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懒仙 >

第142章

懒仙-第142章

小说: 懒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慕南走出草桥亭后,却没有去追乔依和姗姗,而是带着白羽裳往另一个方向而去。看着乔依在那边望过来的疑惑目光,他拿出手机给乔依打了个电话。
  “喂,小乔,我们就不过去了。你也看见了,我跟姗姗是合不来的,过去也只会吵。”
  “那,好吧”乔依的语气带着些失望和不舍,却也知道方慕南说的是实情,而这种情况下,她也不好多作强求。毕竟她现在跟方慕南的关系是“普通朋友”,不好拿另一层的亲密身份去央求。
  “那就这样,再见”
  “再见”
  乔依接电话并没避着姗姗,而姗姗的耳力也很好,乔依跟方慕南的通话她全都听得清楚,一字不漏。待方慕南挂了电话,姗姗气愤地“哼”了一声,道:“不来就不来,谁还稀罕他了”
  ※※※※
  离开万松书院后,方慕南接下来带白羽裳游览了八五年西湖新十景的“吴山天风”和“玉皇飞云”。
  吴山是西湖南山的群山之一,属天目山脉的余脉,延伸进入杭州城区的尾部。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西南边界所在。由紫阳、云居、金地、清平、宝莲、七宝、石佛、宝月、骆驼、峨眉等十几个山头形成西南——东北走向的弧形丘冈,总称吴山。
  吴山并不高,最高处只有九十四米,但由于插入市区,东、北、西北多俯临街市巷陌,南面可远眺钱塘江及两岸平畴,上吴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吴山天风”即由此而得名。这里也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中的“吴山大观”所在,现自然也被“吴山天风”所覆盖代替。
  相传,春秋时吴国相国伍子胥的墓便藏葬于吴山中。因此,吴山的得名,也有说是伍子胥的缘故,讹伍为吴。这一传说不知是真是假,但山上建有伍子胥的祠庙却是不假,叫作子胥祠。
  伍子胥乃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与其相关的传说故事很多。便连兵圣孙武亦是由伍子胥发现其才并推荐于吴王的,著名的专诸刺王僚亦是伍子胥为当时还未做吴王的吴王阖闾所谋划,被誉为史上四大刺客之一的专诸亦是由伍子胥所推荐。
  据传,伍子胥还曾是十大名剑中龙渊剑的其中一任主人。而十大名剑中的另一剑鱼肠亦与伍子胥有关,专诸刺王僚时所用之剑便是十大名剑中被称为勇绝之剑的鱼肠。
  除了以上身份外,方慕南知道,伍子胥还是一位兵家的修士,是兵家大圣。福寿洞天中,陈抟所留下来的许多典籍中,亦有专门介绍历代修士中的大成就者。其中春秋篇中,便列有伍子胥的名字,并且对伍子胥评价颇高。伍子胥亦著有兵书战策《伍子胥》十篇并图一卷,但不幸失传。
  兵家亦同儒家一样,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长生与超脱,而就是为了彪炳青史的功业,为了名动天下,万古流芳。在这一方面,兵家与儒家的目的是相同的,且同样是修的入世法,只不过一文一武,最大的追求亦是“平天下”。
  这文武二家,目的虽非求长生,但亦有长生之手段。他们修行有大成就者,亦能转世投胎而灵识不灭。最高的成就是名显万世,永远活在人心中。
  永远活在人心中,这并不是一种比喻与形容,而是真的活在人心中,活在知他们名与事者的念头中。只要有人知他们的名与事,他们便永远英魂不灭。这种手段,也是一种愿力的凝结与运用,在众生的信念中重生。
  这种长生,是一种低层次的长生,也不是真正的长生。如果世界毁灭,所有的人都死亡,他们留下来的名与事、传承全部被摧毁殆尽,他们也一样不能幸免,要灭亡。但道家的长生却不同,道家的最高修行境界是炼神还虚,这个虚就是无,是没有。道家认为万事万物都会最终毁灭,但唯有虚不灭,也不会被毁灭,因为虚就是无,本来就没有的,要如何去毁灭。
  道家认为,一切都是从虚无中诞生,所以他们的最终修炼也要还于虚无。炼神还虚,便是把元神还于虚无,烙印虚空。如此就能永生不灭,哪怕世界毁灭,宇庙崩塌,他们也照样能够再从虚无中诞生。
  儒、兵二家这类修入世法的,是要把自己的存在痕迹留于史中,烙印在人心中。他们的名越大,知道他们的人越多,他们就越加能够长生。而道家是要把自己的存在痕迹烙印于天地、宇宙、虚空,无所不在,永生不灭。
  而佛家却是兼修出世与入世,作两手准备,双保险。既要元神烙印虚空,亦要让自己的名烙印于众生心中。他们还会开创自己的世界,如果世界毁灭,那就再创一个世界;如果宇宙毁灭,就再创一个宇宙。
  方慕南由伍子胥而联想到了这许多,这都是各家的修行之道,福寿洞天中陈抟所留下的一些典籍中就有关于这些的记载。但这些都是理论,没有实际的各家修行法门是做不到的。不是随便一个人名动天下后,都能够在死后于众生的信念中重生,然后英魂不灭的。所以历史上出名的人不少,但能够英魂重生不灭的却不多。
  儒家之士除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外,还要著书立说、立言传世,这些都是为了名,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儒家对名是很看重的,生前要有名望,死后也要留名于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什么那么多读书人甘愿赴死、慷慨就义,除了忠、孝、仁、义这些大节外,就是为了那一个身后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一句词可谓写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这一句诗更是道尽了其中三昧。
  兵家在这方面亦不遑多让,自古有多少保家卫国,战死沙场的将士。不过兵家在这方面,却有些不顾好恶,所以亦有如白起者,一战坑杀降兵四十万,立时恶名满天下,威名震四方,纵贯千古,亦难有再出其右者。杀神之名,震烁古今。
  但战争本就无仁义好坏之分,纯粹的军事家只论战,不会论什么善恶、仁义。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也能够无所不用其极。正所谓,“兵者,诡道也。”白起无疑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军事家,是一台不讲情感的战争机器。他只求胜利,并力求最大的扩大战果。
  伍子胥亦是这般,他在历史上虽然名声很大,但却是毁誉参半。他本是楚国人,却最后带吴国之兵攻破了自己的祖国,而且为了报仇,还将已死的楚平王从坟里挖出来鞭尸。
  但不论伍子胥名声究竟如何,他最后却是成功了,英魂不灭。这在方慕南看过的那本介绍历代大成就修士的书中有载,书中皆有记载每人最后的成就如何,而白起这尊杀神也同样成功了。
  当然,讲仁义、识善恶的将军也是好将军。不过这种兵家之士,就要近儒家了。其实儒兵二家的目的、追求、手段等方面,许多都相同,而且又都是修的入世法,都要服务于国家,同处一座朝堂,所以互相影响很深,历史上,也有不少兼修二家的。
  便如方慕南与白羽裳先前游万松书院时知道的一位与万松书院有很大关系的明末大儒王阳明,此人便是兼修二家,是一位全能大才,文武双全。文成大儒,开创明阳心学一派,影响深远,在儒门中被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五十八位。武事亦战果辉煌,独力平定了宁王朱宸濠之乱,而且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还有如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不但一生战果辉煌,是用兵大家,而且文采亦斐然,文武兼备,其思想上亦更近儒家。不过最后,却也被忠义所累。但兵家本也就讲忠义,便如伍子胥与白起,虽然对敌人狠辣,可对自己孝忠的君王却十分忠心,不过最后却也下场凄惨,被自己孝忠的君王所下令杀害。
  历史上,像王阳明与岳飞这样的人并不少。有能领兵打仗的文官,亦有能吟诗作对的武将。有文人武艺非凡,亦有武者文采风流。文武如阴阳,乃人道之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
  吴山天风,这一景方慕南也是要入画为器的,画中神便为伍子胥。森森吴相庙,七星龙渊横。庙前江水怒为涛,千古恨犹高。
  兵家如今也早已没落,但却也还有些传承。三大武修世家,还有法武双修的诸葛家,都多多少少有些兵家传承。但他们走的路子却与兵家不同,只继承了兵家的一些武学、战阵,而长生之路却还是循道家而走。毕竟道家的长生才是直指大道的真长生,也不像入世法有许多麻烦。而且现在这个世上战争少了很多,冷兵器的战争更差不多已经绝迹。
  第六十三章入画难
  第六十三章入画难
  吴山自古有五多: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寺观多,乡风民俗奇情多,名人遗迹故事多。
  除了伍子胥的祠庙,吴山之巅还建有城隍庙,这城隍庙乃是吴山最大的神庙,影响很大,香火旺盛,有一段时期,吴山因这城隍庙而被称作城隍山。吴山的庙会,也是由这城隍庙而展开。
  城隍,乃是阴间之神,是每一城池的阴间地方官,神职司为监察本城善恶、剪除凶逆、领治亡魂等。城隍最初只是一个抽象的神,无名无姓,但到后来,城隍逐渐被人格化,一些对某一地方有过显著功德、贤良正直的文官武将在逝后被奉为当地的城隍。
  吴山上的这座城隍庙最早乃是明时兴建,庙中所供奉的城隍爷乃是明朝永乐时期的浙江按察使周新。其人公正廉明,铁面无私,人称“冷面寒铁”。
  周新这位城隍爷还不止是杭州一地的,而是整个浙江的,其被封浙江都城隍,立庙吴山。城隍也有大小之分,有县城隍,府城隍,就如人间的地方官一样,也是一级一级的,周新便是整个浙江的省城隍。
  吴山紫阳山东麓,还有宝成寺,寺中崖壁上凿刻有佛教的战神大黑天神像。此神乃是佛教的护法神,尤其在佛教密宗中更是最为重要的护法神,密宗认为其乃是大日如来降魔时所呈现的愤怒像,威力广大无边。而其梵语名称麻曷葛剌便是大日如来的梵语音译,意译才是大黑天。刻像容颜威怒,脚踩魔女,左右还有文殊、普贤菩萨像。
  方慕南带白羽裳游过这两处地方后,心想城隍周新、佛教战神大黑天及其肋侍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都可入自己画中,皆为画中之灵,御敌显现。
  吴山中还有太岁庙、药王庙等庙宇,南宋时期,还是南宋皇家的太庙所在。不过这些庙宇、神像,方慕南想就不必入画了,太多了制作起来也因难。单只一个伍子胥,若想其具有大威力,方慕南便需勾通这一位兵家大圣,借引其一部分神力入画;或者他自己去找寻伍子胥留存的痕迹,然后凝聚众生信念,在自己的画中再重生一位伍子胥。
  想想却也挺是麻烦,而以方慕南如今的修为,要做到这些也十分勉强。还有之前的万松书缘,方慕南拟此画中神便是先儒王阳明,而要使画中的王阳明也具有大威力、大手段,那跟画伍子胥也是一样。
  方慕南想这些都可先暂搁置,从容易的入手,比如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之类,只有景而无人,那就不需这般麻烦了。其实以他这般懒惰性子,这些也都只是停留在想法、创意而已,便是容易的,他短时间内恐怕也不会着手制作。
  吴山天风过去后,便是玉皇飞云。
  玉皇山位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比起吴山来,就要高多了,海拔有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衬以蓝天白云,更显得山姿雄峻巍峨。山高可接云,每当风起云涌之时,伫立山巅登云阁上,耳畔但闻习习之声,时有云雾扑面而来,飞渡而去。湖山空阔,江天浩瀚,云飞渺渺,此景此境遂被命名为“玉皇飞云”,以其壮阔、崇高而入选八五年的新西湖十景。
  玉皇山最早叫做玉柱峰,五代时吴越钱王迎明州阿育王寺佛舍利于此供奉,遂将此山更名为育王山。明代时有道士在山上创建福星观,尊祀玉皇大帝,又建玉皇宫,育王山随之更名为玉皇山。
  玉皇山福星观、葛岭抱朴道院、栖霞岭后黄龙洞,这乃是西湖的三大道教胜地。而这三地皆位于西湖北岸,与南岸由净慈寺为主的寺庙群形成对峙,西湖两岸,北尊道,南尊佛。
  不过,到如今,西湖的三大道教胜地只剩下了葛岭的抱朴道院还有道士住持,玉皇山和黄龙洞皆改为了纯粹的旅游景点。而南岸的寺庙群也大多被毁,留存下来的不少也是被改为了旅游景点,基本也只有净慈寺还有僧人住持。
  玉皇山上遗存有白玉蟾井,乃南宋古迹,此井与内丹炼养派中南宗五祖中的第五祖白玉蟾有关。玉皇山上名胜古迹颇多,号称有六十四景。主要景点有登云阁、江湖一览亭、慈云岭造像、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