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隋萧后 >

第63章

大隋萧后-第63章

小说: 大隋萧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颉利可汗看到义成公主大吃一惊,问道:“你怎么了?眼圈都红了。你不是去看萧后他们了吗?以前回来都是高高兴兴的,今天这是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义成公主本来心里都很难受,是在拼命压抑,一听颉利可汗问她,心里的委屈突然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靠在颉利可汗的身上失声痛哭。颉利可汗一时慌了手脚,他可从来没有见过义成公主像这样情绪失控过,连忙追问是怎么回事。

义成公主哭够了,情绪才逐渐稳定,抽抽搭搭的说:“我都不敢再去看望萧后他们了。想当年大隋盛世的时候,他们是何等的风光,现如今却落到这个地步。这人世间的事真是难以预料啊!那占据了大隋江山的李家兄弟,现在居然为了曾经是大隋的帝位而互相残杀,他们哪里有这个资格去当帝王!”

颉利可汗一听是为这件事,心里一块儿石头终于落了地,松一口气说:“这几年,我频频对唐发动战争,虽然对他们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却未撼动他们的根基。要说这李唐还真有点儿实力,不像中原其他的割据势力那么容易对付。”

义成公主轻声说:“可汗做的事,我都知道,我知道可汗一直都是尽心尽力的。”

“欸——”颉利可汗推起义成公主看着她说:“现在就有一个好机会!那李世民杀兄屠弟夺取了他老爹的帝位,造成了王朝内部的混乱。我们如果趁这个机会大举向中原进攻,他们一定没有精力去管这件事,那么我们的复隋计划不就有了成功的把握?”

义成公主心里一喜,正合她意,可并没有表露出来,看着颉利可汗笑着说:“可汗真有战略眼光,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可汗决定什么时候起兵。”

颉利可汗说:“要说,这还是梁师都(隋末割据势力之一,势力日衰,也投靠了突厥。)提醒的我呐,今年我带兵入中原,一路得胜,结果在秦州和李渊他女婿柴绍打那一战吃了亏,我又像以前那样求和,那个所谓的李世民,就是现在中原的那个皇帝,又像他老子一样答应了,还屁颠儿屁颠儿的送给了我一份厚礼,这你都是知道的。我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那个梁师都,他说现在唐朝内部正是混乱的时候,可以趁机平灭。我这几天都在谋划这件事,正准备即日出征。”

义成公主脸上笑的*光灿烂,说:“那我先在这里预祝可汗马到成功!”

八月十九日,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纠合了从中原退出途中的突厥各部落带领十万骑马,袭击泾州。在泾州坐镇的罗艺不知是因为没有防备而且双方力量悬殊还处于别的目的,基本上没有做什么抵抗。突厥大军这回极其容易的冲破了防线,于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二十,南下百里分路袭击了长安西边的武功县和东边的高岭,直逼长安。于是长安再次戒严。

危急的形势摆在眼前,所有的人都把眼睛对向了刚登上皇位没几天才二十七岁的李世民,能不能获得众人的认可,可不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就在今此一举,这是李世民碰到了他即位后的第一个难题。历史有时候就这么奇怪,李世民用非正常的手段继承了皇位,然而在他们几兄弟中也只有他有这样的胆识和气魄来迎解这样的难题,难道冥冥中真的有自有定数这一说,该是他李唐的江山要坐稳吗?是他手中掌握着命运,还是命运掌握着他的定数?当时的他,估计不会想这么多,他想到的,是现在长安面临的形式和应对的方案,像他这样骑在马背上打江山的帝王,应该不会像杨广那样把自己成功的荣耀和失败的责任统统推给命运吧!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十三节 兵临城下

第十三节  兵临城下

面对着来势凶猛的突厥大军,李世民对着地形图分析整个形势。他最担心的,不是突厥灭了他李唐的政权,皇城城墙高耸,易守难攻,以突厥的攻城技术根本就攻不下。可是长安城的城墙可是土夯的,当年长安还是大隋地盘的时候,唐军可是很容易就攻入了。以突厥掠夺的本性,他们若是攻破了长安城墙,必定危及百姓的安全,降低李唐政府的威信。李世民是非常重视这一点的,决不能让自己失信于民,所以他泼出去了也要保证百姓的安全。他接到突厥入侵泾州的情报做出的第一个决策就是派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率精兵北上御敌。

八月二十六,尉迟敬德刚到泾阳,就遇到了南下的突厥兵,双方大战,尉迟敬德虽然没有获得战略上的胜利,倒也挫伤了一路胜战的突厥兵的锐气,杀了一千多兵卒,还俘虏了突厥一员大将俟斤乌没啜。尉迟敬德和李世民的小舅子长孙无忌并没有恋战,而是遵照李世民的指示,继续率军北上,目标指向罗艺屯兵的泾州,在长安和泾州之间的豳州一带停驻下来。原来李世民这回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保持了他一贯高瞻远瞩的作风,他对罗艺的不抵抗产生了怀疑,派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去盯着他免得在关键的时候罗艺会来个釜底抽薪;二来他认为突厥这次战线拉的太长,军需等后备力量一定不足,不会为长安花太多的时间,派尉迟敬德他们埋伏在突厥军队北归的路上,给他们突然一击,也可以减少一些损失。而长安的安危,他有充足的信心去应付。后世的宋朝帝王,如果有李世民的这点魄力,或许就不会让自己子民成为异族的下等公民。不过又有几个帝王能到达李世民的高度呢?

八月二十八,颉利可汗的大军进至渭水,在长安城西门外便桥之北驻军,离长安城仅四十里。经常和中原作战的颉利可汗,最不自信的就是攻城,想必这大唐的首都一定也是极难攻克的,因此这回南侵的容易,并没有让他忘乎所以,毕竟这是远离自己的国土,深入敌人内腹作战,容不得一点儿马虎,一旦失败,恶劣的后果是很难挽回的。颉利可汗此时不敢贸然行动,派与李世民打过交道的突厥酋长之一——执失思力入长安去面见李世民,试探唐国新政的实力以及兵力。

执失思力仗着身后有十万大军,又和李世民有过交情,料自己不会有什么危险,大摇大摆进了长安城,只见城内百姓似有惧态,除了城墙上严布防兵、城内有限士兵在巡逻以外,也没看到什么有太大规模的军队,愈加的自傲,原来这不过是一座空城。没费什么劲,见到了年轻李世民,执失思力也不客套,直接说:“我突厥二位可汗,领兵百万,已经兵临城下,在渭水便桥北屯兵。”

李世民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可不同于他父亲的沉稳内敛,登时变了脸色说:“我与可汗曾经当面有过和约,现在却你们竟然背信弃义!而且当初我们起义的时候,得到你们父子的支持,为此我们送给你们的玉帛珠宝多的无法数计,为什么还要妄自发兵逼近我都城,还要夸耀自己的强盛?今天我就先宰了你!”

执失思力没想到李世民会当时变脸,唬的立刻请罪说:“这是我的不对,请陛下宽恕。”

萧瑀劝谏道:“有道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请陛下三思。”

封德彝也说:“萧大人说的有理,不如按照礼节送他回去,也好彰显我中原大国的气度。”

李世民说:“对不讲礼节的人讲礼节,是对讲礼节的人的一种侮辱。今天就把这个不讲礼节的人关押下去,置于门下省看守!”

其实李世民心里才不是想的这么简单,他现在把长安最精锐的士兵都安排给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他们北上去了,没想到这突厥的军队这么快就逼到了天子脚下,而勤王之师还没有这么快前来救援。现在执失思力已入长安城窥探到我们这里的情况,若放他回去给他颉利可汗一说,那这长安城这一仗就无法避免了。那突厥一逼近长安,李世民手下的几员大将就争着要出马,与突厥一决死战。李世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能不战就不战。现在中原其他地方的割据势力虽然表面上臣服,有些难免会心里还有野心,如果在大唐的首都、国家的心脏打起了仗,那些野心家未免会蠢蠢欲动,给新政权带来危机,所以这一仗能不打就尽量不要去打。

执失思力押下去以后,李世民传下令去,敕令各路将军带队到便桥汇集。传敕的特使下去以后,又对侍中高士廉(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亲舅舅)、中书令房玄龄、将军周范等六位朝廷重员说:“走!我们现在就骑马出去,会一会那个颉利。”

在路上,已是仲秋时节,连微风都有了一丝凉意,吹得树叶“啪啪”作响。沿路的百姓似乎也听说了这件事,也许是因为这几年经历的战乱太多了,虽然也有些紧张的神态,却各自都在干各自的营生,并没有因为外面屯集的突厥兵而惊慌失措。可以想象,如果让突厥兵攻进城来会给百姓带来多少损失,又会造成多大的心理落差。各位高官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因为各路军队的诏告虽然发下去了,毕竟没有这么快到来,可见李世民一副镇静自若的神态,也不敢多问。

出了玄武门,来到渭水边只见隔着湍流不息的渭水河,便桥那边黑压压站满了突厥军士,蓄势待发。在北岸,颉利可汗等人还在等待执失思力回来禀报长安城内的情况,好决策下一步作战计划,谁知左等右等也不见他回来,眼看太阳都快落山了,倒是远远地来了一队人,全身汉人衣着,显然没有执失思力,最前面的七人看样子身份不同寻常。再定睛一看,虽然隔着渭水河,那个为首的看神态分明就是两年前在阵前训斥自己的李世民,不过换了帝王的服装,更添了几分恢弘的气度,彰显着帝王之态。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十四节 对峙

第十四节 对峙

李世民在便桥那边站定,对着北岸的突厥军队喊道:“莫贺咄设(颉利可汗的名字)!你既然和我大唐结缔友好和约,为什么还背信弃义,兵临城下?!”

那边一喊,这边的各突厥酋长才知道是大唐的皇帝到了,他们中间很多人都是经历过杨广时代的人,钦慕中原皇帝的气派,虽然喜欢入侵中原掠夺一点儿小惠,可对皇帝还是心存敬畏的。所以李世民一喊,有些酋长已经下马对着那边行礼了。这一下甚有沙场经验的李世民看清楚了突厥那边的情况,别看突厥兵足人多,可是人心不齐、阵脚混乱,各酋长来为颉利可汗助阵,不过是抱着抢一杯羹汤的心态,与颉利的心思不同并不想真的要把李唐政府怎么样。所以突厥那边的作战实力比他预料的还要糟,他心里有了数。

这个时候,接到命令的唐朝各路大军陆续到场了,一时间旌旗飘摇,盔甲闪耀,阵脚一丝不乱,显然是有备而来。颉利可汗见执失思力没有回来,心里就有点儿担忧,一看李世民挺身而出,后面阵容强大,军容又十分整齐,心里也不免吸了一口凉气,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没有贸然进攻长安城。

李世民指挥着各路军队后退一些地方结成阵队,独留下自己和颉利可汗谈判。萧瑀知道了李世民的意图,拉住他的缰绳劝阻说:“陛下!不可轻敌呀!”

李世民看着他不说话,还要向前走,萧瑀仍是不放,还是苦苦劝谏。李世民看这样子,估计不说点儿让他老人家放心的话来他是不会放手的,于是淡淡的说:“我的谋略早已筹划成熟,只不过你们还不知道而已。突厥之所以敢倾全国的兵力来我天子脚下,无外乎因为我国内动乱,朕又是刚刚即位,以为我方没有实力对抗外敌而已。这是讨便宜的心态,未必会有决定的决心来和我们对战。如果我方对他们示弱,紧闭城门环城固守,他们必定在城外放纵大肆抢掠不能控制。这样我们的百姓就遭了难,必然对我们的新政权失去信心。因此朕不带士兵去见他们,告诉他们朕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又展开军队和他们对峙,让他们知道我们有着必战的决心。朕这样做就是要出乎他们突厥的意料之外,动摇他们的信心。突厥现在深入我地,没有后备的支援,心里必定深怀戒备,因此我们和他们作战必定会取得胜利,和他们言和则会巩固以前的关系。能不能制服突厥,就看今天这一招了!”

萧瑀听了,虽然仍不放心,可觉得这位年轻的皇帝句句说的有理,自己竟没有办法去驳下一句,只好松了手。李世民顺势上了桥,对着颉利可汗喊道:“今天你既然已经来了,就过来告诉朕,你究竟为何而来,也免得你空手而回!使我大唐有违待客之道。”

颉利可汗本来看到那边皇帝一到,又大展军容,这边的各位酋长就开始唏嘘,心里就开始打鼓。现在自己的军队经过长途跋涉,各酋长又是被他连威带哄前来助阵的,与那边军队的以逸待劳开战的话,自己自然是要吃亏,于是心里七上八下的打着小算盘,算计着今天该如何收场。一听到李世民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