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条一次性的横幅至少要值三十块钱吧?”李思明指着那鲜红的横幅对着校领导说。“不值多少钱。但是可以让一个贫困儿童买得起一年的练习本!”
李思明这纯粹是没事找事,他见到了校领导尴尬的表情。心情变得好起来。
科大有个少年班。至今已经办了多届,所谓的“少年班”一开始大部分都是15岁及其以下,后来一般是从高一的学生中选拔来的,因为年纪太小出了不少问题的缘故。校方在八十年代初的高调宣传让一些“少年天才”不堪忍受,这些明星式的“神童”曾一度让全中国的家长们疯狂。这些学生要比通过按部就班考上大学的学生年纪要小,一般他们的智商水平要比别人高得多,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要强,但是其他方面却值得商榷。
李思明上辈子也曾经是光荣的“少年班”中的一员,那时候他倒不是冲着这个“名头”来的,当时罩在这些人头上的光环已经不是那么显耀了,他是穷人,只是觉得早一点读大学就可以多省点钱,仅此而已!相反,那时科大“少年班”地许多负面因素已经显现出来。在李思明时代。甚至有天才少年想出家当和尚的,此人目前正在科大校内任教。
在李思明看来,最失败的地方是这些所谓的“天才少年”,后来大多出国留学,然后为那些外国大学、科研机构或者跨国公司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所以当时的李思明绝对是一个另类,没有出国留学,也没有成为某个外国学术机构的研究员,反而穿上了军装成了共和国的一名军事科技人才。
崔必成正带着招聘团队在科大校园里宣讲,为公司招聘大学毕业生,这也是回应纵火事件之后的流言:微星科技集团封杀科大毕业生。踊跃报名应聘的大四学生及即将毕业地研究生趋之若鹜,人人都希望成为微星科技集团地一分子。一个职位要吸引着上百位学生的竞争,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其他学校闻讯赶过来地。
李思明应邀给科大学生作一次演讲。李思明这次演讲吸引了无数的料大师生参加,他的演讲通常很具有鼓动性。也总是很活跃,他的演讲甚至成了某种指标性地作用——李思明没来演讲过,那代表着这所大学的学术水平还不过关。所有的中国大学校长们竞相邀请李思明前自己能大学去演讲,李思明也很愿意通过各大学的讲台,去宣传自己的各种理念,他很想通过自己的演讲去影响一部分人,倾听青年学子地心声,鼓动年青一代地快速成长。
“如果将来将自己在各大学的演讲。编成一本小册子。就叫做《李思明大学演讲录》,那说不定会成为畅销书呢!”演讲大师李思明在心里这么美美地想着,就如同那本《李氏育儿宝典》一般只有空想。没有实践。
市面上早就出现了许多关于李思明的书籍,有些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当然都是那些作者们自己找的素材,并不代表李思明本人认同,李思明认为写回忆录的通常是行将就木之人。他认为自己还是比较长寿的!有许多人靠这个发了一笔小财,李思明也不好反对,因为有相当多的人是他曾经的知青朋友。
比如某位知青写了一本叫做《李思明在北大荒的日子》,采访了不少当事人,将李思明的陈年旧事给翻了出来。有些李思明本人都早就忘了。写的还算是实事求是。李思明本人也是个相当有故事的人,他很乐观很幽默,人一出名,当年的一句玩笑话,就能被人整出一篇五千字的文章来,而且在黑土地的那段时间,他的身上也确实发生过许多有趣或者令人钦佩的故事。比如那个除夕之夜遭遇狼群的故事。更是让人看地爽快无比。让人怀疑如果黑龙江的狼绝种了。是不是全因为李思明的缘故?
类似的还有《我与李思明:不得不说的故事》,这个书名很容易让人发生粉色联想并且上当。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李思明在生产建设兵团时地排长赵山河,也是个大男人!李思明托人去黑龙江,当面大骂了赵山河一通。写就写呗,非要起这个让人想入非非的令人恶心的书名。
当然,那些没有出版社没有作者没有书号的“三无”作品。在大街小巷内总能找到,摘抄引用无需付费。胡编乱造不必缴税。
李思明不是道德教育家,他不想说教,可是一些现象总是让他心痛,比如人才问题。微星科技集团虽然每年吸引着数以百计有着国内外名牌大学文凭的毕业生,但是这相对于那些出国留学的学生总数来讲,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国内在创造环境,改善教育上下的功夫还很不够。
“1978年的这个时候,我刚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北京,在北大读书,当然我不是个好学生,总是旷课,你们可别学我!”李思明拿自己开玩笑,拉近了距离感。“如果有人旷课,千万别跟我拉上关系,不关我的事哦!”台下的听众们又一次开心地大笑,尤其是那些经常旷课的学生。
关于李思明在北大的逸事,随着他的成功,已经成了教育界的一大趣事。北大为此很骄傲,因为在李思明“旷课”的事情上,北大前校长很开明,因此他们有了一位“没有大学文凭甚至连高中文凭都没有的教授”,要是当时校方一气之下将李思明开除了,那现在就成了全中国的笑柄了。谈起此事,许多老北大人都感到很庆幸,因此北大校方就有的吹了。该校的宣传手册上或者其他材料上,总是将李思明的名头放在前列,当成招牌。这恐怕是李思明数次要求辞去北大教授职务的要求,不被批准的缘故之一吧?
“当时我跟你们一样。正是风华正茂。当然我现在也还是一朵花(众人大笑)!我记得当时我在北大校内的一个刊物上写过一篇关于大学精神的文章,近16年过去了,我觉得我们现在还需要再一次反思一下。何为大学?其中一定要大师,即使没有,也要一批有着对专业知识无比热忱的一群教师。可是我发现现在许多大学都以本校每年在国内外什么什么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多少多少篇来标榜。但是这有多大用处?我看不到因为论文数量的增加,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就增强了,没能转化为生产力,什么都没用。而且我还发现许多学生写的论文作者一栏上,往往都将自己的导师列在前头。这也许是那位学生很尊师重教,但在我看来。这成了当下的一种风气,甚至是固定了的一种模式,这样的导师不要也罢,这样的大学不读也罢!”
“我现在还担任着北大的教授,北大每年有五位学生做我的研究生。多了我也照顾不过来。因为我必须为他们的研究过程负责。他们都很聪明。在我的公司内也参与一些项目。但是有些学生聪明得过头了,凡是在自己的论文报告或者项目成果上。写上我的名字的。我一律不准毕业或者不予通过。我非要让他留级三个月!”李思明道。
其实不仅如此,在微星中央研究院内,创立之初,有许多创新性的理论的提出者都是李思明提出来的,这是他的优势。但是李思明并非是样样精通。大多数的理论他只不过是从记忆中“复制”一下而已,大而化之,主要的研究工作都是由工程师们去完成,随着研究工作地展开。自然会产生大量的科技论文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当有人将自己究成的论文递到李思明的面前时,凡是李思明看到自己的名字跟实际作者出现一起的时候,李思明当场将那位作者痛骂一番,让所有人很快都知道了李思明的原则。这也是李思明在微星中央研究院所有的技术人员中间,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的原因之一。
“请问李教授。去年开始两院院士开始增选,现在刚刚完成。听说微星中央研究院一次性有12名研究人员当选为院士,但这12人中没有您,令人很惊讶,您能说说吗?”有学生问道。
“我澄清一下,我是后来单方面宣布退出的。我当时说,我退出是因为我不想占用别人的名额,那是我谦虚的借口。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我觉得我还很不够格!”李思明道。
“那为什么呢?”学生们很惊奇。
“因为我觉得解决一部分中国人用电脑或者用移动电话的问题,永远也没有解决十二亿人吃饭的问题重要。如果人家种田的劳动人民都没能入选,我一个资本家更没有资格!”李思明道。众人大笑,学生们都知道李思明是意有所指。
“贵公司在我校已经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招聘活动,请问你们还需要人吗?我没赶上!”某位学生大声诉苦。这位学生居然引起了更多人都附和。
“呵呵,我当然十分欢迎任何有志于发展民族科技事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本集团,并不因为你是哪所学校的就特别受重视。我们人力部门会有一套严格的甄别程序,我们将从候选毕业生挑选那些可塑性强,有创造性有团队素养的毕业生。”李思明道,补充了一句,“当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想去微星集团放火的除外!”
李思明这话,让身旁的校方负责人脸上都是红一阵白一阵,李思明装作没看见。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二百零八章 演讲大师与畅销书㈡
中科院跟微星科技集团及李思明地关系很不错,前任主要领导跟李思明也算得上是师生关系,双方合作关系一直很紧密。合资地半导体技术公司也为双方获利不少。李思明也一直资助着中科院相当多的科研项目。
在去年开始的院士增选过程中,微星公司除李思明之外。另有12人有机会参加评选。凭借1986年微星中央研究所正式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当选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李思明中途主动退出这一手玩得很不地道。因为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单方面举动,影响到研究院内其他12位工程师的当选,只是找了一个“不想占了别人的名额”的谦虚的借口。
现在结果出来了,李思明就当着科大师生的面,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真正退出的原因。
“如果说荣誉,虽然国内外许多单位都主动要给我发各种名目的奖。说实话,我一个也不感兴趣,我最珍视的是军队发给我的。如果说各种待遇。我想反问一声:我还缺吗?”李思明道,“我倒是很愿意私人掏腰包,为那位种田的科学家提供科研经费,并让他能多带几个学生!”
李思明说这话是要得罪人的。不过他也无所谓了,他在科大的这番谈话,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引起巨大的反响。
“他李思明以为自己是谁啊?对什么事情都要插一脚!”有人私下表示不满。
社会上议论纷纷,但是李思明却沉浸在另一项重要投资之中。1986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e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微科创投的总经理陈仕豪在1994年春节过后就去了美国加州。他这次是来硅谷寻找可能的投资机会。李思明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并要求他主要将目标放在互联网上。李思明心中早有目标,所以这位陈总经理是直奔目标。他犹如一只饥饿的狼在寻找着猎物,这个猎物还必须是美味可口地。
关于互联网的意义,陈仁豪在加入微星科技集团之前就很关注,他认为那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但是在跟李思明探讨时,他发现李思明对这种东西有着高度的评价,并且有着更深更丰富的理解,李思明为他描绘出了一个十分美丽的画卷。让他急不可耐地回到加州寻找着这方面的投资机会。
“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现在这个工具是人们用来学习和检索资料用的。将来这个工具却不仅可以用来学习。也可以用来工作、商务和娱乐,可以利用它和全世界的人交流,所以互联网不是由成千上万的计算机联结而成地。而是由成千上万的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组成的。
按照工业社会的理论。认为信息业不能创造财富,只有工业创造财富。互联网将会打破这个定律,任何一个得到亿万人类注意地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如果某个网站每天有数万人浏览的话,如果在这个网站的页面上有我们公司的广告,那么会不会有价值?如果每一家公司将自己的产品放在这个网站上出售,那么会不会有价值?这就是注意力经济。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投资目标。我们微科创投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这是临行前。李思明跟他的一次长谈中提到地。并且还提到了几个可能的目标对象。所以陈仕豪是直奔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