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的市井生活-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日她正欢快的吃着荔枝,脑子里还回放着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1”的时候,周禄忽然窜了进来:“公主,宋使君和谢三公子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有些人喜欢小孩子的方式,表达的会比较像欺负~
看在作者出差还双更的份上,乃们可要勤快留言哦~
注:1出自苏轼《惠州一绝》(我爱荔枝啦啦啦啦
第66章 影帝
周媛一个荔枝刚吞进嘴里,乍然听了这话;险些把圆滚滚的荔枝生吞下去。她呛了一下;把荔枝嚼一嚼吐出核来,问道:“你说谁来了?宋俊和谢希治?”
周禄点头:“王爷已经出去见了。”
他们一起来干嘛?周媛坐直身子;吩咐道:“你叫周松悄悄去探听探听;看看是什么事。”
当初谢希治从这里走之前;信王曾经请他暂时保密周媛的身份;只说是顺路遇见了王妃家里的亲戚;然后帮着送到了郁林;这样在面对宋俊的时候也有话说。毕竟谢希治带了几个大活人到了郁林;还见过信王的事瞒不了人。
所以宋俊到这里来应该不是为了自己,那么,该不会是又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吧?
事情果然被周媛猜对了,宋俊到信王府来,确实没带来什么好消息。
“……河南道去岁本就遭了旱灾,如此强征暴敛,怎能不激起民愤?王敖旧部余孽也多有向南渗透,最近更有一个私盐贩子叫刘青的,自封讨逆大都督,举旗传檄要讨伐韩相公父子。”宋俊说话声音洪亮,却又刻意放慢语速,为了不让自己显得那么咄咄逼人。
杨重在宋俊面前一贯是老好人模样,听了这番话就满面愁容的说:“那可如何是好?北面本就乱了,这可真是……”说着摇头叹气,一副深以为忧的模样。
谢希治坐在下首,看杨重的作态实在有些想笑,这位信王跟周媛虽然容貌上并没什么相像的地方,可行事作风、某些方面的神韵还真是挺像的。
实际上宋俊脸上的忧愁并不比杨重少,“殿下说的是,臣每每想起也是常以此为忧,深恨不能为国家效力。陛下和韩相公都命臣只需将岭南守好,就是对陛下尽忠了,可熟料还是出了柳州之事,连殿下的亲眷都受了盗匪袭扰,臣真是愧悔无地。”
杨重忙称家人无事,又好好夸赞了一番宋俊能干,宋俊表示感激涕零,殿下真是宽宏大量,难怪现在朝中有人提议请您回去主事呢。
杨重险些被这句话给吓掉了椅子,“什、什么?这是谁想的馊主意?我,我哪懂这些国家大事?”他脸都涨红了,连连摆手,“宋卿是知道我的,万事不理,只能做个甩手掌柜,家里的事都是王妃和长史做主。”
“殿下太自谦了,其实这事务嘛,都要慢慢学着去理,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宋俊说到这里话锋一转,“不过岭南潮热,殿下到此以后,多有不太适应的时候,臣瞧着殿下比上次就瘦了,近来可是身体不适?”
杨重呆滞了一会儿,然后连连点头:“正是,前些日子中了一回暑,刚好了没几日,现下胃肠还不太舒坦呢,每日只能食粥。”
宋俊一脸殷切关心的样子:“是么?臣府中倒有几个大夫擅长看肠胃,不如遣来与殿下医治如何?”
“甚好甚好,那就多谢宋卿了。”杨重拱了拱手谢道。
宋俊忙起身回礼,又推荐杨重一些食补方子。
从头到尾没出一声的谢希治简直叹为观止,这两人也太会演了吧!这屋子里一共没几个人,需要演的这么逼真吗?先生说的真是太对了,凡是官运亨通、高高在上的人物,都是一把唱戏的好手。
他正在暗自赞叹,不妨宋俊忽然把话题引到了他身上。
“殿下觉得怀仁如何?”
杨重跟宋俊一起看向谢希治,笑道:“谢公子乃人中龙凤,他日必前程远大。”
宋俊点头:“殿下好眼力。既有殿下这句话,臣就不管不顾,硬把怀仁留下了。”说完了又哈哈一笑,“裴使君定想不到,他把外甥派了做信使,竟会就这么被臣给留下,一去不归了。”
杨重做感兴趣状,问:“宋卿的意思是?”
“因有柳州的事,臣把谢司马派去了柳州坐镇,这两月总觉手下缺人,有许多事都少了人商量,可好怀仁就来了,侄代叔职,岂不正好?”宋俊说着话捋了一把自己的虬髯,“殿下你说臣这盘算如何?”
杨重笑道:“宋卿这盘算,在西南地界能及得上的,也只有裴卿了。”又看向谢希治,“只是不知谢公子是否愿意,若是谢公子别有打算,宋卿也不好太勉强。”
宋俊听了就也看谢希治,等他回答。
谢希治这才站起身来向两人分别拱了拱手,答道:“能得使君如此看重,是希治三生有幸,自当为使君效犬马之劳。”
宋俊哈哈大笑:“好好好。”又谢杨重帮他说话。
杨重跟他又客套了几句,要留他们二人吃饭,宋俊忙推辞:“臣此次乃是路过郁林,实在不能久留,广州那里还有些事等着办。且当此非常时刻,臣不得不谨慎行事,殿□体违和,也该好好休养,臣就不搅扰了。”
“既如此,我就不强留了。”杨重最后又对宋俊道了几句谢。
宋俊喝完茶,起身带着谢希治告辞,“回程时再来拜见殿下。”
杨重亲自把人送到了门口,看着他们上马走了,才回去书房。他独自坐着寻思了一会儿,又起身去寻周媛。
周媛也正想找他呢,书房那边周松靠近不得,并没探到什么消息,所以她这里正着急。
杨重见了她就把宋俊的话一一说了,“他这是来给我卖好了,趁着朝廷还没有旨意下来,让我装病避过。”
“找你进京做什么?京里不是有杨川么?想平息民愤也轮不到你啊!”
杨重伸手揪起一个荔枝,答道:“五哥也一直‘病着’呢,他现在可算是陷在京里了。”一边说一边剥了荔枝吃了。
周媛哼了一声:“那怪得谁?当初都下旨命他们就藩了,他们都怕离京讨不到便宜,谁也不肯走,现在陷在京城也是活该。哎,你少吃几个,这是我的!你不是肠胃不好吗?”
杨重不理她,又揪了两个,回道:“其实五哥当初也不是不想走,只是淑妃娘娘舍不得他走,当然,淑妃娘娘也是想看看能不能再从父皇那里得些好处。”
“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周媛跟诚王杨川没啥交情,所以一副看热闹的口气。
杨重伸手拍了她头顶一下:“你行了啊你,五哥又没招你!再说了,我倒盼着他能熬下来,最后力挽狂澜,把韩广平父子收拾了,再平定民乱,那你我也就不用出海漂泊了。”
周媛撇嘴:“他行吗?再说他就算行,到时凭什么照顾你我啊?你跟他也许还有点交情,我?呵呵,不把我当韩家余孽就不错了。”杨川那个人的凉薄,比她和杨重有过之而无不及,她可不信他。
“唉,你也不要这么想,当初在宫里,谁不是带着面具过活?五哥其实还不坏。”杨重看说不通周媛,也就就此打住,没再多说,转而说起谢希治,“你说宋俊当着我的面提这事是什么意思?”
周媛蹙眉:“难道他和谢家结盟了?”
杨重摇头:“我看着不像。而且你不是说谢公子跟家里想法不同么?”
周媛目光渐渐凝重:“其实我也不能确定,也许他现在变了呢?”
******
宋俊武将出身,习惯骑马,因此尽管现下天气酷热,太阳几乎都要把人烤焦,他也依然挺直脊背骑在马上。
“怀仁觉得,信王殿下为人如何?”
谢希治听了这问话一愣,接着又回头看了一眼几乎已经看不见的信王府,然后回头看着宋俊答道:“大智若愚。”
宋俊满意的笑了,“我看殿下很欣赏你,你又救了王妃的表妹,以后跟信王府有关的事,就交给你办吧。我已经给你父亲去了信,你二叔应该也给扬州家里写了信,以后只管放心呆在这里。”
谢希治在马上一躬身,不卑不亢的答道:“多谢使君成全。”
“跟我不必如此客套。”宋俊说完这一句,又笑着打趣他,“你不必心急,过些日子我就放你回来,顺路给信王殿下送些东西。”刚才出了信王府不远,他就看见谢希治回头望向王府,回想起他婉拒自己要招他做女婿的好意,顿时就明白了原因。
谢希治觉得这太阳格外的晒,让他脸上都觉得热了,但还是故作镇定的答:“谨遵使君之命。”
宋俊摆了摆手:“好了好了,我这人不耐客套,在我面前,不用这么一板一眼、毕恭毕敬的说话。走吧,咱们先找地方吃饭。”说着当先拍马而行。
谢希治没有再回头,跟着纵马向前飞驰而去。
后面跟着骑马飞奔的长寿连连叫苦:“公子这是怎么了?忽然就说要留在岭南,还要如此辛苦的跟着宋使君出去巡视。”实在太不像平常懒怠动弹的他了。
“你哪那么多废话!”无病挥鞭在长寿的马身上一抽,让那马儿更加快速飞奔,然后自己嘀咕一句,“还能怎么了?鬼迷心窍了呗!”说着自己也策马追了上去。
作者有话要说: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哈哈
昨天出差,回到家已经晚上10点多了,所以这一章是早上爬起来现码的
第二更是有的,但是几点呢,就不好说了o(╯□╰)o
最晚应该不会晚过18点
第67章 背离
七月的扬州城湿热多雨,人们大都躲在了家里乘凉;不爱出门;于是外面的街市都显得清净了许多。只有位于城北的吴王府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非凡,里面的丝竹鼓乐、轻吟浅唱时不时的就飘出墙外;让远远经过的人惊艳一回。
“……要不还是我亲自去一趟岭南吧;先去寻我二叔问问详情;再去见一见舅舅。”谢希修坐在杨宇的书房里;对本应“沉迷”声色犬马的吴王杨宇说道。
杨宇慢条斯理的啜饮着手中清茶,问道:“舅舅不是说由着他?你去见舅舅有何用?”
谢希修一噎;半晌才回道:“也许有些话;舅舅信中不方便写。”
“不方便写也能叫人传话。”杨宇终于放下了茶盏,抬头看着谢希修;“这次怀仁摆明了要与我们划清界限,你去问谁也没有用,宋俊要给他撑腰,我们鞭长莫及,舅舅必然也不愿跟宋俊交恶,此事算是已成定局了。”
说完又叹了口气,“我就是不明白,到底我有哪里做得不对了,嫡亲表兄弟,竟然宁愿投靠外人,只为敬我远之,呵。”
谢希修与杨宇相处日久,看出他虽面上平静,实则已经怒极,忙站起身说道:“王爷息怒。三郎自小性子古怪,又跟着杜允昇那个迂腐书生读书,被他教的不知世事,在家里连祖父都敢顶撞,倒不是专门远着王爷。”
杨宇冷笑一声:“其实我也知道,他眼里指不定将你我都视作乱臣贼子,我倒要看看,忠君爱民的谢三公子,接下来到底作何打算!”
他暂时放下此事,吩咐谢希修:“你可以去一趟,但不用管怀仁的事,偷偷去见见兴王、信王,看看这两人是真的胆小怕事,还是另有打算。趁便可以去见见舅舅和你叔父,打听一下宋俊到底有何打算。对了,再查一查有没有朝云公主的下落。”
谢希修答应了,从吴王府告辞回家准备,走之前又回城外谢家去见了一下祖父,问问他对谢希治到底有何打算。
“吴王既这么说,你就不用管三郎的事了。”谢岷的意见倒与杨宇相同,只是目的显然是不同的,“你二叔说的也有道理,咱们谢家总不能统统都在一条船上,让他自己去闯一闯也好。面上你就跟他划清界限好了,免得吴王不快。”反正他就算再怎么想脱离谢家,也摆脱不了谢家子这个身份。
谢希修对祖父这种三心两意的做派很不满,可他听话惯了,当下也不敢多说,面上老老实实应了,心里却打定主意,要是能见到三郎,一定还是要好好劝劝他的。
谢希治不知道他祖父还在打他的主意,他只觉能从此摆脱家族的束缚,实在是太舒畅了。
他小的时候身体不好,独自养病的时候,基本只有母亲带着阿平和二哥日日来看他,母亲会给他讲些孝子贤臣的故事和谢家祖先的事迹,二哥则会背一些自己在读的书给他听。
不接触外界的他,从小就在圣贤书和美好故事的熏陶下长大,只以为自己病好了,就可以踏入那个奉行仁义礼智信的世界,从此做一个以家族为自豪、并为家族争光为国家尽忠的人。
十一岁的时候,裴家终于访到了杜允昇,请他到扬州给谢希治治病。杜允昇说他先天不足,比常人体质弱,所以才容易生病,且病起来容易缠绵不愈,又因久病吃药,导致脾胃不和、虚不受补,这才每况愈下。他医治谢希治的条件,一是饮食归他管,二是怎么治,谢家不许管。
于是从此谢希治的小院就多了一个人来。杜允昇为人不拘小节,也不摆长辈的架子,每次