想法能互相协调,起码不会说坏话。现在在中低规模的学校之间竞争可能是非常厉害的,在我们学校初期也存在这种情况,这几年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张那几年是不是大家都有一种危机感?为什么现在反而没有了?

周延波我2003年招了6500多名学生,我再笨2004年招4000名学生没有问题吧?

张有些问题可能只能在发展中慢慢解决,比如生源的问题。

周延波对,我们学校的影响已经初步具备了。我们有时候去晚了,有学生和家长就会问:思源怎么没来呀?

张这说明品牌影响力提升后对招生就不一样了。

周延波我2004年就是不派人出去,招一半学生也没有问题,可能是这个原因,大家都有君子风度了。

“最大的困难是解决多渠道融资的问题”

张思源发展到今天,您作为创办人,感觉最艰难的是什么时候?

周延波从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上半年,我们进行第一期建设的时候。一个招生数量从1999年的1900人必须要上升到4900人,不然校舍住不满呀。另外,刚开始银行觉得你没有建立信誉,你的校园能不能建起来?建起来后能不能招到那么多的学生?学费收入是否有把握?所以第一期建设是我们最艰难困苦的时候。

组织资金、施工、生源、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长时间的培训,有了校舍没学生不行,有了学生管理队伍跟不上不行,学生来了一哄而散更不行。还有资金的筹集和工程管理,这对我们都是新课题,等我们有了第一期工程的基础和招生的圆满成功,第二期的时候银行就愿意给我们贷款。但在第一期的时候,尽管交大产业集团愿意提供担保,但如果学校的收入达不到应有的规模,他就不考虑给你贷款的问题。

张刚才讲到经费的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都是在负债经营,对很多学校来说这都是个“瓶颈”。思源不愁这个,那思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周延波恐怕是进一步解决多渠道融资的问题,银行的贷款那是要还的。目前我们还没有来自社会一分钱的捐赠。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国外的私立大学究竟是个什么概念?通过看书和各种资料才知道国外的私立学校之所以能蓬勃发展,甚至比公办大学还好,主要是解决了从社会的各个角落、层次、企业、团体来募集资金的渠道。

从长远来看,民办学校不能很好地解决资金问题,和公办学校的差距就不可能缩小。光靠学生的学费、勒紧裤腰带和拚命提高管理效率是不行的、有限的。我不是一个纯粹的教育家,充其量是一个教育企业家。我们前几年是通过大规模的招生,向银行借款,冒着风险先垫资,把学校先建起来,然后靠收学费滚动积累慢慢给银行还本付息。如果说我们前5年靠的是这种资金积累模式的话,那么今后光靠这个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我考虑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一个是来自社会各方的捐助,可以是一个项目的捐助,比如我们现在准备筹建一个图书馆,很快会向社会发布这个消息:你给我们捐款1万,我们将来在门口给你刻个字;捐款10万我给你搞个什么东西。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淡化企业办学的背景,不要给人一个印象:你是交大产业集团办的,企业办的学校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这样的印象很难让社会来给你捐助。另外就是从现在开始建立校友会的捐助制度,我们最近准备在网站上公布每一个毕业生的姓名、简历和现在所处的工作单位,校友会经常向校友发送我们学校发展建设情况,要把校友这支力量动员起来。

张所以学校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这可能还需要时间来慢慢形成。

周延波我们可能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和国际上的著名高校来联合办学,这种联合办学不应该是低层次的“2+2”、“3+1”这样一个模式。最好是能不能把它的教育资源吸引到我们这边来,我们办成他们的一个分校|Qī|shu|ωang|,这样可以非常快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有了这样的高知名度和高质量,筹集资金的渠道就可以畅通了。

另外是和国内的著名高校建立一种区域互补、专业互补的合作办学。比如说西安的高校也很多,但上海、北京或其他省市学校的专业可能是西安没有的,那我们可以采取专业区域互补的方式,作为它的一个分校,或是我们内部的一个系或专业拿出来和它合作办学,提高稀缺专业对当地企业的吸引力来提高知名度。作为校长和教育企业家,关键的是要给大家把钱找回来。前几年靠向银行贷款,而后靠学费还本付息,这种模式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要是不另辟蹊径,再过5年你说你还是飞速的跨越式发展就不行了。所以今后一段时期我要把精力放在提高学校的品牌,建立更广泛的集资渠道上。

张有没有考虑到培养自己的企业呢?强化自己的造血功能?

周延波这对我们来说还有点为时尚早。一方面我们的教师中,那种研究型、开发型的还不太多,另一方面办教育和办企业是两码事。我们知道怎样办教育但不一定知道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