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

第15章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第15章

小说: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的记忆有无限的潜力。认为过度地记忆会使孩子丧失创造力、产生抵触情绪的认识是错误的。孩子抵触学习不是因为过度地要求他去记忆知识,而是因为此前的错误学习方法使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果孩子怀着浓厚的兴趣去记忆,那就绝对不会妨碍他创造力的培养,适当的记忆,反而能够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小时候,父亲曾经教我一首英文诗。当时,父亲先一句一句地读给我听,然后给我简单地解释每一句的意思。

我对诗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很快就将它记到了脑子里。即使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能将那首诗完整地背诵出来。那之后,父亲又用相似的方法教我背了许多首英文诗。在背诵的过程中,我的英语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如成人,不能保证孩子一天都能集中注意力去记忆知识。教孩子再多的东西,即使他有很强的记忆力,如果注意力不能集中的话,也吸收不了。

所以我建议家长们,幼儿学习英语的时候,一天只要学习一个句子,经过反复地记忆,最后能够正确地背诵下来就可以了,万万不可求多求快。

中国古代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随时复习学过的知识。通过反复地背诵、复习,孩子的英语每天都会有喜人的进步。

     学单词以动词为主

越小的孩子,越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果孩子把一本童话书看了又看,那就说明孩子对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感兴趣。

掌握了孩子的这个特点后,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孩子更快更容易记住英语单词。

小孩子都不喜欢安静地待着,一天之中几乎没有一刻闲着的时候。在教孩子英语单词的时候,先教孩子动词比教名词的效果更好一些。吃、喝、玩、睡、说……这些动词更能引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动作,效果会更好。因为,这样随时随地都可以边做示范边教给孩子,孩子在做动作的时候也学会了英语。

在吃饭的时候,边做吃饭的动作边告诉孩子“eat”是吃饭的意思。每次吃饭的时候都重复这个词,不知不觉地,即使妈妈不说,孩子也会一边说“eat”一边兴高采烈地吃饭了。这比只教干巴巴的名词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在熟悉了动作之后,可以将词汇的范围扩大到形容词。如“angry”、“ pretty ”、“ beautiful”等可以引起孩子兴趣的单词。随后,再教孩子副词、名词。

有些心急的妈妈总是盲目地先教孩子名词,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名词只有一个抽象的概念,学习达不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孩子有可能会厌倦这样的学习。

     巧妙利用录音机正确掌握英语发音

孩子学习英语的时候,妈妈要避免一个错误,那就是轻率地教孩子不纯正的发音。在教发音时妈妈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让孩子掌握标准的发音后,再学习其他内容。

我建议妈妈们利用录音机来教孩子的英语发音。通过听标准的英语录音,孩子可以正确掌握成年人所听不出来的细节部分。如果孩子们从小就注意语音的学习,那么像“L”和“ R”这样困扰韩国人发音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正确的发音对孩子学一口地道的英语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接触的不是纯正的发音,就学不会纯正的英语。长大后,再想改过来就十分困难了。

有的妈妈想直接由自己来教孩子英语,这就要求妈妈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劝这些妈妈们还是利用录音机来完成这项工作吧。

   在孩子6岁后再学习语法

韩国式的英语教育中有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偏重语法。实际上,在熟悉句子后,随着词汇量的增加,不用教语法自然也就会了。

在美国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我也为语法教育问题花费了不少心思。语法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将每个词连成句子的道理。就像是解数学题一样,掌握了解题的思路,就可以轻松地做题了。

但是,对小孩子来说是很难明白语言中抽象的道理。我认为,在教语言的时候,无论是听力还是口语,开始得越早越好。但只有一项例外,那就是语法学习。现在,小学已经开始普遍设立英语课,我认为孩子学习英语语法最早要在6岁之后开始才比较合适。

我在这里所指的语法学习不是说如“否定词”怎么用、“过去式”是什么样的填鸭式教育。而是指在对话中,通过对句子的反复练习,让孩子自己领会每一个单词应通过怎样的语法使用。

“I’m hungry。 Are you hungry?”

“ No; I’m not hungry。”

“ Yes; I’m hungry。”

在这段对话中出现了三个“ I’m”。通过反复地练习,在熟悉句子内容的过程中,即使不用详细解释,孩子们也能自己领会第一人称“ I”要和表示第一人称动作的“ am”一起使用。

学习语法的时候,孩子的年龄要能跟得上这种形式的学习。同时,在授课的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要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要通过循序渐进、反复地练习,让孩子自己去领悟。

☆ 适应社会

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和领悟

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社会,仍将一事无成。即使孩子拥有发达的头脑、超众的能力,但若与社会格格不入,在别人面前缺乏自信,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还是没有用武之地、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最近,在汉城地区,有近40%的孩子沉溺于网络。这意味着我们的孩子们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些孩子在学校被孤立,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为了逃避现实,便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到了虚拟世界当中。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一些综合性医院里,已经专门设立了人际关系门诊。

有人认为适应社会就是要性格温顺、心情保持愉快,其实不然。真正适应社会的能力是要使他人能与自己产生共鸣,可以同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孩子的这种能力不是哪一天就突然具备了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孩子幼年时,如果妈妈不去有针对性地培养他适应社会的能力,那么当孩子真正步入社会后,Qī。shū。ωǎng。就会因为不适应这个社会而遭到无情地淘汰。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妈妈应当遵循以下几种原则:

      确保孩子和妈妈的感情

孩子在家庭中存在问题,在社会上也会出现问题。

孩子最先是通过妈妈来了解这个世界的,年幼的时候,妈妈是孩子的全部。如果感受不到妈妈的母爱,孩子对这个世界也会产生不满。

在妈妈那里有了挫折感,孩子会对整个世界持否定态度,陷入忧郁之中。他会认为这是一个令自己很痛苦的世界。这样的孩子在成人后,与别人的接触中总会存有戒备之心,无法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小时候和妈妈关系密切,形成默契的孩子,也会同他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做起事来会信心百倍。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妈妈同孩子的良好关系,是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适应社会的基础。为了使孩子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妈妈必须首先保证自己和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

如何判断孩子同母亲的关系呢?这就要求母亲在生活中,对孩子的细微变化都很敏感。

偶然中我发现了爱丽丝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枯叶从树枝上落下,在地上随风翻滚的情景。在读诗的那一瞬间,我的心感觉到一丝酸楚。

现在,我和孩子们已经成为一家人了,但是爱丽丝仍然没有完全信任我,这使我心里非常不安,怎样才能使孩子向妈妈敞开心扉呢?

读懂了孩子的心思后,晚上我对爱丽丝说:“爱丽丝,今天晚上和妈妈一起睡好吗?”

彼得和南希听到这句话后,也大声嚷嚷着要和妈妈一起睡,我故意大声对他们说:“不行,今天就我和爱丽丝两个人一起睡。”爱丽丝骄傲地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去睡觉了。

孩子不像成人,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经常把这种感情带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坐在街上哭、无理取闹、突然不说话、行为反常,这些都是信号。作为妈妈要能从这些信息中,看出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妈妈不能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孩子同妈妈的关系,对孩子今后步入社会是否有信心、能否健康生活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孩子的坚强超乎妈妈的想象

每天早晨,我总是在上班的时候顺便开车送三个孩子去幼儿园和学校。自从南希上幼儿园后,送他们的时候,三个孩子总是一起并排坐在后座。送三个孩子上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三个孩子也很喜欢坐在车上嬉笑打闹。

但是没过多久,有一天,南希在幼儿园门前下车后突然说讨厌去幼儿园。

当时南希所去的幼儿园是一所小学的附属幼儿园。因为家里没人照顾南希,而我上班可以顺便送孩子,于是就让南希提前一年上了幼儿园。

面对无理取闹的南希,我也无可奈何,不管怎么劝说她也不听,最后她抓着我的裙摆开始大哭起来,看着大哭的南希我感到很为难。

“是不是带着南希去上班呢?幼儿园里出了什么事了吗?”

我的脑子里产生了很多念头,但最后我还是坚决地对南希说:“南希,其他小朋友不是都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了吗?南希再怎么哭,妈妈也得上班去。你为什么讨厌去幼儿园呢?告诉妈妈好吗?”

南希听了我的话后,依然不停地哭,我想她只是不想去幼儿园罢了。我又看了看南希,叹了口气对她说:“妈妈要走了”,然后把她交给了幼儿园的老师,转身上班去了。

到达学校后,我接到了南希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她说南希现在还在哭。我问老师南希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电话一端传来了笑声,老师说,孩子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肯定会不太适应,这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不用担心。

在那之后,又经历了几次这样的过程。每次心软的时候我都想把南希带走,但是,每次我又强忍了下来。我想,如果破例一次,再想开始就困难了。

南希不久就不再哭了,也不会无理取闹了,她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她明白了无论自己怎么闹妈妈还是会将她送到幼儿园的,于是她开始自己去寻找其他能够带来欢乐的方法。从此以后,南希不仅可以从妈妈这里,还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欢乐,她也开始享受这种欢乐。

南希比我想象的要坚强得多,她不再是爱撒娇的小孩子了,在小朋友里,她成了一个孩子王,和小朋友们相处得十分融洽。这使我明白了,以前只不过是我自己一厢情愿地认为她最小,应该得到格外的照顾。

妈妈总是认为孩子应该得到更多的照顾,总觉得孩子柔弱娇嫩,应该待在妈妈身边。只要孩子一哭就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担心孩子受到什么委屈。

其实,孩子比妈妈想象的要坚强得多,对事情的反应能力也很快。孩子又哭又喊,不愿离开妈妈的怀抱时,妈妈可以试着挣脱他们的小手。当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会很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去。

       练习同别人单独打交道

现在我和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们相聚,聊起往事的时候,总有一些话题要被反复重提。尤其是孩子们小时候旅行的事情,总要被反复地说上好几遍。

由于丈夫工作的原因,我们不止在美国本土,而且在日本和夏威夷等地也生活过。那时,一到周末我们就出去旅行,孩子们在旅行的开始总是要接受一番考验。

“彼得,现在你去订房间。”

孩子中无论是谁,只要一到宾馆,就要有一个人把行李交给妈妈,然后直接去前台订房间。我要求孩子们直接同那些穿着整齐的服务员去交涉。对孩子来说,直接同素未谋面的大人单独交涉,是一件需要胆量的事情。

第一次,彼得不停地回头望着站在大厅的我,脸上露出不安的表情。但是我一动也不动,只是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

“Can I help you?”

看孩子总是望着我,已经猜出来意的宾馆服务员亲切地询问彼得。面对笑脸相迎的服务员,彼得结结巴巴地对起话来,对话结束后,服务员将彼得领去看房间。几分钟后,还红着脸的彼得向我跑了过来。

“妈妈,我订完房间了。从窗户能看到外面的大树。”

我总要求孩子们直接面对面地同陌生的大人交谈,渐渐地,他们克服了畏惧心理。他们可以大方地同别人交谈,有时候甚至还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