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警:十大传奇疑案全记录-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的是,埃因霍恩开始讨厌她,并把她抛弃了。除此之外,关于埃因霍恩的去向安娜也说不上来。
警方的希望破灭了。
不过,他们仍然从安娜那里得到了两条非常重要的线索。一条线索是埃因霍恩和加拿大一名富有的女继承人来往密切;另一条是他?常和都柏林一家书店的店主尼古à斯在一起。根据第二条线索,爱尔兰警方迅速对书店进行监视,希望能够发现埃因霍恩的踪迹,但是潜逃犯始终没有露面。要找到埃因霍恩很不容易,因为他本身非常聪明,和他交往的人也都能给他提供保护,还有就是他?常更换地点。对于这一点,参与了追捕工作的国际刑警组织成员玛丽对此深有体会。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联邦调查局特工卡伯奈尔和加拿大皇家骑警队合作,迅速找到了和埃因霍恩交往的那个富有的女继承人。最初这位女士拒绝和警方人员见面,最后由于卡伯奈尔和骑警队威胁她要提出起诉,她才同意到美国接受警方的讯问。
联邦调查局和费城地方法院检察官审问了这位女继承人。起初,她避而不谈,本能地保护着埃因霍恩。对此,检察官和调查人员感到困惑不解,但法医心理学家克里斯博士解释说,埃因霍恩是个非常善于利用人的心理变态者,他之所以能够长期逍遥法外,?因之一就在于他能够获得普通人的信任。埃因霍恩喜欢和女人交往,也很知道如何讨女人的欢心,更懂得如何让她们习惯这种被他控制和占有的局面。
在警方的强大攻势下,为了免受牢狱之苦,女继承人终于决定和警方合作。她承认为这名逃犯提供了金钱。这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埃因霍恩能够在国外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并且总能比追捕人员抢先一步逃走——?因就在于这个女人为他提供了?济帮助。不过,最近这个女人也已?不再和埃因霍恩联系了,理查德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她已?知道是埃因霍恩杀死了霍莉,而且也发现自己是在被人利用。
最后,女继承人交代埃因霍恩可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一个名叫瓦尔伯格的女人在一起。找到这条新线索后,调查人员马不停蹄赶到了斯德哥尔摩。接到国际刑警组织的消息后,斯德哥尔摩警方也立即采取行动。大批警方人员包围了埃因霍恩的住所,并随即冲了进去。
他们再次与成功失之交臂。
在埃因霍恩的房间里,警方人员发现了一±热咖啡,还有一支仍在燃烧的香烟。事实证明有人知道加拿大女继承人向埃因霍恩通风报信。
在搜捕过程中,警方往往面对的不是人去楼空,就是罪犯刚刚离开。在这个案子中,警方有好多次都是和罪犯擦肩而过。国际刑警美国分部负责人约翰感到非常失望。他们距离逃犯已?很近了,几乎就要抓住他,却最终没有抓到。
警方的行动可能晚了几秒钟,在斯德哥尔摩展开的大规模搜捕行动无功而返。埃因霍恩再次消失,不久瓦尔伯格也突然失去了踪迹。
卡伯奈尔和理查德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向欧洲的所有国家都发出了通告,这包括西班牙、德国、斯堪的纳维亚等国,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线索。不管是什么蛛丝马迹,他们都希望它能够指引他们找到通往胜利的正确道路。
但是在找到这条道路之前,联邦调查局和费城警方只能等待。在霍莉惨遭杀害将近11年后,警方对逍遥法外的埃因霍恩仍然无可奈何。
这种遥遥无期的等待是非常痛苦的,霍莉的父母受到了很大伤害。所发生的这一切使他们的健康情况开始每况愈下,寿命也随之大大缩短,但是对他们伤害最大的还要数内心的巨大创伤。他们对凶手始终潜逃在外感到非常气愤,在两个女儿眼中,麦达克斯夫妇因为姐姐的惨死受尽了折磨。
时间飞速地流逝,就在凶手仍逍遥法外时,霍莉的父母相继告别了人世。
出于可以理解的愤慨,霍莉的家人不断向警方施加压力,要求给埃因霍恩定罪。梅格告诉警方,没有什么能让她满意,除非他们抓住埃因霍恩。1993年,费城的陪审团在埃因霍恩缺席的情况下宣判他犯有谋杀罪。
埃因霍恩被定罪后,卡伯奈尔和理查德更加有责任要继续寻找他。他们两人每周见一次面,然后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做。有时候他们眼前一点儿线索也没有,或者发现了一些线索,但?过追查对破案不起作用。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形,他们就只能重新寻找线索。虽然?历了多次挫折,但他们毫不气馁。卡伯奈尔说:“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他,不过他肯定在某个地方。”
五、凶手仍然逍遥法外(2)
他们必须找到他。
六、香巴尼的最后收网
1997年,由于警方的细心谨慎,案情终于取得了另一大突破。
国际刑警瑞典分部对埃因霍恩和他的新女朋友瓦尔伯格进行了调查,这次终于有所收获。他们发现一位名叫瓦尔伯格的女人在法国申请了驾驶执照。种种迹象表明,她就住在法国的香巴尼。
从卡伯奈尔和理查德开始合作办理这个案子,到现在已?有大约9年了。当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瑞典分部传来时,卡伯奈尔和理查德都非常兴奋,因为他们都相信,埃因霍恩和他的女朋友就在法国。现在形势终于明朗了。他们很清楚,这次那个狡猾的家伙绝对逃不了了。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
埃因霍恩在法国居住的这套房子位于偏僻的小乡村,和外界隔绝。进行逮捕行动时,法国警方不能打草惊蛇,必须暗中接近它。但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倒法国警方。?过精心准备,他们派出的人假扮成垂钓者,连续几周在房子附近的一条小河中钓鱼。
耐心终于没有白费。一天,他们突然看到了追捕已久的埃因霍恩。警方担心埃因霍恩会再次逃跑,这样的事已?发生了不止一次。此时他们距离猎物已?很近,这是抓捕的绝佳时机,机会稍纵即逝。
1997年6月13日,法国警方搜查了埃因霍恩在香巴尼的房子。他们迅速拘捕了埃因霍恩。这名傲慢的逃犯虽然戴上了手铐,但在警察面前仍然自鸣得意,面露微笑。
卡伯奈尔和理查德也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一重大时刻。当法国警方给埃因霍恩戴上手铐时,他和理查德都非常兴奋。在他们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这是让他们感觉最有成就感的一个时刻。无辜的生命惨死20年之后,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他们两人为霍莉一家由衷地感到高兴。
但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法国拒绝引渡埃因霍恩,因为他已?被判有罪,法国不想让他到美国遭受死刑。四年的法律争辩随之à开序幕。美国警方不得不想方设法让法国政府相信,他们不会将他判处死刑。
2001年7月20日,埃因霍恩再次来到费城,重新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不过这次他是戴着手铐,由美国警方包围着。此时距离他在保释后不出庭受审,然后开始逃亡已?有20年了。
2002年10月17日,陪审团判定埃因霍恩犯有谋杀罪,并判处他终身监禁,不准保释。
梅格紧张地关注了审判的全过程。当法官宣布陪审团裁定埃因霍恩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监禁时,她百感交集,喜极而泣。虽然霍莉的父母没有亲眼看到这个判决结果,没有看到杀害他们女儿的凶手最后被关进监狱,永远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人前炫耀,但是人们相信,他们若在天有灵,肯定会感到欣慰了。
多亏了全世界警方的通力合作,罪大恶极的埃因霍恩将在监狱中寂寞地度过他的后半生。
埃因霍恩被绳之以法是正义对邪恶的一次巨大胜利,一切又重新回到了预定的轨道。
第六章 失而复得的日出
失而复得的日出
艺术犯罪在上个世纪80年代达到了猖獗的地步。许多来自中国的佛头被盗往国外,来自法国的名?出现在地下交易市场。
这已?衍生成一个巨大的行业,暴利成为追逐的对象,名贵的艺术品从博物馆偷出转到地下,然后被隐藏,或者以让人瞠目结舌的价格出现在某次拍卖会上,或者是地下艺术品交易活动中。
一伙犯罪分子就瞄上了这些艺术品。1984年10月;他们在一个在漆黑宁静的夜晚,闯入到法国的塞谬尔奥克索斯美术馆,偷走了镇馆之作——法国著名?家柯罗的五幅作品。一年以后,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他们闯入法国著名的马库坦美术馆;把包含著名?家莫奈《印象·日出》在内的九幅名?抢劫一空。又是一年后的大清早,在日本;同样发生了惊天大案;日本三菱银行运钞车被抢,劫匪抢走3。3亿日元;创造了日本抢劫案件涉案金额最高的记录。
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史无前例的犯罪活动。他们或偷或抢。明目张胆,而又不留任何线索。他们在不同国家犯罪;他们在不同时间作案;他们的行踪飘忽不定;他们的作案目标难以猜测;他们让各国警方毫无办法;他们让国际刑警摸不着头脑。
他们是?如何制止他们?国际刑警责无旁贷。他们打击违法,伸张正义。这一次的目标是??
一、柯罗作品被盗(1)
那是在1984年10月的法国。一切处于安详之中,熙熙攘攘的游客参观完塞谬尔奥克索斯的美术馆后,美术馆工作人员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这时候;回家享受妻子的美味晚餐,或者叫上几个朋友去酒吧喝点啤酒成了他们的最大心愿。这是一个并不起眼的美术馆,每年只开放几个月,相比法国的巴黎美术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甚至其他一些艺术品收藏馆,其影响和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让工作人员引以自豪的是这里面收藏着19世纪著名?家让·巴蒂斯·卡米尔·柯罗的五幅杰作。这些镇馆之作每天吸引成百上千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它让这个小城声名显赫。
此时已是午夜时分,周围出奇的寂静,安详笼罩在整个城市的上空。这里看不到夜生活的喧哗,马路上没有汽车,没有行人,街旁的商店早已打烊。人们在美梦中等待一天的过去,ó接新的一天的到来。但是黑夜并没有阻止那些坚定的“艺术品收藏者”。他们的汽车悄无声息地驶近美术馆,然后迅速下车。一人先·过铁栅栏围墙然后给同伙打开大门,他们戴着黑色手套,带着黑色面具,每人一个手电筒,看起来是那么的专业和干练。他们沿着墙边爬上窗框;撬开窗户;·了进去。一切都非常顺利,因为这座美术馆根本就没有安防系统,窗户上也没有防护栏,更没有保安人员。在手电筒的光照下,他们很快找到了那些价值不菲的艺术珍品。在短时间的惊诧和羡慕之后,他们马上采取了行动,他们从墙壁上取下?框,砸破玻璃,然后拿出匕首切割下来,将?卷着走人。他们一起行动过很多次,从来没有一次行动如此轻松,简直就是一路顺风,畅通无阻;这让他们既兴奋而又意外。
几个小时前,塞谬尔奥克索斯的美术馆刚刚闭馆时,他们就在等待时机,在这之前他们进行了很多次的踩点,他们知道,这里有许多价值不菲的艺术品。他们来这里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19世纪著名?家让·巴蒂斯·卡米尔·柯罗的五幅杰作。这五幅?从未在市场上流通过,价值难以估计。
他们将那些珍贵名?一卷而空,一名盗贼顺手牵羊,砸碎展览台的玻璃,将一些古币揣进了自己的腰包。在没有目击者、没有流血冲突、甚至可以说毫不费力的情况下,他们只用几分钟就掳走了一批艺术珍品。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快得手的一次。然后,他们大摇大摆地走出美术馆,开着汽车消失在夜幕中。
第二天清晨,美术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发现了这骇人的一幕。他简直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到处是玻璃碎片,?框东倒西歪,?框内名?不异而飞。显然,昨晚这里遭遇了强盗,这伙凶狠的强盗对这里进行了洗劫。他立刻向负责乡村地区治安的军警——法国宪兵队报警。接电话的是警官吉恩·达西。他发现,美术馆工作人员报警时非常紧张,报警电话非常简短;没有透漏更多详细信息。于是;他们尽快赶到了现场。刑侦小组搜查了美术馆的每一个角落,试图找到一件遗失的作案工具、一张碎纸片或者任何有助于破案的线索,但是,犯罪分子显然十分谨慎。
警察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这让警察颇为头疼。在?过很长一段时间仔细搜查后,中年警察发现了惟一一条线索,那就是院子里的几个鞋印。从鞋印来看,至少有两个人带着?从美术馆逃走。可以确定的是这肯定是团伙犯罪。“赶快调查一下这几个鞋印,看他们是哪个厂商生产的。”
吉恩·达西吩咐助手,但是随后的调查并没有带来太多有价值信息,根据鞋印找到了厂商,但是厂商无法提供它们是在哪个店家出售的,所以,依据鞋印找到犯罪分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由于是艺术品犯罪,法国宪兵队对这类案件的侦破,并不十分专业,于是他们找到了第九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