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宦海无涯 >

第423章

宦海无涯-第423章

小说: 宦海无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成果的项目工程,因为这样才算是自己任期之内的政绩,才会与自己地升迁考核挂起钩来。
    虽然刘驰对钕铁硼这个专利项目不怎么热衷,但是不接受又不行。当初为了弥补借给利雅达集团的社保资金,刘驰这方面塌下了几百万元的窟窿,现在刘驰内心的想法就是把从利雅达集团破产清算拿过来的这个钕铁硼生产专利技术推销出去。换成现金来弥补他当初的窟窿。而赵长风担任县长的沿海发达地区粤海县无疑是一个很好地推广对象,这才是刘驰这次到粤海县拜访赵长风的目的。
    高胜强虽然对刘驰的用心很是鄙视,可是表面上还不得不敷衍一下邙北市的大班长。
    “有市长这两年打下的基础,邙北市的钱袋子倒是鼓了不少。”高胜强接过刘驰的话头,笑着对赵长风说道:“可是市长,您也知道咱们内地地那些作风是什么样的。思想保守,条条框框多,想干一件事情很难。会遇到很多约束。钕铁硼专利项目投资巨大,放在内地,单单是论证就需要很长时间。现在国际上对新材料技术研究进展非常快。如果邙北市来牵头搞这个钕铁硼永磁材料,怕就怕生产专利技术还没有研究出来就已经过时了。”
    赵长风早就和高胜强通过气,对高胜强这一番表演笑而不语。
    “对,老高说的对啊!”刘驰连连点头。“长风老弟,这钕铁硼生产专利技术毕竟是用钱换回来地,如果出现老高所说的情况,岂不是对国有资产的浪费吗?”
    “是啊,如果真的是那样,就太可惜了。”赵长风一本正经地附和道。
    刘驰听赵长风渐渐开始上道了,心中暗喜。他趁机说道:“长风老弟。你们沿海地区思想观念开放,办事效率也高。加上你抓项目建设很有一套,如果钕铁硼生产专利项目由你们粤海县来搞。肯定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说完就很期待地望着赵长风。
    自从赵长风看过有关钕铁硼的资料之后,赵长风就对这个新型永磁材料非常感兴趣。赵长风这两个多月来也一直在思考着粤海县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如果还像原来那样把粤海县的经济发展全部寄托在小鞋厂上,显然是不现实的。
    按照赵长风计划,首先是要在全县制鞋企业中实行优胜劣汰,淘汰大多数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的鞋厂,然后集中力量扶持几个大制鞋企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其次就是利用粤海县丰富地旅游资源,培植和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经济促动第三产业地发展,给粤海县经济寻找另外一个支点。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粤海县地理位置上地优势,引进高科技产业,把粤海县打造成为一个高科技产品生产基地,从而使粤海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现在,刘驰手上这个钕铁硼永磁材料新型生产专利显然是契合了赵长风的第三点设想。而且粤海县建立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基地,本身也具备巨大地优势。
    第一,粤海县地处玉江三角洲,这里聚集了大量的手机制造、计算机生产以及音响设备生产厂商,这些厂商对钕铁硼材料有着巨大的需求。
    第二,粤海县自身具备有港口,又临近深州和香港,便于生产出来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向海外市场出口。
    第三,粤东省的邻省赣西省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其稀土矿区位于赣南,距离粤海县不到三百公里。同时,粤东省本身也有相当储量的稀土资源,其矿区距离粤海县还不到两百公里。这就保证了粤海县在生产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原料供应问题。
    所以当刘驰提出把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转让给粤海可以说跟赵长风的设想是一拍即合。但是赵长风却不能如此草率的就答应刘驰,这中间涉及到太多东西,赵长风在没有调查落实清楚之前,是不会轻易吐口的。
    “刘书记,你说的倒是不错。不过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是一个高科技项目。”赵长风微笑着说道,“粤海县经济情况虽然尚好,但是只是占据了沿海地区地理上的优势而已,实际上工业基础很是薄弱。就整个粤海县而言,尚无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县里的工业全靠数千家大大小小的制鞋企业来支撑。钕铁硼永磁材料这种高科技项目粤海县怕是搞不来啊。”
    “长风老弟,我可要批评你了。你这个看法既保守又片面。”刘驰伸手把烟头在烟灰缸里按灭,坐直身体说道:“就拿粤海县的邻县东江市来说吧,十几年前还不是一个农业大县?一点工业基础都没有,可是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东江市不但从县变成了市,而且还成了全世界文明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手机先进不先进?电脑先进不先进?凡是世界上的高科技电子产品,东江市什么生产不出来?”
    赵长风慢条斯理地喝着茶,对刘驰的说法不知可否。
    刘驰继续说道:“若论起工业基础,粤海县不比十几年前的东江县要强吗?东江县都能搞成的东西,难道粤海县都搞不成了?”
    他看了看赵长风,继续说道:“长风老弟,你从内地来到沿海地区,按理说思想观念应该更开放才对。怎么我现在感觉你的思想观念比在邙北市的时候还保守,还落后啊?”
    说到这里,刘驰扭过头再次寻找高胜强的支援:“老高,你说呢?”
    高胜强心中暗笑,脸上却一本正经地说道:“市长,刘书记说的不错,你是比再邙北市的时候保守了。”
    赵长风低头喝了一口茶,沉吟了一下,推心置腹地说道:“刘书记、老高,不是我思想保守了,而是情况不同啊。我到粤海县不足三个月,情况还不熟悉,根基也不稳定,这个时期情况很微妙,我不方便有什么大的动作。这一点还请老班长多多理解。”
    刘驰对赵长风的话倒是信了七八分,可是他急于把钕铁硼的专利生产技术出手换回资金来弥补窟窿,除了赵长风外他还真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拉下了面皮,用一种恳求的语气说道:“长风老弟,我当然理解你的苦衷,但是我这不也是没有办法吗?当初利雅达集团的情况你也清楚,社保资金哪一块还有不小的缺口,不弥补上去,我没有办法向上面交代啊!老哥哥我如果有别的办法,还会来为难老弟吗?长风老弟,你就看在咱俩搭档过的份上,帮老哥哥这一把吧。”
    见刘驰姿态低成这样,还是当着高胜强这个下属的面,态度不能说不恳切。事情到了这一步,赵长风倒是不好继续拿架子了。他放下茶杯说道:“刘书记,你说这个可就见外了。你是我的老班长,我不帮你还帮谁?不过这件事情毕竟是一个大事,我一个人也决定不了。这样把,您把有关材料先给我,我派人再了解一下,如果这个项目确实适合我们粤海县,那么我就上报县委常委,争取把这个项目拿下来。老班长,你看这样好不好?”





    第四卷 粤东新贵 第八十三章 话语权
     更新时间:2009…8…6 18:53:02 本章字数:2337


    根据破产清算协议,邙北市接管了利雅达集团设在赣西省江州市的永磁材料开发实验室,包括一座三亩大的小院,一栋两层高的兼具办公功能和实验用途的小楼、一幢简易厂房,一些实验设备,将近三年来的研究材料和成果,以及实验室内包括三名旅美华裔科学家在内的三十多名员
    二零零一年十二月初,赵长风在邙北市常务副市长高胜强的陪同下来驱车来到赣西省著名的稀土基地江州市,要实地对永磁材料开发实验室进行考察。
    在酒店住下之后,赵长风简单的洗漱一番,就立刻迫不及待地让方忠海开车到江州市郊的永磁材料开发实验室。
    实验室的大铁门紧紧关闭着,鲍晓飞上前按了门铃,几分钟后,大铁门上的小门打开了,一个满头白发戴着一副黑边眼镜面容清癯的老者走了出来。
    “你们”这老者看着鲍晓飞一脸疑惑。
    “张博士,我是邙北市副市长高胜强,咱们在香港见过。”高胜强走上前去介绍,“这位是粤海县县长赵长风,这次过来是想了解一下实验室的状况。”
    “哦,高市长,我想起来了。”张延华博士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他是永磁材料实验室的负责人,前两天在香港利雅达集团总部见过高胜强。赵长风热情地伸出双手抓住张博士的手说道:“张博士,您好!这次过来很冒昧,给您添麻烦了。”
    张延华倒是没有想到面前这位年轻的赵县长会这么热情。他从美国回到大陆快三年了,也见识过不少大陆官员的嘴脸,别说是一个县长,就是一个乡长科长的,那鼻孔都恨不得仰到天上去。就拿前两天在香港见到邙北市市委书记刘驰来说吧,张延华满腹热忱地向实验室的新老板刘驰书记介绍着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发展前景。可是换来的只是刘驰鼻孔里几声哼哼,冷冰冰地,像是供在五通神像前的猪头中发出来的一样。
    可是眼前地这位小赵县长显然不同于那个刘书记。他的态度既真诚又亲切,显然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和那些假装亲民的官员从假模假式的伪装出来的亲热截然两样,张延华活了六十多岁,见过不少风雨,这些东西还是能分辨出来地。
    “赵县长客气!”张延华清癯的脸上浮现出笑容。“等我把大门打开,把车开进来吧。”说着就拿出钥匙去开大门。
    赵长风在旁边看着奇怪。就出声道:“张博士,实验室地门卫呢?”
    “早就走了。”张延华一边开锁一边摇头道:“利雅达集团破产**个月了。实验室地员工大多数都离开了。”
    原来。因为利雅达集团破产后。实验室那些国内地员工一看形势不好。大多数就选择了作鸟兽散。留在实验室坚守地。除了张延华等三个旅美华裔科学家外。就只有两三个一时找不到去处地实验员。可是就是这两三个实验员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很难得在实验室出现一次。实际上实验室内只有张延华等三个旅美华裔科学家轮流看家。
    鲍晓飞等张延华开了锁。就抢着把大门推开。让方忠海把车开了进来。
    赵长风跟着张延华进了大院。发现大院里非常干净整洁。显然每天都有人打扫。这让赵长风很是意外。赵长风见识过那些破产地工厂。才破产一个月。工厂里到处都长满了荒草。一副凋敝破败地模样。利雅达集团已经破产**个月。这个实验室大院里还能保持如此干净整洁。单单就这一点来说。已经打动了赵长风地心。
    把赵长风、高胜强让进了办公室。张延华张罗着要去倒水。鲍晓飞早就抢先一步倒了几杯水端了过来。
    赵长风被张延华让到沙发上。见办公室也是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心中地好感又多了几分。
    “张博士,现在实验室内一共有几个人?”赵长风开口问道。
    “天天来的只有我和两个老伙伴,还有两三个年轻人一周会来上那么一两次。”张延华说道:“算起来也有五六个人吧。”
    “那这大院的卫生”赵长风指着窗外。
    “噢,都是我和两个老伙伴自己动手,也算是锻炼身体吧。”张延华洒脱地笑了起来。
    一个三亩多地大院,再加上简易厂房、办公楼实验楼,这打扫卫生的担子可不轻松。这三位老科学家能把这么大地地盘打扫的如此干净,真是不容易啊。
    赵长风很是感慨,又问道:“张博士,利雅达集团破产都快一年了,那么多员工都离开了,你为什么会留在这里?”
    张延华脸上地神色黯淡了下来,过了很久,他才说道:“不甘心,我是不甘心啊!”
    “不甘心,为什么?”赵长风追问道。
    张延华沉默了一会儿,这才开口说道:“咱们华夏国是稀土资源大国,稀土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百分之八十,按理说,这么拥有这么高比例的资源量,在国际稀土资源定价体系中应该掌握绝对的话语权吧?可是事实上呢,稀土资源定价的话语权却掌握在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手里,偏偏是拥有巨大的资源量的华夏人在稀土资源的定价上没有话语权。”
    赵长风的心情也沉重下来。张延华博士说的确实是事实,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就这么奇怪。凡是华夏国需求量很大的产品,比如石油、比如铁矿石、比如钾肥,话语权都掌握在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投机商手里,华夏国一点话语权都不掌握。关于这一点想一想也能理解和忍受。可是让人不能忍受的就是明明是华夏国垄断着世界上某种资源的储备,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离不开华夏国的资源,可是在这些资源的定价上面华夏国同样也没有丝毫话语权。比如钨矿、比如焦炭、又比如眼下的稀土,想一想这种情况就让人憋气。





    第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