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学-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被称为〃民众知识化时代〃。在这种信息化的社会中,民众逐步成为前所未有的,具备高度知识和信息的〃知识民众〃。而且,人的〃知〃①,越来越显出它的巨大作用qi書網…奇书。由于这样时代的到来,社会上提出所谓〃知识价值革命〃的口号,并一度成为公众议论的话题。
①〃知〃,此处包含知识、智慧等意。
人们对于〃应从今天偏重物质价值的时代,向重视'知'的价值的时代过渡〃的这一揭示,是不会产生异疑的吧。
但我以为:必须铭记在心的倒是〃知〃本身所包含的内容。事实上,即便如何拥有〃知识〃,并收集到无数的信息,若为那庞大的信息量所困扰,反而使自身湮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那信息,也就失去其利用的价值了。也就是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只有十分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的本身,才是〃智慧〃;〃知识〃,可谓进入〃智慧〃之门吧。在今后的时代里,唯有人的智慧才是最重要的。今天,这信息化社会,已逐渐陷于知识泛滥的困境;若运用、汇集整理它,开拓其新局面的人的〃智慧〃,日益枯竭下去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而,我以为:决不可忽视——科学文明,需有一个不断开拓人的丰富内在价值的明确方向和力量。
一般认为近代科学方法论的特征,是以要素来说明诸多现象的〃要素还原主义〃和计量的〃分析加算主义〃。因而往往由此失去整体性。实际上,那产生于我们周围的事件或事物,没有一个是孤立存在的。世上一切事物,都是以某种形式保持着关联,构成一个整体。
就以我们人体为例吧,它可分为头、手、躯干、脚、五脏六腑,甚至还可分为更细小的部分,如每一个细胞等。但这些部分,作为人体是互相关联的。当然我们也决不可忽视身与心的关联。正如最近的深层心理学和生态学的成果所示,若沿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去探索,则它的相互关联将会无限地扩大。可以说,小宇宙(Mikro·Kosmos)和大宇宙(Makro·Kosmos)两者密不可分,建立在绝妙的协调的基础之上。唯有真正感受到它的整体性——作为由那不可见的协调的〃线丝〃,联结起来的生命体的整体性,才是为古今称道的人的智慧。
近代文明,一直不断地将整体分割成一个个细小的部分。
若从人的智慧日趋发达的角度观察,在某种意义上讲,也许是必然的趋势。但从它的反面看,尽管在物质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而人本身却陷入这样一个境地——即岂止自然,连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被切断、封闭,不得不在那仅存自己的孤独的空间,低声呻吟的境地。
我想在学术和教育的领域内,也需对那忽视〃智慧的整体性〃的〃知识的个别性〃的畸形发展,作出应有的评价。可以说,以往的知识,是与人的〃幸福〃,为了更好生活所需的〃智慧〃和价值等毫无关系,而是独自发展,日益庞大起来的。
明治时代,正是日本的近代化开始起步之际,福泽谕吉①似乎早已察觉到上述的现象。
①福泽谕吉(1835…1901),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劝学》、《文明论之概略》等。
〃彼万事通者,仅知物而不知物与物之间的缘,仅知限于一类事物,而不知其他事物彼此间关联之理。学问之要,唯在于知事物相互关联之缘而已。若不知事物间之缘,学问则无任何价值可言。〃(《福泽谕吉全集第4卷》,岩波书店版)
他甚至还说:〃仅知物而不知物之缘者,无异于辞书也。
若强述其所异,则纸之辞书不进食,而人之辞书进食而已。〃
猛烈地抨击了那些一知半解,无所作为之辈。
福泽谕吉著《劝学》一书,旨在广泛地促进人们钻研学问,其本人也身体力行。他抨击的,并非学问和知识本身,而是指为学问而学问,为知识而知识的一种社会弊端。
我们切不可单从效用主义、实用主义的观点去理解福泽谕吉的这一席话。
众所周知,如〃缘起〃和〃因缘〃等的语源所明示,〃缘〃,本为佛教用语。此处暂不论述它的深奥含义,而福泽所说的〃缘〃,乃表示〃关联〃之意。这是指物与物之间的〃缘〃,也是指事物与自身间的〃缘〃吧。我们应该对这一整体性的问题——〃学问和知识是如何与自身相关联,具有什么意义〃进行探索。
在回顾近代科学发展的始末时,会发现:人们对知识的追求,确实起过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但其结果,却出现了核武器,多种有毒物质到处制造公害,从而不得不追究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所以必须再次明确:知识与人类、自己的命运,究竟具有什么〃缘〃、什么〃关联〃。只有依照〃自己〃,或〃自己的生活态度〃,去主动地探求知识体系,才是智慧的力量。而且,唯有探求它的〃关联〃,把握〃整体〃,使人们勇于创造价值的才称得上是智慧。可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力量吧。
近代科学,运用西方独特的,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谓宿命的方法论,以人外在的构造,外在的约束力竭力地予以发展,而对丰富、充实那最紧要的人内在价值的本身,却未起过什么作用。当然,其责任并不在于近代科学,而在于人未能揭示这种科学方法论的局限性,并过分相信它的这一错误上。
假如人们因自己有知识而变得傲慢起来,那倒是最无知、最浅薄的表现。我不禁感到:唯有从这个角度去把握〃民众知识化时代〃,才能发现它的深刻意义。是否可以这样说,即问题不仅仅在于获得知识,而是提出如何开发智慧的方法,并逐步地具体地加以完善。这才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吧。
计算机和人
——人工智能开发和生命的尊严
当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时候,人们不禁为从月球地面发回的图像而感到惊叹,而今天——约二十年后的今天,据说,当时把人类送上月球的计算机的性能,现在已聚集在被称为〃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手指般大小的〃小石子〃似的零件上了。确实,科学、技术的进步,岂止〃日新月异〃,简直已进入以分秒计算的时代了。我总想:若能为和平、为人类更充分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话,那该多……。
计算机,已飞速地深入到人的日常生活;社会也日益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种进步,的确给人类带来莫大的恩惠。但是,若一任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日趋商业化,那人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能保证合理化、高度化和简便化吗?可以说,信息化社会和人的关系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紧急课题。
现代,计算机正向人的智能发出挑战。几年前,开发〃人工智能〃一事已成为议论的话题,这可以说,正反映了计算机所竭力追求的最终理想。不少人从中看到:若这种〃人工智能〃,得到不断地开发,则被认为当前只有人才能完成的,那些智能性工作中的相当一部分,将由计算机来承担。
若论数据的存储量,或计算处理的速度等,计算机在这方面确实比人要出色得多。实际上,在产业的所有方面,计算机已取代了过去人所承担的工作,而且效率也很高。它还渗透到——从电讯电话等一类通讯设备和管理银行的存款,到订购车票等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
原来,计算处理数值化的对象和处理数据,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根据符号化的知识和规则进行推论,而是〃人工智能〃的特点。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起,由于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们的努力,那种被称为专家系统的,富有智能性的系统,现已得到逐步开发。
据说,之后的计算机,除在原有的领域外,还在医疗、科学、军事、经营中的〃决策支持系统〃等各个领域中,辅助人进行智能性工作,其中也有显示出超越设计者的推论和分析能力的事例。应该说,计算机确实在某一方面,具有任何聪明的人脑所难以企及的优点吧。但是,当计算机的功能,渗透到人的个人生活中去的时候,人的价值便变成数值化,得以承认的人性的基础,定将被这个社会夺走。这就成了所谓〃计算机公害〃,它将使人失去人所具有的生命。这样说,不谓危言耸听吧。
在目前的阶段,应该说,一旦以人性为计算机的对象,将其结果用于决定人的命运时,那其中必定潜藏着使人日益奴隶化的危险。
人们曾为过去那种还不懂得合理使用机器时,却盲目地任其发展的状态而不胜感叹。今天,这种忧虑,似乎由于计算机的出现而日益加深。
美国哲学家西巴托·L.道莱依福斯,二十多年来一直批判〃人工智能〃,但他认为:〃只要适当地使用计算机,人的直观,由于合理的思索而变得更加准确。〃(《批判纯粹人工智能》,椋田直子译)而且还指出:真正的问题是〃百分之一百地借助计算机的思考,那未能形式化的,人的精神功能的部分将被忽视。〃
实际上,在研究人脑功能的科学家中,似乎有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即便可理解为有规律的智能性行为,也不可能代替经验性的智慧和直观性的智力功能吧。若以浅近的事例而言,文学和艺术的世界,人的爱情和美的意识等,就是一个根本无法用数值来表示的,各具特点的领域。
问题不在于计算机技术的发达,而在于人自身如何理解这个事实——由于〃人工智能〃的开发,加速了人对合理思索的追求,人的思考方式本身变得单一,充实而丰富的人性也有丧失的危险。因此,那偏重于科学技术的倾向,甚至会使〃人学〃本身失去其重要意义。
康德①认为:人应该为其本身所具有的目的而受到尊重,不应作为单纯的手段来对待,他说:〃把这样的尊严和价格相提并论;或与其相比较,这都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的行为,可以是会亵渎尊严的神圣性吧。〃(《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篠田英雄译、岩波文库版),人自身,没有像现代这样,更需要这种自觉的了。我过去与汤因比②博士对谈时,博士曾说了以下一席话:
①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著有《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实践理性批判》等。②汤因比(1889…1975),英国历史学家。著有《历史研究》、《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等。
〃我们的技术和伦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存在着如此大的差距。这不仅仅是屈辱,可以说是一种致命性的危险。所以必须更加努力地确立——若没有它,我们的生命便毫无价值,人生也无幸福的这种尊严性。〃(《展望二十一世纪对话录》,讲谈社学术文库版)
博士说这番话时的严肃神情,至今历历在目。
随着技术的高度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精神力量,才是至关重要的。所谓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说到底就是——最需要人从根本上领悟到〃生命的尊严性〃,提高人自身力量的时代吧。
汤因比博士还说:〃人持有的力量,越是增大,对宗教的需求越是强烈。〃(同前书)。我一直认为:这是一句探求新科学时代的生命的哲学、宗教的箴言。恩师户田先生也曾多次说过:〃那科学越是进步,佛法越易于理解的时代即将到来。〃
因而,在以计算机的发展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进步,包含着人性变质等诸多问题的今天,对于能恢复人的整体性,并使其丰富的价值得以生辉的宗教的需求,无疑将更加迫切了。我以为:唯有飞速发展的科学时代,才是最需要建立一个使〃科学〃和〃宗教〃相融合,共同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可贵的基础。
轻生的时代和生存的力量
——柏格森的〃创造的欢喜〃
人都希望使有限的一生获得最高的价值。然而,在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说:人的生存没有像今天这样,使人感到如此艰难的了。
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终于获得了长寿,但遗憾的是:对现代人来讲,最重要的〃生〃的力量,似乎没有更多的增长,甚至有人指出在青年人中,已丧失〃从挫折中振作起来的力量〃。另有不少人认为在现代人中,出现生命力衰退的迹象。
而且,人们还为这一事实——正如自杀者超过交通死亡人数的一倍所示,轻生的倾向日趋严重而感到不安。同时,不仅仅是事故和疾病,还有精神上的压抑、疏远感、虚脱感等一类社会现象,正在人们周围不断地蔓延、扩展。
今天的时代,与〃生〃的力量相比,削弱〃生〃的力量,几倍、几十倍地增长。这决非我一人的感觉吧。当前最重要的,是正视这样的现实,再次细细咀嚼一下〃生存〃的根本意义。
据说,人在临死的瞬间,一生所经历过的事情,像走马灯似地在人的头脑中迴转。既有人因悔恨的泪水而使迴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