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哲学史讲演录 >

第49章

哲学史讲演录-第49章

小说: 哲学史讲演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假定了通过运动的无限分割。“这是不真的;因为走得快者将赶上那走得慢者;如果容许他超过那局限他的限度。”

    ①这个答覆是不错的,包含了一

    ①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第六卷,第九章。

…… 340

    63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切。就是说,在这种看法里承认了两个彼此分离的不同的时点和两个彼此分离的不同的空间,换句话说,它们是有限度的,它们彼此互为限制。反之,当人们承认时间和空间是连续的,则这两个时间点或两个空间点便是连续的、互相联系的:则它们同样是两个,也不是两个,而是同一的。

    (一)就空间而论:在同一段时间里甲走完距离bc,而乙走完距离ab+bc。在表象里我们最容易解决这问题:即因为乙走得较快些,他在同一段时间内比起那走得慢的人可以通过较长的距。。

    离;所以他可以走到甲出发的地方,并且还可走得更远。

    (二)但这应该有的一段完整的时间,却可分为乙走过ab的一段时间和乙走过bc的一段时间。

    甲先有第一段时间以走过bc;所以甲到了c的时点,就是乙到了b的时点。

    照亚里士多德说,必须超出的那个限度,那必须通过的,就是时间;既然时间是连续的,所以要解除这困难就必须说:必须把那被区分为两个时段的时间认作是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乙由a走到b,又由b走到c。在运动中,这两个时点当然是一个时点。当我们一般地说到运动时,我们总是这样说:物体在这一个地点,然后走向另一个地点。由于它在运动,它已不复在第一个地点,但是也还不在第二个地点;如果它在两个地点中的一个地点,则它就是静止的。人们说,它是介于两个地点之间,但这并没有说明什么;因为介于两个地点之间它还是在一个地点,因此这里还是存在着同样的困难。但运动的意思是说:在这个地点而同时又不在这个地点;这就

…… 341

    四 芝    诺73

    是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并且这才是使得运动可能的条件。

    芝诺在他一贯的推理里把这两点弄得严格地相互反对了。

    我们也使空间和时间成为点积性的;但同样也必须容许它们超出限制,这就是说,建立这限制作为没有限制,——作为分割了的时点,但又是没有被分割的。

    在我们通常的表象里,也有芝诺的辩证法所依据的同样的规定。我们很可以这样说——虽然并不愿意——:在一个时段里可以走过两个空间的量〔即距离〕;——但不说:那走得较快者把两个时段合成一个时段,而是假定一个确定的空间去说它。因此就那走得较慢者丧失他的优先而论,我们必须说:他失掉了一段时间的优先,也就是间接地失掉了一段空间的优先。

    芝诺认为只是限度、分割、时间和空间的点积性的的环节就其整个〔抽象孤立的〕特定性而言是有效率的;因此就发生了矛盾。造成困难的永远是思维,因为思维把一个对象在实际里紧密联系着的诸环节彼此区分开来。思维引起了由于人吃了善恶知识之树的果子而来的堕落罪恶,但它又能医治这不幸。这是一种克服思维的困难;但造成这困难的,也只有思维。

    (三)据亚里士多德说:“第三个形式就是‘飞矢不动’”

    ,这是因为“那自身运动的东西永远在”自身同一的“此刻”

    ,在自身同一的“此处”

    ,是在“不可区分的东西内”。它是在此处,此处,此处。所以我们说,它永远是一样的;但我们不把这叫做运动,而叫做静止:凡是永远在此处在此刻的东西就是静止的。换言之,关于飞矢也同样可以这样说:它是

…… 342

    83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永远在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内;它不能超出它的空间,它不能占据一个别的,亦即较大的或较小的空间。在这里变成他物的可能就被取消了;限度一般地建立起来了,但限度也同样只是环节。在此处、此刻本身内是没有区别的。在空间内,这一点和那一点同样是一个此处,这个是此处,而另一个又是此处……;而这个“此处”永远是同一的“此处”

    ,它们彼此间完全没有区别。所以,在这里,“此处”的连续性,相同性就有效准地建立起来以与复多的“意见”相反对了。

    每一个地点都是不同的地点,——因此也是同一的。

    复多性〔不同性〕只是意想的。真的客观的区别不出现在这些感性的关系里,而只出现在精神的关系里。

    这种关系也出现在力学里;即关于两个物体中哪一个在运动的问题。这不止需要两个地点,至少三个地点,才能决定哪一个物体在运动。但至少这是不错的,即运动完全是相对的;在绝对空间里(例如眼睛)

    不论是静止的或运动的,都是完全一样的。或者按照牛顿的命题,当两个物体相互环绕运动时:于是就发生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一个还是两个在运动。牛顿想要用一个外在情况,用线的紧张情况来决定这点。当我在一个船上向着与船行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走时,则我的这种行走,对船说是运动,对别的东西说是静止。

    在前两个证明里,在前进中的连续性是占优势:没有绝。。。。

    对的限度,也没有被限制的空间,而是绝对的连续性,超出一切限度。

    而现在这里所坚持的恰好相反:即绝对的限度,连续性的中断,没有到对方的过渡。关于这第三个证明,亚里士多德说:“它起源于假定时间是此刻所构成;因为如果我们。。。。。。。。

…… 343

    四 芝    诺93

    不承认这点,则这结论就站不住。“

    ①

    (四)

    “第四个证明是采取两个相等的物体,在一个场所,在一个相等的物体旁边,以相等的速度,彼此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一个从这场所的一端出发,另一个从中间出发。由此就可以得出结论说,一半的时间是相等于它的两倍。这个结论的错误基于芝诺假定了在运动的物体之旁和在静止的物体之旁的东西在相等的时间内以相等的速度走过相等的距离;但这是错的。”

    ②

    假如在一定的空间上,例如在一块平板上(Aa)

    ,有两个与它同长度并彼此同长度的物体,其一(Bb)以它的末端(B)放在平板(325)的中心(m)

    ,另一(Cc)向着同一方向,只是接触平板的一端(n)

    ,——并且它们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而前者(Bb)假定在一小时内就达到平板的一端(n)

    :于是就得到这样的结果,即其一(Cc)在一半的时间通过同一的空间(CN)

    ,而另一要在双倍的时间内才通过这空间(mn)

    ;因此一半相等于双倍。这就是说,“这第二者(c′)经

    ①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第六卷,第九章。

    ②同上。

…… 344

    04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过了那整个第一者(Bb)。“在第一个半小时内,c′从M走到C:

    在第二个半小时内经过了A到N,——整个讲来由M到N;因此是双倍:

    这第四个形式讨论的是存在于相反的运动中的矛盾。对立在这里具有另一种形式:(一)

    但普遍者作为共同的东西又是完全属于每一部分,而每一部分单独只作它一部分的工作。

    (二)

    只有每一部分单独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才被认为是真实的(存在的)。

    这里一个物体所走的距离是两个物体所走过的距离的总和;犹如当我向东走两尺,从同一出发点的另一人向西走两尺,于是我们就有了四尺的距离,——这就是把两人所走的距离加起来,在两人的距离里,两者都是积极的。

    或者我向前走两步,向后退两步,我仍在同一地方,虽说我已

…… 345

    四 芝    诺143

    经走了四尺远,但我却仍没有离开那地方。因此运动也是空无;因为由于向前走和向后走在这里是相反的〔矛盾的〕,而相反的东西必自己扬弃自己。

    这就是芝诺的辩证法。他曾经掌握了我们空间和时间观念所包含的诸规定;他曾经把它们〔即时空的诸规定〕提到意识前面,并且在意识里揭露出它们的矛盾。康德的“理性矛盾”比起芝诺这里所业已完成的并没有超出多远。

    芝诺的辩证法的普遍原则,爱利亚学派的普遍命题因此是这样的:“真理只是太一,一切其他的东西都不是真的”

    ;正如康德哲学得到的结果:“我们只认识现象”。大体上他们的原则是相同的,即:“意识的内容只是一个现象,没有真的东西”

    ;但两者也有一个区别。

    即芝诺和爱利亚派人是在这样的意识下说出它们的命题的:“感性世界以及它无限复多的形相本身只是现象;——这一方面本身没有真理。”

    康德的意思与此不同。他主张:“由于我们面向着世界,应用我们的思维活动去规定外在世界”

    (对于思维,那内心给予的世界也是一个外在的世界)

    ,——“由于我们面向着它:我们把它造成现象;那是我们的思维的活动,它把如许多的范畴——感性的、反思的范畴等等——给予外界事物。因此只有我们的认识是现象;世界自身是绝对真实的。只是我们简明的使用,我们的行为给我们摧毁了外在世界:凡我们所作的这一切,都毫无用处。外在世界成为一个不真实的东西,即由于我们投给它一套的范畴。”

    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这种内容在芝诺看来也是空无的;但在康德看来,乃是因为它是我们的制作品。在康德看来,乃是精神的东西摧毁了这世界。照芝诺看来,这

…… 346

    24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世界、现象界本身就是不真的。

    照康德看来,我们的思维,我们的精神活动是不好的东西;——这乃是精神的一种过度卑谦,把知识当作没有价值。在新约内基督说:“难道你们不比麻雀更好些吗?”

    作为能思维者的我们就是这样;作为有感性者的我们是与麻雀差不多好或坏。芝诺的辩证法的意识比起这种近代的辩证法还有较大的客观性。芝诺的辩证法还只限于形而上学;后来在智者派那里便得到一般的应用了。

    我们现在结束了爱利亚派。

    爱利亚学派继续传播下去,一方面在留基波那里,一方面在智者派那里:——后者把爱利亚派的概念发展到一切现实和意识对现实的关系上面;前者是爱利亚学派的学生,在时间上说较晚,进一步发挥了概念的抽象性,但是转向于与意识相对立的物理学问题。此外据称还有一些别的爱利亚派人,但是对我们已没有什么兴趣。

    邓尼曼①说:“那样地出乎意料以外,爱利亚派系统会得到许多。。。。。。

    赞成者,而塞克斯都还提到一个叫做塞尼亚德的。“

    丁、赫拉克利特

    如果我们抛开那些尚未把“绝对”理解为思想的伊奥尼亚派,同时也抛开那些毕泰戈拉派,那末,我们就得到爱利亚派的“纯有”和否定一切有限关系的辩证法。

    〔在爱利亚派看来〕②,思维便是〔作出〕这样一些现象的过程:“有”

    〔疑

    ①第一册,第一九○页。

    ②据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本,第二七八页增补。——译者

…… 347

    丁、赫拉克利特343

    误,似应作“变化”。——译者〕、世界本身也不过是现象,只有纯有是真实的。芝诺的辩证法抓住了存在于内容本身中的那些范畴。这辩证法也还只能称为主观的辩证法,因为辩证法只限于静观的主体一边,而那“一”是没有这种辩证法的,是没有这种运动的,是〔孤立的〕一,是抽象的同一。芝诺的主要辩证法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然是主观辩证法变成客观辩证法,亦即把这种运动本身了解为客观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谴责毕泰戈拉的数和柏拉图的理念,因为它们是事物的本体,事物分享它们——这是一个空谈,哪里有什么现实的东西呢?亚里士多德也谴责泰利士,说他抛弃了运动;在巴门尼德那里,我们看到“有”和当作在主体中的运动的辩证法。现在,赫拉克利特把绝对本身了解为这种过程——了解为辩证法本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