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唐诗三百首 >

第3章

唐诗三百首-第3章

小说: 唐诗三百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月色。
3、轩:窗。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
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
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
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
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
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作者: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解】:
1、烟鸟:暮烟中的归鸟。
2、之子:这个人。
3、宿:隔夜。

【韵译】:
夕阳徐徐落入西边山岭,
千山万壑忽然昏昏暝暝。
松间明月增添夜的凉意,
风中泉声听来别有情味。
打柴的樵夫们将要归尽,
暮烟中的鸟儿刚刚栖定。
期望你能如约来此住宿,
我独抱琴等在萝蔓路径。

【评析】:
诗写在山间夜宿,期待友人不至。诗的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不心焦,不抱怨,足见诗人风度。境致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亦是佳品。

=============================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作者: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解】:
1、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
2、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3、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韵译】: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
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
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
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
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
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评析】:
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
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寻西山隐者不遇》
作者:邱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解】:
1、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2、黾勉:殷勤。
3、契:惬合。
4、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韵译】:
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
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
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
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
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
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
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
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
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
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
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
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
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隐者,竟然不遇。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

=============================
《春泛若耶溪》
作者: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解】:
1、际夜:至夜。
2、潭烟:水气。
3、弥漫:渺茫。

【韵译】:
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
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
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两岸。
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
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
水潭烟雾升腾一片白白茫茫,
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
人间世事多么繁复多么茫然,
愿作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

【评析】:
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开首两句则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
《宿王昌龄隐居》
作者: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解】:
1、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2、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3、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4、群:与……为伍。

【韵译】: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
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
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
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
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天。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归志,决心跃然。
全诗善于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可见炼字功深,又可作对仗效法。

=============================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作者: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注解】:
1、突兀:高耸。
2、鬼工:非人力所能。
3、宫馆:宫阙。
4、净理:佛理。
5、胜因:善缘。
6、挂冠:辞官。
7、觉道:佛道。

【韵译】:
大雁塔的气势宛如平地涌出,
孤傲高峻耸立好象直接天宫。
登上雁塔绝顶仿佛离开尘世,
沿阶盘旋攀登有如升越太空。
高耸宏伟似乎压盖神州大地,
峥嵘崔嵬简直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挺拔顶天遮住太阳光辉,
塔高七层紧紧地接连着苍穹。
站在塔顶鸟瞰指点翱翔飞鸟,
俯身向下倾听阵阵怒吼狂风。
山连着山好比波涛汹涌起伏,
奔走如百川归海来朝见帝京。
两行青槐夹着天子所行道路,
宫阙楼台变得多么精巧玲珑。
悲凉秋色打从关西弥漫而来,
苍苍茫茫已经布满秦关之中。
再看看长安城北汉代的五陵,
历经万古千秋依然青青
清净寂来的佛理我完全领悟。
行善施道素来是我做人信奉。
我发誓回去后行将辞官归隐,
我觉得佛道的确能济世无穷。

【评析】:
此诗是写登佛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
首二句写未登之前仰望全塔;三、四句写登塔;五至八句写塔之高耸雄峻。九、十句写由上俯看;十一至十八句,写在塔顶向东南西北各方所见的景物。最后四句写忽悟“净理”,甚至想“挂冠”而去。
诗在描摹大雁塔的巍峨高大方面,可谓匠心独运。“如涌出”、“耸天宫”、“碍白日”、“摩苍穹”等等,语语惊人,令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不禁为之惊叹。

=============================
《贼退示官吏·并序》
作者: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令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解】:
1、井:即“井田”;
2、井税:这里指赋税。
3、戎旃:军帐。
4、典:治理。
5、委:率。
6、刺船:撑船。

【韵译】:
唐代宗广德元年,
西原的贼人攻入道州城,
焚烧杀戮掠夺,
几乎扫光全城才走。
第二年,
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
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
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
只是受到贼人哀怜而巳。
诸官吏为何如此残忍苦征赋敛?
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
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澈的源泉就在家门口,
洞穴沟壑横卧在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
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
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
山中的夷贼又常来扰边。
县城太小夷贼不再屠掠,
人民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
这个道州才能独自保全。
使臣们奉皇命来收租税,
难道还不如盗贼的心肝?
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
催赋逼税恰如火烧火煎。
谁愿意断绝人民的生路,
去做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我想辞去道州刺史官职,
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家小去到鱼米之乡,
归隐老死在那江湖之边。

【评析】:
这是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诗序交代了历史背景,然后在诗中表现了官吏不顾人民死活,与“夷贼”比较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全诗共分四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昔岁太平日子,生活的安适。七至十四句为第二段,写“今”,写“贼”。对“贼”褒扬。十五至廿句,为第三段,写“今”,写“官”。抨击官吏,不顾丧乱人民之苦,横征暴敛。最后四句为第四段,写自己的心志:宁愿弃官,也不愿做所谓“忠臣、贤臣”。宁愿归隐江湖,洁身自好,也不愿作为帮凶,坑害人民。
诗直陈事实,直抒胸臆,不雕琢矫饰,感情真挚。不染污泥、芳洁自好。

=============================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作者: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